云南昆明华严
您当前位置:华严云南学会网 >> 佛法资讯 >> 华藏妙海 >> 五大行法 >> 华严经教 >> 浏览文章

中观论派与瑜伽行派

2009-05-25 15:40:11海云继梦博客 【字体:

中观论派长于义学而不见禅观行法,瑜伽行派长于禅观
的实践行法而乏义学之阐释。 惹扎希牟尼亦云:
「如我瑜伽经,不过五纸数行而已」。然以华严一藏、
禅门公案皆数百万言,何以义学、禅观相去如是之遥!?

中观义学以阐释禅观之一行、一枢要,往往不尽其义!
以禅观之境乃「定中之见、定中之境」,非此世间之
言语文字所能尽其义,故于一再的阐释中,广说、略说,
长说、短说,于听者、读者中必有产生许多的矛盾说,
然此并非佛法矛盾,而是言者与听者之间的立场互异,
裁减文义之中所产生的矛盾,是乃正法转衰之必然现象,
此种增减断常现象,非是佛法存在之本体,而是众生
业力的现象,所以中观义学往往称说禅观一行之诠释
为「罄海墨而难书」,是此之谓也!

禅观行法为瑜伽行法中文之义,而瑜伽之行乃指──
入定之后,「定中境」的成长,与自性善根发起后的
「定中行」如何实践与兑现。此中禅行者自觉「语默
动静体安然」,实非语言文字所能形容,因此以一再的
实践,去感受那定中无法以言语形容之境;所以
定中境之一行,往往需要无量的一再反覆实践与训练,
是故一行可行数千年,如是一一行可以尽于无量劫,
是此瑜伽行法之无尽也!但是,如果瑜伽行法的行者
不能够不断地作无尽的超越,一经停止前进,则只是
得到较好的果报而已,无法证得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止于至善」为目标的佛法所追求之法界存在!

是故,中观义学为求阐释瑜伽行法中一一行法的确切性,
使令一一行法皆罄海墨以尽详释之功。而瑜伽行法为求
一一行法皆能准确无误,故于一一行皆以尽未来际使
令行之、求证之、验证之、超越之!行者并令瑜伽一一行
皆符义学一一义,同时亦令义学一一义皆由禅观一一行
以兑现之!若行者之行并非兑现义学之理,是则理与事
不相应耳! 若义学一一义理与禅观一一行不相应,则
此义理皆属邪知无明,岂能与法界存在相应乎!?

是故中观义学与禅观行法的相应是构成佛法存在之要件!
此一结构是佛法用以证明法界存在的坦途,亦为一切众生
归元之大道,是乃返回生命故乡之要津,亦是由森罗万象
的无常中返回道之元 ── 即由万物归三、返二、至一,
而后归元之道;亦或──由无量象返于八卦,转到四象,
归于两仪,再还原至太极,最后回入于无极!不论理论
如何,禅观行法是唯一之道,而义学正是勘验之绳墨也!!
 

商智建站

上一篇文章:法界存在与佛法存在 
下一篇文章:广设方便与置心一处
Tags: 禅法 禅开示 华严经教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