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的教法是讲:「提起正念」。
像经中所讲「无相即相、相即无相」,「有即非有、非有即有。」
这是什么意思,要教我们什么呢?
你从文字上先去摸索,这叫「句中玄」。
「念佛是谁?」对你来讲也是文字而已,
就针对这个文字,你去参,那可以,
它就是这个样子。 可是,
这时候,你的心要是还无法降服,
那要怎么办? 这个时候,
我们就要回归到最原始的地方,
因为「摩诃衍」在讲这种训练时,
本身它是基于某一种基础而起的运用,
那你如果没有那个基础,
必需先把基础架起来,
那就是「安那般那」。
安那般那!
一坐下来,先看你的呼吸,
假如不看呼吸,也要看你的心念,
你的心念在做什么?
现在在想什么? 你看到了没有?
从这个地方来下手,
这在前行叫作「摸索」。
心念是怎么动的、
你怎么看清楚的?
先把它弄好。
在这个时候,看心念的运作,
没有对、错,只有心念在动,
这样而已,你得要看得清楚。
如果心念太抽象,
你还没有办法掌握,
那你就回过头来看呼吸。
你坐在这里一定有呼吸,
那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我们怎么去看呼吸?
你就按照「数息观」的方法来。
所以不要说从中插入,
有状况啊,那通通没办法。
你一定要自己找,
既然三个月的训练下来,
这两天就要结束了,
我一点状况都没有、
我一点力都使不上!
那么,你不要再找了,
你要往后推,不是往前找,
往后去查,我摄心有没有问题?
摄心的基础都没有,那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