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0:17】
愿以信解。大威力故。广大智慧。无障碍故。一切善根。悉回向故。以如诸天诸供养具。而为供养。充满无量无边世界。
结论。
供佛三世一切诸佛。
供养过去佛,在传承上与他衔起来,他未圆满的让他圆满起来。关系绝对有,我们身上承系我们祖先,这辈子把它做好就对了,就是把过去圆满,把未来展开了,为未来二千五百年子孙做好祖先。
生命整体性,过去未来在我们身上完全兑现。怎样做好,就是修行的地方。
现在诸佛及其国土。道场众会。遍满一切虚空法界。
如何把这个佛法遍满虚空法界?要做的是这个。你有得到那个法,确定吗?那个法要在我的身上把它实践出来,兑现,开花结果。
现在正相反,把自己遍满,什么山都去,什么大德如数家珍,什么法摸不到,碰不到法的实质性。离开实践,不叫佛法。
人人有灵山。应把自身具足了,再参访。
愿以信解。大威力故。
信解,是第一辈子。行,第二辈子;证,第三辈子。
三生:信闻生,解行生,证成生。
信解,是从行的信解,不是大脑知见信解。
慧解脱,从百分之十开始,到百分之九十才证三果。
真正兑现,要从证成来讲,有行有解,百分之百解脱。
不要用知识来学佛。学佛,用生命,用实践,带着疑情来区别。
前三名,容易自杀。倒数三名,不会自杀,因为失败惯了。身心健康的人,活得快乐,容易实践,容易用生命。
感染这部分,感染得到,就全方位在修行了。
以供养三世诸佛的种种因缘,是用诸天的种种供养具,这也是前提性的。
诸天,就是各种清净,不是你想像的,大脑里的清净只有一个。
富贵人的清净心与贫穷人的清净心,不一样;男人的清净心与女人的清净心,不会一样。老人与小孩的。健康人与病人的都不同。
供养具,叫能力。随你的能力,用最好的供养。宁可买少一点,买好一点。
【培养善根的能力】供养就是培养善根,培养一种能力,重点就在用心。
修行人立场,真实法,把第一生命转到第二生命,培养把娑婆转移到极乐世界去的能力,这叫善根,从色身的生命转移到法身生命的能力。法身是真实的生命,色身是虚幻的生命。你要用什么方法,这不是什么技术性问题,它是你生命中的能力。
声波,光波,只在一段。超低音,听不到,是存在的。
六尘,其实是六种不同的波,在生命里是连在一起的。这一段是声波,这一段属于光波。六种波等于六个段,你都是分开的,接受的波长是一定的。
修行的生命是把这六段连起来,就都摄六根了,如用眼根,六个波都全能接受,它是相通的。等于质量与能量的转换。生命象限转移,可以从第一生命转移到第二生命,从这个世界转移到另外世界去。
修行人,摸索转换器的开关,打开生命的原音。
要去训练培养善根的能力,要去感受。
第三部分: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诸佛世尊。普遍一切虚空法界。种种业所起。
十方不可说。一切世界种世界。
不可说佛国土。佛境界。种种世界。
无量世界。无分齐世界。转世界侧世界。仰世界覆世界。
如是一切诸世界中。现住于寿。示现种种。神通变化。
彼有菩萨。以胜解力。为诸众生。堪受化者。于彼一切。诸世界中。现为如来。出兴于世。以至一切处智。普遍开示如来无量。自在神力。
法身遍往。无有差别。平等普入一切法界。如来藏身。不生不灭。
善巧方便。普现世间。证法实性。超一切故。得不退转。无碍力故。生于如来。无障碍见。广大威德。种性中故。
复作是念,三次,千,三个0,表达重重无尽。
念,指后面的实相。
诸佛世尊,一尊佛就可以穷尽虚空法界,这指法身。
每一个化身佛,通达生命的全体。眼不好通肝。外面的眼与里面的肝有关。我们是化身的凡夫,与整个法身也有关,化身佛的法身是一样的,是同一个法身,过现未来佛,同一法身。没发现,叫众生;发现,叫成佛。
业,作用。
七个世界。表示七菩提分。这理论以后再讲。
寿,表示福报,安住在福报中。
生命不在长短,生命在有无价值。活得有价值,感受到,朝闻道,夕死可矣!你要怎样证明我来到这个世界,活得值得?你在内心里觉知,感受到某一种意义,这才是重点。这一生要值得,一定要从生命内在体验、感受到的,这辈子没白来了。
第一次感受到的是你生命的基本面,第二次感受到你就加分了。肯定下辈子这辈子好。第三次感受到,一定超越,到天上去。你一再地感受的时候,这个人一定出三界。就是那个觉悟一再地产生,这时已不是证果不证果的问题。这个理论说法,历史上没有。
四果是现证,你既能证明出三界,你一定是现证。现证问题,不一定用传统的表达方式,世间很多艺术家、科学家,都是四果以上的成就,不能说这个人没修行,关键在于实质性。
神通变化,会运用,讲智慧。福慧同时起。
可以了解,通达人性,知道人性怎么煅炼,怎么引导,这就叫神通变化。
菩萨示现如来出兴于世,这是神通变化,是智慧才有的。
初住位以上法身都有这个能力。
十住菩萨大概都示现这辈子,三十二相庄相。
回向位以后菩萨示现不见得一辈子,他运用某一种善巧方便,让你(当机众)感受到,这是佛的示现;结束他就走了;他不示现成佛相。但他会以佛的威神力,让当机众去感受到。当机众感受到的佛菩萨在世间,都是以上师身出现,就是法师位的情况出现。为什么一直强调,你对于善知识,对于上师,要绝对地恭敬尊重,他就是十方诸佛的代表,关键就在这个地方,因为菩萨示现的时候,不一定现成佛相,但他可以示现成佛的种种状况,他的展现会更广,更贴近实际生活面,还是会现在家身,或其他事业(菩萨)身。
不要用意识形态看修行人,用意识形态看通常都在造业。
24位以上,多变化,扩大。
阿弥陀佛法界藏身,永恒不生不灭,所有的佛都一样,法界本来相通。
前面都是前言。
都讲到善根。这一会都讲,善根如何培养怎么修?善根功德力要怎么运用?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其所种。一切善根。愿于如是。诸如来所。以众妙华。及众妙香。鬘盖幢幡。衣服灯烛。及余一切。诸庄严具。以为供养。若佛形像。若佛塔庙。悉亦如是。
把前面资粮道部分总结归纳到这里。
学佛,善根资粮道三部分。
(一)人格性健全。要怎么看呢?
从三个地方看,1、认真工作。看事情能不能穷尽圆满?洗碗,不只碗,还要洗锅台,筷子,亮干。
2、认真生活。与人相处很融洽,又活得有个性。要有足够的生命空间,活得灿烂,与族群又能和合,守得好,两者处理刚刚好,就是修行
3、认真学习。学习怎么开悟?怎么感受生命存在的部分?
(二)专业的。一般的禅法、密法。
学华严,一般的华严知识要有,充实。
(三)从小乘一直修到大乘。
学华严,大乘以前要会,且要通达。
学华严密法,华严显教以前要会,一乘别圆,显圆通达以后,再讲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