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华严
您当前位置:华严云南学会网 >> 佛法资讯 >> 视频转录 >> 第四回向 >> 浏览文章

八十华严 十廻向品第四至一切處廻向 第02集(圆明笔记)

2013-07-04 10:33:35本站原创 【字体:

 

八十華嚴 十廻向品第四至一切處廻向 第02集(圓明筆記)

 

02 5954

至一切物。至一切世间。至一切众生。至一切国土。

至一切法。至一切虚空。至一切三世。至一切有为无为。至一切语言音声。

愿此善根。亦复如是。遍至一切诸如来所。供养三世。一切诸佛。过去诸佛,所愿悉满。未来诸佛,具足庄严。现在诸佛及其国土。道场众会。遍满一切虚空法界。

第一个无处不至是总,九个别说,举例。总别定义,各有不同。

总的包含别的;总说只是提纲,下面是举例,应是十个,不应是九个,这里应有第十个。

华严以十为单位。

十个,有时有十一个,一个是况,其他十个是别,举例有十个。

总别之间,古大德在译经时,也没弄得很好。印度文翻成中文,它的一句与我们的一句话不一样,有并,有分,有长短不一的情况,有时八个,有时十二个,我们从法义来分类看,有更好的标准,我们就拿来用,没有不恭敬的意思,也没有褒扬。很客观、冷静。

走菩提道,求解脱的人,必须弄清楚明白。

重点不在于十句话的内容怎么样,而在于它有一个思维模式。

那个模式你要弄清楚,你要给你的是一个解脱的模式,一个成功的方法,解脱之道,要学这个,不是学这些知识,知识无关紧要,可以弄错,无所谓。但是那个方法不能弄错,了生死出三界的方法弄错了,又轮回了;明心见性的方法弄错了,就糊里糊涂了。那一套模式要学好。

我们来看为什么要十个?

至一切处的处是哪些?物,世间,众生,国土,法,虚空,三世,有为无为,语言音声。

实际包括这九个东西。

世间与国土有什么不同?有差别。

世间,是考虑人、事、时、地、物的事。

从事出发,它包括哪些东西?它包括在你的心念,包括你的构思,要办一件事情就一个世间。办一个活动,活动就是一个世间,涉及的方面都在这个世间里,但是要讲的是那件事。一切世间,就是你要做的一切事业,一切事件都叫世间。

国土,比较具体。航空界。它的时间比事件的时间要长一点,石化王国之国王王永庆。

有为,有限制的。

无为,无限制的。虚空、时间的无为,还都是有漏,有它的极限,不是解脱法的无为法的无为。

华严讲无漏无为。这地方无为从华严来定义,不是从小乘(基础佛教,陈义孝)来定义的。编辞典,两部分都要列进去。单纯华严也可以。

一切语言音声,是尘境,代表六尘,耳根所对的声。这里指舌根发出来的声音。

从声音来讲,耳根接触到的任何声音都算,但语言是从舌根出来的,舌根可以制造声音。其他都是大自然的声音。

台风,你不能确定从龙王或从天王的舌根发出来。

它少了第十个,六尘境界,就另外有一个六识,少一个“至一切识”。为什么不把它加进去,因为有众生,众生有识性。要揣摩古人的心是怎么用的?

现在不一样,众生是众生,识性是识性,众生是主体,识性是作用。

我在修善根的时候,所得到的功德之力,回向到众生来或回向到众生的作用上来,不一样。

我们大脑一直在运用,主流社会模式都想做善事,假设他们都没有错,但是社会无底洞会一直下去,如“大家要更好”,资源耗费要更大,森林砍伐,空气污染会一直加速。脑筋起作用了,我没有,就用你家的,不给我,就打你,他要维持他的生活水平,不对的是这种观念不对。这个思维模式有问题,所以世界没有公理。

人类已是整个社会识性问题,把世界架构弄歪了。

学佛绝对宏观,不是个人用识性的问题,现代不是把政府推翻就结束了。

一切识要能够平衡,能够稳定要怎么处理?我们必须把到“至一切识”再提出来,怎样把这一切只给予转变呢?修行在生活中,不是在经本里。

愿此善根。亦复如是。

这本体,善根的体,善根培养起来的善根。

前面“愿此善根功德之力。至一切处。”功德之力,是指善根的作用,我在培养善根的时候,有功德力,我是这样回向。

一个体,一个用,相后面再讲。

遍至一切诸如来所。供养三世。一切诸佛。过去诸佛,所愿悉满。未来诸佛,具足庄严。现在诸佛及其国土。道场众会。遍满一切虚空法界。

讲一切诸佛,都分过去现在未来,而且相上用上都不一样。

那个用——至一处的处,与善根这个体——至一切处的处,是不同的。

体用的处,都不一样,实际状况的差别表达很清楚。

它怎样遍及未来呢?我过去要怎么度?我未来要怎么度?

【用制度度未来众生】你要用什么度未来的众生,要用制度。有制度,后人就照着你的制度做,就被我度了,你制度有多长,就度多少众生。你要订以后的众生用的制度。去除逼迫,等着各位来架构。目前社会依着识性的架构,没用。

过去的众生怎么办?进入古人心看看,与古代的佛连上线了。体会古代人的苦的状况,就跟那些人结缘了。看古籍,看古董,看古代的建筑,是要回到他们的心里去。

这是讲本体的部分,不是讲相、不是讲用,你的体到,所有的作用都能起,体不到,不能起。

愿以信解。大威力故。

信。信要建立,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人格性要健全,具足70分以上,才能修行;修华严,大概要80分以上,试用期。

做人原则越多,人格越不健全。一条原则,镜子就裂一条线。

越圆融的人,人家越看不到,越怀念他。现个人主义,强出头,百分九十有问题。

要具足信这个条件,就看这个人工作是不是很认真。

1、认真工作,认真做事,就是他能穷尽。

2、认真生活,认真做人,与人相处很圆融,圆满,和谐。认真不是紧张。

解。3、认真学习。弄通,彻底,掌握那种状况,不是只学一部分。

从生命立场来看,古代的师徒制才是正确的,开始三年,扫地,从洒扫应对开始。磨个性,你能接受,才有办法教你。

现代人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无法生命深层体验。

行。在进行体验的部分。行起解绝,开始在作这些体验,就不讲理论了。

从行的立场,叫教相。不是把理论就搬来就可以行的。

行的实践部分,与解是不一样的。有信,有解,真行是可以的。信解只是知识,没有用。

愿力如引擎。信解的部分,就是有大威力。从知识来,没有。

佛法一定离不开生活,只有透过生活,透过与群众相处,才能把善根累积起来,用知识没办法累积善根。

你一定要从基础做起,就是洒扫应对,才有善根可以成就,遇到善知识,你就成就了。你能够把这基础好好做好,就算这辈子没有遇到善知识,也不会修行,下辈子再来,也快。今生不克,三生必圆。20121022

商智建站

上一篇文章:八十华严 十廻向品第四至一切處廻向 第01集(圆明笔记)
下一篇文章:八十华严 十廻向品第四至一切處廻向 第03集(圆明笔记)
Tags: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