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9:58】
如是诸色相 业力难思议 了达其根本 于中无所见
佛身亦如是 不可得思议 种种诸色相 普现十方刹
身亦非是佛 佛亦非是身 但以法为身 通达一切法
这里与前面有一点不同,前面四句一再地强调自性无所有,无处不周遍,无住无来处。不离众生,而有业可得。普作众色相,亦复无来处。几个无,一再地讲破,破我们一些观念上的常见。
华严经里,用破,破常见,它有两个意义:
1、一般世间人通常犯的是常见,很少犯断见。因为有常见,所以宗教林立。每一个民族都有宗教,没有哪个民族没有宗教的。这一种原始民族所产生的宗教观念,就是常见。他会认为这个宇宙中,有一个力量,这力量的主宰者不管他叫什么,火神,上帝,或爱斯基摩人讲的他有四种动物,构成的一个组合群。这种种状况都告诉我们,他相信有一个主宰,能够控制人的力量,就是常见。他也没有办法很具体地说他是谁,或他是什么。随着文明的进步以后,这个常见会开始逐渐塑造出那个主宰者,到最后主宰者就长成跟人一样了。然后这个主宰者反过来会说,他依据他的形象来造人。这很好玩,是先有人,还是先有主宰者呢,不管它,这告诉我们这个是常见。
他能不能断见?不可能。因为他在生活中受到逼迫,而且常常有一些巧合,其实也不是巧合合,它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但是古代他不会解释这些物理现象,所以他就认为这些都是上帝的力量所造成的。所以他想要撇开,他没有办法。没有办法解释,所以他就相信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存在,那就是常见。
所以,华严第一个要破这种常见。这个常见是根深蒂固的,因为只要你在生活当中,人生的旅途当中,有所逼迫的话,常见就产生了。所以,不管怎样,你看到人在痛苦的时候,他会乞求,不管他求什么,天,地,土地公,妈祖。。。他有个寄托就好了,他的苦要找一个对象去倾诉,当他在倾诉的时候,他豁然开朗,那就不得了,那个石头就灵起来了。这个就是常见的根源,只要他有痛苦,有逼迫,他要寻求解脱,就会产生常见。因此他不可能产生断见。
2、断见是在什么时候才有?断见是在知识形成以后,才有断见。那时候,他离开现实的那种苦,苦闷,光靠大脑的意识形态在做推理的时候,你知道你是基于你的基础在推理的,他不站在你的基础上,你就可以否决你。尤其当知识开始累积成长的时候,社会制度也开始跟着成长,物质文明也开始跟着成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可以远离人为的意识形态,来假设,断见就这样产生。
在佛教的传统解析里头,它告诉我们,常见的人,还有一点福报。断见的人,连福报都没有。为什么?不能够说,福报因为他还在拜佛,所有还有福报;断见的人连佛都不拜,所以没有福报,这样解释,太本位主义了。
因为常见是从你的恐惧中来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常见的人有一个特色,就是谦虚。谦虚是福报的根源,从这里找到证据。
断见的人,傲慢,所以他连这么最后的一点福报,也没了。
佛法在讲的是有依据的。凡是有宗教信仰的人,这个人都谦虚,都会接纳别人的意见,尽管他谁的意见也不听。
(下有断)
若能见佛身 清净如法性 此人于佛法 一切无疑惑
若见一切法 本性如涅槃 是则见如来 究竟无所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