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华严
您当前位置:华严云南学会网 >> 佛法资讯 >> 视频转录 >> 夜魔天宫偈赞品 >> 浏览文章

八十华严 夜魔天宮偈贊品 第07集(圆明笔记)

2013-07-06 08:46:14本站原创 【字体:

八十華嚴 夜魔天宮偈贊品 第07集(圓明筆記)

 

075011

尔时功德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写经同修,应把这句“尔时功德林菩萨。承佛威力。”另起一行。

功德林菩萨作第一位,通常是会主,主要主角,后面九位是别说,配角。

经文排列,排在第一个,是一种势,局势就显现出来,用这样布局方法,我们应该可以感受得到。

前面讲的菩萨叫林,世界叫慧,佛叫眼,这当中有什么样意义?这部分,各位可以作进一步研究。

我们只简单把法义部分,如何行的部分告诉各位。

佛放大光明 普照于十方 悉见天人尊 通达无障碍

功德林菩萨称赞佛,说称赞的第一个都是佛,有的是直接就赞法,大概都在三宝上面。赞佛、赞法的多,赞僧宝的,还比较少。

 

第一句到第三句,在语言上面,发生一个很大的转变。

首先是佛放光明,照十方法界一切佛国度。

在这个时候,他普法照以后,一定有相现前。就是悉见天人尊。一切佛国土里一定有佛,佛都能显现。天人尊,是佛的名号。换句话说,佛放光明,还是见佛。这表达什么意思?你用你的觉性,所看到的都是觉悟的境界。

佛放光明,是能看,能见。普照十方,能照。

悉见天人尊,这个天人尊是所见,所照。

能所。一个形容他能,能力穷尽一切。一个是他的成果,普达,普遍于一切,他都见得到。而且下面讲的是通达无障碍,他的所见不会有障碍,这就是能知所知,能觉所觉。

能觉的佛光明普照十方,穷尽了。所,所觉,所见,尘境的部分,通达无障碍。

这里面讲这觉性,是彻底的,自利利他,觉他圆满;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自觉,指能的部分;觉他,指所的部分,觉行圆满,就是能觉所觉能够都是百分之百,以100%的能觉,觉所觉的100%,这是佛的境界。

我们就不一定了,你的能觉不到100%,你的所觉也不到100%,当你的能觉大于所觉的时候,那你的业力比较大。当你所觉大于能觉的时候,你福报比较大,体会一下。

当你的能力比较大,就是你的所得比较小,你会不会痛苦?我付出那么多,所得才一点点,这叫业力,你要做得很高兴,不要抱怨。有些人,不必做,就赚那么多,他所得的大,因为他福报大。

在修学中,你要懂得修学什么?像我忙得要死,业力大,不一定是障,你要欢喜信受。

佛是平等平等。100%100%的人,在任何地方的因缘组合都很圆满。

修行人当中50%刚刚好的,你也会显现出那个业力的状况。因为你的50%50%,不见得连种类都一样。你只要有所不全的时候,假设50%的能对50%的所,从总体上是平衡的,事实上不见得。有些人,你会看到做生意比较好,做公务员不好。他在生意上面50%福报会兑现;他当公务员时50%福报不会兑现,但是他50%的能投入,收入所得不到50%。算命先生很喜欢讲这个理论,但他不懂得,你应该,你要做这个生意,不要做那个生意,为什么,他知道你的能与你的所,在那边能够圆满,在这边不会圆满。但是,这个理论他不懂,他是拿这个理论在运用。

你修哪个法好,哪个法不好,有这一种人,这种讲法,他就是这种状况。事实上在修法上有没有这种情形?除非你修的是对治法。

你要是修总持法,没有这个问题。

这个地方就有点,有纯理论,开始走向理事无碍。

当你100%的时候,就事事无碍。

一般人平常他所累积的福德功德当中,会产生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就是娑婆世界成立的原因,因为有这种情况,所以他一定对立。你要他不对立,很难。

你看透人生,怎么看?一般人看不透,你只是遭受种种的挫折、失败打击以后,灰心泯志,没有再活下去的意志了,看破红尘,其实是心灰意懒。

你从理上来,才有可能看破,你彻底了解是这个样子,那你是一个很健康的心态。社会上发生这些现象,就是这样,我调得不好,所以会出现那些错愕、痛苦,修行就再把它转一下,归于这个平静,这就是修行的要领。一个能够通达的人,不在前面转,也在后面转,反正怎么样,他都转得很好。越早转,他幸福的弧度不越大;越晚转,他幸福的弧度就越小。

很多同修,对他讲“赶快做功课啊”。“哎,没时间”。告诉你,没时间正好修行,你自己想办法啊。因为你现在还站在门外,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在你人生旅途当中,是在很早的时候要赶快想办法进入。你等到最后,要跑路(事业倒闭或在病床上)时,就有很多时间了。有时间,你就不会修了。

挂水,挂到哪,我就是诵经,阎罗王也拿我没办法。他来到这里就被华严经挡倒了,打倒了。你那么精进,他拿你有什么办法呢。但你必须平常就要培养起来。平常不培养,等一下这里痛,等一下那里痛,然后一直想医生检查报告怎么样,这里是不是危险,是不是癌症?

他跟我说癌症扩散,我说会检查错误,不要紧;他说,你要有心理准备,我说准备好了,他就没办法。要怎么来?要你平常就要培养那个能力。平常培养你可能不感觉到,以你要用的时候,那就出现了。所以,平常在忙碌,有这样的因缘,你就要赶快做功课。这么忙碌,你都能够腾出时间来,那你想想看,在病苦非常苦的时候,你就能超越了。

你都没有解决这种挫折与困难能力,像忙起来,打个盹,喝个茶,抽个烟,时间就过去,你有!然后,你说你忙,忙这些无意义的事。好了,真的境界来,要你用力的时候,你根本没有力量使得出来。

你平常就要训练,虽然很忙,赶快利用时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

这些逆境,经常会有人碰到。我们要怎么样对治,平常就要培养出来这个能力,不是知道,你要能做到。这是从我们能力上的平衡点来看,佛的平衡点是在100%的地方。

我们通常能寻求到平衡点的地方,都在比较低的地方。这个时候,就会被种类所限制。当你处在不恰当的种类当中,你就不能平衡了,痛苦就产生了。我们看到,凡夫走卒也很幸福,因为他的平衡点,刚好。虽然他福报,所少,能也少,但是他平衡了,所以他那个地方也很幸福。

只要能平衡,不管什么层次,都能够幸福、快乐。出家、在家都一样,都有各自平衡点。在家,你平衡不平衡?你的所大于能,这个时候,你要赶快加入僧团,要增加你的能,那你就会很幸福。要不然,你会发现,在家整天没事,儿子也都长大了,孙子也不给你带了,你要干什么?与其在家里诵经,看佛,那是不是可以在寺院里面精进。这就是你的能,让能成长的机会,已经到了。你还待在家里,可能里面就有很多的障碍会出现,那莫名的烦恼就来了。因为那没有必要的烦恼。这个都是因缘在转化过程当中,你要有那个敏锐的观察力,你才能看得到。

第二偈。佛坐夜摩宫 普遍十方界 此事甚奇特 世间所希有

象演戏。佛坐夜摩宫,百亿夜摩天宫,也都出现。

这告诉我们的是事事无碍法界。佛,无所不在。不只夜摩天宫,前面讲有忉利天宫,有普光明殿,菩提树下,无处不在,表示事事都交融。夜摩宫与妙胜殿的相交融;妙圣殿与普光明殿的相融合;普光明殿与菩提树下的,又融合了。

他们都夹杂在一起,在一毛端中可以现这个宝王刹,一微尘里可以出大千经卷。这个宫展是那么广博宽容、严丽。能够到处显现,就对了,事事无碍,很难得。

你只要用大脑,就没有办法,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你问,我在哪里?大脑都用单向,单方向,这样定义,框住自己。

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啊!我在普贤境界里。电话打通,你就在我身边,我也在你身边,还有在哪里呢?大脑不相信,只选择那个身体在哪里,你一定要找一个空间,把它安住在那里,这就是大脑的思维方式。

从生命立场看,大脑实在也很不可思议,怎么那么执着。所以,阿难称赞极乐世界不可思议,佛陀也告诉他说,娑婆世界也不可思议。在极乐,没有须弥山,世界就这样安立了。

从娑婆看极乐,不可思议,因为娑婆有须弥山。从极乐看娑婆,娑婆的须弥山他也认为不可思议,怎么执着成那个样子。

我们训练自己从这里下手。

第三偈:须夜摩天王 偈赞十如来 如此会所见 一切处咸尔

宝殿偈称赞,此处最吉祥。一切处都一样。

到这里讲希有的部分,这他前提上的稀有,已经跟我们显出来了。

十方界都出现,这叫事事无碍,很稀有,现在开始解释它里面的内容,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彼诸菩萨众 皆同我等名 十方一切处 演说无上法

十方菩萨通通到了,名字都跟这里的一样。

法门一致的时候,生命品质一致的时候,这个东西,就通通都一样。

历史记载,记载的都是贵族阶级的东西,一般老百姓发生的事情很少出现,非常少。

贵族与平民确实有很大不同,看印度人,把这个部分划分得很好。但是社会制度就是这样,当它一框住以后,就会造成不平等现象。这是后来演变的缺点,而不是这种阶级存在的缺点。阶级存在是本来事实的。

我们现在的社会,没有贵族吗?阿扁子女出来,举世瞩目,一般人没人注意。

贵族、平民的情况,在这世间他本来就要这样存在。既有这些,法律绝对不会平等。法律判断会因人而宜,因对象或因主办人而有不同,绝对没有办法平等。

假如要问,做这件事情对吗?如是对的,那谁做都对,都没有关系。做这件事情既然不对,那所有做的人都不对,不管他是谁,一样的惩罚,这才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我们现在要论法律,就先问,谁做的?就有很多官心,关心,关心就是人,不是事。既然是事,经过警察、检察官到法官的推理,去看这件事情对不对,就好了。而不是去看谁做的?问题就在这个地方。

这些状况的存在,本身已经告诉我们,它有层次上的不同,这只是社会的一种划分法。

你要成为贵族,你的生命品质要提升,你的生命的气质,那个质感必须要提升实质性的部分,到达贵族的层次。

从凡夫要转凡成圣,这种生命品质更重要。修行的目的就在于这生命品质的提升。

忉利天宫有它的生命品质;夜摩天宫有他的生命品质,这种水平在整个法界中处处都存在,这种生命品质的菩萨就到处都存在。这里面在训练我们的心量,你这样做就没错了,十方诸佛同声赞叹,因为你的这种生命品质,在整个法界中是同样的品质。那么同样的品质,同样的水平,同样的佛国度,他都会跟你相应,是从这里讲来的。

我们要怎么自己的生命品质真正提升到这样的一个层次与水平?这才是一个主要的关键,真正的关键所在,不是一般所想象的。

你这样就会往生,要往生到哪里?不是,不是你要做的那个相,是生命品质,你做那件事情,它只是媒介,透过那个媒介怎么用心,促使自己的生命品质提升,这是一个总关键。

这地方讲他的生命品质无所不在,所以他讲这些菩萨,第一个,跟我的名字一样。第二个,十方一切处都有。同样功德林或同样十林菩萨,在十方一切处演说无上法,而且演说同样的法,因为都是这样生命品质。你能不能感受到?

一般来讲,只讲到这个地方,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在不同的族群里很难去定义。中国人认为该做不该做的是什么,与美国人,不会一样。如在中国叫孝顺,在美国叫虐待儿童,族群有它的时代性。

你要懂得,一个是从真理上来说,那个部分是什么?一个是从社会上来说是什么?社会上来说的部分,要圆满,就好了。共修是这样就这样,违反共识,就是不该。

真理的轨迹就是三法印。你符合三法印的部分,只有行者才知道,我们是跟各位谈的这部分,而这一点往往一般人看不到。你所看到、所知道的,都是大脑里面所储存的资讯,不见得正确,推理可能错误。

所从诸世界 名号亦无别 各于其佛所 净修于梵行

这地方提供给我们的梵行,是指能够增加生命品质、生命能量的。当这个族群、这个世界的人普遍的都能够这个样子,提升生命能量的时候,这个世界很显然的是很丰乐的。

当这个世界的族群人们普遍地在消耗他的生命能量,减低他生命能量的时候,这个世界是贫穷的。

梵行是什么?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能做,你所做的或你不做的,都是在增加你的生命能量。因为生命能量能增加,所以整个社会族群所拥有的依报,就很丰乐。那宁静的喜悦会产生,生命能量一再地提升。

彼诸如来等 名号悉亦同 国土皆丰乐 神力悉自在

为什么这个世界名号一样,佛号一样,性德也一样,当然他普遍存在的。

 

十方一切处 皆谓佛在此 或见在人间 或见住天宫

事事无碍当中,法界无尽缘起,相互在一起。到处都在一起的,普遍圆融无碍。一样殊胜,平等,就在我们眼前。要能体会。不能体会,就不能证得。

有好多好多的佛,有好多好多的我。

每个我前都有佛,不但有佛,有好多好多的佛。

每尊佛前有我,不但有我,有好多好多的我。

从一个人立场,一个角度,看不出来。

坛城布置,密法中相,会造成那相事,你会格格不入。是不是应该转一下,调整。

只要有那个局势出现,它一定就造成相,相一定造成局势,局势对我们的心会有干扰。但这干扰你会处理。假如你不会处理,它就会成为一种障碍。障碍假如没有逼迫,那你也无所谓,那不过业力而已。当这个障碍有逼迫的时候,它就变成业障了。

看事事无碍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法界无尽的重重关系。

如来普安住 一切诸国土 我等今见佛 处此天宫殿

遍一切处,如来都在。到这个地方,叫普赞,普遍的赞叹,还没有个别提到哪一个。

赞佛的背景关系,都讲完了。

 

再来就是下面对佛本身的称赞。

昔发菩提愿 普及十方界 是故佛威力 充遍难思议

刚才讲的事事无碍法界,是相上的问题。

现在讲的是心的问题。马上就看到了。

相,从哪里来?从心中来,从他原来发心的地方出发。

华严经在讲的理体与事相,都是对举的。前面都讲事相,不能说他只讲事相,前面讲的好象是唯物论。现在讲唯心论了,他是怎样成就的?就这样成就的。

◆他普遍一切处,就是从他愿中来的。愿,是要行的,愿到哪里,我行到哪里。

很多人不敢发愿,怕做不到。

你发十个愿,这辈子做不到,下辈子做。你说下辈子来就忘记了,你根本没有用心。你要自己对自己负责,我这十个,最少记一个,下辈子做,再把另外八个挖出来。最重要是你要把这辈子的那一个做好,你是出家人,你就好好把出家事做好;你是在家人,就把在家事做好。你现在做什么角度,就把什么角度给做好,这一点才重要,其它的愿是从现在你把它要做好的这一点上,去延伸,去扩大。不会落空的。那这辈子没做到,不要紧,下辈子做。

你这辈子不敢发愿,没有方向感,下辈子来,又是没头没脑的一样。不用担心,你没做到,佛菩萨也不会找你算帐,说你跟我发过愿,怎么没有做啊!

我们发的愿,就是你要去做,所以,那个逼迫感来,行者的全方位就展开了,我开始从修行的立场来作下手,而不是从世间法的想象来作处理的。20121128周三

 

商智建站

上一篇文章:八十华严 夜魔天宮偈贊品 第06集(圆明笔记)
下一篇文章:八十华严 夜魔天宮偈贊品 第08集(圆明笔记)
Tags: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