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华严
您当前位置:华严云南学会网 >> 佛法资讯 >> 视频转录 >> 无违逆行 >> 浏览文章

华严经十行品-无违逆行2——海云和尚

2012-09-24 19:13:46阿兰若新浪博客 【字体:

【经文】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饶益行.此菩萨护持净戒.于色声香味触.心无所著.亦为众生如是宣说.不求威势.不求种族.不求富饶.不求色相.不求王位.如是一切皆无所著.但坚持净戒.作如是念.我持净戒.必当舍离一切缠缚.贪求.热恼.诸难.逼迫.毁谤.乱浊.得佛所讃平等正法.佛子.菩萨如是持净戒时.于一日中.假使无数百千亿那由他诸大恶魔诣菩萨所.一一各将无量无数百千亿那由他天女皆于五欲善行方便.端正姝丽倾惑人心.执持种种珍玩之具.欲来惑乱菩萨道意.尔时菩萨作如是念.此五欲者.是障道法.乃至障碍无上菩提.是故不生一念欲想.心净如佛.唯除方便教化众生.而不舍于一切智心.佛子.菩萨不以欲因縁故恼一众生.宁舍身命.而终不作恼众生事.菩萨自得见佛已来.未曽心生一念欲想.何况从事.若或从事.无有是处.尔时菩萨但作是念.一切众生于长夜中.想念五欲.趣向五欲.贪着五欲.其心决定耽染沉溺.随其流转.不得自在.我今应当令此诸魔及诸天女.一切众生住无上戒.住净戒已.于一切智.心无退转.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入[1]于无余涅盘.何以故.此是我等所应作业.应随诸佛如是修学.作是学已.离诸恶行.计[2]我.无知.以智入于一切佛法.为众生说.令除颠倒.然知不离众生有颠倒.不离颠倒有众生.不于颠倒内有众生.不于众生内有颠倒.亦非颠倒是众生.亦非众生是颠倒.颠倒非内法.颠倒非外法.众生非内法.众生非外法.一切诸法虚妄不实.速起速灭无有坚固.如梦如影.如幻如化.诳[3]惑愚夫.如是解者.即能觉了一切诸行.通达生死及与涅盘.证佛菩提.自得度.令他得度.自解脱.令他解脱.自调伏.令他调伏.自寂静.令他寂静.自安隐.令他安隐.自离垢.令他离垢.自净.令他清净.自涅盘.令他涅盘.自快乐.令他快乐.佛子.此菩萨复作是念.我当随顺一切如来.离一切世间行.具一切诸佛法.住无上平等处.等观众生.明达境界.离诸过失.断诸分别.舍诸执着.善巧出离.心恒安住无上.无说.无依.无动.无量.无边.无尽.无色甚深智慧.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饶益行.

 

一切诸法虚妄不实.速起速灭无有坚固.如梦如影.如幻如化.诳惑愚夫.如是解者.即能觉了一切诸行.通达生死及与涅盘.证佛菩提.我们来把这一段跟各位做个说明。

这里讲到一个总说,一切诸法虚妄不实。他是从我们那个虚幻的人生做一个基础来开始展开的,假如我们不懂得这个基础,你绝对无法接受什么叫做虚妄不实,一切都是现有的。

那我们要告诉各位,这个世间的六尘境界都一样,你就算开悟了,你还是这个样子,不会说你开悟了,头上就长一只角,绝对没有那回事。你开悟了,或者你迷糊了,凡夫也好,圣人也好,你看到这朵花,他还是花,不会因为你开悟,看他就变芒果,他是花就是花,你看也是花,佛来看,也是花,六尘境界一样。但是问题是在,你是用那个错误的记忆跟推理的这一种人生还是不用这种人生来看这个花?我们都是用记忆的,所以你看,一朵黄色的花,这个黄色的,我看很多黄色的花,这个不一样,这个有人叫做海芋,海底的芋头叫海芋,你用这样来看的,他最合理的推理。海芋原来是白色的,他也有黄色的啦,这个经过人工基因改造,你看你都是推理在里面,你不知道,你已经在运用合理的推理,而你只是不知道而已,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合理的推理用的太多了。

以前我们看到这些祖师大德们,他们偶尔跟我们讲一些推理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很好像,为什么?因为他推理的真的很好,为什么?因为他每个关卡推理都接的很好,各位你注意看看,你在做合理的推理,根本就不好,你那个合理的推理都是虚幻的,所以会跳来跳去。刚才讲的,高速公路塞两次车,你就说高速公路每次都塞车,人生经验中有一些失败跟挫折,你就会说没有,所以,你说这条路走了就对,结果走了就是不对,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因为你的推理是一种迷惑的推理,是一种不是一个关节扣一个关节的那种的推理,看起来好像是了,其实不是了,所以我们人生才有很多的盲点,很多的陷阱,就是你的推理不周严,没有为什么,你要留意到。

所以从这个地方来看的一切法,他本身都是虚妄不实。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要跟各位讲说,从正面的解释来看,就是因为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这个海芋会是黄色的,不管是他的品种关系,还是什么人工的什么改良也好,他都是因缘,你只是把他的因缘加以重组一下,变成这样子,海芋也可以是黑色的,看你会不会重组而已,他不止是白色、黄色呵,他也可以是红色,看你怎么去组合他嘛。那个火鹤不是原来红色的嘛,那么改来改去也改出白色的,那只是因缘去把他组合而已。所以,因为是因缘的组合,所以叫做“速起速灭无有坚固”,因缘的组合我们看有的是恒常,几十年不变的也有,但是你要知道,从天地宇宙的时空来看的话,这几十年算什么嘛。我们看我们地球就好,很多高山上有鱼的化石,有珊瑚,我们带的那个珊瑚有些叫山珊瑚,珊瑚怎么跑到山上去,叫山珊瑚?他本来是海底的,那你知道,那个海底的时候,跟现在的山上,这当中已经经过几百万年了,几百万年对一个宇宙洪荒来讲,那是速起速灭。有好多地方,现在是所谓的沙漠地区,你知不道几十万年前,那还是绿油油的一片,那现在怎么改变了。你看南极,北极,现在科学家查出来,以前是风和日丽的长青地方,现在怎么变成天寒地冻呢?那个太平洋中间那一块海洋,怎么样?原来那里有一个叫做母国,一个母国,是一个国家,非常兴盛,那块地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极乐世界,但是一个造山运动,他整个沉下去了。现在我们东南亚这边的原始文化里头,就带有那个母国的文化影子,印度还有那个国家的神话的记载。那你就可以知道,这个世界,哪有什么坚固的?什么海枯石烂,现在的年轻人,早上可以海枯石烂,晚上就可以分手了,没有坚固之法。所以我们把这因缘和合的法,统称为如梦、如影、如幻、如画,诳惑愚夫,这个如影,这个影字,我们要跟各位特别讲一下,这个影字你怎么讲呢?台湾话怎么讲?(音:moying)你知道台语说无影的事是什么事?没有那回事哦,不是没有影子哦,他如影,你不要以为他说他“如影子”你注意听哦,(音:moying),这个台语的音跟国语的音意义有很多地方不同,你留意看看,台语有很多(音:lan)咱,咱们跟他们是不一样的,我若说(音ruan)阮跟你们就不一样。所以台语有很多微妙的地方,这无影,如影,如影子,还是我们讲的那个影,这个音很难去解释这个部分。没有影子的事,跟无影好像连不起来,那个意思跟那个味道,我们现在对在你合理的推理中,这个字就产生那种现象。你念国语跟念台语,两个意思是不一样的,可是你念国语就把他带过去,就把他忘了台语,他是什么意思。而这个字,你假如从台语的立场去看的话,那会更丰富。而当时翻译他是台语,不是我们北京语,现在我们念得是北京语,他翻译的时候在长安翻译的,长安翻译是我们讲的台语,河洛话,你要留意。这个我们用惯性,就常常犯这个毛病,你就没有注意到,你要不用惯性,不用合理的推理你才看得到。

所以诳惑愚夫这四个字,我们也要跟各位解释一下,这些如的意思,什么叫如呢?同样,跟梦一样,跟影一样。可是你注意看看,真如呢?什么叫如呢?同样,跟梦一样,跟影一样,可是你注意看看,真如呢?真如跟真的一样,真的就真的,为什么跟真的一样?你要去留意一下,这个解释,如来,跟来一样,所以如来在讲什么,那个如字其实是台语的发音,这个如有返回来的意思,所以这个如,你把他用在下面,跟用在上面不一样,你写真如,跟如真,如真你大概就看的很清楚了,可是你要知道如真一定不真,像真的那样子,好像真的,就变成好像了,好像就不是,是假设性的,那就不是本来的样子。所以如来是,好像来了,好像来了,根本没来。所以他把真放在如的上面的时候,是真的样子是这个样子,所以你把这个字用在上面跟用在下面就不一样。是真的那个样子叫真如,真的那个样子,那换句话说,我讲真的话,真后面的那个真实的东西。就我们指灯,那你要去看灯,你不要看这里呀,你看这里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叫手指头,也不知道那个叫灯嘛。所以是后面的那个真实的状况,那个才叫做真如的那个如的用意。所以,这个字,这个如假如把他用在上面的话,就不是这个意思,就是好像是那个样子,而不是真如的样子。真如的样子呵。就是真如的那个样子,就是真如的本身,真的本身,真实的本身叫真如。可是如来的话就不一样了,就好像来了,好像来了,没来啊,那没来就还在那个地方,那还在那个地方是什么样子?你就找到原来的样子,原来的那种状况,这个字有这种情况。

那么我们常常把那个好像的样子骗了,好像的样子,你看怎么样?恩,好像有道理,不负责任的话。有道理还是没道理?好像有道理,好像有道理,意思就是没道理。所以,因为好像,好像这个样子,好像,就骗人了。

现在,我们这种长期的文化,我们已经两三千年了。别的不讲,大家都养成那种流里流气,讲话,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然后就如来如去,如到最后,大家都不知道你在讲什么。我也要想办法,我尽量讲到给你抓不到辫子,所以大家是如真如假,不止如梦如幻泡影而已,这个就是文化所熏习的一种劣根性。

所以,如字在这个地方就常常会骗人。生命的本质也一样,我们找不到真实的那个样子,结果都被那种好像,好像真实的那个东西,来骗我们。

各位,好像真的,他的意思就等于好像假的。你注意看看,好像,好像就不是了,好像真的,那就不是真的。那你,其实他的用意也不敢说不是真的,那么既然也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那就好像真的,就好像假的,其实两个意思都一样。既然好像真的等于好像假的,因为好像真的就不是真的,好像假的就不是假的,这个时候,不是真的也等于不是假的,你要留意。好像真的那就不是真的,好像假的也不是假的,那么这个时候,不是真的就等于不是假的,但是这里面就没有讲到真的是什么,你要留意。凡夫的大脑就是有这个毛病,用大脑的思维模式就会陷入这个漩涡里头,你能不能够真的了解到说,这个大脑趋向的思维模式就有这个麻烦,当你发现了这个麻烦以后,你能够掌握住,那你在这里就已经突破了,有所突破。

所以在这个地方讲,“如是解者.即能觉了一切诸行.通达生死及与涅盘.证佛菩提”,其实这个地方,我们从禅的行法来讲,就华严禅的行法来讲,这个部分,我刚才是故意留着。真实的人生是什么,不跟各位谈了,因为从这一面,你就可以到达真如的境界。这个是一个行法,这个行法我们叫做,人为什么会执着虚幻的人生。

我们知道这个人生是假的,可你为什么执着他?我们在摸索,这个时候,你的行法是在摸索虚幻的人生什么,我们对于虚幻人生的一种怀疑产生了。可是一般的人来到这个世间,因为受到那种教育以后,他根本不会去摸索这些,我告诉各位,一般的人,大概都是憨憨的占60%的人,最会启发出这种情况,因为他比较憨,比较钝一点,因此整个社会,不止家人,整个社会包括学校,对这样的人会有压力,会有压力他就会觉得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呢?开车就开车,人家规定六十以上,一百码以下,我开七十有什么不对,你看看,那种人在高速公路要不要常常被骂?那他一定说,奇怪,这些人怎么这样?我这样难道哪里错了吗?我们人生就是这样,那种人最会想,我哪里错了,人生到底要怎么过才对?这个问题就出来了,真实人生是什么暂时不管,现在假的人生是什么这种人最会体会到。我没有说各位憨憨的。

另外一种人是很伶俐的人,像释迦摩尼佛就很伶俐的人,他活的好好的,无聊了,闲来无聊,走四城门,走四城门是印度人假设的,他就是出去不知道玩几次不知道。因为各位知不知道,释迦摩尼佛这个孩子,小时候当太子的时候也是调皮捣蛋的,所以他才会爬墙出去,子夜逾城就是爬墙出去,他不但自己爬墙,还叫他的司机跟他一起飞过去了,公案里面讲的当然很美了,他是骑着马飞出去,他的马哪会飞?会飞他就一直飞到山上去就好了,为什么跳过去就好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释迦摩尼佛本身是一个很调皮捣蛋,很活泼,生命力很旺盛的这种小孩子。那么他这个时候,在皇宫里头享受,有没有荣华富贵我们不管,但是我相信他的生活一定相当不错。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外出,看到外面人生的景象,有这些生老病死的情况,因为他很伶俐,所以他就警觉到了,每个人都会死,每个人都会老,每个人都会病。那么透过修行可以达到目的,应该来讲,我们要从正面的去看,去构思,这个孩子那个奋斗的过程,内心挣扎的情况,然后他的追求,真正的人生是什么,要如何到达真正人生的目标,这两种。

修行是这两种,一个是虚幻的人生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执着虚妄的人生?第二个就是,真实的人生是什么,要如何到达真实人生的目标?你看,这两大类讲的是什么?一共四个,虚妄的人生是什么?苦,人为什么会执着虚妄的人生?集,真实的人生是什么?灭。如何到达真实人生的目标?道。苦集灭道。你从这两方面,而这个地方讲的就是苦集这个部分。

他光是对于那种虚幻境界的解破,就能够觉了一切诸行。通常这个部分来讲,我们叫消极面修行,我讲消极面,没有说不好,他就算从负面来修行,到负面的这边来修行。那么后面像释迦摩尼佛的这种修法,是从正面来修行,他直接就建设真实人生。所以说,释迦摩尼佛一定会有所谓极乐世界的这种构想没有错,但是,他不是描述一个天国,说你们蒙主恩召,通通回到我这里来,他没有这种讲法。他是告诉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真实的,完美的人生,你要注意到这一点,这跟现在的净土人讲法是不一样的。

这个地方说一切诸行,不只是行为,他是讲生命中所产生的各种现象。他觉了什么?在虚幻的生命当中,我们是怎么运作的,以及众生为什么会执着而不自知?我们在痛苦的深渊中,为什么你不愿放下呢?

我们听到很多,很多人常常这样抱怨,我歹命,我歹命,结婚三十年被他揍了四十年。你被揍四十年,你早就该溜了,唉,我就是不能跑,哎,这样你就让他继续揍。对啊,他揍你十年,你就不应该嫁给他,你还嫁给他,哎呀,从小时候就在一起了,有什么办法呢?他明明他是这种人,你为什么还不走?“师父,你讲可以离婚啊?”,啊,这下我惨了,你们离婚不要赖到我这里来。

那你可以想一想看,她陷在那种痛苦的漩涡里,她为什么不离开呢?离开的意思不一定要离婚啊,你要去改善啊,你为什么不去改善?应该有种种的方法,那她为什么执着?很多人,唉,这些卖掉了我就不要再卖了,卖掉就不要再买了?看到在涨的时候,你又买。以后不买了,每次买,都心惊胆跳怕到胃溃疡还要再买,你就知道买股票就有这种后遗症,那你不买不就好了吗。好了,股票不买了,千辛万苦终于不买股票,买基金。你不进场,人家基金还不会崩盘,你一进场,大家大崩盘。为什么?就是你自己明知那个苦海,偏偏要往苦海跳,那有什么办法?那就不了解一切诸行嘛。

那你了解人生是苦的境界是什么以后,又能了解众生为什么执着以后,你当然了解诸行就不会跳进去了。各位有没有这种情况,有时候我们痛苦是痛苦,叫做爽快,所以叫做痛快。那就没有办法,你又要痛苦又要爽快,那叫痛快嘛。为什么会这样?明知而要跳下去,没有办法,这是不如是觉着,你被诳惑,是愚夫,被诳惑。学佛不是叫我们怎么去赚钱,要赚钱到补习班去,去学那个赚钱的技术,学佛是叫我们觉醒,人生的觉醒,你那个苦海你不要跳进去,可是,没有办法,众生就是这样子,颠倒,所以就喜欢往下跳,而不往上飞,因为他颠倒,拼命往下充,他不颠倒就往上飞了。能够了解的话,当然就通达生死及与涅盘,你看这是从负面的这边修行,能够通达真实,然后到达涅盘的境界,证到佛的菩提。所以,各位你不要贪心,各位,真的法法平等,你从负面的这个部分来下手,这里面法门,我跟各位算一算,很仔细了,七十二大法门,我们各位算过了,以后有机会,我们修华严禅的时候,我们再讲。

那么下面“自得度.令他得度.自解脱.令他解脱.自调伏.令他调伏.自寂静.令他寂静.自安隐.令他安隐.自离垢.令他离垢.自清净.令他清净.自涅盘.令他涅盘.自快乐.令他快乐”最后这一句,大概写的最白话,所以,英文不知道要怎么样翻译。

这个,我们看到,能够了解这个部分,是自他,就刚才讲的,为什么这个叫做饶益行?第二行为什么叫做饶益行,就在这里。所以,饶益行当中,自己也饶益,自己饶益,他也饶益,对他也饶益,所以他怎么饶益呢?自得度.令他也得度.自解脱.令他也解脱。这里面一共讲了自得度,令他得度.自解脱调伏寂静安隐离垢清净涅盘快乐,讲了八个,这里一共讲了8个,8个是什么?你要注意啊,《华严经》没有必要讲这么多,只要讲一个两个就好了, 自得度,令他也得度,自解脱,令他也解脱不就好了吗?得度了,解脱了,目标都达成了,为什么一再的重复,又要调伏,又要寂静,又要安隐,不是都同一意义吗,这八个都同一意义的。这个快乐呢,也就是喜悦,这个快乐也就是自在解脱的意思,意思都一样,为什么要重复讲八个?这八个就讲八正道,就讲八正道。为什么他会这样子一再的重复这个部分?这个是很重要的,这个是《华严经》的语言模式,所以这八个要跟各位解释的,不是这八句话的意思,这八句话大家看都知道,在基础佛法里面都讲过。那么这个地方要讲的是,为什么,怎么透过八正道可以到达这样的目的?或者是我们这样的参,这个疑情我讲华严禅是讲这个参,参就是去摸索,摸索这一个虚幻的人生是什么,那刚才这个公式讲给你了,我讲给你还没有结束,你要摸出来哦,自己要去探讨出来,然后确确实实的肯定,你就解脱了,我跟各位讲。

第二个是,你为什么都要执着,这个凡夫为什么会被诳惑,然后会执着在虚幻的人生上面,光是这个部分,你参透以后,你自己就会走上八正道,所以关键就在这个地方。所以,你解脱以后要做什么?行八正道,你知道吗?不是解脱就成他们三个这样吗,就坐在这里,这就叫解脱,这叫雕刻完毕了,这个不是解脱了。假如说解脱以后都变成这样,我看你们还是不要修,我不是鼓励各位说修到最后都变成这样,变成这样都定身法了,不对,不是这样,解脱以后再行八正道,这很清楚。

那八正道能够具足,圆满的人,是出三界以后,再入法界。从华严的语言模式里面看,我们后面如来出现品,如来出现了以后,就是离世间了,离世间了以后,是入法界。所以我们出三界没有到哪里去,出了三界一定入法界,要不然出三界到哪里?到第四界去啊?还是第五界?要出三界到哪里去?出三界就要入法界。换句话说,出三界的意思,我们在三界内是在对立中,用错误虚幻的人生在过生活,那么出三界的意思是,离开错误虚幻,进入哪里?就要进入真实的,真实的就是法界呵呵 。各位要弄清楚,我们学佛学到哪里去?你学到出三界。所以我么都是被这种含糊笼统的佛教概念把我们骗了,大家都要出三界了生死了,那出三界到哪里去?要了生死以后又怎么样?要了生死就是不再生死轮回,不再生死轮回怎样?跟他们一样?绝对不是。

所以我们了解到,出三界的意思是,从错误虚幻的人生,转入到真实的人生,这个叫做出三界,然后也同时入法界了。

真实的人生是在现实的这种状况中,不对立,换句话说,对立是虚幻的,圆融的是真实的,境界同一个,你要了解到。所以这八句话的意思,不在于文字上的解释,而在于他为什么重复讲这八次,所以我们在法界中,他的生活形态是具足圆满的八正道,这样就对了。八正道,请问你,可以不可以买股票?我想,这对于各位一定是很重要的问题,那假如说八正道就不能买股票,你说我暂时还是不要解脱,八正道也好,解脱也好,跟买股票没关系。当然不是鼓励你去买,他只是告诉你说,跌停板的时候不要伤心,涨停板的时候不要高血压,就这样而已,你要以平常心去看待。你既然是靠这个吃饭,尤其是,你假如是股票公司的耗子,那你更要玩,你不但要玩,你还要玩的更高明,那才叫佛教徒。玩到绝对,每次必赢,那就叫做阿罗汉,耗子阿罗汉。所以我们要看清楚,你不要从自己想当然尔的解释,在解脱的境界里,真的是很不可思议。

我们再往下看。

佛子.此菩萨复作是念.我当随顺一切如来.离一切世间行.具一切诸佛法.住无上平等处.等观众生.明达境界.离诸过失.断诸分别.舍诸执着.善巧出离.心恒安住无上.无说.无依.无动.无量.无边.无尽.无色甚深智慧”,

我们再看这个部分,这个经文回到这里,就完全是性宗的经文。这个《华严经》里,这个性空空宗的经文交叉出现,那你假如看般若经典,只有空宗的经文。空宗经文再怎讲,都是空性,所以大般若经六百卷只有一法门,其实讲到他只有一法门,是太刻薄了他,不能这样讲。因为般若波罗蜜有无量无边,站在华严的立场上来讲,般若经典,他的空性是一个没有错,可是空性起作用,有无量无边的般若波罗蜜,所以我们看看,42字母就42个般若波罗蜜。所以聪明智慧,很多种,有的是买股票稳赚不赔的,这个就是买股票般若波罗蜜,要唱哪个字母我不知道,你自己去找;有的是打麻将般若波罗蜜,他每打必赢的;有的是打仗,也有那个常胜将军啊,每战必胜,从不打败仗的,这个叫打仗波罗蜜。这个运作的情况有他的智慧在,那一个智慧怎么去运作,你要在那个地方去运用。有的持家就很有办法,我们很多同修讲,我这辈子没什么事,我只要把他摆平就好了,你有办法吗?他有办法去把先生摆平了,天底下没人管我,因为你把先生摆平了,你要做什么都可以。先生呵他自己会负责其他一切事情,这个太太才厉害,你把先生摆平,先生替你处理一切事,你只要处理他的事就好。所以麦克阿瑟将军的太太说,我先生是将军,我是将军的将军,这个才厉害。你只要管一个,千军万马都归你管了,那不会像马克阿瑟去管千军万马。所以那个厉害?我看还是太太比先生厉害,这就是关键处啊。

那我们讲,为什么通常把般若法门叫做只有一法门呢?这实在是从华严的立场来看。因为修空性的人,通常都比较顽固。所谓比较顽固就是他自受用多,他受用少。那华严为什么叫无量法门呢?因为他是以饶益众生多,所以在饶益众生上面来讲的话,华严法门无量,般若法门不是不能饶益众生,因为所有的般若法门都是自受用。你注意看看,所有般若法门都是自受用,42个字母,有42个般若法门,修的人,修一个得一个,有42个人来修,他也都是自受用。所以般若波罗蜜法门,虽然有无量多,可是每一个修的人都是自受用,从这里来看, 他只有一个法门。但华严的法门,主要是偏重于他受用,因为他受用众生很多,所以他可以发挥的很多,所以这个地方来讲,华严是无量法门,你要了解这个意思。从个人修的立场来选择的话,般若波罗蜜法门也是无量多,可是你修,这些法门再怎么修都是自受用,而华严法门怎么修都是他受用,他受用多。所以从他受用上来讲,华严是无量法门,你假如要从自受用上来讲,那般若法门还是无量法门,知道嘛,这个就是关键,所以你要能够看出这个部分。

那么这个地方讲,他有复做是念,他这一句话就是了,复做是念,就是又有一个法门就出来了,这个都是他受用的。

我当随顺一切如来.离一切世间行.具一切诸佛法.住无上平等处”这个地方你看,“我当随顺一切如来”,这个是上求佛道的部分,“离一切世间行”,那就是出三界,“具一切诸佛法.住无上平等处”这个是上求佛道的圆满。“等观众生”看一切众生都平等,这个地方,我这句话也要跟各位讲一下。这个众生平等,这个大家知道,但我跟各位讲,大家都不知道。众生怎么平等呢?是指佛性平等。

各位知道,佛法是一法,都很殊胜,那么照讲,每个人修都应该很殊胜。那我们这么多人学佛为什么所获福报各有不同,为什么?有的就很相应,有的就很胡涂,有的不精进则已,一精进就到处乱闯,为什么?为什么会不同,因为众生的心性不同。我们讲众生的心性不同,其实是众生的人性不等。你不要看,佛性是平等没有错,人性不平等。我们从法律的观点讲的人性平等的人性那是讲人权平等,人性真的是不平等,因为个人显现的不同。同样一件事你看,这个花漂亮不漂亮?有的就看漂亮,有的就看不漂亮,花是一个,为什么有漂亮不漂亮?可见你的心性在看,不平等啊。那这个心性,我们必须从众生的人事上来看,从人来看的话,每个人不同,所以应该来讲,就不平等。这个讲人性不平等,没有轻视或排他的意思,只是告诉你的心性,人的心性是不等的,不相等。那人性既然不相等,你在社会化、社会世事的处理就不一样。那佛法在这个地方呢,就是说,人性的部分,他本身是无常的,无常的,你不要计较,佛法在这个地方,是从终极的佛性上看。因为人心尽管怎么不平等,经过调整跟训练,最后大家都会成佛。那既然这样,现在你就不要计较了,他贪一点就随他,你自己不贪就好了,就变成这种状况。这不是不负责任的情况,是告诉我们从从事相的单一存在来讲,那只是一个相,这个相的存在,我们不予是非价值判断,你知道吗,不予价值判断。价值判断的本身属于社会法,世间法,不是佛法。佛法在训练我们,怎么样不给予价值判断,因为价值判断是一种意识形态。

我们在座各位,各位先生,大家都很帅,都很酷,不管你长什么样子,反正很酷就对了。我们,各位小姐都很漂亮,不管你长什么样,都很漂亮。真的吗?我看未必了,可是呢,你在表像上绝对有差别,只是这个差别,我们从价值判断,也就是从意识形态来看,他有差别。可是,事实上,从生命的存在来讲,他只是存在而已。那我们要怎么样能够不用价值判断?你不可能啊。因为价值的判断的存在是人性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说,当大家都穿一样衣服的时候,就有人会跳脚了。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有什么不好?你说,又不是学生,又不是军人,为什么大家要穿一样?不是,那就是每个人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才有这种现象。

所以价值判断,是凡夫用意识形态之下的必然情况,所以凡夫有种种相,佛没有种种相。佛只有三十二相,大家都一样,这个时候他就平等了。所以等观众生,我们要了解这个意义:从佛性上来看,众生平等;从终极目标上来看,只是讲众生的存在,没有价值判断,这个才叫做等观众生。我们都要是有价值判断,你硬是把他拗过去拗成平等,那都不平等了,我们要了解这个情况。

明达境界”也是一样,他是从器世间,从六尘境界来讲的。

离诸过失.断诸分别.舍诸执着”这个地方的分别跟执着,讲的就是意识形态跟价值判断。从“断诸分别”来讲,是把各种价值判断给断了,从“舍诸执着”来讲,是把各种的意识形态给放掉,是指这个意思。“善巧出离.心恒安住无上.无说”,这个是指这个意思。

善巧出离,是指我们善用其心,远离执着分别,出离我们那一种错误的、虚幻的人生,不要执着那个虚幻的人生。

那下面这一句话,是转过来,从正面讲的,心恒安住。你注意这几个字,“无上.无说.无依.无动.无量.无边.无尽.无色”八个字,这个叫八不论。这个从中观上来讲叫八不中论,这个是空宗的这个讲法,我们性宗应该可以说,不上、不说、不依、不动、所以中文用这样不字,你就很难讲了,所以就改为无字,用无字。你说不亮,不边,没有这种讲法,所以我们用无字来讲。所以这个八无,你看,第一个是八种正确的行法,很多地方,八不中论也是用八,这个地方的八,跟八正道来讲,最重要是八正道中的正思维,主要是讲正思维。后面讲甚深智慧,你把这个八不离开以后你看,“心恒安住甚深智慧”这一句话,是华严禅行法的核心,我们跟各位讲说,一切行法,他的特色在于置心一处,置心一处,就是把心安住在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呢?“无上.无说.无依.无动.无量.无边.无尽.无色”的,就是最高级的甚深智慧里面,把心安住在这个高级的智慧中。《华严经》这个经文常常出现,心常安住,你要知道,那个心要常常安住在哪里,智慧广大无与等,这个甚深智慧。甚深智慧是什么东西啊?那你要自己先去摸索,这是一个,这是慧门,摸索是慧门;然后要安住在那个地方,那个是定门。所以心常安住甚深智慧,定慧等持。这个是禅最直接的下手处。在五停心观里头是讲,五停心观,五种停心观里面的数息法,我们通常是以数息法跟各位讲的。这个数息法里面,假如你只是在那边数息出息入的,那没有意义,是要在那个停心的地方,你的心是活的。他停心是停住妄想心,那五种妄想,当然讲的,猴子心、僵化心、合理的推理心、生理现象所产生的那种酸痛麻痒的心、物理现象的,有这些反应你都感觉得到的,那个通通是妄想,停心是把这个妄想全部停住。你知道吗?你会感觉冷热等等,为什么进入禅定中冷热无关?因为我已经超脱物理现象了,但是你在出定就不一样。那你在定中冷热风雪对你不影响,禅定他能够发挥这种作用,那是真正停心才有可能,你要坐在这边打妄想,我告诉你,下雪照样把你冻死,就是你打妄想不打妄想而已。那你不打妄想,停心,他就有那种殊胜的效果啊,你知道嘛,还不止这个样子,你停心以后,身体会产生一股热能出来,那通常是不能坐太久,因为产生热能,一停心会消化掉,这是物理现象。停住,能够御寒,能够御热没有错,但是停住,也可以产生你的,那个就是用心的情况。所以,我们讲,参禅,在华严禅的数息法里,这是一种很强烈的生命感,你可以产生很强烈的生命能量。

但是我们在说的,佛法最高级的修法,是直接就安住在智慧中,你一停心智慧就爆发出来,一停心智慧就爆发出来,这个是华严禅法中,他殊胜的地方。

要怎么样把心停在这里呀?刚才前面讲过,72类修法。我们现在很抱歉,我没有时间跟各位讲那些,这个要那个行法也不是用讲的,要能够那边好好训练,假如前面摸索时间,你能够具足足够的这种摸索的技巧,那我们用三个月的时间,你不开悟,我们叫奇迹,哪有不开悟的道理。但是你没有摸索的资粮道,没有办法保证,要摸索的部份,要你自己来,这个是我们跟各位讲,他在最后的这个地方,提供我们一个正面的行法。

最后一句是总结,他说“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饶益行”前面我们讲过是欢喜行,这里是饶益行,第二。下面是无违逆行,第三,这个部份,我们明天再跟各位做说明,今天我们先讲到这个地方。



[1] 入:永乐北藏为“血”

[2] 计:永乐北藏为“己”

[3] 诳:永乐北藏为“谁”

 

ps. 文字录入为观心师兄,一校为观心师兄,总校为水芝红师兄,随喜赞叹!

商智建站

上一篇文章:华严经十行品-无违逆行1——海云和尚
下一篇文章:华严经十行品-无违逆行3——海云和尚
Tags: 视频转录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