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54:51】
十方所有诸大海 悉以毛端滴令尽
彼人能知此佛子 一念所修功德行
一切世界抹为尘 悉能分别知其数
如是之人乃能见 此诸菩萨所行道
去来现在十方佛 一切独觉及声闻
悉以种种妙辩才 开示初发菩提心
这是华严经常用的语言模式。常用这种方法来做表达。
十方所有诸大海 悉以毛端滴令尽
王羲之书圣,写一缸水。
台湾谦虚,有写半缸的,半缸学会。
这里不是用推理的,语言表达方法,它要表达什么,你要去求证。它告诉我们你有那种能力。这个的人才能了解始求佛道一念心的所修的所有功德。有这能力,他已不是普通人,是十住位的菩萨,是法身大士。
佛法中讲的,向自性里头来追求的,这个部分是无限的。
我们向外,向十方所有诸大海再多,还是有限。有限极大,还是有限。但是这种人一转,发心开始,你要记得,进入无限的领域以后,是不可思议的。谁能进入无限?法身大士,从圆教初住位开始就蹋入无限,我们的生命是无限的。你要能够走得上来。
始求佛道一念心,就调整到正确的那个原点,那个正确的原点就无限了,无限的起点。慢慢去看,经文怎么参透它,要这样才能了解。要懂得它语言模式,为什么老是这样子。
始求佛道一念心,是无限。
十方所有诸世界,极大;能以一毛悉称举,极小。分母极小,分子极大。只是这样子而已,还是极大,但不是无限。
从这地方,你看得出印度人代数的领域里头,分母让它接近于0,分子让它趋向于无限大,这数值是不是无限。
第二句也一样,十方所有诸大海极大;悉以毛端滴令尽极小。一个分子,一个分母,它求出来的是什么,无限。无限的数值。
能够了解,做到这一点的人,才能对于始求佛道一念心的众生在做什么,他就能了解了,因为他也是一个无限的人。一个已经过来的无限人,来对一个初发心的无限人,当然他能知道。这理论很清楚。这个就是语言模式,用这语言来表达他那一个殊胜的部分。
佛法在讲自性智慧,真的是无限,这里面的富贵不可思议,那种清净,悉以安乐,绝对不是外在的所能形容。学佛学殊胜,在学这个。
彼人能知此佛子 一念所修功德行
一念,在禅修的时候解释得清楚了。
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它进入你的性海里,它所浮现出来的这一念,到底在六根当中哪一根作用,这个境界叫一念。
我们在参禅的时候,那疑情如团如火,那是古大德进入的功夫的境界,你提个疑情,拖死尸的是谁?不是解释它有多少细胞,你去参,紧守这个正念,到有一天,拖死尸的是谁?是这死尸在怎么在运作,六根当,眼耳鼻舌身意当中,是谁在拖死尸,那个叫一念,这个部分产生的时候,你不知道从哪里来。是舌根的?还是耳根的?还是眼根的,还是意根的?到底是哪一根发起的?这个谁,从这里来入。这叫一念。
现在你一念,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是。那叫着相,所修都是有漏福德,绝对不是佛法中的这种始求佛道一念心的这一念。
我们从生死大海中觉醒以后,你会有一种漠然,“”奇怪,这是什么,这样吗,人生应该这样,可是这样在社会上又不准,不准可是要这样,到底是这样,还是要那样?要依那样好象不对;要依这样,那样又。。。这个时候,你会有那一种很冷漠的状况,把你卡在那里。你要依于传统的社会价值判断,你又有抗性;可是把你这种觉知觉见提出来的时候,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又不相容,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办?那个时候,你就会有一种感觉,人生真正的那个是什么?你会停在那里,这个时候会很痛苦。
有一些年轻的朋友有这种困扰过,这样没有错啊,可是家庭社会学校所加给你庞大的压力,硬是要把你扭曲过去,所以就种种的魔王君政,就来说服你,要乖,要听话啦,好好读书,不要胡思乱想,现在是叛逆时代,要注意,怎么样,要把你,硬是把你扭曲,变成一个很乖的孩子。老师说是不是,要说是,不能说不是。你只有二分法,二分法又只能有一个答案,跟标准答案不对的你就错,硬是把你扭过去。
可是,你的人性的觉醒,它会唤发出来,这个时候,你会开始挣扎,当你挣扎到某一个程度,你会当下,在那个地方产生漠然。要是这个时候,有名师跟你指点,你就会超越,而且成就很快。要是没有,你就卡在那里,甚至于人性会扭曲掉。
前几年铁达尼克号在流行,那个女主角在干什么?她在叛逆,她在那个时候,要不要订婚,就卡在这个时候,她在人性当中,她是始求佛道。她在人生当中,她生命的觉醒,她对于传统的贵族生活,她有抗性,可是她不会处理。妈妈继续给她压力,你爸爸已经死了,换句话说,我们是个没落的贵族,你赶快找个有钱人家嫁出去;要不然,我们那些漂亮的衣服、瓷器要卖掉,我要去打工,你要怎么办?讲到这里,只好自己扭曲了,虽然不喜欢,还是嫁吧。可是小女生餐巾拿来要挂上去的时候,她又开始反叛了。人性透过小时候的描述,是很清楚,但是小时候没有办法把觉知给显现出来,所以她就转化为男女私奔,这就不符合佛法所说的那个圆满的地步。她的觉醒是没有错,但是她的处置是不对的,没有办法圆满。要如何圆满,那你自己去。
人性的觉醒,在做这种处置的时候,佛法告诉你,圆满。就是这当中有世间法,有出世间法,你要如何达到出世间法的标的;然后世间法又要圆满?这个才叫佛法。
抛家弃子的不算,都是世间法没有圆满。把你自己压抑、扭曲,变得不成人形,只是变成麦龟一样,成为世间标准的,那也不对。
佛法给予我们的,从这个地方,你可以看到,我们整个社会价值结构,跟整个社会制度礼仪,就通通都要重新来过。一个菩萨行,就行在这个地方。真正大慈大悲菩萨,就把社会扭曲人性的那个制度与坐观,要把它扭转过来,这才叫大慈大悲。当你把价值观重新建造起来的时候,整个人性符合佛法的标准,你看看,整个人间净土这样建立了。
但是,这样菩萨,在这样对立的世界里,他有多少的辛苦路,要去承担,关键在这里。真理不是没有,真理要显扬出来,很多很多的障碍。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看,你是一个修行人,要看得出来。一念所修功德,你从这里去看。
第三个:一切世界抹为尘 悉能分别知其数
它也是一样,那个量无限。只要分母趋向于0,这个数就是无限了。更何况它本来就是极大的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印度人衡量空间的最大单位,基本单位,这就是它的语言模式。
如是之人乃能见 此诸菩萨所行道
始求佛道一念的人所行的菩萨行、菩萨道。
四个:
出离道,了生死,出三界。
菩提道,觉悟的人性当中觉醒过来的这条路,自己一个人走的。
菩萨道,不是自己觉醒在人生的大道上就好了,要怎么样子带领大众走上菩提道。菩萨道除了菩提道以外,还有眷属世间与器世间要做。但是这个菩萨道在做法,通常是一对一的。
普贤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通常我们在讲,修出离道的部分,就是声闻缘觉乘,二乘。
大乘始教,修菩提道。
大乘终教、顿教,修菩萨道。菩萨乘。
一佛乘,修普贤道。顿教中,开始要转化成圆教的时候,华严一乘不共别圆,这个时候所修的叫普贤道。
三个层次:
声闻修苦集灭道,缘觉修十二因缘法。
大乘修六度万行,从菩提道到菩萨道。
一佛乘修普贤行愿。
可以画张表,四乘划分法。
你把四法界带进去,也一样,表很清楚。
声闻、缘觉,修理法界。
大乘菩萨道,修理事无碍法界。
一佛乘法身大士,修事事无碍法界。
不深,你要进入那个领域里,四圣都对,修法不同。
初学的人,要像刚才明依师讲的,你修禅的,认定你修禅,然后密法要来修一下,就好。
你修密更好,禅就放下。
因为禅净律密,你不可能通通修。但是你要选定一个。
我们更希望你,大小乘通通要修。不要大头病,我修一佛乘的,为什么要修苦集灭道。你一样要去修,这些通通要有,然后自己定位在一佛乘上。
你还是乖乖地从数息来,把心安住在风门,久了久了,你才有可能一念不起,那个时候,大乘法一带,经通、宗通,通通通,才有可能。还没开始,就要观心,只要一念不起,顿成佛道。弄到最后,就是没有一念,只是万念而已,没有用。
所以,我们通通要学过,十二因缘法,一定要去找为什么,为什么无明会生,会取,会六入,会六识,会会。。。为什么,要把这个理路弄清楚,不一定泡在里面,总要弄一遍。
我们一定各方面,通通要去深入。各宗各派,各种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但自己要定位,我是修学什么,那不要紧。
有很多来参访的同修,我们会告诉你,但是你最好你自己法门要确定,没有法门,欢迎你来;你有法门,参访完毕要回去,回到自己的法门,好好地努力。这是指真的在学的。
菩萨行、菩萨道,里面有两个,这两个是有区别的。
菩萨行,是菩萨所行。
菩萨道,是个规则,一条路。我要带领大家通通都上菩提道,那个带领的方法。譬如说,有人不盖庙,他在行菩萨道;有人在盖庙,他也在行菩萨道。两个有什么不同?他们愿力不同,他们示现的相不同,做法不同,没有对不对。
菩萨行,从这种定义来讲,菩萨是比菩萨道大得多,因为在这么样原则之下,他有开的地方,行,他要做的,譬如他要慈悲,他要怎么慈悲;他要智慧,他要怎么智慧?慈悲是菩萨行,智慧也是菩萨行,但是有他一惯的作法。
从菩萨行与菩萨道上来看的看,你要看一个善知识的行为,你看不到。我们也不要去讲说,他有时候现慈悲相,有时候现忿怒相,有时候现乱七八糟相,你看不懂啊,不必这样去划分。反正,你在哪个地方学,缘念善知识、缘念法门、缘念道场,就对了,不必为他脸上贴金,不必为他找理由。你就这样好好地做,就对了。你能体会多少那就多少。
菩萨行与菩萨道的定义,我们通常不具相定义,不具相名词,但是大概你可以感受到,菩萨道是他的外显的相,菩萨行通常是密行。
第四个:
去来现在十方佛 一切独觉及声闻
悉以种种妙辩才 开示初发菩提心
十方三世一切佛,所有的佛,所有的独觉,所有的声闻,等于四圣都在里面,这些人在开示我们怎么样子发菩提心。
这个初发菩提心,就是前面始求佛道一念心。这个心我们要怎么样子开发出来?
十住位,很强调的就是那下正确的原点。
这个原点,我们常常掌握不到,有很多人发心了,发心是很好,发心就偏了。
去年我们有办儿童暑假夏令营,办了两期,今年不办了,为什么?很多人父母亲的观念,根本就错误,孩子不乖了;我儿子喜欢去,儿子哪是喜欢来,带到这里报名,走到半路就跑掉了。父母亲是把他丢给你,明天我们就出国了,他今天结束了,明天就回来了,刚好一个礼拜。这叫什么责任。孩子不乖,丢给寺院;出了事情,你样照顾不好。人性的懦弱,那种贪婪。这种事情会出事情,我们看到了,就暂时不要做。把法律的,相关的各方面的,通通弄好,不是我们不负责,这个时代就这样子。
我们以后要办亲子营,你孩子送来,父母亲就要到,你不能逃避。我们一定要做到很圆满。
你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先做合法的,合六法全书,不是如法的。我们讲如法,是如佛法。不要弄到最后,自己捆自己。我们弄亲子营,父母亲不是来受训,是来做义工,你不能放弃你的亲权,你当父母对孩子有监督之权,你要来。
这个时候,小孩子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另外再开一个班,父母班,怎么当人家的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家庭华藏工程,每个礼拜一天,与子女好好地沟通,把那一套教给你。然后,请那些青少年心理专家来上课,也跟家有问题儿童的父母心理医师,心理学专家来上课。一个一个带,这才叫教育。我们并不是要发挥多大效果,而是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完整的社会制度。
现在家庭教育失败,学校教育更失败,不但这个样子,社会教育根本就没有。八掌溪事件发生,空军就倒霉了,被虐待。空军做错事,是我们整个社会价值观,都错了。这种情况比儿子杀父母更糟糕,我们这个社会等于到处存在着那种不定时炸弹,随时会爆发,多恐怖。
这个时候,我们从社会教育入手,你要发心的,是真正的菩提心,真正的行菩萨道,而且这个才叫做大慈大悲,从社会结构、社会制度上,整个完整的来做调整。这里面你放心,没有名,没有利,只有痛苦,辛苦,还有很苦,三苦。菩萨行、菩萨道就是这样子。
要发这种心,没有办法怎么赞叹。十方三世一切佛,声闻缘觉,用尽种种妙辩才,都在称赞这种初发心。我们从人生的旅途当中,你觉醒了什么?这真是无可限量的功德。
觉醒,是不是一定去帮助众生,那是另外一回事。声闻、缘觉,并不一定帮助众生。当然你能帮助众生,就是前面这里讲的,一念所修功德行,此诸菩萨所行道。
假如我们自己觉醒,要做好自己所要做的事,就是趣向如来智慧行,自性智慧,所做的一切。声闻、缘觉,也对,是四圣。
十法界,四圣六凡。我们远离六凡,在四圣上所做的,你再怎么样讲,你的因缘果报都在四圣上面。我们不是在六凡里面打转,把这个部分弄清楚。
这些修行者,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独觉及声闻 悉以种种妙辩才 开示初发菩提心。关键就在这里。
我在这里,再给各位提示一个。
我们做完任何的功课,你一定要这样发愿,提供给你参考。
要这样回向:“愿以此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哪些众生,“未发心者,令发心。”不是令啊,你要走入群众,还没发心的,你要想办法使他发心。为了使他发心,你自己可能会头破血流。人家不听你的,三言两语不合,大打出手,那种菩萨很多。你怎么可以不信?莫明其妙。
劝人家学佛,劝人家修行,都好,你要运用什么方法?种种妙辩才。
十方佛,一切独觉与声闻,都一样。他用种种方法,普劝众生初发菩提心。我们不见得那么快,这么劝,他就会信。你要用种种妙辩才,去引导。你不要讲,信佛就好,那是种笨拙的手段。
你要告诉他,人生你这样活着有意义吗?怎么才叫有意义的人生,有价值的生命是什么?你自己想想看,过一个很潇洒,很洒脱的,很ZHUAI的人生,现在流行最棒的人生,你棒得出来棒不出来?告诉他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让他慢慢去体会。你不要变成老生常谈。
当你发心,要这种引导众生,踏上菩提道,你就会发现带领一个人要走上菩提道,就好象一个人在赶一百条野牛,要赶上高速公路上,一样难。你赶赶看,才知道。
要发起这个心来,发起来很容易;要这样去做,做到完成,很难。
修行,跟这个差不多。自己要把心调好,趣向如来智慧行,容易;要带领一个人去趣向如来智慧行,很难。
我们这样讲,大家这样听,听得很高兴,真的要能够一对一这样来谈,如来智慧行是什么,不容易。因为这当中层次上的关系、背景上的关系,要举例来谈,就有很多的出入,但是你必须敞开你的胸怀,去面对这些人。
面对这些人,除了我们要包容以外,最重要的是你的成长、你的扩散,生命中的这个扩散,非常重要。为什么一再地讲,小乘与中乘,通通统称为小乘?大乘与一佛乘,为什么有小乘、中乘、大乘,还要再加一佛乘?那个心量无量无边的扩大,无尽的超越,无限的超越,一再地超越,成长自己。我们看自己能不能这样做?这个才是真正的关键,修学佛法整个就在这个地方。所以,初发心很重要。
最后结论:
发心功德不可量 充满一切众生界
众智共说无能尽 何况所余诸妙行
发心功德,不是一般人可以讲的,不可量,它是无限的。
这个心一发,充满一切众生界。我们发心,对任何众生都有影响,用现在的话来讲,因为我们在修行,所以这个世界,一天会比一天更好。你有没有这种信心?
关着山门,普度众生,那就还很早。你要怎么去影响众生?
我们真的发心,全部落实在众生身上,让这个世界会愈来愈来愈好。虽然影响力,你看不到,但是整个世界、整个宇宙、整个法界,它就是会一天比一天更好,乃至于到最后,它会达到止于至善,不只个人达到止于至善,最后也会达到止于至善,最后是什么时候,那就不知道。但是生命品质是一再地提升的。
我们看到整个法界中,有那么多的净土,就表示一点一滴、一点一滴,已经一再一再地建立,止于至善的点,已经象银河一样,布满整个虚空;再来它就会成为灭。这就看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与用功。所以这里讲,发心充满一切众生界,功德不可量。
众智共说无能尽
智,是智慧者,四圣,十方三世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法师、如来等等,来一起说,怎么说都说不完。
何况所余诸妙行。
这些发心以后,所做的一切妙功德行。光是发心的功德就已经不得了,而要把这个心兑现出来,实践出来,那么所做的这些所有功德,没办法说。
十住位,法身大士最初的十个阶段,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可以看到整个佛法的重点,就在初发心。初发心,把我们现在凡夫的原点,调整到正确的原点上面,这一点非常的难。但是,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善根,有善根,就能发起;没有善根,不能发起。你这个心一发,绝对永不堕三恶道。
就算这辈子发了以后,调整到正确的原点以后,你就没有修行了,你也放心,天上人间七次来往,你就有阿罗汉,你的身份证就改了,改为阿罗汉。
然后,你真的发大愿,行菩萨道,入菩提道,行菩萨道的话,不只天上人间,那你可以乘愿示现无量无边的种种境界。那个时候,即使我们到三恶道去,也是乘愿救度苦难众生。一个菩萨不能免除到三恶道去的愿力,众生无边誓愿度。三恶道众生,还是要度。怎么度?那是等你成就以后再去。
现在你还没有成就,也会去,下油锅以后,你那边吱吱叫。你现在要去,也没有资格去。
你已经发心的人,在四圣的领域里,就算你不修行,也天上人间来往,你跟三恶道绝缘了,你怎么去?你要去,人家说你那一份身相,根本进不来,生命中的那一种很高亢那一种生命能量,你到地狱去,地狱都变成通明,不是无明黑暗了。
调到正确的原点以后,就好象我们的灯泡发亮了一样,怎么会暗呢?你到哪里去,都是光明遍照,知道吗?这一点很重要,发心是真发心,这一句话,非常好,始求佛道一念心。你可以说,始求佛道初发心,真正的这个心,你要能够发得起来,调到正确原点,这是非常殊胜,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生旅途、生命洪流里,过去有无量无边,未来也无量无边,从哪里划分?从这里划分。始求佛道一念心,这是一个分水岭。
在此以前,生死轮回,已经过了,不要紧。从今以后,没有轮回。
学佛殊胜,就在这里。你能把握得住吗?这么一听,这一会就要结束了,你又快要开悟了。不是快要开悟,你马上就要这样做,你马上唾手可得。为何我们不要?你这一发心,真正从人生生死洪流当中,觉醒过来,你要注意,不是这一辈子。
你假如发心,目光如豆,见识如针孔,你要往生哪里,没有那回事。
你至少放开,全世界的佛教共同所讲的真理是什么,我们为那个真理而发心,不是为那些仪式而发心。某人发心组织助念团,功德无量无边,最后上品上生,去哪里,地狱啊?组织助念团有什么好功德的?只有中国佛教有功德,南传佛教只笑死人,藏传佛教人家才不懂什么叫助念团。
关键在这里,你要发的心,是真的佛道之心,真的整个生命洪流当中,那个觉醒的心,那个才是真正的心。我们说,是从真理上来讲的佛教,不是佛传历史事相上面的佛教,你要从这里,才能找到佛教真正的源头,佛教的诞生,从各位开始!你的心觉醒,佛教就诞生了。你不觉醒,还是万古如长夜,是你如长夜。
圆明于2013、4、12听完所漏之十二集讲座。
(講記圓滿)
感恩海云继梦和上华严经开示!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华严海会佛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