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华严
您当前位置:华严云南学会网 >> 佛法资讯 >> 视频转录 >> 十住品 >> 浏览文章

八十华严之十住品50集(圆明笔记)

2013-07-06 08:20:26本站原创 【字体:

八十華嚴之十住品50集(圓明筆記)

 

504327】十住品50

法王处善巧安立  随其处所所有法 

人在这个世间有层层包裹的包袱,就是这些意识形态,就是这些业障。这些业障使我们无法见到真理的光辉。

解脱,就是束缚我们心理的那些不当的意识形态,你要把它放下。这部分,你很难处理,烦恼现行习气,你不知道。

佛法有一个很特殊的方法,波罗提木叉,别别解脱的。他特别另外设计一个模式,生命的蓝图,那个架构,把你放到里面去,在这里面只有一个原则,你不要问为什么。你只要问为什么,你持戒没有办法贯彻,你记得这个原则。

没有为什么,我们只知道,这些戒律是我们的象征,这样子而已。

戒律,是生命重构的蓝图。说不杀,就是不杀,你也不要扩张或缩小解释。你要研究,两部分要研究,你不杀什么?不杀的条件与要件有哪些?很多人都讲不清楚。五缘、五具足,要弄清楚。五具足以后,才叫断头罪。

这些规范让我们把传统的意识形态给放下,只有这样子而已,重新来过,这些蓝图在导引我们离开束缚,而得到解脱。这叫别别解脱戒。

真理所显现的,不是在这一个束缚上面,是在这个束缚的底下,你能不能把它挣脱。

我们现在基本上能不能把它先除掉,这是一个部分。

经文告诉我们直接从这里下手看。真理所在的地方在哪里?

◆你要研究佛法也好,研究华严也好,你不要一直要找下手处,有没有由浅入深的方法来看。你假如这样看,当做有,你不见得受益。因为佛法也好,华严也好,是生命的乐章,从哪里下手,都可以享受,没有头,没有尾,它是360度的圆圈,哪里下手都一样,它的圆融就在这里,生命的存在是全方位的。它的圆就是无始无终。你一直要找一个下手处,一个入口,就错了,就是在用大脑。所以叫善巧安立,哪里都可以。

读四书五经,不一定从第一章开始,不一定从学而篇,学而时习之开始。

唐诗三百首打开,哪一首都可以入。

生命是存在,没有一定的步骤。佛法真理显现的地方,到底在哪里?自己要去摸索,不要用问的,问人家很难。象各位来听经,我也不过是跟你提醒一下,留意一下。真理的存在是什么样子,你感受得到吗?插一盆花,整个生命跳跃起来了,有人问,师父,生命在哪里?

感受从哪里来?感受从训练中来,真理的存在在那个地方,随着那个地方,所有的法都会展现出来,这叫真理。所以悟在哪里?有人走路走一走,不小心一踢,唉哎,开悟了,他不是脚开悟了,他是整个生命的真理,他通彻了。一悟千悟,通通都悟了。所以,法王处真理所在的地方,所有的真理都在。那个真理,你感受得到吗?

释迦牟尼佛可以开示很多佛法,但是你不见得都能体会。从知识的领域讲,根本无法体会。

参禅,不管你知不知道,再讲一遍。参禅人这样说,深参念佛是谁?一坐,念佛是谁?当然是我念的,你参不出来。念佛是谁是怎么来的?是因为我们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当你念进入那个境界里的时候,南无阿弥陀佛浮上来,在你的整个生命里头,这个时候,你会看得很清楚,那是照,念南无阿弥陀佛,是声音呢?还是颜色呢?还是一种味道呢?还是什么?南无阿弥陀佛到底从哪里来?是从嘴巴念出来的?还是从心底里涌出来的?还是眼睛看到的?还是耳朵听到的?南无阿弥陀佛从哪里来?这才叫做念佛是谁?

你在深参,是在这个地方参。你有那一种好像意念,意念就变法尘。可是又不象法尘,我在念啊,那就声尘;声尘好象也不对,这种境界我又清清楚楚,好象又是色尘?到底是色尘,是声尘,是法尘,是哪一个,这个要你参,参是指这一个。你能不能进入到那个境界里头。

修行在你去感受,南无阿弥陀佛提起来的时候,在你的生命里头,它就像澎湃的瀑布这样冲刷下来,到底在整个脑海里,整个生命里里滚动的,这个南无阿弥陀佛到底是法尘,还是声尘?还是色尘,或者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到底是谁在念?意根,眼睛,还是耳朵?这个谁?这才叫深参。

一弄通的时候,海印三昧,炳然齐现。

凡夫计较。

真用功夫者,不去计较,默然前进,千山我独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都一个人参。这条路只有自己走上去,通通作你的善知识。这个人给你难看,作为善知识,就这样认定,这样修行,就对了。在生命的旅途中,这条路只有你自己走。任何人帮不上忙,师父只在关键时候点你一下,有时候点你,你还不高兴。

真理所在的地方,只有自己痛下功夫,你才体会得到。

法王宫殿若趣入,及以于中所观见。

真理宫殿,要进得去。无形宫殿,才殊胜。

有形宫殿,只是个媒介,告诉你内在世界的建设就是这么地庄严与殊胜。

外在的宫殿,殊胜,可以透过技术来完成它,但是你内在的宫殿,更重要,朝向止于至善。

真理的境界,你去参。打坐,进到那境界,不会打瞌睡的。放下身心世界,六根门头全部打开。按照禅修的基本技术,进入到这种境界里面,那是什么状况,它所产生的生命的能量,就好象那一种瀑布冲下来,下面水翻腾起来状况一样。你有足够的生命能量让你维系下去,进到法王宫殿里,那里面所见的到生命的真相,宇宙的真相,就很清楚了。

那个方法才要紧。不要一直在想那个目的,有那个方法,一定到目的。你只能用大脑意识形态去解释的目的、境界,是文字知识,不是真实境界。你的解脱与我的不一样。

 

法王所有灌顶法,神力加持无怯畏,

宴寝宫室及叹誉,以此教诏法王子。

中国传统讲法,叫登堂入室。前面法王宫殿,叫登堂。

这里叫入室,到最里面去了,不是一般泛泛的弟子,表示弟子进到非常深入,最后的部分都能了解。

1、一般禅修。基础班,中级班,高级班,都是属于一般的信众。

2、参加精进的,就是进入法王宫殿,整个心法,规距都告诉大家。跑出跑香的气氛。教你怎样把心胸打开,怎样把双手摆开,怎么把双脚迈开,三开。绝对不一样,你会感受到那份殊胜感,这要去经验的。心法怎么运作,凝缩起来。

你要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子,就要到后面来。

3、要入室,又更一阶。

告诉你会跑香时,会产生什么气氛出来。这里就要看,谁能接这个法?一点有没有感觉到什么?恩,那就开悟了。为什么要打开心胸,要从哪边看?要领众,你才看得到。事件发生是怎么样?事件没有发生是怎么样?你要感受。

当你进入到某一个层次,那个地方,一点,你就开了。这就是入室的时候所点的。

 

从密法来讲,它就比较具体了。有三阶段。

1、你就修法,法本从头到尾,背得很熟,持咒人家跑掉一个音,你都看得清清楚楚。

2、修法以后,要教你怎么教人家修法?为什么四加行这样修?为什么,有它的标准。

3、法本怎么做?这样修有成就,还要照着法本去教人。你要会教人家做法本,才会感受到教化众生的难处在哪里?牛就是牛,那种可塑性,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知道众生怎么度?然后,你会发现自己的福报。没有福报的人,虽有智慧,教化众生时,老是碰钉子。有福报的人,一点,众生就接受,会很欢喜。

要教他去教人家做法本的时候,这个弟子就是登堂弟子。

再来就是入室,这时,他真正地能教导人家,他可以灌顶,还会告诉人家说:你应该怎么修总持法。这是入室弟子。

因为你在指导大众的时候,会发生一种状况,他不愿意接受你的指导。当然对方刚强难化,可是有一部分是我们的福报不够;有一部分是我们智慧不足。当我们福报不够,你应怎么办?当我们智慧不足的时候,你要怎么办?当是众生刚强难化的时候,你要怎么办?这个都没有办法正面教,只有侧面教。当着众生的面,这个时候不能教,那你只有好吧,放下来。你看看这种状况是什么状况。你要分析出来智慧在哪里,福报在哪里,众生的这种烦恼现行习气在哪里?这个都不是法的问题,是人性的问题。

众生烦恼、现行、习气问题,这只有登堂入室的弟子才能讲的。我们这样讲,叫泄天机,破功去了。你要到那个程度,这么讲,那真的开大悟。

这样才叫法王子。登堂入室,是在法上, 要懂得真实义。

如是为说靡不尽  而令其心无所著 

于此了知修正念  一切诸佛现其前

法王子住的行法、性德,说不尽。

而令其心无所著,与我们所说的不太一样,因为第九住菩萨他是法王子住。接下来的是顶住菩萨。住位菩萨,解菩萨,他的解要完成了。

华严讲到圆满,圆满到要完成的时候,他是完全无缺。

这个地方讲住位的完美无缺,是指解的完美无缺,实践还没开始。实践是十行位,那么这一位他要提醒我们的就是你要注意,不要执着。与我们讲的执着不一样。因为这里稍有一点执着,就不会完美无缺的现象。

这个地方讲的不执着,不是我们讲的不执着,他对这个法,他很坚持,坚持那个终极目标,但是又不执着那个终极目标。这个就是说,他在他的行法的途径上面,确认绝对正确,没有错,不必执着那个目标,因为那个目标没有错就好了。

确定这个方向,这条路是没错的就好,这条路,还是弯来弯去。你要懂得这种情况,就是不执着。这里讲的不执着,是经验上的成就。第九住已经成就了,所以它这个地方讲无所著。心不会受到外境的影响,而干扰到他菩提道上的正行,指这个部分。

他很彻底了解,他能够守住正念。因为守住正念,一切诸佛现其前。这是关键。

正念守不住,看一切法,都见不到真理,见不到觉悟的境界。

你能守住正念,那就对了,真理会现前,诸佛会出现。

正念——正行所掌握的部分。不是我们说的那种正念。刚才讲的南无阿弥陀佛,到底是哪一个?那个一念就够你成就了,那叫正念。

一念、无念就是正念,就是这地方,有机会再做说明。

商智建站

上一篇文章:八十华严之十住品49集(圆明笔记)
下一篇文章:八十华严之十住品51集(圆明笔记)
Tags: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