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跟各位讲,借着有余涅槃,跟无余依涅槃,你可以从法身大士,跟圆觉,究竟觉的部份去做比较,啊!各位不要担心法身大士,这个阶段不好上去,我告诉你,难上去的啊!是难到这个地方来,不是难上法身大士这个殿堂,从我们这里啊要进入法身大士这个殿堂,告诉各位很快,但是你要从外面走到道场来听经啊!我告诉你,很难,你相信吗?我们在中部就发生过这种情况,有一个大德在台中跟某一位大德啊!他修学那个法门吶四十几年,四十几年,一听到说我们专弘华严,哗!菩萨的境界是你们弘的吗?我说你来听听再讲嘛!我们弘菩萨的境界而已啊!你们弘的是佛果的境界啊!不知道佛果的境界高,还是菩萨的境界大,他都没搞清楚啊!他说我们才不敢那么大胆,我说那你们是讲什么经,阿弥陀经而已,我说阿弥陀经是佛的境界,还菩萨境界,等了一下,他吃饱了,他就要回去啦,那个晚上他请客,他没搞清楚啊!阿弥陀经是佛的境界啊!他能够口若悬河地谈阿弥陀经,竟然华严经是菩萨的境界,他没有办法谈,他那是什么佛啊!南无空壳佛,是不是,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啊!佛的境界你能讲,菩萨境界你会不能讲,你说奇怪不奇怪,有一次我问一个长老,我说:奇怪,为什么梵网经,梵网经啊!不是有上下两卷文吗?一个菩萨心地品,一个就是菩萨戒品啊!我说:为什么批注都写菩萨戒品,不写菩萨心地品呢?你这个人也真是的,那个菩萨心地吶怎么能讲?我说:奇怪咧!你那么凶干嘛!他说:你连这个都不懂?我说:清凉国师写的华严经疏抄是什么东西啊?菩萨的啊!我说那菩萨心地品为什么不写,那你可以讲梵网经你去讲,怎么有这种道理?这个叫盲目啊!菩萨心地品,讲的是菩萨心地,华严经讲菩萨的,为什么他会不能批注呢?对不对,菩萨心地品都不能批注,都没办法讲啦!那佛果位的阿弥陀经你怎么讲,你想想看,这个都是一厢情愿的推理,不是真理,这个不是正思维,正思维不是这样。
我们告诉各位,正思维来自正念,来自正念。刚才跟各位谈,你要怎么样提起正念,在那修法中的正念要提起,正念提起以后,你才有办法有正思维啊!正念是什么啊?我们用个比较,正念,就像我们拿钉子在钉墙壁,打一个洞,正思维啊!就是从那个洞上面,钉子放上去然后一直槌打,这样子才能深入,正思维是指这样的一种状况。我们现在的思维啊不是针对那一个点在千锤百炼,你现在的思维啊是在一个核心的周围摆荡,所以我常这样举例啊!我们在讲说,你认识那个人,那个人你到底认识多少,他,我认识他十几年的老朋友啊!那你不妨介绍他看看嘛!他是万华人,他是姓林,他的爸爸是谁,他的妈妈是谁,他的学历是什么,他的收入是什么,他的工作是什么,他的,他的,他的,他的,这个叫不正思维。你要介绍他,应该要讲,他是什么,你有没有办讲他是什么,你讲不出来,你讲不出来,所以我们在这里告诉你这个问题,禅宗啊!实在是很了不起的,它在告诉你点出来的,就是那个法身,那个慧命,那个真我,它能够透过它的这个假相,穿越它,而进入到它是什么的境界领域去,这个才是功夫啊!我们看一个人,你就只看他的相,你没办法看出他的精神,没有办法看出他的实相,所以我们只看到假相,你我所看到的这些都是假相。你能不能看出那个实相?实相就是透过他这个表面,透过他这个色身,你知道他那个是什么吗?你看到我们的佛像就好,你知道,我们的佛像,画的是到底是色身,还是法身,你有没有办法弄清楚啊!你现在是把法身当色身吶!你说坐中间的释迹牟尼佛,你今天要是有办法叫释迪牟尼佛来看到,那个叫我哦!它不昏倒才怪,对不对。我们现在雕的这个三十二相庄严,这个不是释迪牟尼佛,这个照讲,这个是属于卢舍那佛,因为你做的是法报佛,不是应身佛,应身佛,胡须,释迦牟尼佛胡须的,痩痩的有点像耶稣啊!对不对,耶稣有点像他,但是我们现在造像,怎么造成这个样子呢?那个就是造他的法报佛,法报身,为什么造像要造他的法报身呢?就是要避免我们执着在他的色身上面,你不能透过他的色身,穿越他,去了解到他的实相存在,那个实相存在才是真正的佛身,法身,关键在这里啊!我们现在各位,你跟人相处的时候,能不能看到这一点?
今天我们看到只是色身,只是肉体生命,所以你就活在娑婆世界,你要是能够穿透这一层,而看到各位存在的法身,那你就是活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在哪里啊?就在当下啊!因为你看到的只是肉体生命啊!所以这里就是娑婆世界,你要是能够看到法身啊!这里就是极乐世界,差别在这里。极乐世界,不是都是你我这一种啊!第一个你想象极乐世界众生,个个都三十二相庄严,是不是大家长得都一样,因为都三十二相庄严啊!你去看人家大雄宝殿,有没有,为什么阿弥陀佛,药师佛,跟释迦牟尼佛,有没有,三尊都要一样,只有手印不一同而已,那就是三十二相庄严啊!那你从这个例子,你就可以知道,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还不是大家都一样,他不要量身高啦,大家都一样高啊!
对不对,你不用看,鼻子都一样,眼睛都一样,耳朵都一样,因为三十二相都庄严,都一样啊!那你还要去比较什么?为什么他会都一样?法身嘛!他要你看他的是法身吶!不是化身吶!我们这里为什么都不一样,因为你是化身吶!化身是随着你前辈子的福德因缘,种种不同而来的啊!有没有感觉到?那你以为极乐世界还跟我们一样,告诉你,极乐世界长相要是像我们这个样子,
阿弥陀佛都疯狂,他还要再去记你们背你们的名字,还有美国来的ABC,还有中国来的ㄅㄆㄉ ,还有日本来的あきす,不可能啊!不可能背这些啦,到了那边以后,他不是你爸爸给你的名字的问题啊!他不会说,戴维往生来了,对不对?往生来了,他还记你那么多干嘛!等一下戴维,等一下安妮,等一下珍,等一下桃太郎,等一上戈巴契夫,那怎么得了啊!他不是记这些的,他是看你生命性德展现的部份来的,那才叫极乐世界啊!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你可以看到,法界存在的实相。今天,各位我们在这个地方,你是不是真的能够看到这一点,能够看到这一点你才看到真我,才看到真正那个我的存在,存在的在,现在你那个在是不在,你是不该在的都在,对不对,因为你存在的是假相啊!你不是实相的存在啊!现在修行训练就是要你穿透这个假相,而了解到实相,说得那么多,你们不知道会累否?我是希望你百分之二十听没就好,你不要百分之六十听没,那就利害,那负担就很重了,这一个理念啊!这个信心你一定要建立起来,一定要建立起来,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啊!就是这一种状况,并不是说他的这个部份带有什么神奇的,没有,一点神奇都没有,所以我们跟各位讲,修行本身是生命总体的成长,你永远记得这个原因,这个原则,生命总体的成长,它绝对不是部份的,绝对不是部份的,所以当你法身慧命一展现的时候,他是全面现前的,虽然他,层次等第还有四十一分之别啊!但是你只要有一分无明破,一分法身现前的时候,告诉你,你从此以后就不一样,就不一样,所以各位,啊!你要完全依止的话,我还是奉劝你,哦!知道吗?要有善知识指导的时候,你再完全依止,要不然水淹过去,那你将永远不会呼吸,因为一个善知识,他有善知识的本能,他要跟你做这样的训练,他要让你这样的超越,他有这样的本事,你不要自己在那边胡搞瞎搞,搞到最后,那一天谁啊!我在跟他说呼吸之间,有一个空档,他可以控制下来,能够一天只呼一次,吸一次,呻!那家伙哗结果到急诊室去急救啦,结果查出来就缺氧。你要搞这种名堂,稍微等一下,等我们有道场以后你再来吽!你不要到那边吽!一呼进去,不会吐出来吽!到那边去人家说他窒息,那个法要有人指导啊!因为那是极端猛烈的法啊!它不是万精油,罔抹,罔抹(台语〕,没关系,它也不是金十字胃肠药,罔吃,没代志(台语,没事情〕,这个不是有吃有保佑的啊!因为那个法门是很激烈的,它一下去,惊天动地啊!不是法身慧命展现不展现的问题,是你的色身会不会死掉的问题啊!一个要用功的人,懂得用功的技巧,我们在这个地方啊!不要啊那种盲目的,去做那种无谓的尝试,否则那对你来讲,将会是很大很大的伤害,行法当中我们有很完整的这种规划,它有很完整的这种行法的次第,很完整的次第,这个部份啊!我们将在三十七道品这边来告诉各位。
这个三十七助道品它是讲助道品哪!我们一般来讲是道品,不管是道品也好,或是助道品也好,它都告诉我们是一个成就的方便资粮。你可以完全照这个部份,你一部份一部份走上来,你也可以完全不依照这个部份,而走上来,但是这个部份,我们通常来讲啊,它是属于小乘行法,但是我要告诉各位,虽然是小乘行法,大乘行者啊也照样不可忽略。假如你认为说,我们是修大乘的,这些东西都可以不要,那我告诉你,你完全错啦!大乘的行法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面,去展开的,然后这一个展开啊,它可以使我们一成一切成,它能够穷尽。因为小乘的行法啊,它通常是单行的,就是直线式的行法,哦!直线式的行法,大乘的行法是圆形的,也就是,它从任何一个地方下手都可以,因为它是圆的嘛,圆的啊!就像我们经典一样,你看你在读经,你不可能说,从头到尾,每一句你都懂,但是你会发现,当中有几句你懂,有很多都不懂,对不对。世间法不是,世间法是逐渐的,所以你前面不懂,后面你更不懂,有没有,不信呀,你现在回去到书店去买一本,力学,电学,有没有,什么结构学,分子学,数学,你去看看,你要初级的不懂,中级的你就迷糊,你中级的迷糊,高级的你就胡涂,你根本接不上去嘛!可是经典它是圆的,它在人生的指导上面,是整个圆的,它的这个圆吶,就告诉我们说,你从哪个地方下手都可以,哦!这个地方不懂,不要紧,这边下手,这边下手,你这边能解,能悟,那边下手,那边能解,解能悟,经典是这样的一种状况。所以你可以看到,小乘行法的直线式修法,它很严格要求那个次第,所以那个次第要求的越严格,指示的越明白,你就越知道它的僵化性,因为它是单行道,单行道,一个圆融法门是圆的,圆的话,它没有特别限制,你任何地方都可以进去,从任何地方你都可以成就,它没有特别的限制,所以呢它经常可以跳跃,可以超越。这边下手以后,它能够跳到那边去,它下个阶段,两个阶段,三个阶段,它可能完全超越过去,这一点是西洋人很难接受的,所以西洋人对于西藏的密法,很愿意接受,为什么?因为它的次第很严谨,所以外国人在修行,他问问题呀,那你真的会昏倒,会昏倒,因为什么,他把他学数学科学的那一套拿来学佛法,他完全就是那一套。告诉他说生命的体验,可以用超越的方法,他说:怎么超越?因为他要登陆月球就是要有那些步骤。我们告诉他说:常娥是怎么奔月的,他说:哪会这样?他不懂啊!她一个人就这样飞飞飞,就可以飞到月球去,他说不可能。当然我们那个常娥不知道怎么飞上去的,我也不知道,反正她是飞上去就对啦!对于生命的感受啊,你必须要知道超越,你没有办法用科学次第来的。假如可以用科学次第来啊,那是可思可议的;佛法讲生命的超越啊,是不可思不可议的。换句话说啊,在心灵跟生命层次的探讨上面,它是属于一种迈向未知的领域,迈向未知啊!要迈向未知啊!还是不太准确的话,因为生命本身啊,他终极的目标啊,是一种奥秘,那一种神秘,那种殊胜感,它是不可知的,未知这种东西啊!它是告诉我们说,暗示我们说,还有有解的一天。换句话说,今天是未知,明天是可知,对不对?它已经有这种暗示了
,但是生命的终极目标的那个部份啊,那是一个不可知的境界跟领域,你纯粹只有享受,你没有办法讲为什么?你知道吗?佛陀是证得了,佛陀是完全在享受,那个部份他没有办法传递给我们吶!所以我们才讲说,当一个艺术家他坐在那里的时候,你看他就像一副画,
一个音乐家,坐在那里的时候,就像一首歌,为什么?他是生命情操的一种流露,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的,一用语言表达就落俗啦!所以我们说,开口即错,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念头一动,嘴巴一开就错了,通通错啦!为什么?因为那种东西是不可圈点的,它是本来如此的,你要去感受那种生命的本质啊!那个东西不是语言能断,不是语言能讲的,所以才说啊!不可知的领域,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是这样的一种状况啊!这个部份吶,在讲修行成就的这个部份,那就完全要靠各位,自己去体验啦!要靠自己去体验。今天这个部份就讲到这里,讲到这个地方。我们现在啊!是把小乘的部份给略啦!
前面我们讲苦集灭道啊,是小乘跟大乘并着讲。那现在呢我们就小乘的部份,因为数据上面都有啊!所以我们就不再讲,但是希望各位能够超越这一个关卡,不要一直停留在这一种苦集灭道,三十七道品,那么,通通是小乘数据的这种范围。假如是这样的话,那就枉费世尊的一番苦心吶!他讲出来,是在那个范围,那种环境之下讲的,没有错。我们刚才也跟各位讲,运用语言文字是最不得已的方法,真正的是要用感受,和这些东西都存在,但是,“因为我们境界的高低啊,你的知见吶,层次就有很大的同,佛统称啊,我们这些众生啊叫做颠倒。这已经把我们骂得很惨吶!我们怎么都颠倒啦!走路不是用脚,是用头走路的,所以才叫做颠倒!为什么今天我们会变成这个这样子,尤其啊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大家都受了很高的教育,不像以前,以前没受教育,字也不认识,所以诵经一定要请和尙来诵经。现在大家都认识字啦!那你自己诵就可以啦!可是你还是颠倒,不但是这个样子,你也当博士啦,硕士啦,专家啦,在这个社会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啊!甚至于还是某一部份的佼佼者啊!那你还在迷惑颠倒,到底你是指什么颠倒了,你知道吗?你冷静下来想一想,你都没错啊!你都没错啊!那个吃饭就吃饭,我不会挖到鼻孔里面去啊!是不是,那可见我很清楚,我并没有颠倒啊!可是为什么骂我颠倒?物质文明这么发达,这么兴盛,我们盖的房子也不会垮下来啊,对不对,啊!你怎么说我颠倒?啊!以前你们盖的房子都哪里去啊!对不对,我们现在盖的房子放一千年都没有问题,但是以前他们盖的房子呢?都烧掉啦!都毁掉啦!那你怎么说我们颠倒啊!到底佛所指我们颠倒的,是指哪一部份在颠倒,这一点吶大槪很多人都没有去留意。他不会讲,我们物质文明的颠倒,不会,针对这部份,他不会说我们颠倒。他会说啊我们很精进,很有成就,晬!他要讲的是,我们生命的本能,这个部份,这个部份啊!你也不是颠倒,你是怎么样,隐藏了,萎缩了,消失了,这个部份没有颠倒,晬!所以从这两部份来看吶!我们都还配不上被人家骂颠倒。现在问题是在这两者凑在一起的时候,你到底要取哪一个?
你不取你生命的本能,生命存在的这个部份,而去找那些物质文明的发展,那么这样的话就是颠倒。你从物质文明上面一再的去发展,那你就是颠倒,这个就很麻烦。我们的脑筋,我们的思考,通通朝向那个方向,我们越来越会记忆,我们读书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所学的知识啊越来越多,我们的幻想啊一代比一代强。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八十,九十很聪明啦!现在已经一百四啦!哈!你一百四还不够,还想二百二,啊!
想要当天才,这些啊本身是没有错的,可是你要知道,当你一直追求这一部份的时候啊,你生命的本能,你在萎缩,你对于人类本具的这些才华,这些能力,你逐渐在消失,人与人之间,你所产生的鸿沟跟距离越来越长,人与人之间你越来越冷漠,越没有办法去观察,人与人之间相互的这种关怀,彼此的体谅,你那个连系的途径中断啦!
对于别人的欢喜、高兴、如意你不能欣赏,对于别的挫折、痛苦你没有办法,发起那种同情之心,你很冷漠,淡淡的走过这一世。但是你却以为,你的事业成就,你拥有很多的物质文明,你不但有奔驰,你还有劳斯莱斯,甚至于有别墅,有国外移民,你的财富九位数字,十位数字,一直在累积,在进步。那你这当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性的存在?没有啦!我们发现很多人,相识满天下,朋友一大堆,但是有谁能够跟你好好的谈个知心的话,你没有啦!所以外面看起来,你好像很富有,骨子里头呢你很贫穷,有没有?这个就叫颠倒,就叫颠倒,我们修行啊!不是叫你把外面的全部毁掉,不是哦!你不要弄错啦!我们修行啊是要你把内在的部份充实起来。我想这一点比较重要,你把它弄清楚。现在很多人啊弄错了方向,硬是要把外面的给毁掉,所以原来没有学佛啊,他事业做的很好,现在一学佛啊,那糟糕啦!原来五家公司啊,现在收到三家,三家变成一家,一家到最后变成出家,啊!那就完啦!那给人家一看吶,唉!你们学佛人到最后就是这样,那以后我不敢学佛啦!那7—ELEVEN是越做越多,我们 ELEVEN —7是越做越少,你弄错啦!你弄错啦!外在的事业啊是世间法,让它去发展,那是要用世间法来处理的,但是骨子里头的这种内在的生命,内在的世界你要怎么培养起来,这个才是学佛啊!这个才是修行啊!不是叫你把外在的世界都给毁灭掉啊!
那请问各位,为什么叫你要修功德、修布施、修供养,啊!你修那些干嘛?
你修了这些啊下辈子会富有啊!那都外在的,没有错啊!既要你布施,要你供养,功德箱又摆那么大,写三个字,叫赛钱箱,让你在那边竞赛,然后果报现前的时候,又要你把它打破,把它给掉丢,那早知道,何必当初,对不对?这个就是你对佛法的认知啊,发生了严重的矛盾跟偏差。我们应该要懂得,哪个部份是我们所追求的,要不然你不会布施,不会供养,不会把钱投到功德箱里面去,对不对?不管是丢一百块,五十块,给爸爸妈妈都很
好用,是不是?给小孩子买奶粉啊,那品牌也可以高级,是不是这样?我们为什么去跟人家买东西,五块,十块在那边斤斤计较啊?现在呢五十一百或者五百一千丢到功德箱里面,那你都不计较,你为的是什么?对不对?还不是为了下辈子要来的福报嘛。那么现在这个福报来临了,你为什么又要把它毁掉呢?那很显然你这前后就矛盾啦!所以关键不在外在的福报,外在有这个福报啊是我们的助道因缘,助道因缘,这个表示你前辈子有修。但是呢现在你要修的是内在的,内在的,内在的世界你空虚,你怎么样培养出那个内在世界的情操,要把它充实起来,要怎么去建立内在世界的系统,这个才是整个关键所在啊!所以我们昨天跟各位讲,我们有很多的信息,这些噪声你没有办法串连起来,那些噪声啊将因为你的死亡,下辈子你就完全忘光光,对不对?像前辈子你记得很多,你说不定四书五经十三经通通背起,你现在一句也记不起来,只会松下问童子,结果把它背一背,变成松下吃松子,对不对,不是松下吃瓜子,人家问童子,你变成吃瓜子,为什么?你已经变颠倒啦!你那个信息你都没有串连起来。你可能前辈子啊三藏十二部背的滚瓜烂熟,大藏经背的一踏胡涂,说不定啊!这辈才有这种因缘啊!要不然要听这一佛乘的大法,那你还听不到,但是呢这辈子也忘光光啦!你背了那几部经,你大槪剩下阿弥陀经,跟金刚经,其它都没啦!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那就是噪声,你没有办法把这些数据啊串连起来,你没有办法把它变成你的思维模式,所以呢它就没有办法转变成你的生命因素。你要记得这一点,所以我们在修行中啊一定要把这些外缘,这些助道的因缘,把它转变过来,变成我们的生命因素。
那么变成生命因素,它有很多种方法。那我们最重要是采取两个方法,
一个是定的功夫,定的功夫,把修定变成你的生命因素。第二个是修观的功夫,把这个观变成你的生命因素。那么修定如何修,修观如何修,这都是一种状况。我们讲把那些噪声变成思维模式,这是修观,观的修法,那你假如抛开这个部份,要把散乱心转变,变成坚定不移的信心,那这个时候就要修定,就要修定,那这个部份吶很多人都修,这两个部份修到最后呢都没有成就,有一些小成就,修定的有偏差,很容易跟外界相应,结果不跟天神相应,跟鬼神相应,所以这就修定的结果。修慧也一样,修慧以后应该拿来饶益众生,结果他呢像科学怪人一样,有没有,他有很高的智慧,结果呢?你看,偏偏要与群众为敌一样,
是不是,发明这个相对论,应该是往和平的方向发展,那么这个就是菩萨,你拿去做原子弹,啊!那你就是魔鬼,对不对?修观,就差别在这个地方,差别在这个地方,修定也一样,会修的,定功能够坚强我们生命意志力,不会修的,他可能变成狐狸精,蜘蛛精,白蛇精,有没有?啊!这个还好,这个只是外道禅,那你要是修错啦,来到人间,只
会通鬼神,观落阴,静姑娘,天天都是想到鬼道去啊,跟鬼打交道,有没有?这些都是偏差啦!都偏差啦!这个就是你在修学当中缺乏正确的指导,那么以后啊我们会详细的介绍这个部份,我们应该如何上轨道,走上真正的修行大道。
现在我们在这里啊要跟各位做介绍的就是,先把三十七道品分类。我们看看它这个地方讲,三十七助道品啊,也就是三十七菩提分法,又叫三十七菩提分,又叫三十七道品。怎么翻译都无所谓,你记得三十七就很特别就对啦。小乘的三十七功德,偏与予自得自足,菩萨行是依止三心,来修八正道,进而修六度万行,悲智双融,自他同利,三心为合,及般若经云: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以大悲为上首,无所得为方便智。这个分法是把三十七道品跟这个大乘的菩萨道区分开来。我们不这样讲,我们三十七道品本身,用在小乘,就是小乘的三十七道品,三十七功德;用在大乘,就是大乘的三十七道品,吽!用在我们一佛乘上面,就是一佛乘的三十七道品,他本身会因为各人根器的高低而有不同。我这样讲,各位,你应该要很庆幸,这是,世界上啊第一,我在讲的同时啊,你是第一个听的,将来你们都可以去跟人家讲,当时海云法师在讲的时候,我在场听的,告诉你哦!现在你在这边听啊,你或许不感觉到,这没有什么嘛!但是我告诉你,经过两百年五百年后,人家在硏究这种思想发展的情况,你这一会坐在这个地方啊,你就会感受到功德无量,功德无量。
所有的人讲三十七助道品啊,通通讲小乘,包括这个地方印出来都是小乘。但是我们告诉你,随着众生的根器啊,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啊!小人说法,无法不小啊!圆人说法啊!即使三十七道品啊也是圆教;小乘人说法啊,即使华严经都变成小乘教。今天吶我们就要在这里跟你证明,大乘根器的人,对三十七助道品的感受,他就是大乘法;小乘根器的人,对于三十七助道品的感受,他就是小乘法。你现在就是站在这个思想的发展点上,开始从这地方要分开啦,你站在这个点上,你就是站在历史上关键的一刻,你知道?这个时刻是多么的伟大嘛,啊!你可能感受不到啊!反正你罔讲,我也是罔听,你就不妨说说看,啊!我们罔听看看,所以就有修修看,听听看,学学看。我们告诉各位啊,你在听一佛乘的法啊!那个内心犹然而起的恭敬心,必然一定要比听任何的法来的恭敬,来的谦卑,否则啊这一种殊胜的那一种,我们讲什么景象啊!这种殊胜的境界跟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殊胜时刻啊,你都会枉费掉,你一定会错过,一定会错过。我们常常这样感叹,
唉呀!人家福报那么大,都能够遇到那大善知识,对不对,听闻那么大法,那我呢?业障深重,我遇不到善知识,听不到大法,那你就永远一辈子这样子,这个叫萧条期的人,你永远就这么萧条过去啦,所以即使跟你讲这么殊胜的法,你也完全感受不到。我们特别跟你标出这一课啊,是希望你能够珍惜,能够珍重,不是我爱吹牛啊!我有讲没讲都一样,我内心的觉受啊,我自然感受,我自己会享受它。但是有这样的一个因
缘,在这里告知各位,一定要让你能够知道,不要轻意放过。常常跟各位讲,经典不要轻意的读过,你要知道,多少人西行取经啊!饿死在半途,渴死在半路,风霜雪月啊,雪月啊!晒死的,热的,冻死的,有多少人?才把这些经本请回来,我们就这样子,吊儿郎当的,就把它翻过去了吗?对不对?你今天所听的,是一般世间的,想当然而的理论,
或者是人家刻骨铭心,经过一番寒辙骨以后,所粹炼出来的生命菁华,你感受得到吗?假如这种分野你都感受不到,那你还是罔听罔听,结个善缘,反正究竟成佛道,什么时候不知道?这样而已,对不对?法华经有授记啊!若人入塔庙,当合掌,小低头,不一定当合掌,小低头啦!你进入这个道场,这么喵一眼过去啊,那你就究竟成佛道啦!
究竟成佛道啦!只是什么时候不知道,它没有跟你保证什么时候,那你要快点成佛道,免除种种灾难,那你就要能够懂得这种分野之所在。
现在我们把这里分类,所谓,三十七道品吶,第一个是四念住,第二个是四正勤,第三个是四神足,这三四,一十二,然后五根,五力,就二十二,七觉支,八正道,加起来啊!就是十五个,十五加二十二是三十七。那么一般人在看这个部份啊,从小乘来看吶,一定从四念处下手,哦!然后四正勤,然后四神足,然后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那你可以想一下,回想一下,阿弥陀经上面说,若人往生极乐世界以后啊,那边微风吹动树梢啊,法音喧流,都在念佛念法念僧,所喧流的法音吶都在演说,乃至这个白鹤、鹦鹉、孔雀、迦陵频伽鸟,有没有?演说的是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是不是这样?它前面四个没讲哦!对不对。那我们从广义来讲,这三十七道品都讲,从狭义来讲,是说前面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都具足,所以这个地方开始修极乐世界,修法就是修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是不是这样?对不对?我这样讲会不会太快?好像看书一样,这个书是没有人写啦!他们在写这些啊,理论不会这么完整。
我告诉各位,阿弥陀经这一类经典的批注,他们有一个特色,你留意看看,都是堆砌古人的资料,堆砌古人的数据,他把古人对于阿弥陀经的批注剪剪贴贴凑在一起,他没有办法讲他自己的,所以我刚才这样念过去,你不要以为是从那部经里面背出来的,那是从海云法师注。阿弥陀经那一本背出来的,那一本书现在还在龙宫里面,还没请出来。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这是从他们的思维模式里面,看看他们的语言模式,你就可以知道,但是弥陀经在讲这个地方绝对不是这个意思,不要以我一竿子,打翻一条船,通通把他们打翻了,因为古人的意思,不是现在人剪贴的那些意思,你要知道哦!这个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是你要往生极乐的资粮,你不具备这十二个,你别想去。因为你到那边以后,他从五根五力讲起。你想想看,你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都没有,你到那边要干什么?你凭什么东西去到那边?这是基本条件哦!这是基本条件哦!因为他那边开始转法轮,就是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哦!你其它的解释无效,那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所以到极乐世界不是无条件的,你跑错路跑到那边去哦,那边有卫兵,对不对,不是像你想象的,这一点你要认识清楚。
在小乘的定义,它是照这个来的,小乘的定义,所以我们知道它这个修法是这样修的。其实你要修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之前吶,你还要具备一个基本条件,它这里没有写出来,那就是五停心观。停心,五个停心观,你知道吗?停心观,停就是停止的停啊!要过平交道不是停听看嘛,那个停,要把心停住叫停心,修那个观法,有五个,所以叫做五,五个停心观吶!我们的念法就被它五停的心观吶!那个停大槪印错啦!应该是要四脚亭的亭,不是那个停哦!五个停心观,因为我们的心像猴子一样,爬来爬去的,一直在动,静不下来,现在要你停心!修这个停心观,一共有五个方法,所以叫做五停心观啊!现在反正也没有人去解释这些,也没有人教,也没有人讲,所以就到底那五个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啦!
五停心观不是五个都要修,修一个就可以。第一个,贪心重的,修白骨观或者不净观,这是指贪心重的!你要是不贪的人,你就不用想这些。你每次打坐都想女朋友很漂亮,那你就要修白骨观或者不净观,这个是指贪心重的。瞋心重的修慈悲观。你假如贪心重的要去修慈悲观吶,没有用,不相应嘛!瞋心重的,要去修白骨观,那也不相应,因为你根本就不贪心嘛!对不对?你要坐下去也不会想男朋友多英俊啊,你去修白骨观干嘛?是不是?那你是瞋心重的人吶,那你就修慈悲观。散心,散心,一直不能专心的人,修念佛观,或者修数息观。有人是说这个五种都等心,大概都有啦!贪,贪一点啦!瞋,爱生气,气一点啦!这个善心有一点啦!那都有一点一点的,那个要修念佛观,那散心很厉害的,专修数息观。有这样的一种说明方式,那不管它,这当中你一定要选一个修,针对你的习气、你的根器选一个修(修到心能够停住,不再妄想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