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46】
矍波是一组中一个主要的生命因素,主宫殿神是她的配属。
生命本身活动是整体在动的,不是静态的。他永远都在起作用,本质在起作用,大脑注意他起作用,大脑不注意他,他也在起作用。翻开假相,进入实体部分,就是修行的标的。你得到本体,你的相就很清楚了,你要用,它就现前。
行者,尤其走菩萨道的人,没有难行苦行这件事,他只是这样走过去而已。因为这是他的生命因素,没有难不难的问题。对于菩萨,没有苦受,也没有乐受,只是随缘过去。难行苦行,有苦受,就有乐受。凡夫,大脑有分别,有苦乐受。
经文由法身来看化身,还是由化身来看法身,这两个常在交互使用。这里由法身来看化身。由化身立场看有难行苦行,世间有苦有乐。
极乐世界不是避风港,它证明说你已经两边都不取,没有苦受,也没有乐受,极乐是从法身看化身。佛法讲的乐是绝对乐,不分别,没有苦乐受。极乐世界,不要去,当下就是。有分别心,永远没有极乐。
菩萨行,你只有去做,没有成败问题,没有得失问题,他只是度众生,尽责,众生什么时候得度并不重要。大脑有目的性,有目标性,生命本身没有目标性。
你生命的成就来自于煅炼,煅炼以后才会这么庄严。我们要煅炼时候要怎样?从小生存边缘挣扎时的苦难就是煅炼,苦难给你的是什么?维持下去就是修行人。你认为那些苦难对你是非常重要的,那一套奋斗模式是培养你生命性德的地方。迎接挑战,面对它,就没有苦乐受了。
犹如父母。亦如乳母。如地如水。如火如风。如太虚空。如日如月。亦如大海。如同生天。能生种种圆满利益。
菩提心相。
如父母,乳母,菩萨的作用。
地水火风空,只是存在。讲菩萨的结构,菩萨生命到达最根本的结构——五个要素上,他不是综合体。一个菩萨无我,没有他自己。分析他就是地、水、火、风、空,他的生命中只有三个东西:三宝、因果、众生。
凡夫不是架构在五个要素上,是架构在意识形态上面。仔细观察生活周遭的人,他的生命是不是意识形态?这个人根本就是虚幻的,影子而已,行尸走肉。
凡夫生命是记忆、推理、目标,虚幻的人生。没有记忆的人叫痴呆,空白;不会推理的人讲话象放炮,混乱;没有目标,人生是黑白的。
房子是一堆非常抽象的概念,没有真正的标的。
日月。日,形容菩萨精进面的智慧,起作用的智慧,通常有破的功能,威的部分。
月,清凉,怀柔,恩的部分。
大海,智慧。形容智慧的广大。
同生天,结论。床母,看不到,他看得到你。是你生命的另外一个形态,与法身不一样。现代词汇叫副生命,出生时就在,也是色身。我们现在的生命叫正生命。如正物质在,就有负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