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参01
尔时善财童子。受天神教。渐次前行。往东北方。趣摩竭国菩提树王大道场处。将诣自性不动神所。十千地神同在其中。更相谓言。此来童子。即是一切如来宝藏。必当普为一切众生作所依怙。必当普坏一切众生无明穀藏。此人已生法王种中。当以法缯而冠其首。当开智慧大珍宝藏。当执菩萨金刚慧剑。勇猛自在。得法无畏。摧伏一切异道邪论。当以法船。于生死海。运济众生。令达彼岸。智解圆满。犹如白月。必当息灭一切众生热恼乱心。
经文与前面完全不一样。第一、他是向东北方前进,不是向南方。明正为南。文章出现,语言有僵化性,必有表法,有特殊意义。东北方指整个循环的一个圆满。
第卅,三贤位圆满了。从东方开始,北方是福报具足,东北方是最后一个阶段,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最后一个点,表示圆满,起始点的地方。
这是华严经的语言模式,来自于它的思维模式。
第二、多有重复。自性不动主地神。自性就是不动,不是个别性,不是通性。自性就是如来,本质不动,但能变三千。地,也是心地的意思,全讲我们的自性。自性不动主地神,现在的话,叫土地公的总司令。台湾有二万个以上土地公。大土地公是谁?就是这个总司令。全国土地公叫周公。这是从民间传说作一个譬喻。
举这个例子是让你知道,下面还有一个十千地神,在台湾就像那二万个以上的土地公庙一样,每一个土地公庙的土地公,都不同一个人。有一个总其事者,那一个我们不知道。从相上,是这样讲。从实质上讲,就叫妙用,我们的如来自性会起妙用的
自性不动主地神,指的就是我们总体的如来自性;十千地神,主要就是一个如来自性所起的妙用。要不会你不知道为什么这十千地神同在其中,都在这菩提树大道场里面,就是世尊成道的地方,还是回到原点。第三个就告诉我们这一点。佛经的殊胜在于千经万论同一个地方。讲同一个东西,都在同一个地方。这地方就告诉我们再回到原点。
如来的妙用在这里讲出来,就是说,这个童子,没有讲善财,他们就看到这样一个人,即是一切如来宝藏。他为什么知道?
学佛的喜欢讲给人家听,你要知道,你讲的只是一种知识符号,不是真正的佛法,不是真理。学佛真正的修行之前,一定要有一番摸索。这个摸索阶段对于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善财童子到这个地方,到这一参结束都属于摸索阶段。当然与我们信位摸索不一样,他已进入三贤位了,到这个地方三贤位。初贤十参,中贤十参,上贤十参,这是第卅参。换句话说,这第一阶段循环这个摸索是建立非常坚固的信心,永不动摇的信心,这个阶段,他已经安住在十波罗蜜里面,又实践了十波罗蜜,同时又扩大了十波罗蜜。他自己本身已经具足这个条件。你要真参实修的话,你的气质会显现出来。他到这个地方,接近于扩大的圆满了。所以他的气质显现出来,如来宝藏的部分已经可以完全展现了。因为再来就是登地菩萨了。所以,这一些如来自性的妙用,已经可以看到这一点。所以才赞叹善财童子说是一切如来宝藏。
我们也希望人家这样赞叹我们,也更想真正具足这个条件,不要说如来宝藏,先问问你看你堪不堪为法器?是不是适合于修道的料子?遇到境界是QIAOQIAO或我能转境,这是很重要的。遇到顺境,你就能自我安慰;遇到逆境,就是他人不对。你能不能象净行品上面这样讲,遇到顺境,我把它销归一处;遇到逆境,我又把它销归同一处,而这一处,同样的殊胜,能不能?这个时候,叫心能转境。你我执一直存在,不堪为法器。堪为法器,基本上要能够转这个境界。
转了以后,你才能够把世俗的这些尘境,眼耳鼻舌身意所对的六尘境界,你才能够把它抖落掉,让这一些六尘境界不会来污染你。这个时候,你才能安住,才能实践,才能扩大十波罗蜜。否则你做不到。到这个地方,是第二循环,所以他的气质,他的实力,已经能够为如来自性的妙用所检验,他经得起这种检验。关键在这里,我们行吗?想一想我们具足不具足,如不具足,你要怎么办?这个是修行。我要怎样去具备与善财童子一样的资粮道?从这地方来看,这是第一个,十千地神的赞叹。
第二个,必当普为一切众生作所依怙。我们可以吗?
你能不能够厘清哪些是佛法,哪些不是佛法?哪些是真正佛教所要的真理,哪些是佛教文化的东西?你现在追求的是佛教的文化还是佛教的真理呢?你有没有仔细去检查过?要给众生作依怙,你自己怎样地站起来?善财经过这一番的历炼,每一参都是历炼,顺境也有,逆境也有,百折不挠。突破,担当,承担。
第三句,必当普坏一切众生无明穀藏。
一个检定的方法,当你认为这个没问题,我能克服,那就叫无明穀。你认为我是顿根与圆根以上的,甚至于小乘资格都不够的凡夫。你越认为自己了不起,趣是难成就的凡夫,这就是我执起作用的地方,真正的无明穀。拜忏,就在忏这一点,傲慢心理。
怎么破无明穀障?
你能力越低时,越会妄想。只会讲不会做的,是生命能量不足的人,喜欢一个人做白日梦,不会做事,我执特别大。从止住你的妄想,止住你生命能量的消耗,这叫止,通外道法。你要修定,就是增加你的生命能量。定力增加以后,不会打妄想,他妄想会一直消除掉,他的正念会一直提起。
众生的无明穀在哪里?在于你的生命能量消失,而自己不自知。你去慢慢体会,当你能够了解到造成这一个妄想的根源是什么的时候,你就知道无明彀障 “障”这个字是什么?这里解释,就是根源。就是消耗你生命能量的根源是什么。他要坏无明彀障,就是坏掉你打妄想的那个根源就对了。因为妄想、妄念就是你的这个障碍,你必须把它消除掉。修行过程中在修什么?这是你第一阶段一定要突破的。你必须要有足够的生命能量,活在当下做。生命能量够的人,就活在当下,我现在要做什么?!生命能量不足的人一直想将来想做什么,实际是把过去贴到未来,两头空。把这个部分逐渐缩小,让他契合在一直,就是当下。
第四句,此人已生法王种中。法王子了。你是生在法王文化种中,摇铃怎么好看。
法王种就法王的真理里面。要去感受真理的存在,真理的存在是什么?你能体会到一点点,一刹那,你生命品质就不一样了,然后,你这个会一直累积,一直累积起来,就长足地进步了。佛教真理讲什么,你要一再地去验证,真实地体验。念佛往生西方,这里有一百个疑情,这样念对吗?什么西方?你要往生哪个西方?究竟的,还是方便的?
我们给你的是一种感受,感受那一种实际状况的存在,那一种境界的状况(这叫实相,一切法都就道,就叫诸法实相,从根性流入),而不是知识的累积(六七八识转一圈,识性记忆,这叫有为法,如梦)。了生死就是要你流入萨婆若海,让你的根性发达起来。这点你能感受得到,又能很具体地呈现出来,就是你的善根、你的福德。你来了,就有因缘,在现场听,在电视台上看,都一样,因缘很殊胜,但掌握到这个要领不容易,因为绝大部分都是从第六意识去捕捉,知识记起来了。你要去感受那一种实际的状况,实相在眼前,你要的是符号,你记得那个符号,就不记得那个东西。你的那个东西会流入萨婆若海里,在萨婆若海里面,你的生生世世与你为伍。下辈子想闻经闻法,笃定可以,只要你对佛法,对三宝的心是流入萨婆若海,你要它现前,它就现前,因为它已与你的生命相结合了。但是你要流入第六意识,它变成知识,只是个符号(这“佛法僧”三定符号,下辈子就变成其他符号了),没有办法与生命结合,下辈子怎么会在一起。只有那种状况实相才能跟你的生命结合,学佛学这点。跟实相结合时,叫出离三界。跟文化相结合,叫生死轮回。
佛法不跟你收费,他唯一的费用在哪里?在你能够敞开你的心门,让它流入萨婆若海,跟你的生命因素相结合,这是你的代价、你的收获。不管在这里你听过多少,这种华严行法,你已经接受训练了。尽管你听不懂,下辈子我们还有这个因缘;你现在能结合,下辈子你能转法轮,转的是我们讲的真理,法王种中的法轮(是诸法菩萨),不是法王文化的法轮(这是四大天王)。
第五句,当以法缯而冠其首。这是法的一个象征,他已经掌握到法的殊胜的关键。当,就是快要,指日可待。机器都有主机板,机器体本身不变,并不重要。大哥大主要用那个晶片。修行在修什么?就在修行你那个生命的晶片,让它产生,训练那一个Know How,那个晶片。生命的Know How,你要把它训练出来,那就是法门的结晶。什么方法都不要紧。那一个晶片,这里叫法真。修行有没有成就,就看这一点,就是煅炼这一个东西,一定要你自己下去修行。你如何去突破你的极限,不突破你大脑的极限,这个晶片不会产生。你一定要突破大脑的极限,超越大脑的极限。这里,他已经具足了,快要把它带上去了,因为第二循环一完成以后,他开始进入了,登地以后,这个晶片就一直产生了。
第六句,当开智慧大珍宝藏。形容词。智慧与聪明(记忆一切知识的能力,IQ)不一样。这个智慧是BQ,佛陀的智慧,佛智,指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妙用不一样。
当执菩萨金刚慧剑。勇猛自在。得法无畏。摧伏一切异道邪论。当以法船。于生死海。运济众生。令达彼岸。智解圆满。犹如白月。必当息灭一切众生热恼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