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华严
您当前位置:华严云南学会网 >> 佛法资讯 >> 视频转录 >> 29.大天神 >> 浏览文章

四十华严53参之29 大天神 第03集(圆明笔记)

2013-07-04 15:34:26本站原创 【字体:

四十華嚴53參之29 大天神 第03集(圓明筆記)

 

035200

博地凡夫,与菩萨有什么不同?差异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在于内心里面,菩萨他是在这个生命的范畴里,活在生命观里,生命是全方位的。关键是实际状况。

凡夫在大脑的运作里,你的生命生活色身完全运用大脑操作的,单行道,找答案,对与不对并不知道。他只能感受人与畜生的差别。

●学佛最简捷方法,直接去体会佛菩萨与我们的差异在哪里,差异叫一佛乘,直接去感受差别在哪里,从这里直接契入,不借助任何媒介。抓住住,当下成就,直接就翻过去,就是清凉国师,僧肇法师。菩萨代表的真实义是什么在这个地方。他是活在生命全方位里面。

10)住菩萨总持地。

●诵经。诵1卷经一小时,一小时最快诵2卷,九小时18卷,再快36卷,这大脑想象范围内。现在,从天黑诵到天亮,80卷经文要把她诵完。你去想办法。你脑筋说不可能,凡夫的脑筋,按部就班下来,物理极限在这里,要产生不可思议,不可能,这种方法叫做功课。

我们告诉你,修行,就是要站在脑筋想象不到的那个范围里面去。现在是80卷,用尽你种种方法把它完成,就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境界,迈向未知你就完成了,不可知的生命境界你就达成了。要不要试试?你只有把自己拿去创造别人所做不到的,包括你自己也做不到的,去超越它。一晚上诵80卷,小意思,要诵180卷华严那才是真正进入境界。

修行就是勇于向自己挑战。你会发现,你就知道,古人诵经没有灯光,口中会出现红光,舍利子会一再地出现,这就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你会发现一种状况,在你看,是有次第的,一分钟多少字速度;有规距在,是识性的,统一标准。

你自己的根性应该去让他去发挥作用。只有用根性,你才能创造奇迹。修行,去运作这个部分。一晚上诵华严经180卷。里面牵涉到一个,就是总持。菩萨就是打破你的不可能想法。不可能变成可能。一定在那个范围之内完成这样一个功课。除你自己下功夫,没有办法学的。

●念佛,准提长咒,自己去要求,一小时10000遍。

你一定设定一个目标是保证做不到的,而把它做到。你在运作过程中,会发现那个要领,那个成就真正的钥匙,从那地方你去成就的。你一定要找到那个钥匙。

在你看分散,零零总总,你会用一个方法把它完成,这一个方法,就叫总持。你安住在那个地方,叫总持地。修行在修这个。这个领只有你自己去泡,怎么问都没有用。

你要去进行当中要经过一番煎熬。行法就是这样,半年以后,钥匙磨差不多了,抓到要领刍型已经完成,那时我可以帮你。

●密法,有一定程序。法本我都分为十个阶段。十个方法。结界。超度,关键在串连仪轨的总持法。十个阶段分开修,是摸索,要没有感觉重点在哪里,十个阶段你抓住的重点不同,法门就不同,效果就不一样了。这个就是你的。同样在佛门中,不同人修同一个法,下辈子果报不同,因用心的点不同。从你用心的点上去发挥它的总持作用,从那一点把一切统统抓起来,看你怎么抓,修行关键在这里。用功到某一个饱和点临界点,不知如何的时候,善知识的作用在这里。总持法抓得住,往往下辈子再来。安住在总持的地方,不零散,不会乱的。

11)具菩萨大愿地。

地,落实。

我们有愿,一不大,二不落实。众生惹你,你不要踢他就好了。因为我们的关键在于你的愿跟你自己不能相应,不要说跟菩萨相愿。你是文字愿,符号愿,度众生是什么你不知道。

什么时候度众生?当那个人忤逆你,欺负你,骂你,捶打你,陷害你,你又要施恩于他,这才叫度众生。自己要去超越。

你一个基本的愿要能踏踏实实去做,能落实下去做,那个就会很伟大。做这个时代应该要做的,教化众生,影响众生,影响社会,使他趋向更完美,朝着止于至善目标去的,就是大愿,你就具足了。不要多,一个二个就可以了。如不浪费资源,吃饭刚好;卫生纸。为地球节约能源,不要污染大地,比你发什么愿都重要。做得很完整,很美好。不要发狂愿。做我们应该要做的,把它圆满。

12)得菩萨辩才地。

菩萨告诉我们都能启发觉性,那个叫辩才。

有的可能一两句,能表达得很圆满,让我们觉性产生,生命中重点在生命总体性与全方位上,而不是单一的。

13)成菩萨诸力地。

力,能力,觉悟能力最重要,来自于反省的能力,能反省(即忏悔),产生智慧,能改过。菩萨大愿力,大悲力,大慈力,悲智愿行都有。普贤心法十二个力。有一个最重要的是,你要有体力,把这些力兑现出来。菩萨一切力的关键,是一个很踏实,很真诚的。体会真诚的部分。这些力都在我们身上,都是我们具足的,要我们自己去兑现,不要期望外面的给我们。

这十三个特殊条件,生命在发挥这些作用时,没有次序,生命取向,可以同时全面展现,全然。大脑取向,分开感觉,分割。学佛告诉你无常,不是要你生命扭曲。

重点菩萨与我们的差别,直接从这里契入。没有办法契入,一定先摸索。摸索时间越长,你成就越大。一佛乘行法最大的特色。

 

渐次前行。

慢慢摸索前进。到这层次,还有他要摸索的,越来越明朗,面向未知部分,越来越深。

 

四十華嚴53參之29 大天神 第04集(圓明筆記)

 

045805

至于彼城。寻访大天。今在何所。人咸告言。在此城内。现广大身。处高显座。为众说法。

善财闻已。往至其所顶礼其足。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第一部分。向上,摸索。依止师父是依止他的法,照着法去修。

大家告诉他大天在城内。三句,意义很不平凡。

现广大身,一种作用,多方面发挥广大作用,饶益世间,法身境界,不是色身部分。

培养弘法人才,一个愿都很难贯彻了。

处高显座,多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借世间状况表达出世间状况你要具体答案,具体浮现,就是大脑的陷阱。现那状况给你,拒绝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无法分辨,第七意识不能捕捉,第八识就没用了。

●经文呈现给你的是诸法实相,第六意识无法攀缘,这时诸法实相的现况,就掉入萨婆若自性海中。佛法就训练这个部分。经教,从这地方直接感受,进入萨婆若海里,不借助于任何媒介,当下可以成就,大圆镜智现前。诸法实相生活。这就是一个法门,真的念佛,心在觉悟上,诸法实相马上现前,进入完美世界里。

第二部分。

善财直接就到了。没有什么摸索,告诉我们状况。

⑴城内的人善根很深厚,都得到大天的教化,普沾法雨,所以这个指导才很清楚。

⑵这个教化,很普遍宣扬出来的。城内人受到法益,这地方本身就是净土。大天就是净土的教化者,他是一座佛。

⑶⑷这样教化区,华严经叫一个城;不叫某某佛,叫某某菩萨。华严心量大。破一分无明,初发心住,从这地方开始就叫成佛。初发心位,一踏进来,报同等觉,与究竟觉没有差别。各善知识都是佛,但这个佛可以用种种的名称出现。佛不一定用佛这个字,就是实相,不是名相。这里可以看出器世间殊胜,眷属世间殊胜。思想蕴藏在经语言里。

●试着一个晚上诵20卷。在你脑海里闪过去的状况,大概什么都没记得,无所谓。很快念过去以后,再慢慢品尝,带着很大疑情,这里面写什么?以不懂的立场去了解她,原味会在你心海里重现。时间一直过去,原汁、醇味道会越来越浓,这是摸索出来的,急不得。必然要等待的时间一定要等待。

 

尔时大天。即于是时。长舒四臂。取四海水。自洗其面。持诸金华。以散善财。而告之言。善男子。甚奇希有。乃能如是求善知识。

善男子。一切菩萨。出现世间。最极希有。难可得闻。难可得见。如众生中芬陀利华。

于险难处。为归为救。如安隐城。于黑闇处。作大光明。犹如朗日。

又如导师。引诸众生。入佛法门。亦如猛将。善能守护一切智城。

善男子。菩萨如是难可遇会。唯身语意具足清净。无诸过失。然后乃得见其形相。闻其辩才。于一切时。常现在前。

(一)大天显现。

发阿耨菩提心不可思议。

赞叹之前现相。非常赞叹发阿耨菩提心的人。

●什么叫发阿耨菩提心?发起追求十全十美,人生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的心。自己要能感受到十全十美境界是什么?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是什么?感受到那状况,然后我就在里面,把自己安住在那个境界里面。世间事全部放下去,踏进去。

真发心人,气质不一样。

自洗其面。

四臂。慈悲喜舍心量整个展开来。

四海水。表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来赞叹善财童子,恭敬,慎重。把那状况现前了。

重大人物来,整装。圣旨到,恭敬,慎重。

持诸金华。以散善财。

印度供花,把一朵花分开,花瓣散在佛上,表达柔软,要自在,随缘。

散,认同,赞叹。不但赞叹,还以柔软心,自在心迎接善财童子。

(二)大天讲话。

菩萨行、菩萨道,指的是生命作用的部分,从生命全方位来完成的,不是大脑作用。需要善知识从各方面来指导。这样参访善知识,甚奇难有。

矫正不正的焦距,调整到正确的点上,调好焦距,怎么照怎么清楚。

第一步一定要调好。从第一参到这里都讲这部分,怎么开智慧是后部分。

前行,自己具足。学差不多,到瓶胫,再来找。

不要唉叹没有善知识,唉叹我们没有基础。一开始找莫扎特,没有用。

 

四十華嚴53參之29 大天神 第05集(圓明筆記)

055434

菩萨与凡夫差别,真正学佛人与一般人是不同的,要找得到这个差别。

善男子。一切菩萨。出现世间。最极希有。

只是一个陈述。

(一)要感受到菩萨的存在,这是很难的。

(二)你自己要发起觉悟的心,这也不容易。

用正法净化人心。

难可得闻。难可得见。如众生中芬陀利华。

状况。芬陀利华,青莲华。莲华出现很难得,某种特殊条件下才看得到。

于险难处。为归为救。如安隐城。

孩子遇到危险,父母亲能发挥这种作用。

真正的安稳城,是你内心在日常生活中可靠的标准分辨是非。作为你生命指导的佛法那个部分到底有没有?不在向外求,自己要怎样发起?这辈子与下辈子能不能保持同一个标的?境界不来,你不知道真正的状况。内心觉醒的标准是让你勘定脱离险难,那才是你真正的为归为依,真正的安隐城。只有法不会背叛你,只有法不是无常的。

于黑闇处。作大光明。犹如朗日。

黑闇无明覆盖的地方。

智慧很重要。自己拥有智慧要紧,还是要你自己发起智慧的作用,叫光明。

又如导师。引诸众生。入佛法门。

你自己本身拥有这个觉性,会引导你,让你觉悟。怎样拥有这个觉性?最好的方法就是提疑情,不管看到什么,要去求证。此是普贤行,此是普贤境。

●念佛,诵经,拜佛,在大脑限制里,量一定有限,可思可议。

走出有限范围,到无限范围去,一小时念阿弥陀佛,10000声是有限的,要能突破达到20000声,与念五万、十万声是一样的。20000是无限,不可思议是这样产生的,不要问为什么,那不是脑筋计算的。生命作用于是全然的,无限的范围,不可知领域,不可思领域,超过色身极限。这超越无限地美,再也不会死在那个框框里。

放下大脑世界,走入生命星空(佛国土)。

亦如猛将。善能守护一切智城。

调整焦距,在正确的位置上,生命的本能能守护得住。

上面四句,就是一个法门,可以成就各种不同愿力的众生。

我讲的这只是一套思维模式,你还可以发现很多,去发展,就是你的。建立自己思维模式,在三世间自然成就,生生世世用不完。

如这四句,四摄法构成一套思维模式。

可以用四无量心构成一套思维模式。或四禅,四空定。

四句有层次的。四层。后后胜于前前。也是一套思维模式。

 

善男子。菩萨如是难可遇会。唯身语意具足清净。无诸过失。然后乃得见其形相。闻其辩才。于一切时。常现在前。

当你“身语意具足清净。无诸过失”时,已经是菩萨。

佛印禅师清净,看东坡是菩萨。

菩萨随时随地出现,语言表达法,先要把自己变成菩萨。生命的东西从我们开始,自己先调整好。分别,计较,不行。清净,不分别,不对立,显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状况,一切境界都是普贤境界,到处充满活跃的生命力,这样的人永远不死。

要懂得坚持你的正法理念,坚持正法原则绝对不能丧失,宁死不屈,准备粉身碎骨。生命要拥有世间最殊胜的部分,象导师。不要把自己当作福报很大,到处受到礼遇。

苏格拉底,耶酥。守护正法城。坚持正法必然有邪魔来与你对抗,不要怨叹。

无愧于三宝,无愧于真理,无愧于正法,其他你不要管。是非褒贬诽誉,在所不计。

这里是从法身立场介绍的。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解脱。名为云网。

善财白言。圣者。云网解脱境界云何。

法门名称只是一个相,体没有办法用讲的。要去感受这个境界是什么状况。

著相。解脱是什么你感受不到,云网是什么你也感受不到。佛学名相辞典——阿赖耶识。

从实际状况现前,叫诸法实相,流入萨婆若海。20120331

 

四十華嚴53參之29 大天神 第06集(圓明筆記)

066002

尔时大天。于善财前。示现种种金聚。银聚。琉璃聚。玻璃聚。砗磲聚。码瑙聚。摩尼宝聚。无垢藏宝聚。毗卢遮那宝聚。普现十方宝聚。宝冠聚。宝印聚。宝鬘聚。宝珰聚。宝钏聚。宝锁聚。宝铃聚。宝璎珞聚。宝珠网聚。种种众色摩尼宝聚。种种一切宝庄严聚。种种如意摩尼宝聚。一一积聚皆如大山。

又复示现一切华。一切香。一切鬘。一切盖。一切幢。一切幡。一切涂香。一切末香。一切衣服。一切音乐。一切五欲娱乐之具。亦如山积。

及现无数百千万亿诸童女众。

而彼大天。告善财言。善男子。今恣汝意。可取此物。供养如来。修诸福德。并施一切。摄取众生。显示难舍而能舍故。令其修学檀波罗蜜。

善男子。如我为汝示现此物。教汝行施。乃至普为一切众生。悉亦如是。皆令以此布施善根熏习力故。令其息灭不欲行施,障胜行心。于佛法僧最胜福田,善知识所。恭敬供养。种诸善根。增长善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现相三部分。供养具。

1、宝,可用又可贵。最殊胜的宝。聚,很多宝。法门是最重要的宝。

2、现法器。音乐乐器等帮助庄严身心的,都叫法器。

3、献供。童女众。

特殊意思。

⑴第一层次,我供养佛的东西,让你取用,是布施。

⑵第二次,你拿去供养别人。我教你布施供养有利益,已经把佛法传出去了,一般大乘教到这地方。

⑶第三次,拿去供养要一切众生,修檀波罗蜜,重重无尽。教你去教人布施供养,佛法无限延长了。功德不可思议。

任何宗教,心性部分,传给第二代已很圆满了。第二代传给第三代很少了。

密法。①我教你修法,②我灌顶你,可以传法。③我灌顶你如何写法本。④我灌顶你如何教人家写法本。⑤然后灌顶你总持法。

同样,这地方,⑴我布施供养;⑵我教你布施供养;⑶我教你去教大众布施供养。穷尽。这三层意义告诉我们,佛法的传衍是永无止尽的。

心性之学,心灵感触要一代传一代,通常一二代就断了,很难。百家争鸣。只儒家,儒法没有了,只有儒术传下来,道家淹没在山林中。

佛教只有禅宗相传,其他都不见了。

佛法在人性传承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普度众生是我们的天职。

一定要懂得方法学起来,教材、材料无所谓。重点在方法,怎样走上菩提道。破无明,走向真理有没有法?有这个法,可以成就众生。

身语意具足清净,这些宝统统现前。污染部分要除掉。

逢人讲佛法的,要清清楚楚,避免不该有的错误,不该乱说的不乱说。时节因缘,场合。

适当的时机,转大法轮,这叫随缘。不适当的时机转大法轮,会遭来诽谤。

在正确的心上行布施,胜行心就会发起。

◆四供养,四皈依——佛法僧师(善知识,指导你的依止师,在佛传中叫燃灯佛,启发你发阿耨菩提心),生命中遇到这四个很不容易。一言一行要在这四个标的上面,缘念不忘。凡事都要以此做为一种依归与准则,要拿捏得好,有这标准下,处理得很完善。事实的需要与行法的过程,两者拿捏的好。中道,中庸之道。不要在不欲行施,又不过度行施。

纵深要自己去突破,回向是扩大,还要穷尽。安住,实践,扩大到穷尽,登地。

结论。示现宝物。

很多人有障碍。用胜行,十二头陀行,框框,如何示现种种宝聚?

无尽藏殿,现在叫仓库,里面有无尽宝藏。

摩尼宝珠,现在叫存折、金融卡。

禅法在中国是最完整的。从僧璨《信心铭》到六祖,一花开五叶。心法一代代传承,成就在中国不超过五千个。自己条件够不够?

(二)一进入那个状况,透过这样训练自然就会发阿耨菩提心。

超越极限,进入不可思议部分。先把自己极限写出来,自己去突破。逼迫自己,到达饱边际,过了就破了,到达不思议。20120331

 

四十華嚴53參之29 大天神 第07集(圓明筆記)

074917

复次善男子。若有众生贪著五欲自放逸者。为其示现不净境界。

何以故。由彼众生愚痴迷惑。被诸女色昏醉其心。

犹如婴孩无有自性。亦如素衣易受染色。为欲所溺。不能得出。

如粪中虫乐著粪处。如秽弊猪不净严身。如犯罪人种种系缚。

如世劫贼恒夺法财。如犯极刑将付魁脍。如瞽导盲俱堕坑险。

如船泛海遭遇恶风。损害善根。丧诸法宝。如近恶龙毒气熏染永离戒香。夭伤慧命。

贪著五欲眼耳鼻舌身五个部分所对的色声香味触;当作只有五根五欲,也可以。

▲贪。贪眼耳鼻舌身五个部分,都是物质境界。物质境界对我们伤害,只是养成习气。习气要因缘汇聚成为果报,必须要有因缘。因缘合成,果报现前。因与果之间,有一个时间距离在,要有缘。没有缘,果不现前。

造五欲恶业,有两个方法可以逃避,不受恶果。(一)忏悔,赶快把因给消灭掉。因来时,就可以转。(二)让缘不现前。如种眼根,眼识恶缘,如一看电影就著迷,着迷画画,不看电影,不买画册就不会有了。

五根,有一个法律的宽限期,因果之中也有这样一个宽限期。

【知见贵正】但有一个没有宽限期,意根,一造业很麻烦。贪著五欲不好,贪著读书好不好?看书学问知识可以救人,可以害人。果报重。有一种意根的业,绝无宽限期。如喜欢读黄色厚黑绑票,是报马上现前,很快,有地狱苦报还不重;最重的是,见解破碎,或邪见。如说杀人不要紧,这见解、观念下无间地狱。如我才不相信因果,坚持没有这个知见使你下无间地狱,没有任何原因挽救。果报受尽,所造的善业,再与你的缘结合,福报才会现前。

知见本身所犯的,一定入无间地狱,直达,直接受苦,不经过第一世第二世。知见不对,绝无挽救的机会。知见正确,有些习气不当,还有挽救的机会。学佛人不跟邪见人相处的原因在这里。任谁没有办法保护你。

这部分是学佛人基本前提。很少人会发现,除非利根利智人,从这里下手。一般教育都从五欲下手、开导。很好吃,不能吃,不能贪,不能放逸。

示现不净境界。

想想自己,全身来讲,哪个地方你讨厌的?你哪个地方都讨厌。从真理来讲,每个人珍惜的色身平等平等。自己对自己贪著,看别人不干净。

自己的不净,因为贪,会转为很美;对别人会拒绝,在不当地方扭曲,看不到真理。

理,三个层次。

(一)道理。一般人是讲道理,要讲道理对不对。

(二)天理。因果在相上不是道理,就是天理。

(三)因果。

男女感情。两情相悦,这是悟性,很自然的。但造成一种胶着状态,就不对。在依赖、协助情形之中要能独立起来。不要用你的理想一定要去界定。拿捏。

被物境昏醉其心。玩物丧志。如养茶壶,集邮,养兰花,佛教徒买天珠。

【我执现前】一个人从小压抑,没有欲望,修行不见得成就。要适当刺激一下欲望。有所欲望,才能把欲望舍掉。拥有,才能破。自我要让它显现出来,然后这个就是假我,才能破。掩饰我执,没办法破我执。把它清楚地表达出来,我就喜欢这个,享受它,然后有没有警觉性,知道怎样喜欢的,这喜欢对不对,不对,要怎么放下。从我执是怎样展现的,从这地方逮住它,把它破了。让我执现前,不是现一点现二点,要现前到说这样不对,要扑灭就很快了。

感情也一样,如没有好好恋爱,不叫有感情。一定要投入,然后发现不对,那种痛苦,扎挣,那时决定放下,才叫真正放下。不知道的,不算。要进入那个状况,要知道“它”是什么。那个人是什么有没有体会到?她的精神,她的气质,她的品格,是不是真的感受到她生命的存在,了解她,欣赏,这才叫爱。拥有,不是爱。生命存在的内涵,你确能感受到,又能欣赏她,才是真的爱,要懂得欣赏,纯然的欣赏。

所有的欲望,对对方都物化,才叫占有,占有就是欲望。就自己内心是欲望,就对方,是占有对方。你想占有她,就想塑造她,使她变成你所期望的那个标的,对方就苦了。

懂得欣赏,任何人都好欣赏,任何境界都好欣赏。懂得欣赏,你就知道是什么叫作此是普贤行,此是普贤境。外面的任何境界都是你生命的展现,你所欣赏的都是生命的存在,不管是风,草,矿物,动物,无限的生命感存在。不懂欣赏,皆非普贤行,皆非普贤境。

【建立思维模式】

●一种思维模式。至少十种解释法。

(一)每一个例子,从文字相解释,没什么意义。佛法从法义上来看。每一个例子都有一个表法,都是一个修法,自己要去找。你的解释法是哪一种,会训练你的思维模式一套。法义是什么,你自己去解释。大家研讨时不论对错,不说好坏,不要批评,要养成欣赏,他为什么这样讲?这样讲看完整不完整,前八个与后两个解释不一样?能解释成一个系统,思维模式就建立了。

五个人最少有三套思维模式。没有办法解释,表明你现在生命能量不够,电池的电已消耗得快没了,需要充电,这时要修定,可以培养你的生命能量。这是一个法门。

每一条记下来,你可以这样,第一条是讲布施。第二条或。。。也可以第一条讲初住,或讲六度,四无量心,自己去找。记录下来,朝这方向训练。

一个标准的人大概可以做到七个、八个。善根比较够的大概九个、九个十个会很完整。一个两个解释出来,其他解释不出来,表示生命能量不够。定力修学对你来讲就很重要。如这里你马上就可以成就,表示你的慧根很够,你的生命能量很够,这时候你要好好珍惜。

这辈子,能拥有这个条件来学佛的人不多。

你条件不够,去念佛,打坐训练,增加生命能量,充电。电一下去,应开悟的。这辈子你你开始修学佛法,开悟的机会至少一百次,一千次以上。但你为什么不能开悟?因为你生命能量不够。

【分析弱点】人性的弱点,自己要去找,为什么被欲望牵着走?欲望是怎么牵制我们的,它从哪一部分来?大可不要理啊。每个人被牵的原因不一样。把它分析一下。

做个自在人,摆开欲望的牵制是个充分条件。

商智建站

上一篇文章:四十华严53参之29 大天神 第02集(圆明笔记)
下一篇文章:四十华严53参之29 大天神 第08集(圆明笔记)
Tags: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