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一切国土无有边 众生根乐亦无量
如来智眼皆明见 随所应化示佛道
这讲一个宗教的特质,来突显佛的功德海,如来的伟大。
国土无有边,讲穷尽,指量非常多,随着时空它在变。
国土,讲的是世界,不是你意识形态里的世界。它是一个区块,你家里是一个国土;上班是一个国土,上班里有很多国土,你办公室里同事是个国土,其他办公室又是是一个国土,与上司又是一个国土,与下属又一个国土。
根,根器。乐,喜好。
国土就是族群,里面的成员叫众生。族群不同,单位不同,属性也不一样。
佛陀对不同族群、不同单位、不同属性,很清楚。如来自性,是与那个属性相应的;如来是穷尽的。
不懂得属性,对它就不了解。因此跟你相应的,你才了解;不相应的,你就不了解。
当那属性不突显的时候,这单位不会成长。
个别属性看起来是无机体,可是你自己的生命是有机的。单位要能够延绵不绝,它的属性是有机的。生命自性与任何单位都是相应的。
这个时代有人性的共同性。它中心价值观是永远存在的。有人坚守那操守。不良比例会增加,但它结构都存在的。古今中外人性的基本标准结构是一样的,这就是生命的特质。
生命有个体的生命,有族群的生命。
修行人不但具有个体的生命,也具有族群的生命。就是整个族群的生命结构,他能掌握得住,修行有没有成就,大乘佛法这一个要领,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时间都有好人,坏人。众生整体有个结构,在不同族群,它的比例会有变化。这是第一个,族群与成员的状态。
第二,族群里的成员互相感染。整个社会族群意识更会影响到小单位。
国土与众生,新古典精神,这些东西,你要如何吸收,这是关键。
佛法有绝对的适应性,它适应的敏感度,超灵敏的,你要怎么引导群众参与时代的建设?你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融入?佛法在你的生活中,在你起居中,打嚏涕中。你有没有感受到无常,你感受到无常,就开悟。佛法就在你眼前。
我这样解读对吗?这样疑情带着,就会一直超越。得到新答案,还要问这样答案,对吗?还要再超越,不能得少为足。
佛法是无所住生其心。不要执著。要无住生心,状况就随着时代来了。
如来智眼皆明见
这是果地。
你生命品质提升到哪里,看到哪里。今天你示现什么,就扮演好那个角色。
没有加入僧团之前,要把僧众当作法王子。
只要出家——僧众,就是示现,是佛教住世的一个传承,代表三宝住世。要恭敬。
对人,讨厌;对僧宝,不能讨厌。
智慧——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如来——感受生命存在
一个修行人遇到任何状态,要弄清这是我的业力,还是福报,平等心去对待。都是因缘。
随所应化示佛道
这是功夫。随不同国土,不同众生。
如来自性是非常活泼的,在于他的本质,就是无所住生其心。华严经,叫恒顺众生,恒顺众缘和合而生其心,没有一个命定的前提。
越有原则的人,人生越多越痛苦,业力。越坚守理想的人,越是业障鬼。因为他有所著。
个人有嗜好、好恶,个人兴趣,那是个人的问题,不是宗教的问题。
宗教团体立场看众生没有好坏。宗教是指如来,如来无有边,都要度。平等摄受态度。族群的部分是没有界限的。
佛道。很难解释。有一个原则,佛道就是觉悟,随着众生种种根性,有什么方法使他觉悟都对。不能启发他人生的觉醒,都不对。
不管讲什么,觉悟众生有功德。
不能觉悟众生,叫业力,不管讲什么,都是戏论。
同样讲戏论,讲三皈五戒,与讲贼论、女论、王论不一样。讲前者有福报,这个福报是清净的,叫清福。讲后者如是好意的,也有福报,洪福;讲诲盗淫等不好的,有业报。
少修洪福,多修清福。清福对身、对心,都有好处。同样戏论,多讲佛法。
你想出家,要先跟僧团常住。试一两年,小住几天,不断增加,各种活动参加,有各种考验,不习惯,就不要出家了。
人生彻底的觉醒,是佛教的目标。只要启发人家觉悟就好,有时用讲,有时用行,有时用示现,如摆一个杯子在那里让他走过打碎,让他觉醒。示现,他没有觉醒,你修到清福;他觉醒了,清福有了,你善根、善缘、助道因缘修到了。佛法殊胜,原因在这里。
你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做,只要教化,使对方觉醒,这就是修行。201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