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圆满清净功德智 而常随顺三世间
犹如虚空无染著 为众生故而显示
示有生老病死苦 亦示住寿处于世
虽顺世间如是现 体性清净如虚空
一切国土无有边 众生根乐亦无量
如来智眼皆明见 随所应化示佛道
前面讲佛果德妙用无边。这里三种状况,都讲因地修行法门问题。
佛教思想史没有办法研究佛教经史,就变成佛教哲学史,就成知识,与佛教没有关系。
论是经的论理,经过再生,有用,拓展视野,佛法的瑰宝。
论本身没有办法用大脑推理来写。论藏为阿毗达磨,对法,论理或论证。论理从经典来的,经典是第一手资料,论理变成第二手资料,哲学变成第三手资料。
你不管与哪一个大德成就者相应,一定要把他的境界在你的身上兑现出来。你兑现的那个部分不一定回到他的境界中去,但一定与他同一水平,这是一个要领。
真正直接研究的是经史,作经教的扩大。针对经典论证,这其中带有强烈的疑情。论者基本是成就者,带着疑情,有一定的逻辑论证,是生命的思维模式,法界的思维模式,与大脑的思维模式不一样的。他只说了义经典,或不了义经典,不说对不对。不了义经与其他外道经都是不了义经,依他修,跑外道去了。所以,要依了义经。
一定要修定。
如果不由定,全部由慧根下手,有三个基本:
第一、因明要通,100分;脑筋结构要很清楚。
第二、对法,阿毗达磨。论证的技巧要有,模式要训练出来。
第三、戒律。多如牛毛。戒律就是规范,思维模式,意根的戒律。
修慧从意根下,还是要从定。修学没有捷径,如实修行。
你了解华严经的语言模式与思维模式,你的行为模式自然跟上去了,不会相违背的。
学佛的人,是用法界的语言模式与思维模式,生命取向,可以从经典中了解。你有模式你判断,心理要有数。
科学用物理仪器,大脑推理思维模式,叫台风。我们叫龙王来,通常不讲。
经典从原始阿含经,到大乘,到华严一佛乘,有轨迹可循,能研究这部分一定是大成就者,经史是民族史诗。法界的东西,统称为神话,他是生命的东西,生命的资粮。
经史有它的特质,慧门,直接从经史下手。
《地藏经》就有中台八叶院中四大菩萨,文殊、弥勒、观音、普贤。
经典要用经典的语言模式与思维模式,用大脑就不对。
阿含讲三十七道品。大乘不讲三十七道品,用三昧行法把它融入了:青赤白黄四光,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统统出来,每一个都讲行法;八功德水,八正道。
第一偈,圆满清净功德智,讲最高成就,佛殊胜一面出现了。最纯。
圆满,你不懂。清净还容易,不随风起舞;圆满真难,要随风起舞而落在正点。在对立娑婆世界,你怎么做,都错,而你什么都要做,这才叫菩萨道。
而常随顺三世间
华严特别强调三世间圆满。
智正觉世间没问题;
眷属世间才难,怎么清净圆满搞定,要有耐力。人家说什么,都“是”的那一个,完全听人家,是菩萨。
为什么佛他能做到?因为他的行法使他的心,能犹如虚空无染著
修行真实生命曲线图。
L1第一条凡夫;L2第二条阿罗汉境界;L3第三条菩萨境界;L4第四条法身大士境界。
不管走哪个轨迹,A,释迦陡线、B、C弥勒斜线。行法模式不同,性德启发不同。
每个人都有一条生命曲线,这条就是法界身份证,你要真实地走这一条路,德行从这里来。你要走到L4法身大士以上,一般就能犹如虚空无染著,应L5登地以上了。
佛殊胜功德圆满是L6线,八地以上,这时业力都没有了,犹如虚空无染著。
业相现前,马上忏悔,这是最直截了当的修法,忏到业相都不来,业尽情空,就八地以上。
假的修行就在L1上面走。不要在这上面绕,一定要走上真实生命这条路。L1从到L2,一定不能用大脑。从L2到L3,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你绝对要置心一处,看到你心念运作。
生住异灭图。
“灭”,凡夫生死,此时之念起念灭为变异念,念念之间皆有无量概念。统称为意识形态,每个意识形态有无量概念,意识形态的取舍倾向于竞争而造恶业。
“异”,修养人生,都用大脑。概念造善业。
从净识,初果向,必须看到识如何累积成概念。
进一步就置心一处,止住妄想,走进去,看到识如何形成概念,证初果。上去就不退了。
进到“住”的里面,才是真的修行。
到了“生”,成就部分。20120209
【78】
不是符合宗教文化的都能达到宗教的目标。
这社会有中心价值观,是人类文化产物,区别于其他动物,为社会共同接受。依于它,有社会团体产生,宗教也是其中之一。宗教其中有文化,必须为社会有中心价值观所接受。
西方社会价值观建立在圣经上面,任何团体成立要符合基督教思想。文艺复兴逐渐在转变,中心价值观开始崩溃。
台湾社会有一股稳定的力量在趋使前进,这就是中心价值观。
为扩大组织,宗教在突显它文化价值,扩充意识形态,已经偏离原来的目的了。
凡事皆因经论起,却与经论都无关。学者没有证空性,怎么讲空性?讲的是他自己的法,与佛教无关。用意识形态解读,已经与佛法本身无关。
犹如虚空无染著,为众生故而显示
佛要你去训练,真实生命线一定要走上去,走到F4。不然,文字懂,空泛赞佛,无意义。惯性的赞美,有漏的惯性的福报。
真心了知的修行,真心了知的赞美,那是不一样的。
要有责任,责任也不要变成压力。没有办法处理责任,叫业力。
应有人生的规划,很多没有必要的业力,可以除掉。
正心诚意,人格心性先要调理好,然后才能修身齐家,一定要有。
格物致知,已进入修行领域。
示有生老病死苦
通常从应化身佛讲。要有信心,生命是永恒的,会死的是色身,会死是贪着这个色身,贪世间的福报,贪“我的”。
当你看清“我的”不是“我”,自然就会放下,我的身体,不是我。我是生命,我是一种存在,我是空性,我是真如。我的定义,与你的定义不一样,你的“我”是“我的”。“ 我的想法”,不是我。我的想法最害人。“我的想法”是意所造的业识身,骂人是语业所造的业识身,行为所造的业识身。沉思时候,感觉很舒服,造成你很执著,这就是无明,使你认不清楚生存存在的真相,从这地方破,要开智慧就快了。
亦示住寿处于世
住寿,安住在福报中,在世间示现大福报的状况,都百岁以上的,住寿一劫,百劫,超过你想象的福报。福报显现的部分,归为法报身。住寿,特别指报身,不是指法身。法身部分可以主动示现到世间来利益众生,它可以示现应化身来,也可以示现法报身来。从如来来讲,叫法报身;从法身来说,叫报身。体,本体的标的是同一个。
虽顺世间如是现 体性清净如虚空
随顺世间,是主动出击的,如来是自主的,示现是看因缘来教化众生的,让你觉悟,不是示现给你供养的。他现什么相不是重点,是要你觉悟。
如来为度众生而示现的,与你意识形态想的不一样。
学佛,是学着觉悟,觉悟到世间的生活中来,很自在,不是成为某一个人。从基础的人格性开始,世间的意识形态不要带太多。吃素是你的福报,它能协助你修行,加行有加分的。
你追求的那个标的,不要忘了。我是佛陀的信徒,追求宗教的真理,不是佛教的叛徒——文化的追随者。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
每次参加同学会,是无常阎罗王警告我们下一个就是你。生老病死苦是最好的警告。这世间有这些状况,你要觉醒。福报也一样,不是罪过,你要懂得运用,福上更添福,赶快修福。佛的示现(好的,不好的)是绝对平等的,当你看不到他的启示,就不叫启示;你能获得那个启示,就是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