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众生很难遇到正法,尤其遇到佛菩萨,就在这时候说,你就是见我一下也好,你被我看到也好,听到我的名字也好,对于那个所看的人,所见的人,会有什么利益呢?大脑领域里不知道有什么价值利益,但宗教里为什么一再地强调这个是很重要的呢?
要见到普贤菩萨是很难的,要是遇到,必须有很深的善根。我们要有追求真实生命的意志力,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个关键。我们要知道追求真实生命是什么,是你自动发起,所以这个叫自发善根。每一个人都有自发善根时候,当你尚未自发善根,很难跟你讲。小孩子爱读书的,根本不用管他;不喜欢读书,站在他旁边他也睡着了,没有办法。同样,一个具有善根的,自己会发芽;一个不具善根的人,跟他讲也没用。
你自己要能发起善根,你能发起善根,就能够见闻诸佛菩萨的名号。看到名号也好,看到形相也好,念头怎么转也好,当你自发善根的时候,你自己就人有这种情况去接触,然后会发觉,诸佛菩萨的名号是指佛教的,你心灵要能展开,其他宗教的通通都算。
但是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就是普贤菩萨,不是广义定义的问题,他是所有宗教共同标的的问题。因为那个真理你根本看不到,你要想能会意得到心里具体感受得到的,就是普贤菩萨。你把他转化为任何一个宗教看,任何宗教都有一个代表,代表他教主的那个东西,那具体的形象具体的人,不管他叫什么名字,都无所谓。统称为普贤菩萨。你要没有追求这个有形的,你就没有办法得到无形的。其他的有形,都是这个有形转化出去的一个善巧方便。这个基本定义,你要能肯定。你这样讲很容易被K。
所有不同的语言里,只有一个真理是共同的认识,而真理又无形无相,因此它有一个转变成有形相,你可以追求的,尤其一般人刚开始摸索生命的人,他所要追求的那一个东西,一定是具体有形有相的人。一个很有善根的人,他会肯定一个问题,这个有形有相的是最终的那个标的。
你在追求生命真理时,你真正要的钱,最后转化的也是钱,钱是你追求最后目标的最后一个休息站。因为钱没有用,钱要换成你要的东西,而你要的东西现在不知道,只有你要的时候你才知道。所以,你最终的目的根本就无形无相,你只有到那个时候你才知道。但是你一定要有钱才能兑现它。有钱要吃饭,饭就兑现了。
你要追求的真理是什么,到最后你地一直上升一直上升,一直转化一直转化,转化到最后一个东西,你就会很轻易地去兑现你要的东西,那最后的一个东西就是普贤菩萨,世间法就是钱。最后的那个单位可以去兑现你那个真理,生命真理的那个东西。你假如不是普贤菩萨,是其他的,你还要一个转化,要不然就是一个巧合。
普贤菩萨的身份地位是绝对不一样的。但是这一种宗教感情部分没有办法用理论来讲。
善男子。若有众生得闻我名。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若见若念。若迎若送。若暂随逐。乃至梦中。皆亦如是。或有众生。一日一夜忆念于我。随顺修行。而得成熟。或七日七夜。半月一月。半年一年。百年千年。一劫百劫。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忆念于我。而成熟者。或一生。或百生。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生。忆念于我。而成熟者。或见我圆光。或见放光。或见色身。或见神通震动佛刹。或生恐怖。或生欢喜。皆得成熟。
宗教情操。与文明现象有关,听到菩萨的名字,看到菩萨的形相。或见放光。讲的普贤菩萨这边还算比较高级。佛教比较高级,佛舍利,菩萨、行者的舍利子作为圣物。
其他宗教没有这些圣物,它有圣人的物品,如耶酥穿过的衣服。宗教立场不去追究它是真的还是假的,而去追究它的代表的意义。
圣物文化是凡夫心理弱点的象征,心理病态,一种心结,心理上需要依靠、安慰。
几乎圣物都是假的,如佛牙舍利,它以代表佛陀的成就来象征的。
圣人,普贤菩萨是佛陀具象化的代表。最原始的就是名字,再来是身相,圆光、光明、神通,这些都可以感受得到。名相、名号必须有。名号它本身就极殊胜的崇高地位,这是不一样的,它既具象,也很有那个意义。
光明,事实是指他的智慧作用,而这个智慧是生命的能量。这里光明不是你智慧的作用,它是你原始生命的一种能量,这个能量能创造一切,能够毁灭一切,能够住持一切,而它的作用不是大脑控制与理解,它是生命的一种本然的现象。这叫不可思议,必须从这地方去了解。
这段经文都没有提到修行,修行都在这里面。他只是简单地告诉我们这是一种修法,我们统称叫大念佛门。它跟圣解脱道的行法是不一样的。它来自于你的自发善根。
你假如为了、你的事业你个别的利益那就不一样。第一个功利性,为了功利、某方面利益乞求这方面的利益,无效。第二个是感官享乐型,乞求也无效;第三个思辩,哲理性的思考、推理,也无效。但这三方面都可以有部分的世间有漏福报,跟圣解脱无关。
要跟解脱挂上钩,那是纯粹的,除了你的自发善根发起以后,那就是很恭敬、很虔诚地接纳。这一个佛陀,普贤菩萨这边的法身慧命的DNA才能传承到你这边来。只要你得到这个传承,那你的成就绝对没问题。你要注意这个差别,跟你的圣解脱不一定有关。
当然,你有了这个成就,修圣解脱,如舍摩他,就特别快。要不你修三摩地,也很快。你说也不,那就修大念佛门直接进去。现在看经文:
善男子。若有众生得闻我名。自发善根起了。
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不发起善根,对面不相识。这一见一闻,就直接跟阿耨三菩提挂号了,生生世世,绝不退转,下辈子来继续前进,这是真正的关键处,关键就是自发善根。如没有,自己要经常训练,带着虔诚心来接纳,这是很殊胜的。
若见若念。念是忆念。这是心境的问题。佛像要雕得庄严,很美丽,众生看了很想念。想念思维,他可能有很多的疑惑,如佛慈悲,为什么会拿剑?他一段时间会问,你答,那不是杀人的,是斩烦恼的。他开悟了,佛像也可以这样表达。当他把这个疑惑带在心里越久,他那个生命的爆发力就更强。带着疑情,生命就开始在成长。
若迎若送。接待、送走。对佛菩萨怎样迎送?这是讲到修法的问题。每修一次法,就是迎;法修完毕了,休息了,就是送。结界53天,修十大愿王,这叫迎;53天结束,叫送。
现在讲的这一卷经文,法界章与法身章这部分,刚好是普贤菩萨里头非常重要的法门。前半段净妙国土章,文殊菩萨,后半段里是法身章,普贤菩萨,刚刚好是把净土理念讲得最完整的地方。整个宇宙中最完整的经典是这一卷经文。希望各位,把这一卷经文倡印,与大众结缘。38、39、40,更好,净土三章,净土三卷经文。全名应叫普贤菩萨章。刚好前半段经文是文殊菩萨的净妙国土章,并在一起,单独流通,给予大家方便。
用印度话讲,这叫奉爱瑜伽的部分,最高级的行法的部分。这里面包括用大脑想的有很多很多为什么,这东西可以给大家好好修行用,做为一个基本的资粮,或者一再地参学,带着疑情修,他包含非常广。这种经文这样子来读诵53天,休息一下,休息那七天,可以看看其他经文,一次迎送。再来53天结界。慢慢地从这里去进行。
若暂随逐。跟随普贤菩萨的脚步,常随佛学。今天有空,今天读一遍,这叫随读。
乃至梦中。皆亦如是。梦到普贤菩萨,做梦是一个善根、福德因缘。
或有众生。一日一夜忆念于我。这都是自发善根起来的。
随顺修行。而得成熟。这是一个很宽广的包容,一般修行都完全投入。带着念珠。
或七日七夜。半月一月。半年一年。百年千年。一劫百劫。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忆念于我。而成熟者。
一日一夜,只是结缘,终会成熟。一日一夜与百年千年所得的不同,成就也都有成就,成熟也都会成熟。一日一夜有一日一夜的因缘,过了就不知道,你就忘了。不是这辈子只修一日一夜就好了,这样想就是投机了。不要计较。
有此因缘,就长劫修行,目的不是普贤菩萨,你最终的目标,是要成就法身,百年千年也是要到达法身。每个人因缘不同。
或一生。或百生。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生。忆念于我。而成熟者。
前面一段只讲一生,那一生是一日一夜或一劫百劫,这指一辈子里面。经文里讲的时间,是指你经历的事件,你这辈子经历多少事件,一日一夜指经历一件事。百年指一百件;千年指一千件;你要认真做事,认真生活,做完一件事,不只一件事,可能就是百劫。春季祭祖,尊老敬贤。一件事你会做,它就是百劫千劫;不会做,应付一下,就是一日一夜。每一件事都把它圆满。每一件事你的经历都能够忆念到普贤菩萨。
这一段讲一生或百生。现在是生生世世经历的。学佛急着要成就,都很粗糙,不能成就。
你只要依止普贤菩萨这种至尊至高的行法来讲,他就不是急着成就的问题。因为他真正要的是一种耐性、琢磨,他才会非常精致。你生命兑现的时候,那时候你才会知道说像经首里面所讲的,那一种法界的殊胜为什么森罗庄严,为什么那么精致,那么美妙。因为每一个法你都是这样琢磨过来的。
在修行的法门上,你一定要精雕细琢。念佛,好好念。诵经,不是讲速度,一字一字诵清楚,给自己生命下功夫。成就,就是在你当下的那件工作,要把它做到完美,那就叫成就了。生生世世在普贤菩萨的这种终极目标之下,我们去完成我们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绝不轻易地放过去,每一件事我们都非常地投入。
上面是两个时空的观念。
或见我圆光。或见放光。或见色身。或见神通震动佛刹。或生恐怖。或生欢喜。皆得成熟。
透过这些媒介来的。现在见到他的影响力,智慧妙用的部分。
神通震动佛刹,
它就是创造世界。这世界从这里来的。佛教不讲创造,他就讲神通震动佛刹。一个世界诞生了。普贤菩萨不是故意创造这个世界,而是因缘成熟,这个世界会诞生,所以会说是神通震动。这个时候,众生或闻佛刹有佛,或闻佛刹无佛,而生恐惧,就是这里所讲的,生恐怖、欢喜,闻有佛、无佛,心,不恐惧。闻佛入灭、闻佛降生,心,不恐惧。
下讲讲这个行法怎样精进,怎样来运用。201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