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又于彼一一普贤身中。皆见三世一切境界。犹如明镜现其影像。所谓一切佛刹。一切资具。一切众生。一切佛出兴。一切菩萨道场众会。又闻一切众生种种音声。一切佛声。一切如来转法轮声。一切如来游戏神通声。一切菩萨善诱诲声。一切菩萨神通境界。菩萨智通。菩萨普集。菩萨说法。菩萨游戏。如是等声。
第一段讲普贤菩萨例子;第二段讲空间的扩大;第在段讲时间的扩大;
这是第四段.扩大以后的架构,再强调普贤菩萨,等于总结,很殊胜,很庄严。华严造像最完整的,会画佛像的要画。
佛菩萨没有办法用音声来看。金刚经讲以音声形相不能见如来,这地方讲无神论,讲般若空性必须破的。到华严就不一样了。他是一种动感的。经变,很复杂。不只连环画,还立体雕刻。这里讲音声,讲十个,重重无尽。他不是要表达这些东西,透过音声形像可以了解。形相必须要用,这时我们容易上当,掉到文字上讲。
用音声形相,在证空性以前,不可以,一切相皆破,因为你无法揲别;可是在证得空性以后又需要。你就不能有杂讯了,有杂讯会乱剪贴。
证得空性,要保衽一段时间,持盈保泰。不但转识成智,从根本智到后得智,一直到自受用法乐智的时候,它有一段时间,必须保衽,保衽好以后,从自受用法乐智,那佛来也好,魔来也好,平等平等,这时与你因地是不一样的。从后得智以后,你才能叫果地,至少是相对果地。这根本智是可以叫法身大士,一般讲破我法二执阿罗汉,必须经过一分保衽,就是九信还要经一分保衽,到达十信圆满。一分保衽,到圆满,等于是从根本智到后得智,后得智以后,开始起修,才进入自受用法乐智,才开始逐渐成长,开始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以我们应该来讲,最勉强最低的标准,那是后得智;严格来讲,还要到他受用法乐智。自受用法乐智,属于保衽功夫,这要求就太高了。
从后得智开始叫法身大士;那么十住位,就后得智到自受用法乐智;十行位,十回向位,在自受用法乐智里面。
如分开来,那自受用法乐智就是十行位,从自受用法乐智扩大到他受用法乐智的时候,有一个加行功夫,叫十回向位;那他受用法乐智,就登地了。
这样讲法,叫教相,与经文部分,你可以相合,自己慢慢验证。
这段20行经文,就是讲一个佛像,普贤菩萨的身相威仪就在这里看到。菩萨不是一个人,又确实是一个人,这个人无限大,大到生活里点点滴滴,任何的事物、山大地都是菩萨的身相之内,是菩萨的一部分。第二、我们个人本身也是菩萨的一部分。你心念起动与否也是菩萨的一部分,这是要自己要去留意的。这个叫净土。净土在菩萨的身相里,你是菩萨身相的一分子。我们身体是地水火风,菩萨身体也是地水火风,金刚经上说大身,你看不懂。大身就是法身,涵盖整个宇宙在里面的,这个叫佛身。这个佛身也是地水火风,我们的器世间是佛的地水火风,每一个人等于佛的细胞一样。你贪嗔痴重,等于你的细胞坏了,中毒了。你毒除掉了,你细胞就健康了。佛菩萨希望你健康。
你想学佛,第一个学会度众生,因为只有你的细胞健康,你才会健康。每一个学佛人,没有一个不想度众生的,他需要他的器世间健康、他的眷属世间健康。他的器世间、眷属世间其实就是四大和合的种种状态。你用比量的方法来认识自己,这是非常需要的。
普贤菩萨身相是这样尽虚空遍法界,他怎么尽虚空遍法界?这里没有讲,但他的这种描述法,就把那很抽象的六个字“尽虚空遍法界”把它呈现出来。一个佛像的状况,华严经讲得最清楚。讲到普贤菩萨的存在,这些大德的殊胜成就,你修行将来成就也可能会与普贤一样。你一定要透过这一关成佛的,这是实质的状况。
华严经之所以号称不共别圆,就在这个地方,与所有的经典不同,他把事实存在的状况表达得非常清楚。华严经在这里,已经不是有神论、无神论的问题了,它已经超越了。那个至尊,最高的就是毗卢遮那如来,普贤菩萨是那个存在的表达。毗卢遮那如来只要你到那个程度你才知道,应八地以上菩萨就可以遇到,可以很清楚地见到毗卢遮那如来;七地以前还很挣扎,要见普贤菩萨比较容易。谈到这地方已经属于甚深难入了,你要慢慢体会。
又于彼一一普贤身中。
每一尊佛左边都有普贤菩萨,这是其他经典不讲的。其他经典只讲用,不能讲本体与存在。华严经在这里讲本体的存在,在这里把普贤菩萨与佛之间的结构讲清楚。
皆见三世一切境界。你没有办法进入。事实上他只讲一件事,讲任何一个人,从凡夫发心一直到成佛的过程。你有发心吗?你来听,有很深的因缘,这里有很大的福报,这叫机会成本,你来这里,必须放下其他的。有很多因缘,你必须去学习、去摸索,在这里付出的代价少。从过去很早以前一直到未来成佛这一辈子,各位已经发心了,只是没有那么精进。没有因缘,不会投胎在学佛的家庭里。家里父母学佛对个人来讲,都是很大的福报。从过去很早以前一直到未来成佛这一辈子,最大的福报就是学佛。
你的生命从过去到现在来讲,你是曾经发心过,但是不是学得很好。你有做,你就有那个福德,在你的生命因素里就已经开始有点熏习,沾染一些所谓生命中(不是生活中)好的习气。它非常重要,与真理有绝对的关系。
讲三世,就是这一辈子的整个过程里你所遇到的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都能显现出来,在佛身里就可以看到,在普贤菩萨身上也可以看到,其实在各位身上也可以看到,只是你看不懂。过去种种因缘构成今天的状态,今天所有状态加上你这辈子的心境、心态它综合起来又构成你下辈子的状态,这样就叫凡夫,因完全受周遭环境的影响。
一个修行者能够当家作主,能够独立,他会应用周遭的环境,而不是周遭的环境所影响,这一点能不能区别出来。你要能做出你的人生来,自己创造出来,你有没有那个能力,你自己要能独立,活在自己的天地里,要去看看这一切,要怎样创造?这是关键处。
学佛是教你怎么独立起来,活出你自己生命的灿烂与光彩。不是教你做佛陀的奴隶。固然要你独立,但不要忘了,你还没有证得空性之前,应还没有证得法身大士之前要绝对服从。难就难在这里。服从不是如仆人之唯唯诺诺。你要懂得你的生命是独立的个体,可是这个个体要觉醒,要感受人生的真谛是什么的这个部分,现在无知。要学习了解生命,随着成长,他会逐渐地摆脱一些东西,这个就没办法教了。到一定时候要放下,有很多的挣扎,每个人不一样。这是一个要领,既要求你绝对服从,又要求你绝对独立。这绝对服从与绝对独立,还是不一不异。偏向都不对。因地时,未悟时要由师度;已开悟以后,自度,两个要同时进行,拿捏得住。这是双方向。善根不够,告诉你双方向会乱,一般就只告诉你单方向。真正能够绝对服从的人,一定能够绝对独立。这就是人格性的问题,你知道什么事情应听话,什么事情自己来。师父叫你开动吃饭,你自己张开嘴自己吃。这里涉及到的一个人生命成长的过程,一个菩萨身给我们的就是这个启示。
如果你看不到自己的成长状态,过去生不谈,这辈子。看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会给你很多启示,那是你自己的成长;你懂事以后,自己的遭遇自己去看,在处理的整个过程里,那个本身就是菩萨。你整个看得到吗?佛法就教你这些,都是人生当中能看得很清楚,你的生命你就自己能够掌握。这是佛法指导我们最大的利益。
这一句是总说。下面是举例,一个是影像,一个是音声。
犹如明镜现其影像。所谓一切佛刹。一切资具。一切众生。一切佛出兴。一切菩萨道场众会。五个表达的什么。佛刹是整个国土。资具是你养生的东西,衣食住行,娱乐,各种教育训练。一切佛出兴就是人生的觉醒,与真理相应的部分。菩萨道场众会指为了追求真理大家相互切磋的时光。
在探讨人生的时候,你自己可以判断。有的会看到人生的意义,应怎么活。有成就的几个,四个人,一个佛轮社,赚钱了,决定帮助人,订个宗旨,师子会、同济会。有的也谈“无官不贪、无商不奸”啦。品质高低的状况,你要懂得区别。
另外一个也都在谈人生的事,他怎么样?这叫讲是非。
大概前一阶段的人不会超过10%,而有5%在善的这边,升天;5%在恶的那边,下地狱的,他一发心就下地狱了,往下钻的。讲怎样奉献给人家,这是往上的。
中间这部分90%大概都在讲是非,绝对浪费生命。除讲是非,就是在解释他在为什么这样做,就一直在抱怨,抱怨的人不能修行。一抱怨就要承担起来,能承担的人,很快能过,过了不是不苦,过了他能坚强起来。坚强起来,他的人生会很灿烂、很有意义,只有他知道。你遇到的挫折、困难,能够转化为你生命的成长,你下辈子一定生天。但你要是抱怨的人生,通通在三恶道。你在这一辈子里,不抱怨又能承担,看你处置的状况,你如会积累福德分享给别人,绝对生天;如你不会积累福德分享给别人,你的成长也会再来人间。这叫人天福报。绝对可以做得到。
菩萨众会道场,希望各位有所选择,人生一定要有朋友,朋友一定要谈心,绝对不要谈是非。不要谈,对于我们的成长没有关系,不要抱怨,要坚强,要相互鼓励。
第二个。又闻一切众生种种音声。
音声表达的比较多。楞严经上讲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人老生理机能退化,很多希望耳朵退化,听不到是非;眼睛不要退化,不方便。音声在凡夫传递都是是非。希望在座每一位能成为佛陀的天使,散布这份福音,大家都讲好话,与人为善的音声需要,很坚强的生命力的表达需要。不抱怨,不讲是非,从正面给予,这叫讲好话,讲真实的,向阳的,灿烂光明的话。
一切佛声。觉悟的声音,你能感受到吗?大概都是赞叹声。“啊,我知道啦!”小觉悟。你从外境的觉悟,到身体的觉悟,生活上的觉悟,都叫觉悟,都叫觉,不叫正觉。
佛教讲正觉,三菩提,指人生真理的觉悟。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觉,菩萨。等正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简称,无上正等正觉,佛的觉悟。发菩提心,是指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来讲的。这里佛声,指那最高的觉悟的这种音声。
一切如来转法轮声。转正法轮的音声。
一切如来游戏神通声。教化众生的状态。
一切菩萨善诱诲声。包括五大明王。正法轮身与教令轮身的部分。
一切菩萨神通境界。菩萨智通。菩萨普集。菩萨说法。菩萨游戏。如是等声。
前面五个有声,后面五个没有,语言文法省掉。20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