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华严
您当前位置:华严云南学会网 >> 佛法资讯 >> 视频转录 >> 51.弥勒菩萨章 >> 浏览文章

四十华严53参之51 弥勒菩萨章 第44集(圆明笔记)

2013-07-06 12:17:46本站原创 【字体:

四十華嚴53參之51 彌勒菩薩章 第44集(圓明筆記)

 

44

宗教徒容易接纳,很少有自己的意见,初发心如羔羊容易被野心家欺骗了,当你发现放弃了、退心了,不必如此。假如有这种现象,你自己马上提高警觉看看,“我怎么是这么惯性的?”佛陀说“不要认为我是佛陀,我讲的话你就完全相信”。这是多么伟大的一句话。他说“你们要去亲自力行,自己要去验证我讲的是对的”。他讲的是对的没有错,但他要求我们当弟子的人要去验证。你要没有去验证?布施供养的功德最大,你有没有搞清楚?你没有感受到那殊胜的功德在哪里啊。你要去求证,那个为什么要讲得出来啊。做任何一件事情,一定要去求证。你讲的没错,但是你要证明啊。

你必须要有这份承担,是完全要为自己负责的,问题你自己要弄清楚啊,你的问题里面有问题。当发觉我能够把问题弄清楚的时候,那我一百个问题剩下不到五个问题,那些问题全部解开了。你光学到这一个把自己问题弄清楚的方法,学到以后,你的智慧就很高了。你的问题会降低到最低的限度,那就是佛法。

佛法讲求方法,你要有方法,日常生活中很多疑难杂症你都会处理,生命中、人性中、心灵上的问题,照样你也可以解决到一大半。我们平常就是缺乏这种训练,所以好多事情发生,你不是不会处理。当有同修来问问题,当我一再地跟他反问说“你觉得怎么样?”弄到最后,他本身有答案,他也说“对啊,我也是觉得要这样做啊”。绝大部分他都知道该怎么做,只是问题发生时,他没有冷静地思考如何解决,他马上逼迫就到了,把那个逼迫反射出来了,所以就产生惶恐、慌张,这是你的定力不够,你的智慧不足。其实,你都有解决的能力,是你对自己信心不够。你一定要具足信心。

见诸众生入魔网。

这几个都讲,见到,是从相上来看的,不是从体上讲的。从体上不叫“见”了。

魔网你用大脑思考,会越思考越混乱。大脑很认真地工作,会有一些成就出来,如现在物质文明的进步;大脑也创造很多理念出来,这些都是支离破碎的。如用纸更方便,森林消失更快,温室效应。大量消费时代,让生活完全改变了,造成很多副作用。人类发明武器来自相残杀。唯一的动物发明钥匙,自己把自己锁起来,把动物养在一个屋子里都觉得好可怜。铅华,用铅皮肤会变白,古人就知道了。

运用大脑过度,就是魔网,整个社会发生结构性病变,没有办法单一处理。古代变天思想,整个朝代来到这里,结构性病变,那时只有把整个朝代换掉了,换新朝代才有可能。

修行就是要解脱这个魔网的束缚。在结构性错误里受到逼迫,必须跳出去,恢复本来面目,活在整体里面,而不是活在部分里面。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生老病死常逼迫

活在生命取向里就没有生老病死吗?不这样讲,照样有,但是生老病死不会逼迫你。大脑会逼迫你。一个人有病,小孩没事;特别开刀,四十岁以后麻烦了,大脑成熟了,说老化了,感受到是不是趋向于死亡。每一天都趋向死亡与病没有关系,是观念的逼迫。逼迫你的那个比病苦本身还苦。有人病了,一家人靠他,说要坚强,马上就站起来了。懂得那个实际状况。

有一些人在生活中,就要活在那穷困潦倒的阴暗里,活在地狱里。因为他显现出他的穷与病苦,很容易得到人家的同情,显示他的自我是存在的,这是很要不得的观念。一个人要表现自我有很多种方法。只有凡夫认为他是不平凡的人,依赖自我是凡夫的正常心态,修行是打破这自我才能恢复本来面目。

显现一个病相、苦相,很容易错到钱,另外一方面又很容易被人家骗,15块药哪有效,5万才有效。这就是结构性的病变。这不是冤亲债主,你浩然正气消失了,妖魔鬼怪就附在你身上作乱,病怎么能好,这是人生人格观不健全。除了你自己能觉醒起来,按正法指导。你只要放下既有的观念与想法,你马上就可以跳脱苦海啊,但是他没有信心,你周遭最能劝他,建立他健全的人生观,令其解脱得慰安你不能有怯弱之心,你一定要听,给他一个绝对的依靠,信心好建立。此勇健人之住处不羞辱人家,语言上要注意。基于菩萨心肠这样做,不用担心背因果。

见诸众生婴惑病 而兴广大悲愍心 甘露智药以除灭 此大医王之住处

大脑取向都是从小教育所造成的。教育有问题,我们说的与社会上说的不一样。

“的”的思维是不正思维,一直绕在核心的边缘,没有办法命中核心目标。

“是”的思维是正思维。佛是什么?佛就是佛。菩萨是什么?菩萨就是菩萨。道是什么?道就是道。禅是什么?禅是禅。修行者是什么?修行者就是修行者。他问的是佛的定义是什么?你答的是佛的,不是佛。

同样,自我怎样介绍?可是我们介绍什么?我的法门,我的爸爸,我的工作,我的家乡等等。我是谁?我是书法家,我是探险家,那个气氛会逐渐出来,虽然这样讲也不是很正确,探险家不是我。你一直在“我”上面下功夫以后,那我的气氛会逐渐地产生。

为什么要“念佛是谁?”你千锤百炼当中,你有一个时刻,你会“啊!原来。。。”下面没有了,那是你感受到的部分,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

识性的教育象一个瘤一样,但是你不知道。20120106周五

(未完,共60集)

 

 

感恩海云继梦和上华严经开示!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华严海会佛菩萨!

商智建站

上一篇文章:四十华严53参之51 弥勒菩萨章 第43集(圆明笔记)
下一篇文章:【四十华严】第五十一参 经文(1)
Tags: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