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华严
您当前位置:华严云南学会网 >> 佛法资讯 >> 视频转录 >> 51.弥勒菩萨章 >> 浏览文章

四十华严53参之51 弥勒菩萨章 第43集(圆明笔记)

2013-07-06 12:17:26本站原创 【字体:

四十華嚴53參之51 彌勒菩薩章 第43集(圓明筆記)

 

43

三恶道最苦,三恶道对我们是很大的灾难。听经都是福报很大的,都是自我决定,还没有那逼迫感。那驴,前辈子惯性,这辈子还可以听华严经,听不懂。假如变成畜生,没有欲望,不知道苦,狗要是有警觉性,我怎么能来当狗,以人的立场来看,这就是灾难,它马上放下就超生了。你也一样,要能感觉到做人在这个地方这样鬼混,你马上就会放下,当下你就放下,这时就超生了,不需要助念。你与它一样,都没有警觉性,日复一日,你是比它福报大而已没有真正遇到苦。

你要能感受到人生这样子这里有问题哟,你真能感受到,你真的不一样,你的生命品质完全不一样,你的人生品质完全不一样,那是一种非常大的超越,但是我们感受不到,所以要熏习。你不要怕华严听不懂,怕你没有接受熏习。我摸了几十年,你一听就开悟,哪有这样简单。我给你一个方法,比如疑情,提正念,你要接受,自己要去激发那个疑情,如每天梳头发时,“我这样梳头能了生死吗?”有没有鞭策自己,这就是熏习啊,你把这疑情带起来。“我戴眼镜,这样戴下去,此是普贤行。为什么戴眼镜也叫普贤行?”这就是疑情,没人要你有答案,带着就好。当那个从生命产生答案的时候,你已经出三界去了,进入第二生命的领域了。懂得这种情况。护荫之下都是灾难。

怎样发起警觉性,这是学佛的第一个基本要件,所以叫始觉,开始觉悟,就是要知道,感受苦的存在,那我要用什么方法把苦给消灭掉?你开始要去找那个方法了。这就是一大福报,在人生旅途中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捩点,一个人成为凡夫或成为圣人,关键在这一点。

我学佛没有什么动机的,为了辩论才学佛的。在这之前五六年时间我内心一直在想,人赚这么多钱有用吗?觉得这样不对,那不对要做什么?又不能说钱不对。还想当道士,一直想要换,不再过那种生活了。我想要换,就是那个动机而已。后来看到死猫狗,会有想法死在半路上很可怜。自然你就会产生那种状况出来,你心情会与那相应。你会有那种心性出来,为亡者恻隐之心出来,起那个善念出来,内心有一种想要助人的心,这是自己发起的一个心,转捩点。自己在转变也不知道,那是你的善根已经成熟。

愿成熟了,你自己就会转变,你自己不知道。你回过头来,你会知道从那一地方变,就对了。那一点要抓住,你是自己可以肯定的,从A点转变到B点。从A点肯定,你的富贵可以做最有效的运用,差别就在这里。所以要大家赶快精进,从A点转过来到B点。那从B点转到C点是另外一个层次。C点以后你就会开始自己主动去扭转,自已可以当家作主了。

三恶道苦的部分,你要去体会,体会才能感受到。知道他们的苦,能不能去拯济,去拔度他,去救度他,这叫放大慈光悉除灭,这样的人叫哀愍者。这样的人可以安住在弥勒楼阁中。这个我们都能做得到,多反省、多忏悔。

见诸众生失正道 譬如生盲践畏途 

引其令入解脱城 此大导师之住处

见诸众生入魔网 生老病死常逼迫 

令其解脱得慰安 此勇健人之住处

见诸众生婴惑病 而兴广大悲愍心 

甘露智药以除灭 此大医王之住处

见诸众生没有海 沉沦忧迫受众苦 

大悲法船以救之 此善度者之住处

你要了解经文的真实义。修学佛法目的到底在哪里?好多人一直没有办法弄清楚。通常都有假设的前提,学佛要成佛,这是方便说。你要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成佛有个目标在,大家会去执著那个东西。所以对于成佛的真实义,就不能了解。姑且不论成佛作什么。这一章给我们特别提出来,弥勒楼阁谁有条件可以住。弥勒楼阁里面,其实与成佛的意义一样。有好多人在追求这样一个目标,就象很多人想要到极乐世界一样,把他整个都弄错了。好象有一个地方叫极乐世界,真的有,也跟我们这里差不多,也是成住坏空,或许比这里好一点而已,这是很不正确的观念。

【兜率天、弥勒内院、弥勒楼阁】要住弥勒楼阁里面,他是要具备哪些条件?这里面任何一个条件都可以,没有特殊的要求,他只是要我们正视一个问题。你必须要投入,投入去学,有所认知。怎样投入是一个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部分。在生命本身很少人去投入,学佛是关怀我们的生命,是对自己人性的尊重。你要能去感受到这个层面的意义。

③这里重说,举很多例子,只要你具备这其中一个条件,你就可以安住在弥勒楼阁中,不是往生兜率天、知足天。进入弥勒内院的人才有可能住在弥勒楼阁中。

②在弥勒内院大概有90%没有办法住在弥勒楼阁中。

①生在兜率天大概有999%是在兜率天,不在弥勒内院,他只是有福报,有点禅定就可以了。②进入弥勒内院要有智慧,自己能尊重自己的人性。

③要安住在弥勒楼阁中,不但有智慧,还要有功德,,教化众生功劳,尊重别人的人性,关怀别人的生命。学佛是不是朝着这方面走?这是一个前提性的问题。

见诸众生失正道 譬如生盲践畏途 引其令入解脱城 此大导师之住处

什么叫正道?简单讲,用生命的本能来过生活就是正道

用大脑取向过生活,这叫失正道。用大脑取向向外,记忆、追求很多知识,大脑会去推理,去安排,这种情况是你认为是对的,别人那部分也认为他是对的,与你的部分可能会冲突,大家都对,大家都在吵架。夫妻两个都对,两个都决定离婚。这个对是本位主义的对,是部分的对,局部的,一个小框框。生命是整体的,必须跳出小框框,在整体里发挥那个作用,这样你的对才是绝对的对,不是部分的对。

学佛就是训练我们用整体的而不是用部分的,能用整体的叫正道,不能用整体的叫失正道。用大脑思维推理是部分的、矛盾的、是会冲突的是失正道。用大脑,识性的瘤,不管善的恶的,负担重,背个瘤。一失正道就如瞎子走在危路上。

我们不用大脑,要用生命的本能,生命的取向,才有办法用整体的。你的生命才会很健全地起来。宏观与微观之间很自在,没有挂碍。

脑筋是单一的,单行道,只有一种方法,那方法用得通是你有福报,90%都不通。大脑会追求贪嗔痴,污染直觉,把对外相应部分全部隔解了,把全方位生命观全部隔断了,从而发挥不出生命整体的力量。

生命是整体的,全方位的,会有多种方法解决。如时间法,直觉法,不可思议。

一个修行人很清楚一个污染源要污染我。他要怎么杜绝它,懂得怎样把污染源净化掉。他知道不能度众生,这个时候他就修止、修定。假如他能超越它,他就会发挥慧与观的能力。在修行过程他是很敏锐的。太多注解《金刚经》可成金刚藏,都从解门上,不是从行门上说。你一定要去实修,知道心路历程、变化与状况。华藏工程就是一个行门,非常适合当代人。

往生有份,是什么“有份”,凭什么往生要说清楚啊。

佛法是从生命讲的,绝对活泼,富有弹性。乃至与外道人,与科学家、天文学家、会计师都能讲得通,理性的人他们能接受这种观点。

见诸众生入魔网 生老病死常逼迫 令其解脱得慰安 此勇健人之住处

无依者、大导师、勇健人、大医王、善度者等都是对一个普贤行者的赞叹。华严最好称呼叫自在人、无碍人。要懂得去称赞你的善知识,你感受到善知识是什么人,感受到哪一面就去赞称,不要特别地去记。依自己受益部分去称赞,不是很自在么。

 

商智建站

上一篇文章:四十华严53参之51 弥勒菩萨章 第42集(圆明笔记)
下一篇文章:四十华严53参之51 弥勒菩萨章 第44集(圆明笔记)
Tags: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