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华严
您当前位置:华严云南学会网 >> 佛法资讯 >> 视频转录 >> 51.弥勒菩萨章 >> 浏览文章

四十华严53参之51 弥勒菩萨章 第39集(圆明笔记)

2013-07-06 12:16:47本站原创 【字体:

四十華嚴53參之51 彌勒菩薩章 第39集(圓明筆記)

 

39 

一切名闻诸佛子,住大智境解脱门,游行法界心无著,此无等者之住处。

总说是说明弥勒楼阁这个基本条件。我们不要说超越他,至少在类别上一他同一类。

进入佛门,我们是不是具备佛弟子的基本条件?换句话说一个佛弟子应具备哪一类的性向?我们是怎么样在追求佛法的终极目标?一个学佛的本质是什么?你修行的目的在哪里?不要造成盲修瞎练的状况。为健康、气功、饮食与佛法有什么关系?从生命因素的净化方面着手,不要跑到别的地方去。不要去搞那些生活要素、物质、精神生活、怪力要素、神通。

佛法就是净化生命三因素上面,你能达到这些,你就能得到随顺思维入佛境。我是把有的生命因素归纳成三因素。它包括所有的生命因素,无量无边。觉知性就是佛智门。法界性就是普贤法门。般若性是文殊法门。这个地方从广义来讲随顺思维入佛境,是指这三方面。弥勒菩萨到这个时候已经成就了,代表佛,佛的普光明他都具路了。善财童子来到这里,当然也是指这一部分成就。

但是从第二层意义就比较狭义的定义来看呢,他这个地方是佛智门的成就。灌顶地中佛长子,所以他才说“随顺思维入佛境”,从佛智门、智慧门来说的。

随顺思维是正思维。

第二偈其实是第一个,他展现的法身境界,假如要把它兑换成世间的境界,是怎样兑换的?你现在的心安住在什么境界?你怎么样去转化出来?(鼓掌)你现在内心在修法过程当中安住在什么境界,你看不出来。只能说你有这样一个心境。

这个心境我们往后,现在来讲从有为法,就是它产生业力,你这个意念把它向外递延,那就变成业力。

假如你把这个心境用自性展现,那就不一样喔。

向外递延会在这个世间显现出来,那叫作色身。色身是物理现象,你会在这个世间兑现你的宫殿、你的住处,你家的情况在这里表现出来。而且这个部分你自己马上可以转化,因为你内心境界的这个成就的部分,从这一个层面转化的,这叫福报。福报现前,这个世间现前。

假如你这一个内心世界是根深蒂固而转变成你的生命因素的话,这叫无漏福田,无漏福啊,不是有漏福,生生世世用不完,要它就来,你记得这个情况。

假如你把它转化成自性的展现(种性),那你会到其他诸佛国土去,会跟你的本性佛去相应,那叫回到老家,不一定极乐世界了。其实极乐世界是第一层世界而已,比我们这世界好一些,比极乐好很多的世界还有很多很多。这个自性展现的部分叫作“法身”。你一定会有一个世界出现。

这个法门你要不要修?这法门很简单。你会说很不简单,你假如在这个时候有这种情况,不用担心,你存疑情。因为我们在这里会讲很多法门,而每一个法门前面讲的能,能力不够,眼光不足,你会感觉到心有余力不足,你绝对不要把它当作好高骛远。

【提正念疑情】不管哪个法门,你先把它存疑情。今天跟你讲的这个法门你把它存疑情,下个月再一个法门,你一个月不开悟,二个月开悟,二个月不开悟,三个月一定开悟。你这疑情一定要守,你守一个月就好。下个月还有疑情给你,你再守。到哪一天你要提疑情的时候,啊,就是这样!我就知道啊,那就解开了。没有疑情,才觉不简单。

疑情一定要提著,疑情是中国禅宗的术语,在华严来讲叫正念,或叫一念,或叫无念。疑情与正念,名词不同,意义一样。不懂所以叫疑情。我从正面来讲,肯定的叫正念。从负面来讲,我不懂所以叫疑情。你要经常提得住,一个月,没有答案不要紧,也不可能有答案。提住就好。下个月又发现一个,再提住,前一个就可以不要了,放牛归山。第二个月再来一个,旧的把它放掉。第三个月再提一个,旧的再放掉。记得!你都没有答案,有答案是错误的。你就这样一直提着,一直提着,到有一天,你要提起它,这个不要提,这个我懂啊!那你就通了,一通万通,无有一法不通。这个就是不用大脑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没有压力,提着就好,不要有答案。

听华严半年一定开大悟。只要用功,一定开悟。不开悟都是不提疑情的。一有得失心,就被自我大脑骗了。功到自然成,你一定会开悟的,是真的不可思议,这就是佛法。

你要不把这个能力的能给学起来,你就不能进去。

心境上面的成就,现在知道了,从化身上面来现前,从法身上面来现前,两个。

你说我要提升我的生命品质,现在我的心是安住在这等境界,这个境界假设在娑婆世界啊,它是福报很大的。我把生命品质提升,而这个福报没有提升的话,你应知道,生命品质提升以后,我会从中品中生到上品中生,升了一级,背景不一样,类别不变。它是整个佛国土的不同,你假如不是选择佛国土的殊胜(一层楼),你选择的是一定是三层楼。但一楼的公共设施品质与三楼不同,它比较品质比较高。为什么要往生诸佛国土啊,就是因为背景不同。所以要求生净土,意义在这地方,是在提升你的生命品质,而不是在转换世界,你要记得这一点。提升生命品质才有可能把你的佛国度提升啊。

【评极乐世界】现在一直要往生极乐这种意识形态,你没有把它弄清楚啊,它就变成意识形态。你假如是在提升生命品质的立场来说,那往生净土乃至上品上生就正确了。假如你不是从提升生命品质,你一味地要往生极乐世界,你跑去的是极乐世界,但它不是成住坏空,冤枉吧,因为是在下品下生世界里,在有为法极乐世界里。不是到我们说的无为法的极乐世界,这差距有多少。

所以,一方面在类别水平上确定没有错,一方面要提升生命品质。你不要从相上看,要从它实质意义上来看。所以福慧要双修,中品中生是银色世界,上品中生是金色世界。你把法的情况弄清楚,你会感受到,那个真的是不同。

 一切名闻诸佛子,这个名闻,名是由实德感招来的。就是你具有这个实德,那个名号才会落下来,不是自已定名的。有德才有名。

住大智境解脱门,性德有成就了,他安住在智慧的境界里,刚讲的能够见诸法实相的那个境界解脱门。这样的佛子是已经有成就的智者,游行法界心无著。法界是生命的总体。

你是生活在一个框框里面,有些东西影响你,无法控制它。当你有相对能力,是你有福报,刚好在这个人家操纵的上方,还有一部分人被你操纵啊。你假如在大格局中被操纵,在小格局面中又被操纵,那你就是业力,这就是苦的来源。

一个修行都就是要我们跳出这个格子,不受这个格子的拘束与束缚,跳出去叫解脱。解脱还在这个整体的里面。跳脱这个格子的拘束是进入整个的全方位里面。

你不在全方位里面,你就在框框里面永远遭受限制,绝对的对你是限制,相对的对你也是限制,因为你对于生命的整体没有办法作主宰啊。

游行法界是在生命的总体里面,他是全方位的生活。以法界为家,还执著什么?花开,花谢,都在我的园子里面,不喜也不忧,不生不灭。在宇宙洪流里,生与灭,对他是不生不灭。本体是不生不灭,那生灭的现象还是存在。你能看到这个部分,你才能见到本体,你能看到这个部分,你才能不执著,你能看到这个部分,才叫作看到诸法实相。

这样的人才能住在弥勒楼阁中,此无等者之住处。从诸法实相上,本来如此。到哪里都好,看你的条件品质够不够。必备的条件品质够,到哪里都一样。

 施戒忍进禅智慧  方便愿力及神通 如是大乘诸度法  悉具足者之住处

十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属于根本智。神通,智波罗蜜,是后得智。

波罗蜜有很多,一切波罗蜜。要都具足才能安住弥勒楼阁。

这十个波罗蜜很好修。因为一修一切修,一成一切成,一行一切行。

对立要修圆满就难修。布施要怎样三轮体空?诵戒很麻烦,不喝酒为什么要诵酒戒?用相对对立一定会出现这样。

我们讲圆融,就是随顺思维,有这样因缘就布施,没有就储蓄。持戒也一样。

用圆融法,我不从因地讲,从果地来。从因地说“我是一个犯戒者”。不要先假定,现在倒过来。无心之过,都可以忏悔;故意做,不可忏悔。在佛门中,无心所种的善因都会很殊胜地兑现,因为体空。无心所造的业,都是小过。学佛绝对没有副作用。佛法都是圆融性的,都往好的地方转,最后都是要你大成就的。

朝直、憨直的,都很简单的教法,容易成就,不要污染他。修一法,一成一切成。

复杂的不要紧,干脆把它弄清楚。要弄清楚,你就要起疑情,把那完整的状况弄清楚,你会串联起来,几次以后你就弄通了。前面录音带要听,基础先收集起来,语言模式与思维模式要从一直带过来,知道华严的表达方式。20120105

 

四十華嚴53參之51 彌勒菩薩章 第40集(圓明筆記)

 

40

智慧广大如虚空,普知三世一切法,无碍无依无所取,了诸有者之住处。

前面大乘波罗蜜十个才能安住在弥勒楼勒中。这里为什么只剩下一个智慧,是前面十个条件之一?它有不同。要把真实义弄清楚。前面十波,是波罗蜜,都要成就,是一成一切成。十度与智慧差异性在哪里?从生命本质来看,布施持戒与智慧神通是相等的。从脑筋看智慧占的比重大。这里你到底在修学智慧还是在发展识性?不识字的骂知识分子所知障重,什么广钦老和尚、慧明法师、惠能都不识字。

智慧它还是需要发展的,刚开始会错误迷盲,会走到错误的地方去。大家要去承担。生命的设计是很美的,美在要把你前辈子忘光光。在整个生活流转过程中,你掌握住智慧的发展,不管它走错走对,刚开始得失心不要那么重。你这时心境是与它相对、对立的,你走过一段很长的距离,那一种宏观就不一样。文殊菩萨十大愿就是这状况,不管众生多恶劣,朝错误方向穷追猛打,菩萨的慈悲还要与他同愿同行去度他。小孩到处乱走,妈妈就跟过去,妈妈已超越了孩子的相对性,哥哥就不是会东望西看看。

站在生命的立场上看,布施持戒与智慧神通是相等的,但在整个完成过程中十度乃至无量波罗蜜,是要依靠智慧。任何一个波罗蜜本身在运用的时候就已经带有智慧,都有智慧的光芒,本身不是特别展现智慧的。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有光,人与人在黑暗中相互关怀也是一种光。两个未知时会相处很好,发现背景处不好了,这是分别对立的识性,假的智慧。

佛光普照,远大于日月星辰,因为她在生命中,无所不在。你到郊外看毛毛虫在吃叶子,是不是带有生命的智慧。家里有盆栽,只要有生命在就是不一样,这就是生命的智慧,它在那边展现。佛的威神力是觉悟的因缘和合,是一种生命智慧唤发出来的不可思议的力量,你自己可以去感受到。一个家也是一样,一个国家、一个世界也是一样。从家来讲,一定要有人学佛,从自已说你自己来讲要有警觉性,一个世界也要有一尊佛。生命智慧的浓缩与代表从这个地方来展现的。不论是大是小,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即使到达荒郊野外,你都会感到佛力无所不在,佛的光明无所不在。那是因为生命的智慧火花到处跟随着我们,那个生命的芬芳,生命的光芒随时随地都在散发着。学佛从这里了解。一定要把那个心境带进来,到任何地方都会很美,遇任何人都很慈祥,你的智慧会到处展现出来,这叫智慧广大如虚空。

智慧给予的,我们如你能感觉到刚说的,你应感觉到没有框框能框住你。只要有任何意识形态深植僵化在你的脑中,无法普知三世一切法。过去现在未来无法了解,你只是停留在某一个地方而已。意识形态会有的,但你不要让它执著僵化在里面。名字一定要区别出来,不要一直执著,那名字记得,人忘了。通过那符号知道那个人才对,实相才会现前。意识形态是给我们用的,不是给执著的。

无碍无依无所取,没有障碍,也不依靠它,更不执著。这是智慧的展现与运用。一切万法都存在,一切万法都性空,它存在是有,相是有的,因缘和合来的,性空,本性是空的。这一会,因缘合则有,因缘散就没有了。不能执著在空,也不能执著在有,知道它的本质。我们在一起都是好因缘,也会散开。你了达这部分就叫有智慧。了诸有者之住处。

你了达这种情况,你就可以安住在弥勒楼阁中,智慧的本质你要弄清楚。智慧的本质是什么?这就是疑情了。你就守住这个疑情,昨天的疑情放下。记得原则,守疑情,不是要你找答案。疑情抓住。分析到这里,你对问题的状况弄得很清楚,当那些问题都解决以后,还有问题的问题,那是真的问题了。你不要找答案,自己把它留着。过几天你再有一个新的问题,你再留着。过几天你又有一个新的问题,你再留着,旧的不要变成包袱。

一个会修行的人会把疑情记下来,贴在墙壁上。你就一直贴,一直贴,贴到说,这个我懂了,你就一直撕,把它撕掉。刚开始会贴很多,大概五年左右,你就会通通把它撕掉了。当你撕掉了,你就进入极乐世界了。你的生命品质足够你到极乐世界去,还有剩余的。

善能解了一切法,无性无生无所依,如鸟飞空得自在,此无所畏之住处。

善能解了一切法,还讲智慧,智慧的本质,好好体会,你要把它弄清楚。对于一切法我都了解,佛法的意义不在这个地方,不是你去懂很多记很多,这是世间教育。

佛法讲的是你这智慧可以到处都可以显现出来。即使我不懂,也会表现出很有智慧的不懂,不是装给别人看。善能解了一切法是你的任何状况,你的智慧都会展现出来。这个展现的智慧不是表现你处世的能力。而是让你的生命、那个存在的本质,能够藉着那个事件把它表达出来。这是所有艺术家做表达的一个瓶颈。匠气(与生命完全无关,只是技术动作,机械)与创意(怎样把生命力带进去)。生命力是本有的,艺术、吃饭、运动,把你生命力充分发挥出来,为什么大人没有呢?你消失了,行尸走肉,你是为某一目标生存而已,就是没有智慧啊。小孩走路蹦蹦跳跳,才叫美,小孩子懂得一切法,因为他有生命。

无性无生无所依,智慧本身没有特别的,不依赖什么,本来如此,“无碍无依无所取”。

如鸟飞空得自在,科学研究鸟还是有依,是什么不知道不管它。鸟在空中肉眼看无所依。

此无所畏之住处。有智慧的人无畏,因为他能展现出来。你不会大笑,你有畏惧。有人专门研究,把你潜藏在内心的压抑部分把它给发露出来,在台湾很难进行。大陆广泛,可以。

最好的方法就是佛前忏悔、发露。这很适合中国人。南传没有拜佛忏悔,只有僧团羯磨。要达到无畏的目标,一定要把内心深处那一个隐藏的、扭曲的、压抑的,自己所不知道为什么而留下的那种伤痕,一定要把它给除掉,除掉是你的健康。你不要怕,说这是我潜藏几十年的秘密,留着那些垃圾作什么,带到下辈去啊,在佛前就把它交出去,不要了。20120105

 

四十華嚴53參之51 彌勒菩薩章 第41集(圓明筆記)

 

41

了知三毒真实性,分别因缘虚妄起,亦不厌彼而求出,此寂静人之住处。

真正认知的部分。三毒的本质是什么?贪嗔痴三个是代表到底是什么?佛教徒对此认知有误。福报来了,不能赚呐,这是愚痴,不是贪。这是正常营业。福报不同,赚的大小会不同。修行人就不能发脾气啊?慈悲不能给人家造成造恶的因缘,这是原则。

假如你去追求这些东西,就是贪;如你是因缘福德现前,就不能叫贪。

在你的职务上要做到最好,做一个模范生。

对三毒了解真实性,也是智慧。著相,有些是习惯,不知道为什么。从惯性来不知道为什么,你不能去突破,那惯性会变成业力,你要去突破惯性。

你要了解因缘是怎么来的?一个出家人代表众生财富再分配,让财富变成功德法财,让他生生世世与三宝结上不解之缘。因缘每个人不一样。有人会吃好一点,没有福报就不要去,不要攀缘。我没有这福报去享受,有朋友请你的因缘,沾点光,你分享他的福报,没有关系。

要懂得因缘,因缘生,因缘灭,这些都是虚妄的。

拥有智慧,这三毒你能超越。公司好好的不做,叫头壳坏去,不叫业障重。福报来临,不用逃避福报,要懂得善用福报,让世间有漏财怎么转变成出世间法财,让世间不坚之财变成功德法财,怎样让它去饶益众生,饶益众生不是要功德,一起功德念,绝对没功德。外国人救济不讲功德,如德雷莎修女。有机会做善事,赶快去做。贪功德,就是贪的本质。有些是权巧方便告诉众生的,你不要迷了。如给小孩子糖果,来吃饭,是要给他健康,不是给他糖果。真履行菩萨道的人,只是在做,很清净,不会计较的。为善不一定要人知,适当时机因缘做示现,让众生知道。想想初发心,虽是有为法,勉励自己道心不退,还是需要的。

三解脱门八圣道,诸蕴处界及缘起,悉能观察不趣寂,此善巧人之住处。

三三昧,空、无相、无愿。

你是不是能确实了解?五,五荫,色受想行识。色是什么?四大,地坚固,水是流动性,火是温性,风是动性。你在身体里面感受一下,它构成身体,不一定是生命。吃肉吃的是四大,是吃尸体,它不是生命,撕鸡象不象鬼一样。四大要与四蕴结合。受想行识,都是我们内心里。这一个尸体要能感受东西才叫生命。它不会受,你才会吃。你会想,想不一定是大脑,你肌肉会会一种不期然的动作出现。呼吸是行,都是内心的部分。越想越气,气就是行。识就是一种记忆。死了这受想行识四个都没有了。生命就在这里转来转去。你知道前辈子就不一样了。乩童讲佛菩萨鬼都是中性的,讲政治人物有喜恶会引起你分别,他不讲。有成就修行者八风吹不动,前辈子是什么,未来是什么不重要了。告诉你下辈子再来当牛马,你听不懂,他是说下辈子给你当牛马啊,真实义你不懂。

想要找那个方法就是修行人了,从内心真的发起那种动机,他已经翻破一层无明的覆盖,在穿破时空。你来听这会,真是大福报,节省了多少时间啊。信心很重要。

是什么?处不是地方而已。菩萨学处。菩萨学的是什么?基本的是五戒。理上不杀生慈悲是对,理要能不坏事相,这是公共卫生。你不杀蚊子,蚊子就杀你,登革热病。事相都是要做。人家都在用制度毁坏佛法,你还在愚痴,坏了事相,对理根本不了解。

法义不通达,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扭曲得很厉害。只能合掌,不到握手?到军队行礼,阿弥陀佛会昏倒吗?

商智建站

上一篇文章:四十华严53参之51 弥勒菩萨章 第38集(圆明笔记)
下一篇文章:四十华严53参之51 弥勒菩萨章 第42集(圆明笔记)
Tags: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