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華嚴 離世間品 第76講
七、令一切众会皆悉欢喜发无畏心:
「众会」是由众生组合而成的。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它包括人及一切有情与无情。众会就是参与同一会的众生。同一会包含有情与无情,只是同一会的众生是有缘而相聚在一起的族群而已。众会就包含人与非人。非人有天人、阿罗汉、菩萨等 。这些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到的。也包含畜生、地狱、恶鬼。地狱就包含阎罗王界。三恶道中只有畜生是我们所能见到。从六道中我们可以划分二类︰人道是善类当中最基层的一个。畜生是三恶道当中最高层次的一种。由此可知人类能看到畜生,见不到地狱恶鬼,就是人类接近于畜生.也就是说人的愚痴性还是很强。人类见不到天人,就表示智慧不够 。这就是众生的质量不同。质量不同就是众会不同,我们要能感受。只有感受才能变成我们的生命因素,才能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这就是众会的义意。
令一切众生欢喜是指对于高低层次不同的众生都能够接受。如果众生不能接受,众生就没有获得法义,他就不会欢喜。我们都知道世间人是贪而无厌的,对于物质救助他们,众生是不会欢喜的。这种外在的给予,不算给众生欢喜,而是要使众生在内在的世界获得欢喜及满足。也就是说我们是要帮助众生建立内在的世界。要使众生本来依赖外在的世界,逐渐转移为内在世界,才能令众生将身口意三业安住在内心的世界中。这是循序渐进的引导,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会误了众生的法身慧命。
我们知道众生所以会依赖外在,就是内心空虚所造成的。夫妻失和也是如此造成的。虽然物质上不予缺乏,但这是外在的。世间人所要的是陪对方聊天,这种是无法令双方满足的,还可能会加深双方的空虚,因而会往外追求声色来填补其内心的空虚,离婚就成为必然的结果。所以必需转变内心的空虚,转成内在的充实,因此不能依赖外面。夫妻相互依赖也是外面的,所以要能建立内在世界,才是究竟的要务,这才是真正给予众生利益。
华藏工程及结界的行法,对初学佛的人是非常需要的。它是在帮助我们充实内在世界的行法。尤其结界是在帮助我们扫除生活中的障碍.是在累积修行的资粮,使我们在生活上获得安定。因此结界是我们从凡夫地步入修行的桥梁。所以我们一定要去力行。华藏工程是梵行品的理论,化成具体的行门。结界是净行品对缘照修的行法。这种对境照修是相应对治法。相应对治法是一种「物我位移」的修行法。就如我与菩萨交换立场的修行,也就是自已要将菩萨的德行,转为自已的性德,这就是净行品的范围。所以结界与华藏工程的心灵方程式,就是进行品与梵行品交互交融的运作。因此修行可以令我们生活在生命的总体里面,使我们的生活处处都表现出生命的亮丽。这个部份我们要能去体会。
八、调伏一切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罗楼、紧那罗、摩喉罗伽发无畏心:
天龙八部是华严修行者的护法,我们知道世尊成道之时,法身即到「忉利天及须夜摩天」转法轮。世尊的色身就受七大龙王护持,所以天龙八部是华严修行者的护法。因此学华严一乘法者与天龙八部是同愿’同修、同行的。田此可知天龙八部众是护法 。它们无法修法。天龙八部为获得法义,增长它们的法身慧命。所以要调伏它们,我们就必需修行。我们也只能修法,因为我们的业障很多。很多的业障非我们的力量所能克服。但是天龙八部的神通,可以助我们灭一切业障。因此我们彼此是相辅相成成就法身慧命的。所以我们和天龙八部众必须同愿、同修、同行,并且是共成佛道。
夜叉有人说是恶鬼.例如「阿不多」是食人鬼。一般人对它是避之唯恐不及,却不知道它是我们的护法。八部当中也有很多是鬼类,如「东瓜鬼」。也有是畜生类,如大蟒蛇。阿修罗是福报很大,但是瞋气很重。这些都是华严殊胜的大护法。这就是修学华严大法的行者,进入法界次第道以后,就不会有魔。这些原本要来障碍行者的魔,都变成行者的护法。这就是我们修调伏法,所以调伏法我们要修。
调伏法的修法,可以在我们做完工课时回向给天龙八部众。这种回向我们要懂得用心,不可以照文字念而已。要把我们所做的功德,用我们的心念力「观注」在天龙八部的身上,才能把法的功德给予它们,这个就是调伏法。我们回向有三种,第一是回向四重恩。第二是回向天龙八部。第三是回向一切众生。我们能如此发心,就是发调伏的无畏心。这是诵经、持圣号的显教修法。
另外一种是修本尊法的,例如「准提法」就是以「准提佛母」为尊,是直接与准提菩萨相应的。但是虽然与菩萨相应,也要有天龙护法来护持才能成就。就如我们进入道场,首先接触的就是师姐师兄等。自已有事必定先问他们。因为师兄姐的法是来自师父的,他们可以帮我们的忙,更何况老和尚不容易见到。这就告诉我们直接找佛菩萨的心态,在基本上是相当严重的错误,我们应该先和护法建立深厚的缘,我们修法才会相应,所以回向护法是必要的。
当天龙八部一发心护法,又获得我们修法回向的法义时,原本它们是在三恶道中,立即就变成药叉神将,由鬼道变成天道,它们就超生,因此它们就会聚集五千眷属来护持我们修法。当我们修法一再精进时,护法将会尽虚空遍法界,护法随时随地都在护持你。所以要调伏天龙八部,修法回向是最殊胜的行法,这也是修学佛法的基础。
九、离二乘地入甚深法发无畏心:
二乘是基础佛法,它所修的是「苦集灭道」的四谛,是把苦灭除而行道,这是成就阿罗汉的行法。「离二乘地」是当我们具足基础佛法时,不可停留在基础佛法上,应该要超越它,否则会把自已定型。由于基础佛法不够完整,因此当境界现前时,烦恼照样产生,二乘的心是无法克服的。法必需是完整的,它能够尽虚空遍法界的。但是整个法界的完整性,不是轻易能体会到的.就如铁围山与须弥山,是无法比较何者为高的。「阿难」问世尊: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其四天下是如何安立的。世尊就告诉阿难:娑婆世界有须弥心,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它们都是不可思议的因缘而成就的。由此可知,何以要舍娑婆而去极乐呢。因此二乘的基础法容易了解,但是要穷尽法界并不容易,所以要一再的超越。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对法界整体的认知是「法界门」的修法,也就是总持法的修法。这是一成一切成,它是感受在整个法界上面的。二乘所修的是对治相应法,是针对行者的周遭所发生的事,来做位移的修行法。这个修法可以在日常生活过得很好。但是当境界现前时,整条船就会翻掉。所以不可认为学佛了好几年。就心满意足,这就陷入二乘地。
「离二乘地入甚深法」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停留在某一个阶段。自已若停留在某一个阶段,自已就无法超越,因为你的意识型态已经形成。这个时候的意识型态就是法执。一旦形成法执,那比隔世冤更糟糕。所谓「隔世冤」就如此生很穷苦,因此拼命布施修福报,希望对下辈子成富翁。当下辈子富有的时候,可能会造业.隔了一辈子以后,又再度堕落受苦报。就如这辈子认真修行,修得二乘法,而形成法执,就成为焦牙败种。结果本来是从佛门中修法来的,结果变成铁齿,这就是法执造成的。所以我们要离二乘地,要超越二乘地入甚深法。
十、于不可说不可说劫行菩萨行心无疲厌发无畏心:
「不可说不可说」是佛法中的最大数字。劫是极长的时间。「于不可说不可说劫行菩萨行」,就是永恒的行菩萨行心无疲厌。但是永恒的行菩萨行,是否与我们成佛的目标有所抵触。如果有这种想法的人,表示他对佛法的认知产生偏差所致。成佛是行菩萨行成就的,成佛以后还是要继续行菩萨行。并非成佛之后,就只受人供养而已。因此行菩萨行是永恒的。成佛是自受用.菩萨行是他受用。他受用是永无止尽的。成佛之前所修的是梵行品.在未进入法身大士之前是修进行品。成佛之后所修的法普贤十大愿王。所以十大愿王是成佛之后的行法。当成佛之后把华严经告诉众生,令众生能信、能解、读诵、书写,众生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就能面见阿弥陀佛,这个时候普贤行者早已成佛。一般人不解普贤十大愿的行法,更不了解法义.就如「恒顺众生」,以为只要顺着众生的意思就可以,这是颠倒是非之见解。恒顺众生所指的是「恒顺众缘和合而生其心」。这和金刚经的「无住而生其心」的义旨完全相同,这是修学佛法的基本认知。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大智无所畏心。
我们能够按照这十种方式来发无畏心,就能够得到自性的无上大智。自性中的最高智慧就是无所畏。有智慧对于法界中的现象就能恒顺。我们之所以会违逆,就是不敢承担与怯弱心所致。因此心性就会扭曲,因此就会违逆。现在要把它校正过来让它恢复正常,所以称为无违逆行。
这十个是无违逆行。在无违逆行当中,每一个行法可以再订一个名字。在菩提道次广论中,就把行法阐述得很详细。解门的分析是透过唯识的解释,所以能把因素做详尽的分析。在中国的行者比较不喜欢做学术性的研讨,但是时代的演变,这种学术性的整理有其必要性,才能利于佛法的发展。同修们如果有这种能力与时间,应该再做一番整理。我们不是为名或利,而是为了方便接引众生用,尤其现代的知识分子,如果缺乏理路,他们是无法接受的。虽然信是心的感受,是无法用罗辑来求证,可是真理还是有法理的迹理纹路。我们要是能把它的迹理纹路整理出来,才能够让众生获益,这个是悲心的运作。在这个时代我们必需强化法理来饶益众生。在古代的时代,他们内心是非常单纯,对生命的体会能力非常强,因此只要二’三个重点,就能体会很深。现代的人识性发达,对于生命的感受能力是非常簿弱,所以整理法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此能让知识分子参与佛法的发扬,那功德将是无可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