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华严
您当前位置:华严云南学会网 >> 佛法资讯 >> 视频转录 >> 离世间品 >> 浏览文章

八十华严 离世间品 第24讲

2013-07-04 03:12:05本站原创 【字体:

 

八十華嚴 離世間品 24

七.入种种解:

入种种解要从二部份来讲:一个是以我们这个世间来讲,另一个是以整个法界来讲︰

就我们这个世间而言︰以不同的角度与立场来看,目前所有的宗教徒都有坚固法执.譬如佛教徒只讲佛性,而不讲神性,讲神性就好像太低级似的.尤其是不讲爱。讲到爱就是爱情、就是贪爱,无法分辨真爱与染爱 。因此世间人说佛教徒大悲观。事实上佛教的悲观是大慈悲观,与消极的悲观不同。我们都懂得如此解释,可是讲爱的时候,就讲到贪爱去。人类那种至诚的爱,人性的观怀,对社会的观心,对宇宙自然的观爱,那种为什么不能讲呢?这些都是坚固法执。所以当我们用一个较活泼的现代语言表达时 ,那些坚固法执的卫道家,就会群起反抗.例如讲经就必须用手印,否则就不如法。其实世尊在讲法时,如楞严经,他拿着手巾打结在解释是很活泼的.甚至一边打球,一边在弘法,是没有一定的形式的。当然也没有香赞及开经记,他就陆陆续续的讲下去。弟子们也不断的插入问问题,何来有一定的模式呢 。像这种的人,就只有一种解而无法种种解。因为说法是必须借着种种的角度与立场来说明,对知识分子与凡夫,各个层级的人,所用的诠释是不一样的。如何解释与引导,才能让他了解,并进入修行。因此有八万四千法门,让我们来运作与饶益众生。我们很难看到有人真正的在发挥这部份。所以他所讲的只是他想讲的,不是众生要听的。他讲的或许能上契诸佛之理,但无法下契众生之机,这就是无法入种种解。这是他的立场不对,他是坚持他要讲的,他根本不知道众生要怎么听。所以我们要讲契理较没有问题,要讲契机就有问题。这个或许他只成就空性,他没有进入到差别愿,因此无法起妙用。这是第一个部份。

第二个从整个法界来讲:这个种种解的范围就很大.譬如我们看的时间是正向的时间观念.看到空间是正向的空间观念.我们的物理定律也是正向的。所以我们所形成的都是单行道的意识型态,而无法了解到负向的时间空间及物理定律的观念。何谓负向呢?就是与现时不同的时间观念 。正向的时间观念是「过去走到现在、走向未来」。我们无法体会从「未来走向现在、从现在走回过去」的负向时间观念.更无法体会到过去、现在 、未来同时现前的情景。所以我们的时间观念是单向的、单行道的。只能够从过去走向现在,再从现在走向未来。空间也是由近而远。近的听得清楚,远的地方就听不清楚。我们不知道远近是一致的 .更不知道有人远的听很清楚.近的听不清楚.这就是单行道所致。这不是完整的生命观。物理定义也是一样,我们只知道频果从树上掉下来,并不知道频果会从树下掉上去。事实上在太空中没有引力的时候,频果如何掉。水已经不是水的样子,它已变成水珠,这已经破除证明物理定律。物质除了正物质还有负物质,而且在宇宙间正物质所占的比率,不到负物质的百分之十。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到,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是微乎其微。我们要如何从现在单行道的意识型态,进入整个法界的真正生命恒流。能进入才是入于止于至善十全十美的生命观,才是开悟解脱的人生境界。但是我们都被单行道的意识型态筐住,所以你只有一种解 .无法在生命的领域里面入种种解。生命的领域不是一个象限,也不是双轴所构成的四种象限.它是多轴所构成的立体象限。那种立体象限,有无边的象限。而在这些象限当中,我们应该非常自在悠悠其中不受限制。所以修行人的可塑性、弹性极大,是因为他是在种种不同象限里,不是在一个象限里面,所以他能够入种种解。而我们是在一个象限里,那就只有一种解。所以「写经」 是心灵工程,就是要把最佳状况写下来。所谓最佳,就是有好几种状况,在这几种状况中把最好的写下来。但是绝大部份的人,只有唯一状况的记录。唯一状况是不能成就的。我们最少要有二种状况做比较 .在比较当中才能选出最佳状况。如果只有一种状况,那是意识型态非常强化的人。在二种状况比较中,我们的心性与用心,才能接受训练与历练。在训练与历练当中,才能成就自己,否则不可能成就的。

这是入种种解的二个层面:一个是从我们这个世界来看,要有种种不同的立场。一个是从整个法界立场来看,因为生命是多元化的,生命是全方位的。在多元化与全方位的情况之下,我们必须从全方位、多元化来认知,这是很重要的宏观。现在我们宏观、微观都无法成就,是因为我们无法深入,只执着在某一点上,那种坚固执着是痛苦的根源,必须要能够解开,才能够解脱自在。所以不要执着这个世间、执着于此生此世,原因就在此,这就是我执在起作用。如果是执着于企划性、目的性的,这就是法执,同样不能成就。所以从种种解上,可以了解到成就以后的作用是不可思议的。我们能够了解到这一点,才能够知道佛如何不动本座而遍三千大千世界。这就是佛能够遍在十方一切佛土教化众生的原因。这是佛的本愿如此,他能够随着本愿,跟它方世界有缘的众生之前示现。但是它方世界的众生,他发的愿跟哪一尊佛相应,自己根本不知道。此时相应的佛就会主动示现。世尊当年发愿修学正法的时候,没有人指导。他只听到「诸法无常是生灭法」,下半句他不知道。因此发愿:只要有人能够告诉他,愿意以身布施。当时有个魔要他两只脚才告诉他,他就把脚给魔 。魔没有「法」可给就一走了之。他很伤心而愿,谁能告诉我这个法。那时候过东方三十二亿恒河沙国土外,有佛来示现,告诉他「诸法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他非常高兴要布施其佛。佛说因为你发这个心愿,我来满足你的愿,所以你已经供养了,这就是相应。因为他有这种愿,佛就会来和他相应。假如这个佛只在他的国土不出来,这个菩萨在此初发心就无法成就。他只要有佛来指导就好,相应的佛就会示现,这个叫做种种解。他不会在法界中有任何局限 。我们在法界中却受到很大的障碍,根本展不开。我们所认识的佛法很有限,对整个法界没有认识。所以把法界二分法,除了娑婆就是极乐,反之除了极桨就是娑婆,不懂整个法界是什么。所以所讲的佛法是很奇怪的佛法,十方诸佛没有一个听得懂。只有十方诸魔非常高兴,因为你在误导众生,使魔界增加势力范围。我们没有办法把佛法表达清楚,阿弥陀佛所示现的是什么,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状况?它与娑婆世界有何不同?娑婆世界是什么状况也都不知道。只知道这里很苦,苦在哪里也不知道 .只知道吃素,却要挑人工素肉,味道要与原味相同,这算什么吃素,这个叫娑婆世界吗。这种娑婆世界比极浆世界有好过之。你根本没有感受到娑婆苦的存在,花钱可以买快乐,而台湾钱淹额头,怎么会苦呢,所以你讲苦是无病呻吟。因此你对娑婆世界不了解,对极乐世界更不了解,只有莫明其妙的概念而已。给你讲下来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差不多。反正二者差不多,所以都有成住坏空。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望往生极乐,花开见佛悟无生 .也不知道为何要回归娑婆度众生。由于一无所知,所以你会一直在超度,度来度去.从极乐世界的人也度到娑婆来。这表示佛法你一个解都没有,更不要说唯一解。所以从开悟的境界来看,这个种种解就显得非常重要。有种种解就能成就入庄严佛土。

八.入庄严佛土: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我们功课完毕都如此回向。听经闻法做功课的功德,如何庄严佛净土呢?庄严又是什么?大概很少人想过吧!佛是觉悟 。觉悟的净土在哪里,你有否觉悟,若没有觉悟根本无法去庄严。如果你有所觉「如此不对,应该如何才对」,那就要把对的建立起来。那就必须借着做功课建立起来,这个功课才有效,否则做功课只是惯性行为。我们是借着做功课来达成觉悟的,才是真正觉悟的佛弟子。如果你根本没有觉悟,每天做多少功课都毫无意义。借着做功课使我们有所觉悟,觉悟到此方众生的苦,而我做功课是要灭众生苦的。苦是在我们内心受到逼迫,所以我要做功课把苦逼迫除掉,如此才是庄严佛净土。因为我们已经觉悟到逼迫的错,所以做功课来把逼迫除掉,是谓庄严佛净土。所以佛净土是在内心里面,我们要如此真正感受到真实的存在。我们就是感受不到真实的存在,所以只是照文字念。同样的我感受到极乐世界的乐,为了要成就那种乐,所以我要做这种功课,以功课来充实乐。这种感受到乐的存在就是觉悟 。要把这个存在的乐兑现,所以要做功课。把功课的功德来让乐兑现,就是庄严佛净土。可能很少人如此想吧,因为一般人都以惯性,惯性就是相续心,相续心就是生死根本,生死根本中一再轮回。这根本不是修行,只是远种菩提因结善缘而已。远到无量无边劫以后才能究竟成佛道,这个就是惯性的弊端。所以觉悟就是断绝惯性,进入真理的领域,就是庄严佛净土。所以要庄严佛净土,只要照着这个方法来就对。没有这个方法,就无法去感受到 。无法去感受这个方法的俱体存在,因此你就无法成就。这就是被惯性束敷住,所以惯性是无明本。每天起床就做到晚上,日复一日,问你何以如此。你只会答「本来就是如此」 。这个「本来就是如此」就是无明本。人天生本来如此,狗牛羊畜生也天生本来如此,一样都是无明本。只是人现的是二脚落地相,畜生现的是四脚落地现.相上不同都是无明本,都是生死轮回本。福报不同,示现的相不同而已。想要破除无明本,了生死出三界,根本就在断除惯性对你的束敷。那必须要用觉性来破惯性,才能够了生死出三界,否则根本无法做到。所以襌家强调开悟,开悟就是觉性。以觉性来破惯性,当然出三界了生死。即然能够出三界了生死,往生哪方世界就无所谓。随着生命因素质量会与十方诸佛相应,十方一切诸佛国土就能随愿往生。因为你没有愿与资粮,只好依靠某一个佛净土。依靠着它也不一定去得成。你要是没有一定资粮,也只是到凡圣同居土,还是这个世间。就是方便有余土、时报庄严土,都是在这个世间,只有常寂光净土才是一真法界的境界。西方只是一个象征 。何处不是西方,因此西方就在娑婆世间。真正的西方是指我们生命最终的归宿。生命最终的归宿,应该是翻迷成悟。在悟的领域里面是极乐,在迷的领域是极苦的。修行要懂得这种认识,不是唯心境土、自性弥陀,这么简单就好。我们从这里了解才知道什么是唯心净土,什么是自性弥陀。否则你所知道的也是抽象的概念。了解到如此,就知道什么是庄严佛净土。

佛土是觉悟的地方,你从哪里下手,就从那里觉悟。所觉悟的要使它穷尽,不是很贫寂的。现在我们有所觉悟,但是要去再找回来会很累。昨天觉悟的今天想不起来。那就是你觉悟的时候没有庄严它,如此就是入行而无入聚。你虽然在行,可是没有沸腾,沸腾就是庄严的一项。当然从行至沸腾的过程尚非庄严,要入波罗蜜才成就,成就以后才有差别愿。所以达到庄严佛土,就是成就已经非常坚固。你可以从整个宇宙,整个法界无量无边的佛国土中,去成就你要的佛国土。我们也可以发愿「凡是在诸佛末法时期修学佛法,信心不够坚固,不知道到哪里去,我在这里要成就他,使他命终之后来生我国土。若不满其愿者,誓不成正觉」。或者像世尊入娑婆五浊恶世度众生。娑婆的众生的觉性是极差的,他来 起发,愿意听者我均度之。不愿意听者,留个方便在末法时给他礼佛,给他远种菩提因。这就是他的本愿,所以娑婆世界就成了他的国土。在末法时期是以像代佛,以经典为法,以和合众或出家人代表僧,三宝俱足。此时的人如果尚有一点觉性,那他的善根就深了,要转生它方国土就快。所以他庄严的佛国土是如此殊胜与庄严,其不可思议非我们所想象的。阿弥陀佛所庄严的佛净土,是另外一种清净无染的世界。他在华藏世界二百一十亿佛剎微尘数佛国土当中,挑选最好的,最好的条件都挑到他那里去。你要知道那种最好的条件,你具备了吗 。往生西方第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信,你只要具备正信就能一心不乱,能一心不乱发愿就可以去。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如何广行菩萨道,发阿耨多喽三藐三菩提心,如此力行不断,才能上品上升。否则靠十声佛号,命终还要靠助念,你心是不会定的,往生就有困难。因为你的信心不是正信,都是妄想 .信心不够,如何能去呢。扙他力是可以去,但基本条件必须俱足。他力是给你方便,但并不一定能拉你去。他力只是没有设限,去还是要靠自己去。自己想去也不是自己嘴巴讲的,是要具备基本条件的,不然念佛人如此多,为何还有「地狱门口僧道多」,这些出家人就是不俱基本资粮,所以去不了。所以庄严佛净土的殊胜性要能建立。

九.入神力自在:

神力自在就是因缘和合之力。庄严佛土以后有三个因缘︰第一个觉悟的因缘.第二个净土的因缘.第三个众生根殊胜的因缘。这三种因缘成就以后,那就自在。我们现在无法神力自在 .可能会有内心的自在。经过修行一切境界来八风吹不动。但是即然有八风,有外在的境界净土就不自在。但是你的五蕴世间可能转变为智证觉世间,这个部份可以自在.但是你的依报及国土不够殊胜庄严,所以就无法自在。因为还有八风的存在。除了器世间不够殊胜自在外,眷属世间也不够自在。眷属世间不够自在,所以才有八风。八风就是贪瞋痴,所以它会给你是非、诽誉、成败、得失,纠缠在一起。所以你看到修行人只追求个人的,那一种五蕴世间转变成智 证觉世间的成就是小乘。在这个时候你的智证觉世间不能叫做智证觉,只能叫做五蕴世间的清净。五蕴世间的清静并不表示智证觉世间成就。我们要注意这一点,所以你只能破我执,无法破法执。一定要器世间与眷属世间同时成就,法执才能破。所以庄严佛土及种种解以前是讲智 证觉成就.庄严国土是器世间的成就.神力自在三者包括智证觉、器世间、眷属世间,有情世间都成就。因此你要成为十方三世一切菩萨当中的一位菩萨,这四个条件要俱足。

十.入示现受生:

能入示现受生,必须先肯定「前生、今生、后生」的愿,并要能肯定此三生的菩萨德行。我们在三世入一切劫情况下,应该掌握得非常清楚,这个才叫做菩萨。这样的菩萨才是三世十方一切菩萨中的一位菩萨,而你这位菩萨与一切菩萨才是一体的。所以示现受生是最后方便的应用 。因为能够示现受生,在三世十方佛国土你都会出现。不但在三世十方佛国土会出现,也可以在一切佛国土接引与我们本愿相应的众生。一般人通常出生以后乃至死亡才会写传记,但一个能够入示现受生的菩萨,他的传记早就写好的。你可能无法相信这种事,尚未发生的事,你怎能知道他要怎么做。菩萨看世间不是用肉眼看的,肉眼看的是假相。菩萨所行的是一实相的境界,他一 证入所显现出来的,是进入真理的轨道以后,因此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因此未来、过去、现在就已经确定。然我们无一可确定。

过去、未来、现在均有三世(过去的过去,过去的未来,过去的现在。未来、现在亦如此)。三世及当下一念是为十世。十世不离当念,这一念 可以成就,才叫做示现受生。因此佛法讲的不是概念中的东西。所以菩萨的一生是从一时境界来讲的,是从一真法界中来讲的.他不是我们所看的人生假相.他所看的是生命的宏流 。如行云流水。流水是活动的。在世间人来看水在上游,如何知下游的情况。事实上整条河水皆在菩萨的生命中。河流即然存在,生命就已经存在,他的传记就能够写了。他必然从上游走向下游,而这水流的过程所附上的彩衣是随缘,他不会执着,也不沾染 ,而能随缘示现。因此他示现乞丐身,然不失菩萨殊胜名号。他的德行还是一样,他以任何身示现,他的德行展现都一样。因此外相的荣华富贵与否都无所谓。菩萨是在生命宏流的主轴当中,所附 加上的彩衣就非重点。佛教的重点在于自性中的德行,所以菩萨示现的相有不同,德行始终一样,这个叫做「真如随缘不变」。真如能够随缘.真如是不变的.生灭是随缘的 。所以一心生二门,有真如门,有生灭门。在真如门有不变、有随缘。在生灭门也有随缘示现,也有不变的原则。这两者共有四种条件互相交融,才产生一切万法。菩萨示现在世间,当我们十个条件都具足的时候,你就与三世一切菩萨同一性质,就能普入三世一切菩萨。过去、现在、未来与你同一体性,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菩萨跟你同一德行,同一体性。相上可能不同,体性完全一样。德行的展现可能种类不同,但是德行所依据的体性是一致的。我们要仔细的去分辨与了解。一个菩萨要如何成就一位菩萨,这十个条件就非常重要,并非受菩萨戒就是菩萨。受了菩萨戒下辈子如何都还不知道,因为你受的优娑塞戒,不是梵王经的十重四十八轻的金刚宝戒,此戒律一受,尽形寿、尽未来际永不变,那个才是真的菩萨戒。现在授的菩萨戒不算,所以在这里我们应该了解那一层殊胜性的状况。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入.入诸菩萨.何等为十.所谓:

一、入无边成正觉。   

二、入无边转法轮。      

三、入无边方便法。

四、入无边差别音声。  

五、入无边调伏众生。     

六、入无边神力自在。

七、入无边种种差别身。 

八、入无边三昧。

九、入无边力无所畏。

十、入无边示现涅槃。

是为十.菩萨以此普入三世一切如来。

入诸如来的十种条件就是无边,要成正觉不是一个成正觉就好,依据经文第一个就是入无边成正觉。

一.入无边成正觉:

这是成佛以后还要做什么。成佛是要继续替众生服务,不是成佛以后就坐在那里给人拜。所以普贤十大愿王是成佛之后的修法。无边成正觉就是成佛后要修续十大愿王。然后众生有尽、我愿无尽,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因为这些是要成佛之后才有办法行的,也就是要成最正觉才有办法修的。现在我们妄想一堆,是无法「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也无法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我们在十大愿王是念念无有相续,身语意业时时疲厌。何以会是如此状况呢?我们都不知道。所以十大愿王是成佛以后的行法,成佛以后就是成正觉以后。成正觉以后修十大愿王,才能入无边成等正觉。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因此必须要有一点技巧。应用技巧来调整心性,这个技巧性就是前行的准备阶段。完成先行阶段后,才是修行起始线 。从修行起始线,才能够按照进行品来修。当我们进入修行时,能破一分无明,就能证一分法身。再来就要依梵行品来修。梵行品从圆教初住位一直修到等觉菩萨位,再成就妙觉位后,才修十大愿王。我们现在只会背念,要如何修那就不知道。会背念并非无有间断、无有疲厌。我们不可以从经文上断章取义,认为学修华严最后还是导归极乐,华严讲的极乐是常寂光净土一真法界的境界,是不同于一般人讲有成住坏空的极乐。我们先从这个地方去求 证与验证。

所谓入诸如来。如来是自性,自性在成等正觉是无量无边的。我们不要以为自性成等正觉只有一次,佛是一再再的来成佛的。在法华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已经来八千次成佛。这就是无边次成等正觉。而我们一直认为他成佛,仅是在菩提树下的一次而已。这是知见上与观念上的很大差异。要能把这些观念、知见转过来,就要耗费大量功夫。所以你们一开始就能够深信一佛乘,就不是凡愚、劣解、邪信的人。这是非常难得的。经文说十方一切世界所有众生,发心要学声闻乘的人很少。要修独觉乘更少,想修大乘的是稀有动物,要想修一佛乘更是难遇到。今天我们能够发心进入一佛乘的领域。就要能从一佛乘来下功夫。一佛乘的法意、境界与层次,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

二.入无边转法轮:

转法轮是无边的。转法轮本身是行门,这是站在菩萨行的立场来讲的。但一般人讲转法轮只是入行,也就是能修为人演说的法门。如果你是常温型的,就无法入沸腾。转法轮要入沸腾就必须全心投入,因此只要抓到人你就会向他转法轮。但是你要讲的和他想要听的会不一样 。转法轮是在启发众生的觉性,不是要他去念佛、拜佛、诵经。是要用种种善巧方便来 起发众生的觉性。而且你会觉得,假如不启发众生觉性会有很大失落感,这就是沸腾型。现代人讲经是按照古大德的标准解释来讲的,讲完经他就躲起来。甚至有些人会与你保持距离。与众生保持距离是有它的殊胜感,这种转法轮是常温型的人,他是无法沸腾起来的。转法轮是要把你的生命的喜悦与芬芳散播到人间去,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生命的喜悦与生命的芬芳 .感受到生命的亮丽与动感。如果只是遵循古大德的准则模式,是无法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喜悦与芬芳,也无法感受生命能量的涌现。所以这些都是常温型的人,不是沸腾型的。沸腾型的一定要让人感受到。众生如果感受不到,再用善巧方便让人感受到 。如此善巧方便就会一再出来,这个叫做无边转法轮。我们难得讲二次给人听,就认为功德无量 .那是功德「无亮」。转法轮它是我们的生命因素,不是为功德,也不是为饶益众生或不饶益众生的。因为它是生命喜悦与生命芬芳的散发,是生命能量的涌现.它本来如此,没有为什么。我们今天弄相反了,自己以为自己是法师,就要求众生对法师恭敬 。供养法师有无上福田。当你抱着这种态度,那叫做冷感症,还不能称常温型,因为你是仗着三宝在欺压众生。殊胜的不是你个人,你个人并不殊胜,你是因为讲的是三宝的法,所以众生才尊重你。众生尊重的是三宝、是正法、是真理,不是你。你是代表三宝接受人家的恭敬,所以所有的殊胜光荣一切恭敬归属三宝、归属释迦牟尼佛。出家人是披着袈裟所以众生才尊重。假如你穿着西装、打起领带,有谁会听你讲。众生看你是法师,代表着三宝,因此布施是给三宝的。我们要懂得转法轮法轮本身就是真理,要把真理成为我们的生命因素。所以成佛就是真理。佛不是代表真理 .佛本身就是真理,因为真理是他的生命因素。我们要把这些弄清楚。假如转法轮无法把真理成为生命因素,只成为口头襌的话,那是无用的。命终之后口头襌还是离我们而去。但当他成为我们的生命因素,就会一再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直到成佛。因此当我们成佛的时候,生命因素与真理融合 为一。所以说佛就是真理。佛不是代表真理,也不是真理的化身。这个观念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现在真理都不是我们的生命因素,真理只是我们的口头襌而已。我们只知道三宝与修行的文字,对于修行的状况,根本没有进入。三宝的实际状况根本不知道。因此真理跟我们的生命因素完全无关,它是我们生命架构的彩衣。所以要转无边法轮,必须把法轮的真理成为生命因素。才有办法把真理与生命的芬芳喜悦散布出去。真理在生命里面,所造成的生命能量的涌泉,才能源源不断的分享众生。所以一般的概念与知见,和一佛乘的距离相差太大了。所以学佛绝对不能成概念与惯性,因为惯性与概念是绝对不能成就的。一佛乘的观念绝对不是惯性,它是无量无边的觉知,所以称「阿弥陀佛」为无量觉。

大乘佛法的殊胜在「阿弥陀佛」,就是无量等正觉、无量成正觉。一佛乘的觉知,就可以展现出是我们的生命因素。当生命因素开始转动,把芬芳喜悦能量散播人间分享人类,称之入无边转法轮。这就是如来真实义,是流自世尊的自性海中。也希望能在世尊的自性海中,流出自己的一套,同等于世尊的真理。使真理成为我们真正的觉知,才能够移植在内心滋长,才能够使生命因素重组,生命因素才能够改造。然后我们的德行就会展现出来。我们和世迦牟尼佛的处境不相同,当时世尊处境受到周遭的逼迫与苦,以致他去追求真理,然后将其真理分享众生。而我们没有这种逼迫性的苦,三界火宅也烧不到我们,因而感受不到人生的苦。所以我们的佛法一直无法展现,生命因素一直无法重组,生命无法改造。我们在修行中要有绝对的觉知,要带着觉知的真理,一切就都无畏。觉性的 启发是用现代语言的表达方式,感受觉性的经验,而将此经验散播人间,这就是散播生命的喜悦与芬芳。

「觉知门」是由「智慧门」入「法界门」成就的。因此觉知门就是菩萨众中威光赫奕。菩萨众中有的是智慧门,有的是法界门。而觉知门是智慧与法界融合而成,当然威光赫奕,是谓入无边转法轮。弘一大师说:你敢与古大德抗衡,表示你有真知卓见 .你不和今人入浊,表示你非是非人。现在我们看古之大德,因距离所产生偶像崇拜。古之大德的成就是有目共覩,但并非全部正确。在长期的转转之下及时代的变迁,其原始数据已多有缺失乃致有不勘使用。这并非否定他的成就。如果你能觉知这些文抄、数据的错误而能加以更正,你就俱有觉知的能力。由于多数人都以偶像崇拜,会对你严加批判,而你具有真理的散播亦无畏惧。由于一般人对古人的说法都确信不疑,这是一种惯性使然,是意识型态的作用。因为他们受时间,智慧及堕性所逼迫,所以他只依靠古人的数据而完全接受,这是一种偶像崇拜。如清凉国师就对其师父的错给批判,又能择优为用,这是一种光明磊落的胸襟。所以只要带着一佛乘的真理将生命因素的芬芳散播人间,一切就无所畏惧。    

商智建站

上一篇文章:八十华严 离世间品 第23讲
下一篇文章:八十华严 离世间品 第25讲
Tags: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