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入水时 当愿众生 入一切智 知三世等 这里的水,不是家里的浴缸、澡堂,而是指外 面的溪流、池塘,因为在过去印度没有这么好的设 备。入水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冲凉,在冲凉的时 候也要起观:「当愿众生,入一切智,知三世等。」 入水是泡在水里,是指一种境界,「入一切智」, 是指一切智海,也就是进入佛的智海中,「知三世 等」,是指过去、现在、未来都平等,这就要从刚 刚所讲的三世去体会,重点在于把心调整到像一颗 水滴般进入水流中,让生命顺着洪流走,随着时光 隧道、时间象限的转移而变化。
洗浴身体 当愿众生 身心无垢 内外光洁 洗澡的时候不要光洗色身,心也要无垢,才会 内外光洁。有几个方法是很好修行的,一个是扫地, 所谓「扫地、扫地、扫心地!」一个是擦桌子,在 擦桌子的同时也要把心给擦干净,不要有烦恼,污 染。还有就是洗澡了,国人说洗心革面,都是借着 外相垢染的清除来观想心灵的净化。
盛暑炎毒 当愿众生 舍离众恼 一切皆尽 盛夏的天气十分炎热,晒久了不但皮肤会灼 伤,种种的热恼也会接踵而至。这些烦恼大多来自 身体,因为天气一热四大马上会不调,这时候借着 热天,希望大家的烦恼一切皆尽。可是烦恼是来自 多方的,不只在夏天,在其他任何环境都会有,希 望这一切统统能够除尽。这是从不好的境界来看。
暑退凉初 当愿众生 证无上法 究竟清凉 「暑退凉初」,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到了晚上, 日尽夜来,气温转凉。一个是季节转入秋冬,也比 较凉爽了。不论如何,热过了以后凉风到了,与「盛 暑炎毒」的情况比起来,一个是顺境、一个是逆境。
刚刚谈过,在逆境时要「当愿众生,舍离众恼,一 切皆尽」,在顺境的时候,则要「证无上法,究竟 清凉」。
从这两种立场,我们可以就自己的生活境界来 反省与检讨,如何在顺境与逆境中安身立命。学华 严的人,大致来说福报都很大,即使遇有挫折也都 很坚强,有能力克服。所谓克服障碍,其实就是指 内心不受二度伤害,而现象本身还是存在的。譬如 说生病,这是必然会发生的,可是我们对病的产生 或病的后果并不恐惧;或者是事业不如意,这也是 常有的,但我们勇于氶担,不受第二度的伤害,这 就是学华严的气魄。
也由此可以发现,通常的问题,大多存在于自 己平时如何去处理顺境的状况。因为逆境毕竟不 多。南部有一位同修,组织了一个读书会,其中有 一位同学很有意思,又要来学佛,又老是说佛法太 简单了,没有那么难,意思就是不大相信,却偏偏 还是要来。有一天出了事情,状况发生后就不一样 了,他立刻改口说佛学不简单,要好好修才行。当 初之所以会说佛法简单是因为他的福报大,有强势 作风。
其实真正有福报的人,并不表现在能干上,当 然并不是说不能干的人就有福报,但是憨憨的人多 半福报都比较大,这也算是一种生态平衡吧!福报 大的人若是会修一点功德,懂得主动为大家服务的 话,那是一种觉知,与业力不同。所以我们说在处 顺境的时候要懂得安身立命,那么逆境来时就能相 应的处理得很好。假如在顺境时没有好好留意,那 逆境一来,就跟色界的情况一样,不知如何去适应 了。
社会上黑暗的角落很多,不要以为黑暗只存在 于下层阶级,在上层社会中也处处可见,这是因为 他们不懂得在富贵安逸的环境中安身立命。以各位 来讲,当然是没有问题,因为大家都有良好的习惯 与嗜好,也经常在为大众服务,但这些都不究竟, 还是有一种依靠。我们要的是透过这些媒介,达到 精神的领域;可是即使达到精神的领域,还是在轮 回中,只是相对福报比较大而已。我们最后是要像 经文上所说的「证无上法,究竟清凉」的境界,而 无上法前面已一再提过,在此不再赘言。
回到家来,洗过澡,一天的大事办完了,这些 世间生活,出家人、在家人都一样的。以出家人来 讲,世尊时代的修法以办道为主,与众生相处的时 间就是在托钵的时候,借着托钵时的情与境起观 想。虽然现在的生活形态改变,情况不同了,但生 活原则是不变的。在家人也一样,在谋生上、在日 常生活的处理上,完全都与出去托钵的意义相同。
譬如出去赚钱是不是就等于托钵。其意义在于我们 在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尘境,都要能够像这样对境造 修,此法就叫做三摩地法。
<净行品>的一百四十一大愿,条条都是三摩 地法,接下来这一段,从「讽诵经时」、「若得见 佛」……直到「赞佛相好」,讲的则是正法行。但 是正法行该如何修,文殊师利菩萨并没有告诉我 们,他只是说明透过正法行,一样可以修三摩地法。
譬如说「讽诵经时」,在诵经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诵经是正法行,在诵经的同时你照样可以修三摩地 法,也就是随缘行。
像「若得见佛」、「见佛起观」也是正法行, 可是在见佛的时候我该怎么办,就是三摩地法。同 样地,煮饭、擦桌子是世间法,但是在煮饭、擦桌 子的同时也可以修三摩地法。文殊师利菩萨在<净 行品>中所说的法,殊胜之处就在这里,不论在日 常生活,或是在正法行中都可以修。
在佛寺中参加法会,或是在自家的佛堂作功课 都是正法行,但是正法行要圆满,则须靠三摩地法 的填充。因为法与法之间有空档,三摩地法则可以 使修行完整、总体化,且十分活泼而殊胜,学会了 三摩地法,才会觉得正法行修起来没有缺憾。譬如 正式修正法行以前,要先整理佛堂以及进行一大段 仪式,像穿海青、穿缦衣、礼佛三拜,直到念完开 经偈,这段空档中三摩地法就已经在修行了,而正 法行却要到「如是我闻」才开始,如果不会修的话, 前面的空档就浪费了。
此外在正式作功课的时候,会深恐外界的干 扰,电话响了,该接或不接会在心中烦恼挣扎,这 种情况十分普通,但是福报大的人,几十年下来还 浑浑然不知道有这个缺点。冷眼望去,修正法行的 人多半都躲在角落里修,这是一种逃避式的安慰自 己的心的法,是麻醉自己,而不是真的修行。真的 修法是很坦然的,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经常与家人 沟通探讨,不但是在修法,同时也在弘法,这也是 三摩地法的殊胜之处。
三摩地法的基础打得好,正法行很快便能进入 状况;三摩地法会修,正法行就叫妙舍摩他。所谓 妙者,一念便进入了,否则的话,光修舍摩他,弄 了半天,境界还是不能现前,心境不能伏下来,因 为你会一直有一种恐惧感烦恼着,作功课怕人吵、 怕电话响、怕人敲门;如果有三摩地法做基础,修 正法行法时,三、两分钟便能进入状况,这时即使 有外人干扰,但也已经足够了,生命质量已经提升 了。有福报就多作一些,有业力便早一点起来,去 服务众生,这样随缘也就自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