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华严
您当前位置:华严云南学会网 >> 佛法资讯 >> 视频转录 >> 净行品讲记 >> 浏览文章

华严经净行品讲记【十五】: 着璎珞时、上升楼阁、 若有所施

2012-08-24 21:16:14互联网 【字体:

 着璎珞时 当愿众生 舍诸伪饰 到真实处 璎珞以现代语言来讲是指所有的装饰品,包括 耳环、项链、戒指等。当我们穿戴这些装饰品时, 就应提起一个正念,当愿众生,除了希望一切众生 还包括自己在内,并要深一层理解,警觉到这些装 饰是假的、是外来的,既然不是真的,就该舍掉, 即「舍诸伪饰,到真实处」。
「舍诸伪饰」,以璎珞来看,对身体是假的。
事实上一个人也有很多假相,那就是自我的意识形 态与社会的意识形态。常听说:人生应该如何如 何……这是社会公认的,或是个人的想法,那只是 定义问题,并不是真实的。真实的问题是讲存在的 本身,存在的本来样子不需要你去定义。例如,我 们说这个杯子应该是如何?那个花瓶应该如何? 如此下定义,只是拿一个意识形态来框住这个东西 而已,那个意识形态就是伪饰,是假的。
人也一样,你有些见解和认识,可是这个见识 不是真的,而我们不自知,往往被很多装饰品包装 起来,以为人本来就该是这样,从小就被这样教育。
父母师长这样教我们,我们再如此教子女,陈陈相 因,以为就是这样才对,自己完全被牵着走,缺乏 主见,这就是虚伪的,如同拿璎珞来装饰自己一样; 这些都是可以更换抛弃的装饰品,今天戴这,明天 换那。
同样地,今天在这个地方用这种意识形态,到 另一个地方又用另外一种,关键在于你能否适应而 已。就像有人移民到国外,若那边不能适应,就一 定要回来,因为光是饮食习惯就不同,稀饭豆浆与 汉堡可乐就是不同。吃的本身是真的,但吃的内容 可以更换,这就是意识形态、是假的。
虚假的人生就像穿戴璎珞 人生过程中有很多附带的装饰品,例如年轻男 女在恋爱时,有种种遐想,双方为了约会制造气氛, 看电影、喝咖啡,有了爱情结果,走上地毯的那一 端,如此便结束了。其实,另一端以后的人生才是 真实的,前面那一段往往是编织的,人不可能一直 停在虚伪的部分。假如你是个诚实的人,当你长期 停在虚伪的地方,会产生一种苦闷。
我们在社会上,为了适应社会的道德意识,往 往发展出两种人格。一种是濒临崩溃的人格,人家 说什么都对的老实人,集合了社会的所有道德标 准,自己再照这种标准去做。事实上,当这种人遇 到挫折,面对的现实与理想不相应时,便容易走上 另一端。
另一种人格,是面对群众时,有个社会标准向 群众交待,当镜头对准他时,道理很会讲,但面对 自己时,却又有另一套,这种虚伪的人,很能适应 社会;前面那种老实人反而无法适应下去。这两种 人,面对社会的时候,相安无事,会相处得很好, 但面对自己时,就矛盾了,不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 就是伪君子的矛盾,两者都不是活在自己里面,而 是活在假的那一面。
我们的生活,面向群众的都叫璎珞,活给人家 看,不是为自己的、是假的、无精打采的活着。虽 然服装穿得很好,但只是摆给社会看的,外表与内心完全隔离开来。当你面对社会的时候,根本没有 生命感。假如你是这样的社会人,内心就在矛盾中、 在煎熬着,再不然就会走上伪君子这条路。
另外还有一种人,他坚持自己的理想,生活过 得很苦,事实与真理之间始终有个距离;有人误以 为这种人好修行,其实不然,因为执着,择善固执 的执着,在历史上这种人大都以悲剧收场,纵使能 善终,也是伪君子,因他要撑场面给人家看,场面 撑得愈大,在社会上留下欺骗人的纪录就愈多。就 如黑道大哥死了,送葬队伍拉得愈长,表示在社会 上造的业愈大。一个修行人要把这些都舍掉,过一 个自然、真正的人生。
『到真实处』即自己与真理和睦相 处 人与人相处,一定要和睦,「和睦」两字与佛 法的「恒顺」一样,要与真理相融。换句话说,是 向内生活的,不是向外生活。现在,我们所谓和为 贵,是与别人去相融,愈跟别人相融时,愈觉得在 扭曲自己,这一扭曲,就丧失了生命的本来面目。
所以,你的生活就愈来愈无精打采,因为你已变成 社会的样板,这些都是伪饰。
到真实处,一定要向内,自己与真理和睦相处, 要随顺真理。我们往往不随顺,有种种社会顾虑, 甚至还有自己的矜持,认为自己是某一号人物,就 是要过某一种形式的生活,如此,为了要与外在搭 配,往往就与真理相对抗。我们不能违抗社会或道 德,且要与真理相认同,永远站在真理这一边,与 真理和谐相处。至于外在的部分就随顺、随缘。有 福报,真理自然就现前,很圆满;没有福报,就在 这里结束,没有后顾之忧。这样才能过一个真正的 人生。
「到真实处」,用现在的说法,是向内的。向 外是要随顺因缘,当因缘和合就可以发挥;如无缘, 虽有能力,但外在条件不够,就不需强求,不必特 别去寻求自己发展的空间。要发展自己的空间是向 内的。从如何升华自己,如何让真我与真理相结合, 不再分裂。因为现在我们是分裂的人格,成功与失 败、道德与不道德、好人与坏人、圣人与罪人,都 并在一起,这都是相对的。常常失败紧跟在后面, 当不了圣人,就成了罪人,内心总是挣扎着,常顾 虑太多,这样就不真实,这些考虑都是属于璎珞, 要将它舍掉,那就要有警觉性,才做得到。
上升楼阁 当愿众生 升正法楼 彻见一切 「上升楼阁」,就是爬楼梯,以前楼阁是在屋 子里搭建楼梯;现在的楼阁,是楼梯或电梯,但同 样也要有警觉性。当愿众生,既然上升,希望升到 「正法楼」,「正法楼」一上去,就能得智慧,「彻 见一切」。彻见一切,包括两部分,真实的与虚伪 的,真假两方面都要能发觉得到,必须要有警觉的 能力。我们常常上下楼,或搭乘电梯,上来时希望 升正法楼,进入正法里面,这要靠觉知,即警觉的 能力,才能步入正法里面。不要光只是被外面的事 相来转,看到外面情境,要能回归到内在的心境, 将外在与内在交融在一起。这一个法是中国人的 法,纯粹是中国人的文字思惟训练。
当愿众生,就是看到外面的境界,要有警觉性, 转化为内在的根源,或由内在的根源投射出外在的 境界,所以,外面的一切境界,就是内心的一种投 射。外面的境界叫境缘法力;借着境缘转为内心的 能力,叫自证自力。让我们的智慧能显现出来,照 见一切,看到外面的境象,能转识成智,转烦恼为 菩提。外面引起的烦恼,就是境缘,你是否有能力 警觉到?有些人脾气发过后,才警觉到要转过来, 这叫不知不觉,只能说有微薄的境缘法力。如果有 深厚的境缘法力,当念起时,境界一来到,即能观 照将它转过来,转为内在的部分。
我们知道,外面的境界,不管好坏,都是内心 的投射,内心如何投射,要寻出根源。若能开发智 慧,这个智慧就可看出真假、善恶,展现出真实的 部分。例如书法,写的字从落笔一直到收笔,都有 书写者的警觉性;描绘或章刻的字,就是没有写出 来的字有价值,有生命力。任何一种行业都一样, 球员、艺术家、工匠等,关键在于有无觉知的能力, 去警觉享受到生命的过程。
觉知在于当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最少要有 一根具有高度警觉性。法门无量,找一门下手处, 经常训练自己,生命能量一定会增长进步。人就像 电瓶,电量消耗快尽时,要再充电,生命的光辉才能再吐纳出来。
若有所施 当愿众生 一切能舍 心无爱着 「若有所施」,施就是布施,也是外缘。布施 时要提高警觉,警觉性与执着或过敏不同,当执着 时就三轮不空,心中老想着我在施给你。应是借着 布施的缘,提高警觉,一切能舍。「一切能舍」,舍, 不是统统丢光,而是指内心的意识形态,统统舍掉。
当然,富贵福报并非不好,这是多生累劫修来的, 不是罪过,但若不善加利用,倒也很容易造业。
借着布施的时候,得到这个缘,要一切能舍, 这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心的,要能心无爱着。我们有 时会碰到某些物品不能舍,但并非爱执,而是留着 有另外的作用或目的,为了让它发挥某一种作用, 这都是藉觉知的能力。
觉知在佛法的术语里叫做观,止观的观,与觉 知相对的就是静心,也就是高度的警觉性。例如, 在插花时,有高度警觉性,心自然会静下来。心如 止水不叫静心,因静心本身有觉知的能力,光是静 下心来,没有发挥作用,不叫静心。静心是止,止 观是一体的。从负面来讲是静心,正面是觉知。会 发挥作用的静心,警觉性很强,所以静心是动态的 而非静态的,也只有在动态中,才看得出是否静心。
不管写字、作画、插花,不是空坐着叫静心,要在 用的当下才知是否符合那个标准。至于如何运用才 能达到圆满的地步?端看个人的运用与所下的工 夫。这种修法没有特别、没有必备或附加的条件, 佛法绝对公开,全盘明示。在这当中,各位要好好 体会,掌握精华。

商智建站

上一篇文章:华严经净行品讲记【十四】: 伎乐聚会、若在宫室
下一篇文章:华严经净行品讲记【十六】: 众会聚集、若在厄难
Tags:华严经净行品讲记 华严经 净行品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