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只是善巧方便,真实的核心则是不可说的。所 以佛法有两个部分,一是可说的法,一是不可说的 法。可说的法都在经典里,不可说的法就是佛心了。
云何得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缘起善巧、欲界 善巧、色界善巧、无色界善巧、过去善巧、未来善 巧、现在善巧? 善巧就是善巧方便。现代人学佛完全是方便 法,抓不到真实处。刚刚所讲的那些真实法,许多 人听了也不见得会去用功,所以世尊在菩提树下成 道以后即不愿再讲,就是因为世间人无法接受。迷 惑颠倒的人对觉悟之法感受不到,懂得觉悟之法的 人也已经成就了,不用再讲,只好以善巧方便来讲。
可是善巧方便又有一个问题:不立不行,一立众生 就执着,所以融熙法师说:「扶得东面起,又向西 面倒;扶得西面起,又向东面倒。」始终无法站得 住。娑婆世界的众生,就是如此没有福报,没有善 根。
释迦牟尼佛在树下证得的法,就是反对婆罗门 的宗教仪式与祭祀方法,可是看看今天末法时期的 佛法,宗教仪式特别重,专业祭司特别多。仪式只 是善巧方便,真实的核心则是不可说的。所以佛法 有两个部分,一是可说的法,一是不可说的法。可 说的法都在经典里,不可说的法就是佛心了。灵山 拈花,迦叶微笑,不可说的法就这样传给了迦叶, 迦叶一路传到菩提达摩乃至慧可,进而在中国生根 而传给惠能大师,现在不知该传给谁了? 不可说的法是要靠感受的,这是真实法,透过 语言文字表达的是善巧方便法。所以能运心起观, 直接成就的就是实相,透过仪式得来的就是方便 法,只要是方便法就一定有弊端。此处提到十种善 巧,也就是十种方便。可分为三段来谈:第一段是 「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缘起善巧」四项,是 为本体。
蕴善巧、界善巧、 处善巧、缘起善巧 「蕴」即五蕴,色、受、想、行、识,这在其 他世界未必如此,所以是善巧。「界」是范围,我 们讲世界、时间、佛国度都是善巧方便的。「处」 主要讲空间,指各处的存在。世尊曾说,这个世界 无处不是他往昔葬身之地。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也 是过去世尊舍命葬身之处,这是在讲地方。
世尊是否真的到过这里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 他的心愿是周遍整个法界的,想要饶益众生是没有 遗漏的,其所示现的点只是一种方便而已,就本体 而言则是涵盖性的,无一处除外。譬如世尊示现在 印度,只表示一个点,但是饶益到我国来,国人却 以夷人之教视之而反对,然而佛教本身却是没有国 界的。第四「缘起善巧」,所谓万法因缘,没有一 法不是因缘所生,但这也只是善巧,以究竟本身而 言,则是真如、性起。
欲界善巧、色界善巧、无色界善巧、 过去善巧、未来善巧、现在善巧 以上四项是根本,其次举了两个世间人最难破 除的障碍,就是空间与时间。以空间言,有「欲界 善巧、色界善巧、无色界善巧」。欲界、色界和无 色界称为三界,又称三有。从一真法界来看,三界 并不存在,但是从缘起法界来看则是存在的,所以 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时间也一样,有「过去善巧、未来善巧、现在 善巧」。过去、现在和未来,站在善巧的立场来看, 也是存在的,这是因幻境而产生。现在是什么?只 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是过去与未来间一个迷糊的空 档,十分抽象。主体上是有过去与未来,但那只是 一种幻境,而我们要的是当下。现前一念心安住在 当下时,就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了。此时的当下 即永恒,所以一个生活在当下的人,不会管过去, 也不会管未来,过去所造的业也不会报应到他身上 来,因为他已脱离过去、现在和未来,没有业报轮 回,出离三界了。
我们前面所谈念头与念头间的空档就是当下, 成就者可以一坐三十年不动,因为他把心安住于空 档,契入于当下,此时时间便化为永恒,一切只是 一念而已。而凡夫总攀缘于相与相之间,不断在其 中流转,三十年对凡夫来说便觉得很长也很疲倦, 这些都是善巧方便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