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华严
您当前位置:华严云南学会网 >> 佛法资讯 >> 视频转录 >> 5.解脱长者 >> 浏览文章

四十华严53参之5 解脫長者 第04集(圆明笔记)

2013-07-06 09:23:42本站原创 【字体:

四十華嚴53參之5 解脫長者 第04集(圓明筆記)

 

42532

尔时解脱长者。现是相已。即从三昧安详而起。告善财童子言。善男子。我已于此甚深无碍庄严解脱门。自在入出。

善男子。我住于此解脱门时。即见东方阎浮檀金光明世界。龙自在王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毗卢遮那藏菩萨。而为上首。

又见南方速疾具足诸力世界。遍覆普香王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思惟心王菩萨。而为上首。

又见西方具足一切香圆满光世界。须弥灯王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无碍心菩萨。而为上首。

又见北方袈裟幢世界。金刚坚固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金刚游步勇猛行菩萨。而为上首。

又见东北方一切殊胜妙宝世界。无所得境界眼毗卢遮那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无所得妙变化菩萨。而为上首。

又见东南方自在香焰光音世界。香灯王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金刚焰慧自在妙因王菩萨。而为上首。

又见西南方智日焰普光明世界。毗卢遮那普智声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普焰垂髻变现香华光菩萨。而为上首。

又见西北方普清净妙香庄严藏世界。无量功德海幢圆满光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无碍威力身智幢王菩萨。而为上首。

又见下方师子腾焰解脱光明世界。无碍法界幢具足智慧焰光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法界智焰光明遍照世界幢菩萨。而为上首。

又见上方光明遍照次第出现无尽佛世界。名称无边无碍智慧圆满光幢王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无碍精进力法界智幢王菩萨。而为上首。

总结前面所说部分。语言模式。善财童到解脱长者这里大概二年时间,才能把他的意思表达出来。他把十二年归纳,累积,问的统一到这边,答的也统一到这边,分十个部分把示现的状况作个说明。示现答,与言答同时,记录没有办法。

佛法示现给你看,你自己去抓重点。佛法重在感受,不是知道,这样容易交融在一起,会从感受的地方去学习。佛法示现有前,解说在后。

世间法,知道再进行,很容易被语言文字转了,会有意识形态去操纵行为。

经文要十个,写在一起,三十个,常常读诵,经常思维,这是一个总持法门。

佛的名号,极乐世界比这任何一个,都没办法比。人仔细品味,名号只是符号,透过文字去体会东南西北方,这十个都在你的自心中,你本来具足的,非常殊胜。修习这个法门,最起码的成就,拥有一个极乐世界,你在那里作佛。你能成就到这十世界里来,才真正不可思议,要思维里面的意义。

袈娑幢世界在佛经里有很多,有很多个,每一个都拥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无量佛。所有的世界,加总起来,都可以称为阿弥陀佛。同样,把娑婆世界加总起来,也有无量个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都可称为无量佛。把极乐世界加总起来,也有无量极乐世界,所有的佛,统称为阿弥陀佛。

如你执著有一个极乐世界,那种执著法是绝对错误的。极乐世界不是一个,它有无量个。娑婆世界也不止一个,有的不是五浊,有三浊,有的七、八浊。

你去体会佛法说的是什么,那境界非常高广,不是一点上的情况。你这样体会,你再来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那个心量完全不一样。

当你有这体会,把这体会作回向,不管体会深与浅,保证你往生极乐世界。就看你体会的品味,自然选的极乐世界绝对不一样。每一个人真正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很少重叠的,因为他们的性向,他们的品味、是好不一样,所以,他们所生的极乐世界完全不同。

有些人愿意再来,他就不在我们这个世界,他到别的娑婆世界去了。来我们的娑婆世界,要与我们的娑婆世界相应,不相应就不会来了。他来到这里经过训练以后,他与哪个娑婆世界相应,你知道吗?你不知道。有可能比这里好;也有可能比这里差,如到地狱去,地狱也在娑婆世界里,饿鬼的娑婆世界比这里差。

 

善男子。我见如是十佛世尊。而为上首。如是乃至见于十方各十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一一皆有上首菩萨。并诸眷属。分明显现。然彼一切世界如来。不来至此。我身亦不往诣于彼。

十佛世尊,各举一个为代表。为什么入这个法门都见得到?入三昧中自然就见。

不来不去。无边刹海,自他不隔于毫端。

不来不去。空宗语言。所有的经,讲到这里就结束了。

这是一个佛法的重心,非常重要的核心。这么多世界,你怎么去,他怎么来?

根本关键。前面已暗示我们,一般人所见,是用识性见。解脱长者,用根性,不思议解脱门,不思议解脱境界。以普贤行愿来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为能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为所入。

不思议境界,不能用脑筋去思考,只能用根性,用智慧,所以他能显现出非常令人不可思议的时空的转换,时空象限会随时间变化,眼前的境界,会被时空象限带到另外象限里。这个转化,用脑筋得不到,必须证入这样的三昧门、无碍解脱门。

无碍人在哪里无碍,在哪里自在?随着转换,过未现在可以同时现前,这叫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时间破除了。无边刹海,不隔毫端。十方三世,同时现前,一时炳然齐现。破了时空的障碍,才能显现。

这是舍识用根,自然成就的现象,绝对不会片面,不是修学什么东西。

 

善男子。我若欲见安乐世界无量寿如来。随意即见。

我若欲见白栴檀香世界月智如来。

妙香世界宝光明如来。

莲华世界宝莲华光明如来。

妙金光世界寂静光如来。

妙喜世界不动如来。

善住世界师子相如来。

镜光明世界月觉如来。

吉祥师子宝庄严世界毗卢遮那如来。

如是十方一切世界所有如来。我若欲见。随意即见。然彼如来。不来至此。我不往彼。

举例。这里翻译为安乐世界;最后一卷讲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无量个,每一个佛的名号不一样。娑婆世界也有无量个,佛的名号也不一样。

这里举一个无量寿如来,有极乐世界的佛叫无量光佛。那种往生的人,在这里没修的。

《无量寿经》讲,三个观行法,一观想极乐世界往生的,二观想阿弥陀佛往生的,三观想他的无量功德往生的;往生的地方都不一样。

我们不一定按他经文观想,按别的经文观想,又不一样。李长者,《华严经合论》,往生净土的净土,是方便法,是权,非实。

 

如是十方一切世界所有如来。我若欲见。随意即见。然彼如来。不来至此。我不往彼。

这是学佛的总体成就状况。这是多样化。

一致性,这是原则,转识成智就可以达到。

相信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相信今生一定可以成佛。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

多样性怎么转,关键就在于“佛是什么?”这个问题。

绝对不要把他拟人化,拟人化绝对见不到佛。你说有一个人,就是身金色,绀目象大海水,不可能的。佛是真理的显现,真理就是法,法就是本来的样子,就是这个样子。你看到就是看到,听到就听到,不是看到这一个,这只是一个东西,不要想那么多。你要去感受那个东西。你就看到了,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个样子,你有没有看到?停在本来的样子上面。越停止在它越原始的地方,越是本来面目的地方,你越没有烦恼。如入暑,湿度很多,去感受,现在的状况是什么,不管是好的是坏的,一进去,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很投入,很专注,停在原始的地方,就会与它交融,就不会有那种情况。

禅定中的人,根本没有酸痛麻,一进入境界,这些都没了,这就是本来的样子。六根接触通通都是这个样子,本来的样子展现出来,这个就叫佛。本来的样子,就是法。把它展现出来,就是佛。见到的都是法。佛眼中无有一事不是佛,有情无情,同圆种智,见到任何的,都是本来的状况。你心转过来,当下就是常寂光土,没有五浊恶世。这就是普贤境界。

但,你的心不能进入本来状况,就是娑婆世界,因你有对立,有分别,那不是五浊恶世吗。记得融进本来状况里,不对立,没有浊不浊。你不用分别心,怎么会去杀人放火。

 

善男子。我若欲见尽过去际一切劫中。所有诸佛。及彼佛刹种种庄严。道场众会。神通变化。调伏众生。尽未来际。一切劫海。所有如来。及诸菩萨。庄严国土。众会道场。调伏众生神通变化。如是一切随念皆见。彼诸如来。及彼诸劫。一切佛刹。所有庄严。种种差别。不来至今。我心亦不入彼过未。然其所见。皆如现在。

时空转化,时光象限,交融非常好,去体验。

科学家证明出来,2亿年后,太阳变成一个黑球,一直往地心掉。按爱因斯坦,一直往下掉,没有时间,永远掉下去。掉下去时间会转变成空间,空间能转变成时间,时空能转变。他这黑洞理论,没有办法收尾。

释迦牟尼收尾很完美。不但能转换,在整个宇宙间不增不减,都把它标出来了。

每一个佛来,一定有上首弟子,一定有他的国土。法界因缘的结构。

 

善男子。我能了知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及诸菩萨。国土庄严。神通等事。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有行处。亦无住处。

亦知己身无去无来。无行住处。

所以者何。知一切佛及与我心皆如梦故。如梦所见,从分别生。见一切佛从自心起。

又知自心如器中水。悟解诸法如水中影。

又知自心犹如幻术。知一切法如幻所作。

又知自心诸佛菩萨悉皆如响。譬如空谷,随声发响。

悟解自心。随念见佛。

我如是知。如是忆念。所见诸佛。皆由自心。

 

善男子。当知菩萨修诸佛法。净诸佛刹。积集妙行。调伏众生。发大誓愿。入一切智自在游戏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得佛菩提。现大神通。遍往十方一切法界。以微细智。普入诸劫。如是一切佛菩萨法。皆由自心。

两段抄起来,比心经还精彩。比心经加金刚经更有内容。他用对话讲的。

我,佛与心,三个是一。分别时,是众生;不分别时,就是佛。

心地法门,心要法门。观念的法,先把观念导正过来。一切仪式法,要善用其心。不要执著在表面,不要执著在某一点上,有些人这样做好,就一直这样做,执著,不会用心。善用其心是多样性,能化多样性成一致性。善用其心是善根,没有办法遗传。

 

善男子。诸业虚妄。积集名心。末那思量。意识分别。眼等五识。了境不同。

愚痴凡夫。不能觉知。怖老病死。求入涅槃。生死涅槃。二俱不识。

于一切境。妄起分别。

又由未来诸根。五尘境界断灭。凡愚之人。以为涅槃。

诸佛菩萨自证悟时。转阿赖耶。得本觉智。

善男子。一切凡愚。迷佛方便。执有三乘。不了三界由心所起。

不知三世一切佛法自心现量。

见外五尘。执为实有。犹如牛羊不能觉知。生死轮中无由出离。

善男子。佛说诸法无生无灭。亦无三世。何以故。如自心现五尘境界本无有故。有无诸法本不生故。如兔角等。圣者自悟境界如是。

善男子。愚痴凡夫。妄起分别。无中执有。有中执无。取阿赖耶种种行相。堕于生灭二种见中。不了自心。而起分别。

善男子。当知自心即是一切佛菩萨法。

由知自心即佛法故。

则能净一切刹。入一切劫。

 

是故。善男子。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雨润泽自心。应以妙法治净自心。

应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忍辱卑下自心。应以禅定清净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心。

应以佛德发起自心。应以平等广博自心。应以十力四无所畏明照自心。

一佛乘,直接就来到佛果境界;其他助行境界,可以不要考虑。助行只是媒介,透过那一个媒介都可以达到成就目标。会修法,一法就可以成就,能波罗蜜就圆满成就了,方法重于教材,一定要学得教法,教材无所谓。前面直接一个方法,就可以转凡成圣。

后面部分告诉修行一个通则,一个要领,一个纲要,十个,当作座右铭,行者风范。

以三摩地法,在一切人事时地物中修,忙碌中修,展出你的身相,善用其心。

善男子。我唯于此如来甚深无碍庄严解脱法门。自在入出。

在甚深禅定中自在出入。

如诸菩萨摩诃萨。住无碍智。行无碍行。于诸境界。无不通达。

现前常得见一切佛广大三昧。住一切佛无涅槃际成正觉门。

无涅槃际成正觉门。无有涅槃。这是第二阶段的成就。

见生死,证涅槃的,都是小乘门。厌娑婆,欣极乐的,是权教,非实。不是说要你不要修,那你还没上道。

普遍了知诸三昧海所有境界。能随观察三世诸法悉皆平等。

分身遍往一切刹海。入于诸佛无分别处。一切境界皆悉现前。

常能观察一切诸法。以圆满智尽能说行一切菩萨功德行愿。

于其身中。悉能显现一切世界成坏之相。而于自身。及彼世界。不生二想。

如是妙行。而我云何能知能说。

讲到智慧了。谦虚。

如是妙行。而我云何能知能说,他不知,怎么说这些境界?他真的不知吗?

理上,禅定与智慧,不混在一起。教你禅定就是禅定,教你智慧就是智慧,这样学者能学得清楚。本来法界一体的,法界是一,不生二想。摄化众生,是多样性,要分别的。法界体性是一体的,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是同一个。

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

 

善男子。从此南行阎浮提畔。有一住处。名遍无垢。彼有比丘。名曰海幢。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介绍。要懂得法界体性。

比丘,清净。所以叫遍无垢。要去感受生命的总体,宏观;从一点看,会执著。

行者与师父交融一体,学者与善知识交融一体。

生命投入,一定感恩。没有投入,就会应付。

投入不是付出多少问题,是生命精华的提升与变化。一个人只是领薪水的,没有用。功课绝对不能变成职业性的工作,变成惯性,机械,交差。职业性,就不能成功了,不用善用其心。工作有压力,职业有交差。

游戏。学佛,自在活泼,没有压力,与工作不一样。

能投入的人,充满生命力。在日常生活每一个部分投入,善用其心。

净行品,把外面的境界,转为内心的东西,对能量会一再地提升,这样才是真正美好的人生。

圆明于20120116——17

 

(講記圓滿)

 

 

感恩海云继梦和上华严经开示!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华严海会佛菩萨!

商智建站

上一篇文章:四十华严53参之5 解脫長者 第03集(圆明笔记)
下一篇文章:【四十华严】第五参 经文
Tags: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