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4:58】第三回向25
菩萨修行此回向 兴起无量大悲心
如佛所修回向德 愿我修行悉成满
如诸最胜所成就 一切智乘微妙乐
及我在世之所行 诸菩萨行无量乐
示入众趣安隐乐 恒守诸根寂静乐
悉以回向诸群生 普使修成无上智
非身语意即是业 亦不离此而别有
但以方便灭痴冥 如是修成无上智
殊胜妙乐种种乐的情况。修行可以得很多快乐,很奇妙的乐。
我们到底在乐什么?我们那乐,不叫乐,是一种爽快,是一种刺激。世间有的叫红尘之乐,是六识的一种刺激,能满足你的需要,你就快乐;不满足你需要,就是一种苦,相对,是物理现象,生理反应刺激或物质界的状况,即一般所谓的有为法。
有为法的界定范围是什么?宇宙间所有的一切都是有为法,包括追求的往生的极乐世界。科学家研究的都是有为法,包括有形自然科学,无形社会科学。
离开宇宙还有什么?无为法,究竟法,出世间法,那这个好象是离开宇宙外面了,不是。
无为法,还是在这个宇宙内,但是非身语意即是业,亦非离此而别有。但它有一个不同。相对产生的就是有为法。不相对产生的才叫无为法。从果向因来讲,果地,就是掌握根本核心的部分。
假设宇宙形成是由大爆炸而形成的,到它毁灭时,最后它一直崩塌到最后,就到达一个粒子里面,这个元素,元素的体积无限小,元素的比重无限大,在某一个因缘下,这个人类不知道,一秒钟内大爆炸,宇宙就形成了。这个黑洞到达到最深最深的时候,宇宙就统一了。是不是这一点以内的就是世间法,这一点以外的就叫出世间法。宇宙看起来很大,其实就从那一点开始。那一点所展现出来的范围之内叫做宇宙,通通叫有为法。离开这个以外就叫做出世间法。我们定义不是这样,你脑筋就这样,认为有为法以外有个无为法,世间法外面有一个也世间法。你想的是这一种相对立的关系,这种相对立存在的观念,通通是世间法,在这范围里,你一定很辛苦,也很痛苦。有时辛苦,一个家给你背,你忙得很幸福,因为你忙得有标的,有目标的忙碌,就觉得很幸福。可当你的那个辛苦没有标的,或那个目标破灭的时候,你灾难来临了,不只痛苦而已。
不对立的状况是怎样的情形?
世间没有搞清楚,你没有办法出世间。三界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出三界?只是口号而已。修行不能变成惯性,你一定要摸清它,有为法是什么?无为法是什么?它是一个事实,事实要弄清楚。
世间乐红尘乐是有为法,就是因为刺激,相对应而来的。你能不能不刺激,不对立,而是绝对的?你朝这方向去想。你自己要能活得很快乐,是真快乐。
自己在家里就无聊,都是睡觉,看电视都跟假人。一大堆朋友假相,迷失掉。
你自己寂静得下来,宁静的下来,这个就是修行。要能静得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关键。静下来是追求绝对,静下来不是身静下来,是你的心要能静下来。
你的是不是都相对立,相对应而存在?一个没有信心的人,做不到这一点,要求人家肯定,要人家善待人家。一个能独立,具有信心的人,他不一定如此。别人对我怎么样,我会看得很清楚,OK!就这样。回过头,你就看得很清楚了,他的生命品质、他的生命因素。你要对立的话也不过是,嗯,我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这个生命因素不好,我要提升,我要超越;或者他这个生命因素很好,我要学习。就是这个样子,他不会排斥。他也不会酸葡萄,更不会嫉妒,这就是信心。信心是对他自己的实力,他有相当的认识。从这个基础上,他在看,人不是十全十美的,还没有达到止于至善,因此我们有很多的缺点,因此我们看到别人比我们好,那好高兴,高兴什么?我可以从他那边吸引、学习、成长。
一个没有信心的人,就不一样,因为他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当他看到别人比他优秀的时候,就好象一块大石头压着他,他会喘不过气,因此他会逃避,或者毁谤把他给破坏,或陷人于不义,这都是缺少信心,感到生存受威胁,幸福会受威胁,安全会受威胁,为了保护他自己,他就会伤害别人。所以,各位要留意到。
这是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最大的差别。
虚幻的生命,是以记忆为基础,他就会作合理的推理。他拼命耳朵听来的答案。虚幻的生命一定要求目标。我来听经,我来了,要得到什么;来了,师父又不讲,那我不是被骗了。记忆,推理,目的,构成了凡夫虚幻的生命。
【出世间法】真实的生命,即出世间的生命,是以信心为基础,提疑情,问题提出来,不求答案,答案就是用记忆的,用体验的;去实践以后,喔,原来这样,那就好了。你问他怎么样?他说这样。你问这样是怎样啊。他啪,一巴掌。你就不敢问了,不敢问你就会一直在心里那到底是怎样,那就是疑情。到某一个程度,你就喔,原来,我知道了。这个疑情,是你具有人性的信心以后,对那个问题提出来,然后紧抱着,去实践;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的答案。
真实的生命,是以信心为基础,疑情作动力,目标就是智慧——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等于没有目标,只是感受生命的存在而已。
我们最大的灾难是真实的生命找不到。你的生命在哪里?
机械化是很有效率的,好多人就一再训练,训练那一套模式,产生效率。
我们的生命本身带有一种质感,一定要去体会,要去体会它。
我们应从真实生命的绝对性这个地方,来做一种认知与超越。超越世间相对的乐,获取殊胜的菩萨行乐,分三个方面:智正觉世间;器世间;眷属世间。
透过三世间,谈三个东西。
智正觉世间是正法。你要行法,才能得到智正觉世间的超越,就生命品质的超越与提升,要透过行法来。
【探讨生命因素】好多人问,生命品质是什么,生命因素有哪些?生命品质要怎么提升?21世纪我不敢说把自己塑造成一代宗师,如何推动生命教育或推广生命学,但是我告诉你生命学只要展开,生命因素的研究会成为显学,会成为22世纪以后的显学,非常热门。
我们现在都研究知识,你看化学里有几个基本因素?化学元素表。你要学生命学,的第一堂功课就是生命因素。我们现在生命因素,没有办法列出来,对生命一片模糊。古人讲,生命是什么,地水火风;中国人讲金木水火土。生命因素需要去开发。人类不回归到本质上面来研究生命,光对外追求知识,知识会把人类建立起来的社会压垮,把它给崩溃掉。无论如何,一定要回归过来,你要有智慧,不一定求在当世成名,你一定要率先来研究生命学。
华严学是生命学的基本架构,华严经本身是解读生命奥秘的全书,你要从这里来看生命。我们要谈的是实践学,是生命,不是哲学。你假如要去探讨,去摸索来把它当研究来形容的话,那生命学、生命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生命本身,我们必须正视它,因为生命本质它所走的路线,都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
猫与狗,是不能在一起的,在一起会打起来;从小在一起长大,还是相处很好。
我们被习性所卡住,我们的妄想当中,心理的妄想有三种:
1、白日梦。
2、生气时脑筋僵化。放下。
3、合理的推理。
4、过去生的习性,这辈子会出现。你不知道,这也是妄想。这我很少讲,有人天生吃素,前辈子是羊;有的天生要吃肉,前辈子是老虎。
怎么样除掉这些习气?你看不到,你就除不掉。这些妄想,从过去生就带来了,它也是一种相对立的存在。
【宁静】◆修行就是要我们去看到这么微细的地方,一般人不修行根本看不到。修行很简单,就是把心给宁静下来,一再地静下来,然后,你就会显现出你的生命品质来。真正睡觉,真的睡觉不是昏倒。很多梦其实是你心境平静下来以后所浮现出来的生命境界,不代表好坏,只代表品质的水平而已。天人型大概都是喜乐的梦。它讲你前辈子所走过的路。你这辈子能不能改善,能不能超越,你就是静心。因睡觉其实是把心宁静下来的一个过程,是一种外在的逼迫,因为你生理现象必须沉淀,可是你的心还在动。因为你沉淀了以后,它会显现出来,脑筋的记忆力一种反射,所以醒来会有这些记忆力,都无所谓,你可以改善它。
最好的方法,是密法,持十一面观音咒。53天结界,持一万遍,你就会发现到你的变化。你可以持,跟你讲有效,已经与你灌顶了。
禅修的方法也可以,问题是你能不能抓到要领。粗住;细住;微细部分是纯心理状态,进入修行领域。
在这过程初期打妄想,世间福报很大,首先它就会转化你生活中的种种痛苦。
你往真实生命前进的时候,才能了解真正生命绝对的这一部分它产生的喜乐。
◆【第一次供养尊者】因为在相对之下的东西本来就成住坏空,而且它会有疲倦感,眼耳鼻舌身都一样。刚开始很新鲜,过两年就不见了。所以,记得,你第一次要用的时候,那一次不要用,请一个人先来用,他一定来;那个人叫宾头卢波罗驮尊者,你要写个牌子,放在上面,先供养;那一天你不要用。餐桌先给他用,筷子,碗,沙发,浴室、浴缸也一样,第一天先供养,一定有个大位,那大位写宾头卢波罗驮尊者。
斋僧,留一桌给释迦牟尼佛。通常本尊是请宾头卢尊者,这种供养是修福报。你自己很刻意地这样去做,你永远会有一种殊胜感。随时随地把我们与圣人扯在一起,对我们的心灵很有净化的作用,因为六识一定起业,物理眼耳鼻舌身意业很容易疲乏,有为的。
无为的部分,它自己是永恒的。你在修学时,用有为法的心,那个正法都会变邪法。
◆你要用无为法的心,邪法也变成正法。你的心要怎么样无为?你怎样摸索自己那个无为法的心,它在哪里?是什么样状况?自己要先摸索出来,证明自己用的是清净无为法的心,求证,再验证,再超越。可能我们认定的无为法,可能还只是相对无为,还不是真正无为,那不要紧,既然肯定,去超越它就对。总有一天,会是真正的无为法。你一停下来,它一定变成有为法。你一定要自己去行,去摸索,不能用问的。
【威音王佛】威音王佛之前可以自证自悟。威音王佛以后不能自证自悟,我们现在在之后,有开悟也不敢自己有开悟。什么叫威音王佛。你有这种摸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那种精神,这个不是一种思辩,你要去知道为什么,那个为什么不是用问的,是用提疑情悟的,那个悟到,提疑情悟到那悟到的地方不是威音王佛。你再继续往前走,你不是在威音佛之前吗?
那个疑情是什么?疑情的本身,你就要一再地求证与验证;然后一再地超越。
这一条路,提疑情;求证;验证;超越;超越以后再求证;验证以后再超越;超越,一再地超越,你一定走到威音王佛之前,你还会到空王佛以前。那个时候,你就跟然灯佛,同时修行!
你一定要这样求证,真实的生命是什么,其实是跟你讲无为法是什么?出三界是什么?了生死是什么?这些东西已经划为一个等号,你要站在这个立场来修行,而不是用在你的惯性。师父要你诵经,一天诵多少,这些都是有为法,标准的都在威音王佛以后,无量阿僧祗劫以后。
念一句佛,罪灭恒沙吗?自己要去了解,慢慢感受,我这一个法,这样做,到底对不对?这个才是重点,你自己知道了,这样对,你的生命品质会告诉你。然后,你会一再地超越,甚至超越你的生命品质,带领你的生命品质继续提升,继续成长,这个才是重点。从这个地方来做真正的修行,提疑情,认真摸索,求证出来,快乐出海。真参实修,老实修行。
器世间;
眷属世间
201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