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回向10
佛子。菩萨尔时。乃至施与畜生之食。一抟一粒。咸作是愿。当令此等。舍畜生道。利益安乐。究竟解脱。永度苦海。永灭苦受。永除苦蕴。永断苦觉。苦聚苦行。苦因苦本。及诸苦处。愿彼众生。皆得舍离。
菩萨如是。专心系念一切众生。以彼善根。而为上首。为其回向一切种智。
【09,58:47】三回向11
菩萨初发菩提之心。普摄众生。修诸善根。悉以回向。欲令永离生死旷野。得诸如来。无碍快乐。出烦恼海。修佛法道。慈心遍满。悲力广大。普使一切。得清净乐。守护善根。亲近佛法。出魔境界。入佛境界。断世间种。植如来种。住于三世。平等法中。
菩萨摩诃萨。如是所有。已集、当集、现集善根。悉以回向。
理上问题。
发菩提心,常讲。什么叫菩提心?就有所觉。
这时代很多人吃素,你没有心就不叫吃素,你现在我发心要吃素,那个心才重要,不是吃素。已是一片叶子,对整个生命是有影响的,光合作用。
不要看是最枝末的心,他要开始从那边去训练,然后从那里会走到根干这里来。
经典不是指这部分,是指核心的部分。这个也是初发心,没错。回向位,已到枝干。可以坐在上面打坐,鸟窠禅师。那个状况是怎样?这时不但是三藐三菩提心心,也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们要讲的是那个菩提是什么?换句话说,一般的发心都是发小心,没有办法抓到核心。菩提就是觉悟,自己要觉悟起来,这个才叫发心。不是文字,你自己要深深感觉到“人生是这样子吗?”应该这样才对,我要找这个东西,这才叫发心,你不会讲那个。那个,你要掌握到。
菩提心是指我从人生的成长过程里,你有很多因缘,我现在想不对,人生真正的奋斗,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方向,你去确定这个朝着那个目标走,那个才叫菩提心。我们发起一个非常心要的心,这是有价值有意义,对自己也好,对大众也好,有价值的事,我来做。这才叫发心。
能够走上真正的生命觉醒的这条路上的心,那个才叫作正等正觉(三藐三菩提)。
把正等正觉推到穷尽,穷尽你、谁都不知道穷尽是什么,我们叫无尽的超越,要有这种心,这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发人生止于至善的那个心。
成佛是那心境平稳,拥有广大的福德智慧,两足尊,现实生活跟我们一样。
什么叫作菩提心?你要发起人生觉醒的心。
Ⅰ、修行过程,一定先要有出离心。出离心是指健康的心态与健康的身心做基础,人生的状况是这样子,苦空无常无我,是虚幻的,我不要,真的不要,然后去修行,这才叫出离心。这个出离心,只偏一半,这个不对,这个苦不好,我不要,这叫偏真出离心。
Ⅱ、我要看到正确的一面,人生正确的方向是什么?我朝着正确的目标永恒地迈进,这叫菩提心,两方面看得很清楚。出离心只看到苦的一面,没看到正确的一面。
Ⅲ、除了我自己要达到止于至善以外,我更要一切众生都达到止于至善,这个叫菩萨道。发菩萨心,大乘行法。
Ⅳ、再来,华严的一佛乘,普贤心,普贤道,修普贤行法,世出世间一起修。
出离道纯粹修出世间。菩提道也是出世间。菩萨道,是出世间与世间同时修,但两个是分开的。普贤道是世出世间法,在世间法中修出世间法,在出世法中行世间法,两个同时进行,这叫普融法界无尽修多罗。
所以,我们分四个阶段,与一般讲的不太一样。
一般讲的通常都是菩萨道,会讲清楚的就从出离道,到菩提道,到菩萨道。我们加一佛乘的普贤道,这个不同。
华严经讲的都是普贤道,我们修的是普贤道。
普摄众生。修诸善根。悉以回向。
注意,一般人是自己修善根。现在摄众生,是世间法;修善根是出世间法。你要带群众来参加,就在这里,摄众生,修善根。透过摄众生时,焕发你生命力,激发你生命感,发起真正是出世间法的修法,这叫世出世间法。道场一定要你做这件事,原因在这里。在华严里,这点是最特殊的。
Ⅲ、度众生是大乘的特色,菩萨道从菩提道扩大出来,从自己扩大到群众,所以它有,可是它在这两个当中合不起来,两个是并行的。我用种种方法去把它抓回来,是世间善法。我们摄众生,给师父增长善根,到道场师父讲法给他听是出世间法。这两个是分开,但是可以在一个炉子里面。
Ⅳ、普贤法,不一样,在摄众生的同时出世间法也在,出世间法就是让你的生命品质可以提升,让你的生命能量可以增加的那个法,就叫出世间法。你可以透过世间这些事的当下来完成你出世间的目标。你在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开车当下好好开,出世间同时完成。与人讲话很用心,投入。不是吃饭、开车时我在念佛。
◆把这理论架构,弄清楚。整理法语。无上灌顶。
华严与佛教有很大的不同,整个佛教都是华严,普贤道包括这一切。在世间法中已能完成出世间法。它超越了奢摩他,三摩地,这在原始教义里,你看不到。是佛法到了非常成熟的境界以后,他才产生的东西,法义非常殊胜。
欲令永离生死旷野。得诸如来。无碍快乐。
两个差别在哪里?无碍,就是自在。
佛为什么没有生死旷野?这是讲正法,不用大脑,用纯然的生命,就得如来无碍快乐。
【大脑虚幻】用大脑多可怕,四柱八字公式,生命有这样一个结构,算命是从时间上来看你。八字以外,还有东西。所谓命运就命的结构,都是虚幻的生命,不是真实的生命。
用大脑所认知的生命,都是假的,虚幻人生的模式:
第一因素,用记忆,是凡夫。
第二个合理推理,为动力。
第三个、一有推理,一定有假设目标。做生意,肯定会赚钱。
合理推理能兑现的,叫福报;不能兑现的,叫业报。目标达成不达成,只是业报。
记忆就是知识,就会拿出来用。虚幻的人生是一堆知识,一条线,推理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真实人生三因素:
第一个、信心。信心要具备十个条件。1、念心,精进心,自信心,定心,慧心。五根五力演变,再进步就是五心。包括惭愧心,忏悔心,发愿心,护法心,持戒心,你要看看他具备很多条件。信心,要加上一个谦虚心。因为你会谦虚,所以你会精进;因为你会谦虚,所以你会无尽的超越。有慢心的人,有信心,没有谦虚心。信心没谦虚心叫傲慢;信心加谦虚心叫自信。这个条件有了,它会产生一个副作用,叫定位,人生要做什么很笃定。这个信心是真实生命的要素。
第二个、疑情作动力。疑情怎么运作是大学问。疑情与似悟有点关系,但不一样。我要求证,疑情是我先接受,慢慢求证、验证,才知道真正的答案,求证不是推理。疑情告诉我们另一种状况,就是如实经验,与经验主义(以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未来,这在物理现象是可以的)不一样。从生命立场看,经验主义不管用,经验主义常会发生问题。只要用经验主义,疑情就没用了。生命不可能说喜欢就永远喜欢,随着你生理机能。
疑情是智慧之母,不疑不悟,大疑大悟,小疑小悟。
第三个、智慧——假设有的生命的目标。学佛,学着有智慧。
智慧从疑情来;疑情从信心来;有了信心,定位以后,开始产生疑情,他的生命就开始往前奔腾,永无止境。
不如意时,你用合理推理钻牛角尖退不出来,要横出三界,马上钻出来。你一定要换一个角度,那条路走不通,不要再推理了,开放自己,修行在这里用功。有些治标,有些治本。凡夫在人天善法中都用治标方法,没有办法治本。
我们是从根本中扫除这些虚幻的生命因素,建立起真实的生命因素,你才有可能永离生死旷野。得诸如来。无碍快乐。
出烦恼海。修佛法道。
重复说法,与前面一样。
只要用虚幻的,用大脑的生命,有福报合理推理能兑现;没福报,业报就会兑现。人生中你有哪些福报不知道。有人有夫妻的福报,子女不听话,没有子女的福报。有事业有福报,家庭没福报。有有读书福报,没工作事业的福报。
只要是虚幻的人生,你有些时候,某些部分,你会有福报,就是合理据推理能兑现。
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是一切智,生命的智慧,没有佛法的训练,你不会有这种生命因素,不会兑现起作用。
慈心遍满。悲力广大。
慈心、悲力,都是生命因素,每个人都有,你有没有把它激发出来?
悲力,有一种行为,一种能量。慈心也有,帮众生解除痛苦,更需要智慧。
大脑就是负的生命。用生命,是正的生命。
自利心是人人都要有的。
自私心是不可有的。如为了自利而伤害到别人,就叫自私了。私心太重,慈心,悲心发不起来,即使发起来,也是笑里藏刀,另有目的。
要发起慈悲心,而不要拥有私心,就要常常检讨、反省。
普使一切。得清净乐。守护善根。亲近佛法。
一切,指一切众生,包括自己。
出魔境界。入佛境界。断世间种。植如来种。
世间种,用大脑,对立的部分。
如来种,自性圆融。
◆对立转为自性圆融部分,这是修行法,世出世间法最好修,直接就可以出。从对立中,直接转化。很多地方可以转,如贪心,不贪就是转了。自己有那个心,要转化的时候,有很多你的那种欲望缩水一点,大概就过了,有很多是从欲望来的;有的是从你的嗔心来的。要怎么处理,自己才了解。
转化过程,是一个很大的行法,从这里慢慢来摸索。
住于三世。平等法中。
佛法的状况。三世平等,必须对这种生命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