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华严
您当前位置:华严云南学会网 >> 佛法资讯 >> 视频转录 >> 第七远行地 >> 浏览文章

八十华严十地品之第七遠行地 第26集(圆明笔记)

2013-07-06 08:37:56本站原创 【字体:

八十華嚴十地品之第七遠行地 第26集(圓明筆記)

26

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四十二手印。一个一个做。

五方佛,密法经常要用。不修,给他看一看,他懂你就好了。跟你佛光普照。

这些是大家的福报。一流的佛像,是大家的福报,因你能积功累德,布施供养。

真正要的福报有两种人,有,就是福报。

第一、得力的弟子。师父厉不厉害,看弟子强不强。

第二、帮忙组织制度,经营管理的这种人,有这个就是我有福报。有,就可以有人生四畅,挖耳朵、抓抓背、打打哈欠、喷两个嚏。

向三宝负责,向因果负责,向各位负责。公正、合法。公开。会计。华藏月刊,会刊。大家的事,发心来参与。花钱稍谨慎一点。共同关怀这块园地。

菩萨住此地。多作自在天王。

善为众生。说证智法。令其证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

七地菩萨通常作自在天王。自在天王,有两个。一个化乐自在天王。一个他化自在天王。七地就是他化自在天王。大家认识他化自在天王吗?他在欲界顶。象鼻财神就是。一般叫摩醯首罗天天王。就是以别人的痛苦做为自己的快乐。有个就叫魔王,但他不是虐待你,他是要成就你。所以七地菩萨示现,他不会害你。但你必须经过苦,你才能体会到。这些苦不一定能伤害你,但他会在内心里折磨你,让你去感受到。事实上,我们人一生被伤害的苦不多,我们最主要的苦是内心的折磨。夫妻离婚大概99%都是内心折磨受不了才离婚的。有没有那个真的伤害对方而后诉请离婚,我想那是非常少的。为什么?内心折磨的这一种状态,就是他化自在天。在你的生命中起作用。换句话说,你到底有没有过内心有过折磨的经验,有没有?你就要记得,你内心有痛苦折磨的时候,不要忘了七地菩萨在你心中。他们是大自在天王。那你为什么感受不到?你只说这是魔那是因为你不觉悟。因为他对你的折磨就是要你觉悟,所以当你觉悟的当下,这个折磨就是七地菩萨。假如你出来的是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就不得了。可是你是世间的三字经,那就不一样了。这个地方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在遇到苦的时候,你没有转环的空间。你就一直逼在那里,然后会产生恨那你就堕落了。这个时候是他化自在天王,不是七地菩萨。

七地菩萨与他化自在天王,凡夫肉眼看不到,你必须要有法眼,最起码你用功有慧眼才看得到。你天眼不见得看得到。天眼不会看到魔王,天眼只会看到他是大自在天王,但是你不知道,因为鼻子那么大,他是象鼻子孙的那一个,而每个人世间见到的不同,象鼻财神有几个手?不是你想象的,他有很多种,会随着你的因缘而见到,你要能看到你会有福报。所以当他示作他化自在天王的时候,基本上对我们是一种训练,让你人生能够有真正彻底的觉醒,就在这里。

所以在这里,你到底是遇到七地菩萨还是遇到他化自在天王?不一样,要看个人的层次。那我们都在学佛今天你已经听到,可见你跟七地菩萨很有缘,他也常常示现在你那边。所以这里面就发生一种状况,当你遇到困难,前面的条件要具足。

基础要有,大悲咒一万遍。华严行者经首一万遍最少。你要是根器比较厚,华严三品一万遍。这个基础先打下来。你要有所求他马上跟你相应。你就直接从七地修,不要自以为是,你就自己基础一定要打。一万遍下来,有没有偷懒,有没有漏记。有没有中断,跳针的。要再补一下。补什么?补阙真言,华严经咒,再一万零八百遍补下去。念完以后不知道有没有跳针,再补。你是以这种心,一直在做这种基础,扎稳。你那一块地值钱,佛菩萨宫殿一定盖在你这里!学佛基础一定要做好。当你在做这个一万遍,时间你要弄好,慢慢一步一步来,你绝对可以相应。你光看这个就知道了。你在这里修学,不可能不成就。百分之百都会成就的。问题出在基础没有。

任何人都要随时随地我基础到底有没有弄好?当你真的很扎实,其实已经完成了。罔修罔坐,起步不要紧,检讨,超越。对师父不要不得依赖,依赖师父,绝不成就,靠师父吃饭菜,混饭三界。师父有必要,但是他只是指导。修行还是看自己,看自己你自己要怎么修?自己要来,不要一直问,“师父这样对吗?”师父当然对,是你自己要问自己对不对?真有不对的时候,师父会告诉你。有时候会让你不对,这样子会掉下去,掉一次看看,下次你就不会再掉了,你会跌倒就让你跌倒。因为在那个可行的范围内会去挽救你,你不用担心。修行绝对靠自己,不要靠师父。师父给你点一点让你知道,假如你没有那个心的话,你也是罔修。试试看,试久了,罔坐。一定要很认真的去从事修行的工作,你才有可能庄严起来,这一点你一定要弄清楚。

欲界六天

这是讲自在天王的这个部分。这个欲界天情况一共分六天。头顶上,土地公,在地上。

第一层天,四天王天,须弥山半山腰,四个洲。

上面按这四个方向,叫忉利天,四个方向,每个方向有八天,所以三十二天,再加上释提桓因所住的中间这一天,所以成三十三天。

再上去夜摩天,已经超过日月的高度了。那地方没有白天晚上,只有开莲花,莲花开是白一在,莲花合是晚上。中国话叫善时分。好时分。

第四层天叫兜率天。叫知足天。弥勒菩萨住在内院。

第五天,叫化乐天。第六天就是自在天。

越往上的天,欲望越少。越往下的天欲望越大。换句话说越往下的天,象人这种情况要修行成就很难,因为欲望多,妄想多,属于无色界天的那部分,无厘头。包括你想成佛也是欲望,你不是真菩提心想成佛。成佛是生命的一种超越。你既想让人家知道那就是欲望。

越下面越难修,越上面越好修。越好修,成就越小;越好修,成就越大。你要想大成就,现在就好好修。因为现在是最难修的时刻。准备很多,天上好修,成就小。条件好,不好修。真精进的,都很简单。闭关越简单越好。护关成就要比闭关成就高。

修行的条件是这样,你在一定的条件之下,不会让你在生存边缘挣扎。在生存边缘挣扎是没有生活品味的。我们生活品味已经提升了,那你要抓住那个重点。然后你修行一定会有成就的。因为基本上的生活、生存在都没问题,其他时间就要精进吗。闭关就是要去精进的意思。

条件越好,成就快,成就小。条件不好修是不好修。你去精进就好,别想那么多,其他条件你会调过来。这里跟我们讲的前提一样,你现在开始精进就是指定位。定位跟发愿一样,你一定位以后,你会把跟你有关的东西收集过来。你一定位,法界的因缘,会以你为中心靠拢过来。那你不定位,你是法界的一个因素,你会被法界的因缘拖著名团团转。你一定位,法界的因缘会靠过来,有用的靠过来,不用的暂时远一点,它自然就会做这种叫作重组的工作。生命因素的重组工作。然后你自己在这个用功精进的同时,你自己会抓因为很忙也很乱,所以你要培养把不必要的放下,把需要的提起来,这是你必须经历的第一关。跟你定位现在无关的东西全部放下,跟你定位有关的东西全部要提起来。提起来不是哪个重要不重要,现在你提得到的提起来,提不到的你暂时不管,就这样简单的事。

当你这样一直进行下去你就会发现,你所要的因缘它会一直转,人生的因缘就会一直转,不可思议的状况会一直发生。我有个人的经验,要房子有房子。三百万买一百五十万,有车子的命不要买也有,只讲经弘法,有人送一部,要精进找公务员,去经济部了,没有为什么。你只要定位,法界的因缘他自然会靠过来,其他我不求。你让我达到讲经弘法的目标,其他的事你替我做,我只要做这一件事,其他我不管。佛祖要护法去做。他是看着用功来的,你我真用功,他一定帮你做。

所以你只要定位,其他东西不要管,生命中的东西它自然会转。用功,什么癌症末期,肝硬化,管它呢,我说那是你的事。你只要让我讲经弘法,其他我不管。我没有怎样啊,我就跟菩萨讲啊。它自然就转。但你不定位,没办法。他不会理你的。修行真的很简单,你到底修不修。你就好好修定位我要做什么,这样就好了。困难会有,你要跨过那个困难一定会有,那你不管你就这样跨过去,一直跌倒一直爬起来,那就是你要修行的,难就难在这里。

我晚上就是到二点还是功课做完再睡,早上三点半起来。你一定要做啊。拜佛拜到睡着了。你真修行,就入法界,那个因缘,大脑里面想象不到。你真的修行调整好到那个状况,你尽量去做。你不要特别要求自己怎么样,你的能力所许可你去做。那时天天写大教王经,晚上不睡觉,一晚写一支原子笔。你不要怕用功身体会怎么样,那已经超乎物理现象不要管,真的好好用功。

要定位好,你为什么要修行?然后就去做,没有为什么。而这个所做的你看你照样要上班,要持家,要用功,不变。你要双份承担,到这时候它自然就转变。

色界四重天。一共有二十八天。

无色界天四重天。

善为众生。说证智法。善为众生说证得智慧的法门。都喜欢听,听不懂。这个证智法,第一、你必须要实践。第二、你必须有证量。他善说,你不善听。听的前提是你实践,你的功夫要到这个地方。不过呢,他能够为众生说是讲你的程度,你现在程度在哪里?我讲你的部分。你现在可能还在鬼道,那些我叫你离开鬼道到人道来。就讲这一部分,叫证智法。你现在是罗汉我叫你转小成大,这叫证智法。你现在十信位,我让你转到十住位,这叫善说证智法。证得那个智慧的方法,他是一阶一阶带你上来的,那这个就是要不得非常善巧。

他要善巧要具备两方面的智慧。一方面,他要知道你的程度,谈几句就知道了。师父一定要与你谈一下,谈半年几月常有的,甚至两三年也不一定。能三言两语很快地发现你的层次的是七地以上。我们一般很难,因为你表达方方面面不全。我希望有文笔才华的能发心,帮我们写写文章。需要各种人才。

说证法智,不是一般人可以,以我个人世间来讲我 讲怎么修行经过哪个位次这个基本理论我会讲,但是你怎么样我要告诉你什么?那倒不一定。你讲不清楚,我还是搞不定。你讲很清楚我才能够确定。这地方有这点差别,我们虽有点本事,没有七地的精密度。英国不能这样比二。每个人文化背景、出生不同。只有一再地沟通。台湾喜讲哪个是证阿罗汉的,哪个证果啦,这有问题。

一个成就者有个基本模式,要能讲出来,一般人讲不出来。他要讲得出来,譬如说他证得阿罗汉以后,大概要十年以后,他才会讲得出他是怎么成就的。你不要以为那么快,这个人开悟以后,要他们讲他怎么开悟的,没有那么容易,要十年以后才讲得出来。那个模式要讲出来不容易,开悟的境界可以讲出来,可是开悟的模式讲不出来,他们要不得经过十年的保任,然后他才会发现,原来我是这样走的。

假如说菩萨位阶的话,大概你往前走三个到四个位阶,你才有可能讲到期你前面三四个位阶的地方,不是那么快,讲这件事情不容易。到佛的时候会怎么样,到等觉菩萨的时候,就全部累积到那个地方。他停在等觉菩萨为什么要停那么久?把那一个各阶段的情况通通讲完,他通通知道都能讲了。然后呢下一步是什么?他也很清楚了。所以他一上去的时候,这个时候是怎么上到佛境界的那个阶段,他就通通都能讲了。等觉菩萨是有这样的一个保任含润的功夫在,那我们不知道,就想你所知道的通通讲出来,这个叫热情,讲得不见得正确。

令其证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那么把这个证法智能讲,他就要引导你就令其证入,就引道你进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四摄法。因为这是一佛乘的菩萨七地菩萨,他一定要你不只开悟而已,不只有成就而已,还要你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大乘行法的基本四个。四支柱子,你一定要去做。

所以一开示你,事实上你会出现大乘佛法的师父都是教你多做布施供养,多赞叹人家多给众生利益,跟众生做好朋友,跟众生来往,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个都是行法,大乘的行法。

在这里面有没有禅修的过程,技巧怎么样,有。但不是你想象的方法,那个部分是次第道上面要做的。象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些其实就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就是这三个。你不要以为这十大愿王前面这三个,这三个与前面讲布施持戒忍辱一样。在大乘里它主修的课题叫布施持戒忍辱。在一佛乘我们讲的圆融道里头要讲的就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这是不同区块不同国度的行法。那我们既然修圆融道,当然是修这个部分,尤其八地后都是圆融道,那这个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从大乘的立场来讲是这个样子

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

这一切七地菩萨开导众生所做的一切都不离念佛。。。

三智:一切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智。

行都定位,你可以知道从念佛开始到一切智智。我们那个中台八叶上面那个就是一切智印,就是一切智智。佛身、佛的法身、佛的智身,佛的智慧身的智身就是这种状况。

一切智是什么?它起的作用是怎么样?一般在密法中谈的。

复作是念。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

此菩萨。若发勤精进。于一念顷。得百千亿那由他三昧。乃至示现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以为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此数。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第一义智三昧道  六地修行心满足 

即时成就方便慧  菩萨以此入七地

虽明三脱起慈悲  虽等如来勤供佛 

虽观于空集福德  菩萨以此升七地

远离三界而庄严  灭除惑火而起焰 

知法无二勤作业  了刹皆空乐严土

解身不动具诸相  达声性离善开演 

入于一念事各别  智者以此升七地

观察此法得明了  广为群迷兴利益 

入众生界无有边  佛教化业亦无量

国土诸法与劫数  解欲心行悉能入 

说三乘法亦无限  如是教化诸群生

菩萨勤求最胜道  动息不舍方便慧 

一一回向佛菩提  念念成就波罗蜜

发心回向是布施  灭惑为戒不害忍 

求善无厌斯进策  于道不动即修禅

忍受无生名般若  回向方便希求愿 

无能摧力善了智  如是一切皆成满

初地攀缘功德满  二地离垢三诤息 

四地入道五顺行  第六无生智光照

七住菩提功德满  种种大愿皆具足 

以是能令八地中  一切所作咸清净

此地难过智乃超  譬如世界二中间 

亦如圣王无染著  然未名为总超度

若住第八智地中  尔乃逾于心境界 

如梵观世超人位  如莲处水无染著

此地虽超诸惑众  不名有惑非无惑 

以无烦恼于中行  而求佛智心未足

世间所有众技艺  经书词论普明了 

禅定三昧及神通  如是修行悉成就

菩萨修成七住道  超过一切二乘行 

初地愿故此由智  譬如王子力具足

成就甚深仍进道  心心寂灭不取证 

譬如乘船入海中  在水不为水所溺

方便慧行功德具  一切世间无能了 

供养多佛心益明  如以妙宝庄严金

此地菩萨智最明  如日舒光竭爱水 

又作自在天中主  化导群生修正智

若以勇猛精勤力  获多三昧见多佛 

百千亿数那由他  愿力自在复过是

此是菩萨远行地  方便智慧清净道 

一切世间天及人  声闻独觉无能知

20110928-——20111012,圆明学法,清净圆明。

(講記圓滿)

 

 

感恩海云继梦和上华严经开示!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华严海会佛菩萨!

商智建站

上一篇文章:八十华严十地品之第七遠行地 第25集(圆明笔记)
下一篇文章:【八十华严】第七远行地经文
Tags: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