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能灭一切诸烦恼热。是名尸罗波罗蜜。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读华严经要有解读华严经的能力。它的语言模式与思维模式。你看,所有善根。为求佛智。施与众生。是名檀那波罗蜜。
这个经文不全。这一句语言不全,应讲所有善根,为求佛智,能灭一切诸烦恼热。这样才完整。第三句也一样。十句变成十段很烦,一再重复的部分就删掉。中国人在运用语言很讨厌麻烦,罗什言秦人好简。大陆人都单名,常重复。如不简,是不是象一首诗。又太冗长了。为什么译经家他会改动,不怕背因果。因为你对生命没有信心,这些人有成就不担心。罗什七佛译经师。经名都改《佛说阿弥陀经》。为什么不敢删,人生信心不够。读华严要有这种气势啊。三缘念,是在信心的基础上。你一定要具足这样的信心,当你有悟处的时候,自然去做矫正的工程。这十句写一遍,读博士班考试永远第一名。你用这个心是因地啊。你就拥有那种智慧。这是本体上,生命洪流中非常重要的本体的核心。
你还没定位的时候,你是法界中的一个因素,随着法界因缘的流转你去生死轮回了,你一定位,开始法界中的所有因素以你为核心绕过来。你就不相信,因为你到现在还没定位啦。我一直讲,没有人问师父我要怎样定位。那叫罔听。你真的有信心吗?这个信心架构起来完全不一样,那个殊胜功德不可思议。越是不会读书,越是想要子女书读好。你把这个法传出去就对了。最好印一个表格,上面原文,下面自己写。不但殊胜,还有很好的人缘,效果。这个就是法。很少人体会到法的殊胜。我要给各位的是法,不是那个知识。这是解读华严语言模式的地方。思维模式也有了。讲经不要准备的,因为你的语言模式与思维模式与他相应啦。如果不相应,就要准备,找公案啊,讲故事啊,讲因果啊。本来学佛是对生命有信心。你要真的能解读经典语言模式与思维模式,你就不担心,变被动为主动,能与十方诸佛同一鼻孔出气。你就从解读华严经典语言模式与思维模式下手。真正的法门要领在这里,谁都可以做得到,我这么笨都做得到。老实修行就好了。
文字上的意义,除非你能解读他的思维模式,否则你绝对不了解。依文解义,佛教杂讯,你完全不能体会。
第三个。慈悲为首。不损众生。是名羼提波罗蜜。
前这六个都用印度文。第七到十个,它分两组。你今天听这个这辈子没白来。
华严经语言模式,这个地方是实叉难陀的语言模式。为什么前面六个用梵文,后面四个用华文?解经不会解这个啦,他能够把这十个波罗蜜名字解释完毕就叫阿弥陀佛了,会说好累。
前面六波罗蜜用梵文,叫根本智。后面四个波罗蜜用华文叫后得智。为什么要这样子?这叫佛教史的玄机,它的秘密。华严经真正汇集起来,流通到中国应是在中亚西亚,不是在印度。你读十本伟大的佛教史你也读不到。阿育王在也雀王朝,在印度哪一方位,五天珠,都不是。阿育王就是在若支国迦内释迦王,他是个大乘非常兴盛的国土,他才把那个部分汇集起来传授到中国来,但是你要知道中亚西亚所有国家他到底用什么语言没人知道。我们能勉强地说他用的是梵文,梵文是不是印度本土所使用的语言,我们现在没有去研究。当你从中亚西亚把印度的东西翻到中国来的时候,他发生一个问题。到底哪些东西是中亚的思想,哪些东西是印度的思想。你分得清楚吗?尤其象实叉难陀,罗什这些人都是中亚西亚的人。即新疆的人。我请问你他传的是印度的佛教,还是中亚西亚的佛教?他传过来的时候,实叉难陀在翻译的时候,他有这个原则,他看得很清楚。这个原始教义,我一定忠于印度的东西来讲,所以叫根本智。后面这四个到底是中亚的,还是印度的,我搞不清楚,干脆就全部中国化好了。所以后面四个纯中国的翻译。这叫华梵双举。两个都列。所以他不叫禅定波罗蜜,叫禅那波罗蜜,梵文。方愿力智全用中文来讲。经文毫不含糊。我跟各位讲,可以这样做就一定要这样做,不可以这样做就是不能这样做。我是绝对跟你负责任的。因为翻译的时候,你没有进入那个境界你不知道。你没有翻过这些东西。一个译经家在对生命拿捏的时候,他会牵扯到他的文化背景,绝对有关,所以当教义在做厘清的时候,干脆把它分出来,但是你要知道,经本是这样分的,它在生命的全方位上,是一体呈现的一时炳然齐现,它不会糊涂。可是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这是非常高起的艺术。所以读经要有这种气度来欣赏,为什么一直读起经来,会高兴得不得了。你已经看到实叉难陀在当时翻译的时候他用心的状况,已经很清楚地看到了。我在跟你讲这个,已经不是单纯讲经文法义的问题,三大明主的历史背景我都跟你讲出来了。当时这些高僧大德他们在翻译这些经典转达这些佛陀意义的时候,佛陀内在境界的时候,你看看这么圆满的转移过来了。你现在能不能这么圆满地接受呢?!我是这样圆满地表达了。这个喜悦你真的要自己去庆幸啊!你三生有幸!
这经文看得很清楚,从宏观的,微观的我都可以告诉你。你要掌握到它的语言模式与思维模式,怎么修呢,那是行为模式的问题。那更不用说了。除本道场,别无分号。因为你没有掌握到它的行为模式,所以行法怎么修你不会啊。那里都不会啊。因为你能够掌握到身口意三业,身是行为模式,口业是语言模式,意是思维模式,三个模式掌握了,那佛法有什么不能超越的。你把这三个模式纯化了,不是身口意三业清净了吗,你要怎么纯化,你要华严化,华严最纯啊。你要天台化妙法莲华经最纯。你有没有朝这条路走呢?你要研究阿弥陀经,都可以,那你的这三个模式建立起来,身口意三业你清净了没?在你研究的那一宗那一派有没有?告诉你我们就是有。你看哪地方道场有这么清楚的交代?这是从宏观面谈的。
来看第三个的定义。
羼提波罗蜜。忍辱波罗蜜。为什么翻译忍辱?因为中国人是不能侮辱的。士可忍熟不可忍。最不可忍的地方他都能忍辱下来,所以翻译忍辱波罗蜜。印度没有这个意义。不讲名节,骨气,本色,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这个字事实上叫忍。忍这个字在中文的古代里头,跟你讲的忍耐不一样,这个过来般若波罗蜜那个地方讲,能忍诸法。无生无灭。有没有?是名般若波罗蜜。有没有?那个能忍的忍,有没有?能忍诸法的忍是什么意思?能忍耐一切法无生无灭是吗?告诉你那个忍,跟忍耐完全无关。这个忍就是智,就是智慧。能忍诸法也就是有智慧能知一切法无生无灭。大家都不懂了。这个地方问题还大了,不讲智慧没事,一讲智慧事情就大了,我大概这样简单地给你区分。假如各位对中文或者是对根本佛教有兴趣的话,你去留意看看,中文在这里讲两个字,忍是智慧,智也是智慧。这两个字的用法有什么不同?这里为什么不说能知诸法无生无灭呢?他就不这样有。诸法无生无灭的法是什么法?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有为法有生有灭,无为法无生无灭。可是你要知道,我们看到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都是因缘所生法,对不对?因缘合则生,因缘散则灭,所以说缘生缘灭。从有为法来讲的知,跟从无为法的知,意义不一样,讲到无为法时就能忍无为法无生无灭。讲到有为法叫能知有为法缘生缘灭。知有为法缘生缘灭就叫智。知无为法无生无灭叫忍。都是智慧,用的标的不一样。
所以中国字有一个叫破音字,它正常的念法叫什么,可是在另外一个地方又叫什么,它发音不同。那个字,我们讲南无阿弥陀佛,那怎么南无?一贯道说南无没有阿弥陀佛。因为他在西边。南无,是破音字,只是音,问题就来了,有很多地方那个无字要念牟。大般若经最后一品叫檀无解菩萨品。应是檀牟解菩萨品。它有音韵学或叫声韵学,读中文它这个语言文字在运作的时候,它会有变化的,音扬平仄去去音平音,有没有?现在叫四声,以前叫八声,八声八音念起来的话,真的象在唱歌很好听。我们越来越粗线条。没有那种柔软心音韵,不美。这个就是问题。
要懂得这个忍,本身带有智慧的意思。讲六波罗蜜事实上这三个是根本。施戒忍波罗蜜,这是修行的内容,精进是方法,禅定是一种过程一种境界,智慧是最后的结果,所以真正用功的内容是这三个。那个忍不是压抑叫忍。忍是一种智慧,他是怎么忍,他当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脑筋一转原来是这个样子,他转化掉了。这个是智慧啊,我们从相上看它叫忍。可是从本体上来讲它是智慧的作用。翻成忍就是什么,无为法的智慧。这个忍是看到无为法的智慧那叫忍。你要懂得语言模式,你要不懂得你没有办法进行。
这个忍是知无为法的智慧,这样他前面来讲慈悲为首,不损众生。这是什么,你这样看它就矛盾了。你假如说所有善根为求佛智慈悲为首不损众生。那就没有问题了。你的思维模式弄通了,语言模式你不知道了。你懂得语言模式来协助你思维模式的架构。就更没有问题了。他还是为求佛智来的。把所有的善根拿来运作担不损众生,在无为法的运作当中不会伤害到众生的。要慢慢地去体会它。就在这讲的当下,我个人非常地喜悦,那种生命能量的涌现,世间法讲的那种成就感跟满足感,那真不可思议。但你听得到吗,你感受得到吗?真的这个要去不是说是师父讲那个我从来没听过,这种美言我听很多了。我是跟你分享,因为有些东西确实是在讲的时候,你听到的同时我才发现到。我不是准备好来讲的,这经文都是来翻阅才念的。以前怎么念过现在也不知道。你真的把这语言模式与思维模式打通的时候,前面通后面就通通通而且同时通。这个就是生命。你去注意看,当你肚子饿得要命,手脚发冷,然后冷汗直流。一块蛋糕一口水下去,就这样子怎么突然间色力充盈。这就是同时。生命的运作就是这个样子,就在这个同时他整个生命能量出来了。这个才不可思议啊!生命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是全方位启用的。
第四个。求胜善法。无有厌足。是名毗梨耶波罗蜜。
为求佛智,令诸众生求胜善法,无有厌足。因地行者,一讲到众生包括自己在里面,是自受用他受用,你想想自己是不是这样子把这所有的善根拿来求佛智,来为众生求胜善法,无有厌足。这个就是毗梨耶波罗蜜。精进波罗蜜。这个精进,跟忙碌不一样。虽然在佛门中早上来参加早课,然后做功课,禅坐,午供,下午回去赶快去帮人家助念,晚上做功课,很忙碌。精进指你的生命有在成长。在菩提道上有在前进这个叫精进。假如在菩提道上没有向前进的话通通不算。这叫忙碌。根本就是盲目。精进是指在菩提道上生命的成长的这一个部分来讲的,世间人通通叫忙碌,因为他的生命没成长。甚至为了他设定的名利目标,不异葬送了人性。那是堕落不当的。
这个毗梨耶的意思,它这个地方讲,为求佛智,令诸众生,求胜善法。这殊胜善法,不是普通的人间善法。这殊胜在菩提道上,在生命成长的轨道上无尽的超越。这个叫胜善法,这才叫毗梨耶波罗蜜。无有厌足。你不能只有一次两次。
一切智道。常现在前。未尝散乱。是名禅那波罗蜜。
一样,所有善根为求佛智令诸众生。一切智道。常现在前。未尝散乱。把那一段带进来,这经文就美了。各位你要好好摸索这个语言模式。原来经文就是这么美,法义就是这样。
这一切众生在上面,一切智,一切智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常讲的。一切智道就是菩提道,生命中的那个东西,那种能力叫一切智。你生命中的那个能力,跟知识中的那个能力不一样,现在我们那个能力都衰退了。各位可能会觉得我们因为大脑发达,所以我们的能力在衰退。事实上,任何生命任何的器官都有它的本能,你看你的手指头你没感觉,有些人手指头就很敏感,回家自己摸肚子看看你都不知道在哪。你看那些按摩师,一碰就告诉你这里会痛。你自己的那个能力消失了,按摩师的那个能力恢复了。狗的鼻子比人类敏感2000倍。当你心平静下来以后,你就会发现这个人出去偷吃鸡腿回来,你会闻得到。你心静,那个能力就出来了。现在你太复杂,尤其烦恼多的时候你什么都没有了,那个能力就消失了。
生命的能力,生命本身的那个能力,叫一切智。是你因为被污染了,被烦恼,被意识形态把你盖住了,它发挥不出来。它可以发挥出来的。这个本能跟你刚讲的我闻到那个味道好香啊,天香,那个叫幻境,神经错乱。
生命本身能力跟大脑无关的,你自己那个能力直接就出来,不要经过大脑的。你去注意看看,当你看到有一个人拿着一支枪,又一支刀的时候,你马上掉头就走,你不要大脑再等一下,这个坏人是不是要杀我?等你想通了时候,你已经变成沙西米了。因为你的生命本能会告诉你赶快逃啊,你还在那一边想想什么。生命本能会告诉你,不一定要经过大脑啊!
生命本能是反射作用,用反射作用才是你生命的一切智。什么都经过大脑绕一圈过来的,叫知识。佛法,佛教,佛学。我们是讲佛法院,不是佛学院。读到LKK,不会开悟。你透过佛法来修行没有LKK,你马上就可以成就,关键就在这地方。我们这禅法院,密法院,净法院跟经教院。经教院就是华严学里面的系统,否则你在禅法院密法院跟净法院。禅学密学净学跟净土没有关系。它从修行方法上来,功夫在这地方用。这个法是什么,训练你的一切智,不是训练你的知识。
常现在前。生命的本能可以全部兑现出来。未尝散乱。这个才叫禅定。你想想看你训练的禅定是什么?现在台湾也有很多印度新兴教派,世界各地有很多许多静心法门,静心,你想要使心静下来就可以让这生命的一切智现前,用你意识形态的静心做不到,你一定要经过禅定的训练,止住妄想,才叫静心。那个时候生命的境界才有可能现前。静心当成禅定,神经病,不对。
一切智道。常现在前。未尝散乱。生命的本能通通能显现出来,但是不会乱。我们不是散乱,我们叫紊乱,乱成一团。你生命有没有本能,没本能是一回事,即使有本能也乱成一团,你不会用。因为没有经过训练,不能叫禅定。禅定不是坐在那里不动,那叫木头人。韦陀从来没动过。它是指你的生命本能的东西在生命中的运作都不乱。这个叫禅那波罗蜜。跟你想象的那禅定,不一样。这里告诉我们真正的大禅定,它生命的本能是非常活泼的,不是没有生气的。
第六个。能忍诸法。无生无灭。是名般若波罗蜜。
全文应是所有善根为求佛智令诸众生。能忍诸法。无生无灭。是名般若波罗蜜。
忍它既然是针对无为法的,无为法就是本体的部分,你有认知能够穿透的那种智慧。所以叫忍。是对无生无灭法来谈的,这个叫般若波罗蜜。般若这边,我们从比较通俗的地方讲就翻成智慧。这个智慧,叫做空性。意义完全不一样。空性本身不是什么都没有,空性是一种状态。你要体会到这一点,所以能忍诸法无生无灭,是名般若波罗蜜。从无为法的立场看,生命状态的这种的能力我们叫般若,叫智慧。这种智慧,这种状态的了解彻底完整究竟,叫波罗蜜。波罗蜜叫做到彼岸。圆满成就的意思。印度人在餐听吃饭,吃完了叫买单,埋单,印度人这部分叫波罗蜜。到底、完成的意思。这地方,般若波罗蜜的意思,我们都有那种生命本能的状态,可是我们这状态非常地少,你必须要让它一直成长一直扩大一直成熟,那才叫般若波罗蜜。我们有一点,哪一点呢?计较、嫉妒、贪嗔痴那一点,那都是生命因素中的杂质与恶质。它是把生命中的本质发挥出来,然后在积极面是让本质达到穷尽与圆满,同时在恶质与杂质上面把它除尽除掉除干净。所以这部分我们要能够弄清楚。
201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