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华严
您当前位置:华严云南学会网 >> 佛法资讯 >> 视频转录 >> 第六现前地 >> 浏览文章

八十华严 十地品之第六現前地 第38集(圆明笔记)

2013-07-04 11:47:43本站原创 【字体:

八十華嚴 十地品之第六現前地 第38集(圓明筆記)

 

385606

九无明为缘是生缚 于缘得离缚乃尽 

八从因生果离则断 观察于此知性空

十随顺无明起诸有 若不随顺诸有断 

此有彼有无亦然 十种思惟心离着

两句为总说,在中间总说,是转折。思维要开始起变化了,你要抓住要领。

修行,对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波澜壮阔的生命现象,只有进行才知道。

做生意,很富挑战性。不是只有买卖那件事情,每一消费者都不有同的心境,你会看到人性,看到那个生命。修行者不管走到哪,要看到“人”,看到人性在哪里,看到生命。

太阳,大地,大雨给予每个人是平等的,众生根器不同,吸收不同。

你被锁在一个地方,是被那个地方卡死了,大脑单行道,锁定方向,不能回转。

看人,每一个人都可爱,有人自私;有人会害人;有人自私又会害人,去看他时,纯欣赏。你会欣赏,就会知道一切万法本来平等。我把收入布施给他,所以我失业了,修到布施。

在生命大花园里,每一个人都是一朵花,希望每个人开出生命的花朵。

现在看为什么在生命旋涡里?

无明绑着你产生系缚。要解脱,就要把无明给断了。离开缘,系缚你的就断了。

缘很难懂,缘是一种吸引力,你有因,吸引力就发挥作用。你要是没有因,吸引力就不起作用。如一个男生,与一个女生在一起,距离远远的,不怎么样,没有因。两人喝咖啡,两个因产生了,你会看到第二个女生介入,这两个人开始吵架。原来女生有意见,第二个女人变成缘了。什么缘?男生与女生吵架的缘。如这两人没有因,第二个女生出现,没事,本来她们可以讲话的。因在那里,缘自然就出现。缘与因之间的关系,本来是相对待的。没有因,缘不存在;只要有因,缘就出现了。

桌子上面有一只花瓶。如把花瓶拿掉,你看到就会怪怪的,这个瓶是不是被。哪里去了。。。有一个前因,后面的状况,就会变成一个缘,那个缘使你造成一个果出现了。

那个果,是因为那个缘才产生的,缘是因为那个因才起作用。缘起作用,果就出现了。

这种缘会起作用的地方,就是你的无明。无明接着一直下来的时候,十一个部分通通都是无明的相,无明的相一直转变。

第二个,无明缘行,行的因是无明,行就是下一个的无明。这样,十二有支中,前面十一个通通叫无明了。只要有这个缘在,前一个因,通通是无明。

从理论上讲,分开有十二个,事实上只有一个,就是无明。

无明的作用,就是因为你的缘而来的,所以它的结论:能够对于缘离开,不被缘所诱惑的时候,就对了。

那个缘会引发我什么?比如说我在看这里,前两天没来的人你没看到,所以看到桌子那里本来就没有东西。因为他没有缘,所以因就不成立。没有因,所以,缘不存在。

你前两天有看到的人,有因,所以今天它不在,就变成缘,你就会一直在看它收到哪里去了?前面有因,缘就发生果。现在我们能不能发觉那个缘在起作用。当你开始在找的时候,你说“我不要找,它不见只是一个缘而已”。为什么要去找它呢,因为你有因,所以这个缘才会出现,因为你的果在起作用,你的警觉性能不能警觉到说,“我不要去找,那个不见,只是个缘而已”。所有的凡夫缺少警觉性都不会发现这个缘的存在,掉进去了,就是生死轮回。

你能从这里开窍,开悟,是真的悟,直接从缘上去断。

比如对爱不要执着,喜欢古董,爱取就是执着。你看到美女、古董,你能不能说“不爱,因为它是一个缘,我不要执着上去”。你要知道而不执着。这一点才叫对缘离去。看不懂叫愚痴。你不认识她(它),当然你不执着她(它),你没有缘,因为你没有因吗。认识是因啊,你认识她以后,出现才是缘,这个时候不执着才是真不执着。无因,无缘不叫不执着,根本没有出现过。

如知识分子,读书有了记忆,又会合理推理,是因,现在叫你不用大脑思维,会很累。我会用大脑,叫我不用大脑,这个难。

如一个放牛娃,生命力很旺盛,你叫他不用大脑,他说你讲什么,他本来就没有大脑。

你有了那个东西,才可以叫你放下。你本来没有的东西,你不能放下,因为那是因,因与缘常常会凑在一起。我们一般人是因与缘看不清楚。

现在我们看清楚了。有因有缘,怎么把缘拿掉,因过去已经造了,现在缘出现,我不要被缘粘住,就是解脱了。

八从因生果离则断,观察于此知性空。

因到果,需要缘;能离缘,果就没有了。

忏悔,就是叫我们不跟缘粘上去,是很辛苦的。缘与因一定要很快地结合,这时,果报马上现前。没有缘,果不生,要怎样把缘离掉?修行人在看这个东西。光听这个智慧无量。一定要想办法透过训练,使他变成你的生命因素。只有禅修。

缘拿掉,空性就现前了。这四句当疑情参。

座右铭,熟背,智慧、福德、因缘不可思议。

离缘,性空。训练到一切缘皆离,就不怕造因了。

缘不了,生死不了。因为我们发自于身口意三业都是因,缘一来,果报就现前。

现在离缘,身口意三业所造的不现前,出三界,了生死了。

修行要离缘,善缘、恶缘通通要离。这点你就看不懂了,庞居士,善因善缘,不如无缘。

世间要顺善缘,忍逆缘。恶缘来了,能不能离那个缘?善缘恶缘是你定的。

十随顺无明起诸有 若不随顺诸有断 此有彼有无亦然 十种思惟心离着

世间人讲随缘,不负责任,消极人生观。

我们讲随缘,是随菩提缘。殊胜。

不随顺,逆,离那个因与缘。因已有了,你要怎么离那个缘而断那个因所要生的果?

离,很重要,就是断。你要是缚住(石头压草)的话,这个缘走了,下个缘又来了你又粘上去了。

此有彼有,此无彼无。此因有缘,彼因也有缘,无此因的缘,把它断了;那彼因的缘也断。这里讲十二因缘的循环性,十二因缘一直缘下来,就通通有了。现在无明断,那个缘要把它断了,使无明不起作用,果就不了。无明的缘能断,那么行的缘也能断。

有,是随顺。不随顺是逆。无,全部断了。

无明缘行,则万法繁兴。无明断,则行断,则一切法灭。这两种状况。

十种思维方式,能令心都离执着,不再对缘产生作用,都能断。

[]有支相续。

[]有支一心摄。

[]自业不离。

[]三道。

[]三际。

[]三苦。

[]因缘生。

[]系缚起灭。

[]顺无尽。

[]如是普观缘起行。

前四偈摄总说十种思维。十二有支十门。

有支相续一心摄  自业不离及三道 

三际三苦因缘生  系缚起灭顺无尽

如是普观缘起行  无作无受无真实 

如幻如梦如光影  亦如愚夫逐阳焰

如是观察入于空  知缘性离得无相 

了其虚妄无所愿  唯除慈愍为众生

如是普观缘起行  无作无受无真实 

如幻如梦如光影  亦如愚夫逐阳焰

这指理论的核心。

一切万法都是缘起而行,你能不能对缘起无作无受?

看着缘,都是因为缘来才有的,那缘能不能够看说他都是不真实的?

因是有了,凡夫造了很多因,现在缘一来,你一直捕捉,都缘起了,缘起产生一切万法。你缘一断,这不就都没了嘛。

一切万法因缘生,一切万法缘级灭。对缘都不接受,万法就都灭了。这灭,不是消极的。

富贵无罪,漂亮不是罪。有福报,是因为前辈子广种福田因修来的,这辈子现相,只是缘。不执着,是指这个相时,我不特别刻意去维护它;适当的时机,我能够布施,这指顺境的状况,不管是财富、官位等等,这不是很好嘛。他懂得运用他的智慧去利益众生。

顺缘、逆缘,顺境、逆境,都是一样,象昨天讲的,我们要懂得无常不要老是去解释顺境的地方(会老是把上面好的拉下来,让它崩溃变成坏的),无常要地能够拿来解释逆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世界真美,生命展现出非常光芒。无常只是告诉我们一个法则而已。

普观缘起行。

使一切万法如幻如梦如光影。这是讲一切万法的实相。

凡夫追逐阳焰那一相,本身是实相,只是一相。

你了解一切万法都是缘起的,你能抓住缘,而把它离开,离缘,就入空,证得空性。这个空叫空三昧。从这里直接入空三昧。

无相三昧。

了其虚妄,就不会去刻意作为,无愿或无作。

A、修行破参的人,第一个就是证三三昧。这是从慧门进来,很简单。

从这个地方来很清楚的人,通常叫缘觉法。用缘觉的修法。这地方弄通了以后,你一定要经过触功德的作用,一定要经过八触十功德的过程,所以你也一定要透过实修来。这个地方只能告诉你说,你的知见很正确。知见,可能造成习气。

知见正确以后,还要实修,就是运用置心一处的方法。只有一再地置心一处,这个法你训练完成,你才有可能通过八触十功德的真实境界。这个时候你在正知见的前提之下,八触十功德,一次就超越了。

修行要正确就两个条件,一个知见正(经典教育);一个触功德(实修)。

没有触功德,成就不太保险。

B、声闻乘行法,直接实修。先经过触功德完毕;经典部分只是验证,印证印心。只有成就者过来人验证。过来人还要凭经典印证。

经典的东西还可以讲,一讲出来,误会的多。修行必须自己去实践。一定要来共修。

破参以后,再进一步,就进入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无量百千三昧就可以展开了。20120414

商智建站

上一篇文章:八十华严 十地品之第六現前地 第37集(圆明笔记)
下一篇文章:八十华严 十地品之第六現前地 第39集(圆明笔记)
Tags: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