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华严
您当前位置:华严云南学会网 >> 佛法资讯 >> 视频转录 >> 第六现前地 >> 浏览文章

八十华严 十地品之第六現前地 第36集(圆明笔记)

2013-07-04 11:47:03本站原创 【字体:

八十華嚴 十地品之第六現前地 第36集(圓明筆記)

 

365332

三无明所作有二种 缘中不了为行因 

如是乃至老终殁  从此苦生无有尽

四无明为缘不可断 彼缘若尽悉皆灭五

愚痴爱取烦恼支   行有是业余皆苦

这两偈讲无明的作用,十二有支如何起分别作用的。

无明作用两种,一缘生,二缘灭。

随缘,缘是什么?

发自于身口意三业都是因,造因时,果就存在了,因果同时。可是果不在你面前,没现前,你就认为没有果,这是凡夫毛病。果什么时候现前,看缘。随缘就是随这个缘。

缘来,果报有三种。

1、你不知不觉。无记业。

2、顺。顺境一来,你就迷失了。

3、逆境。缘现前,你第一个反应就悄悄倒了。

之所以是无明,因为你的真谛没有办法转化成为你的生命因素。

不了,缘的作用不能成为你的生命因素。

你要懂得那个缘。对于世间一切,不了解,一碰,常出事。你会觉得老是差一点,“不差”,就是福报问题,过去因没有。

生命改造从哪边下手好?你茫茫然。

●随缘,你要有一个中心思维,主旨,根本的法则,就是你的行法要出现。要定位,在法门中要怎么修,就是定位,你要怎么修就怎么修。

置心一处,心,你把它作最简单最初阶的定义,叫注意力,把注意力放在风门上。那一处就叫风门,不管对不对,你就去训练。当这一训练进行的时候,你整个生命中,整个法界就开始变化。所有的生命因素因为撞击到你而通通沉淀下来,下辈子你就从这地方开始,因为你已定位,很显然你会自己转你自己的方向,年轻就会精进,修行很快就会成功。

A、修行最好用这个方法,你不会很累,这辈子你只要定位好,其它自在。轻松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定位,然后提疑情就好,不要管成就不成就,随顺自然成就。今生不克,三辈必圆。

B、如象释迦牟尼佛精进苦行,先作众生牛马。背负包袱相当沉重,绝对的勇者才能进行。弘一大师,最勇猛的人,持戒严谨,符合标准,寿命不长。本身单纯才有办法改造。

你能确定的时候,那个缘,你就能掌握到。

无明运作,自己不会起作用,也是随缘来的。没有智慧,跟着缘走,就生死轮回。无明是用你的大脑去捕捉你所需要的。定位以后,智慧觉知(不是我)会起分别,在随缘中自然成就。

人生成长,依于生命,不要依于大脑(决定100%错)。

●遇到两难,通通不要做决定,跪在佛前好好忏悔,诵经;然后自然就会有状况给你,那个状况100%正确。我有两个女朋友,不知道要哪一个,不要去决定,拜忏,生命中自然给你答案。用大脑意识形态好恶做选择,一定选到错误那边。不用大脑选择,那个缘会出现。

拜佛、拜忏方法,生命中过去所造的是恶业,是恶因,缘一来当然是不好的。可是在拜忏中,它就会转化掉,这是绝对的。试了你就知道。

生命教育。工作问题,身心健康,家庭夫妻,子女青少年问题,老人问题。都会遇到盲点。生命东西是生命做决定。写论文,考试,开车时用大脑。

人生中的问题全部用生命解决,这里面的缘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

大脑是铁,业因是磁铁,刚好吸铁,只要你大脑一起作用,业就把你吸过去了。

大脑不起作用,磁铁不能吸生命中的其它东西,不能起作用。

法界中思维模式有无量个,个个都对,只有一个错就是大脑取向的思维模式,虚妄人生。用大脑聪明人,业障重。憨憨的、直直的,用生命,不会用大脑,吃饭就是吃饭。

 

从无明一直到老死,有十二个阶段,苦生无有尽。苦的产生是在无明缘行的这个地方开始,即无明是行的因,苦就出现了。但这缘的作用产生,如无明灭而不是行来的话,那一切都灭。无明是一切苦的根源。老病死是终端,整个作用都是你心理作用,都是因你无明所在,无明指你大脑的作用。

当真谛移进来,构成你生命因素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不会作用了。

无明缘行,有无明在那等着,行要行,一定从无明这个因来的。如没有缘,无明就不会缘行,行跟无明就无关,这个行就不叫心行,叫萨婆若海,性空即是佛的性空。当你入性空时候,那就不是心行。

所以,你只要是用大脑思维,就是心行。不用大脑思维,你的行就进入性空,入萨婆若海。就昨天讲的那一个心、性、念、想的部分。整个区别都在这个地方,心性念引入萨婆若海,还是心性念被六识所捕捉,就成想?

六七八走进去是想,八七六走出来是行。这个就是一个根本核心所在。

四无明为缘不可断 彼缘若尽悉皆灭五愚痴爱取烦恼支 行有是业余皆苦

无明为缘,就不可断了。缘能不能尽?能尽,一切通通停止。

你要不要随缘?就在这里。世间人讲随缘,是随着生死轮回的缘。依赖,无奈。生命要能独立,才能看出他的精彩。一个独立的人,社会怎么繁荣,他对社会有一份交代。

随缘的随,很不好随,是非常有智慧的表现。真智卓见才叫随缘。

人生两个层面。1、个人;2、社会族群。

个人与族群之间要保存个人的生命空间,然后跟社会族群要很妥协,很圆融,相处很好,这就是修行。有适当调整状况,你会发现觉性在起作用,怎么随缘的,两全齐美。

A、在社会中为了要适应它,你会压抑自己,扭曲自己,在社会中变消失了,隐型人,这种是可怜虫,比动物更痛苦,是标准的六道生死轮回的众生,看起来在人的生活里,其实他过的生活是六道生死轮回,当他有福报,好象天人;他没福报时,环境比地狱畜生还不如。这是极端。如妈妈做菜都老公、子女喜欢的,穿衣都爸爸、儿子喜欢的,没有自己喜欢的,以牺牲自己为快乐,因为她有福报。

B、另外一种人,也是极端, 不屑于社会,抛弃了社会。自己到山边海角去,看似遗世独立,其实是社会边缘人。自大,看不到生命的存在。

要有你自己的家庭文化,私人空间,塑造自己特色;与社会相处,得体应对。拿捏得好,总持陀罗尼。

觉性一起,就是智慧(感受生命的存在),无明就不见了。

自己要从各方面训练,如参禅很活泼,拖死尸的是谁?念佛是谁?要你经常反观回来,谁啊?谁念?修行中谁在走路?指挥走路的那个是谁?真实生命的谁,你有没有感受到?

活在假如里,不知道真如。不是假如的,就是真如。

活在真如里,彼缘真尽。

佛法理论重点在因缘的缘,不在因果论。因果论是科学定律。

有因,必须有缘,果才现前;事实上因造,果就已在了,只是没跑到你面前来;要跑到你面前来,等这个缘。

行与有是业,业本身是中性的。

业有福报,有苦报两种。众生业障,是不好的,会障碍你。

众生业力,只是一种力量而已。行与有是一种力量,随着你的缘,会产生作用,是好是坏,就起作用了。如水是中性的,调糖就甜;调盐就咸。

当你的缘是不好的,是世间缘,其它的通通是苦了。因为世间缘是生生灭灭的、相对的,有的人很健康,觉得什么事都可以做,造业,大吃大喝,跳舞,会造伤害身体的事;有的病很多,苦时他会注意避开苦。

行与有,很中性,只是业。业顺就叫福;业不顺,就叫苦。但这业在世间,大概都是苦。不是直接的苦,就是间接的苦。

商智建站

上一篇文章:八十华严 十地品之第六現前地 第35集(圆明笔记)
下一篇文章:八十华严 十地品之第六現前地 第37集(圆明笔记)
Tags: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