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4:55】
不知真谛名无明,所作思业愚痴果。
两句合着看。
愚痴果报,因,来自于身口意三业。思,来自意业。
真谛不是生命因素,就是无明,思考都在第一象限里面。色身所作的是大脑思维模式,从你喜怒哀乐在做决断的。当那个人坚持他的思维时,你就不会喜欢他,为什么?因为他是大脑的思维,你的思维也是大脑。知识的记忆为基础的训练,做合理的推理是动力,每个人推理绝对把它合理化,得到的目标是你设定的目标。
当目标能兑现时,是福报;不能兑现,你的业苦就到了。虚妄的生命是这种环境中运作的状况,无明在起作用,这时叫思业,是因。思维的业所得到的就是愚痴的果。
● 要从第一生命作象限转移,进入到第二生命里。
在第二生命里,不作推理,以信心所作的定位为基础。生命的动力就是疑情,产生的结果不是设定的目标,是一种智慧。智慧是生命的火花,从疑情中来。
象限转移的是什么?是生命的转移,不是数学的转移。把大脑记忆、推理放下,以对生命的信心来做定位,用疑情来作生命的动力,这时他会迸出生命的火花。
信心是你的生命因素,对真谛留在你生命中的因素有多少,不要紧,只要不是0就好,以它做定位。你的疑情会使它成长起来,它不是用记忆的,也不用推理。
在一切境界来临,你这个生命中的真谛就会起无穷尽的变化。
修行可以百分之百改变你的命运,转凡成圣。要自己发心去追求。
真谛,疑情带着,从“知道”变成你的生命因素,就叫证道。
▲诵经怎么诵?问不来,我诵二万卷,我就会知道。不知道,诵五万卷。从第一卷就带着疑情诵。拜佛我不相信拜不出来,10万拜;再不来,20拜,10万为单位。从第一拜就开始带疑情。从念佛第一念就开始带疑情。一直超越它,一直穿越它,它就跑出来了。生命中提炼出来的芯片,自己要去煅炼它,不是去推理。佛经能找来的都看,什么广论,不懂的才看。
为什么讲思业?思维的模式决定你语言模式与行为模式,不能突破,不能进行修行。
识起共生是名色
心,是名词,躺着。
心生的心,叫性,站起来了。产生的动作叫性。心生的状态,叫念,当下的心。
念被第六意识捕捉的那一刹那,“相”产生了,相,眼看到木。
相在心上的时候,叫想。相透过第六意识到第七意识到第八意识的时候,就叫想。
前面三句全部讲清楚了。
从第八阿赖耶识,到第七识,到第六识的时候,叫行。
整个过程,从第六意识捕捉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意遇到的色声香味触法,第六意识捕捉到,这个叫识起共生是名色,相就产生了。
所以,心、性、念,为什么会起作用,性会来?就是前面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性就来了,当下的状况叫念;第六意识加进去,相产生了;这个相,随着第七意识第八意识进去,到阿赖耶识,这叫想;从阿赖耶识转出来,到第六意识说这个叫什么的时候,叫行。所以叫心行。心想就是在找,心行就是要表达。
转一圈,大概一千万分之一秒,脑袋无法起这个作用,只有在很深的禅定中才发现得到。
名色,就是相,这时都没讲到心。这是指无明的思业,会产生识,会产生名色。乃至于十二因缘,如是乃至众苦聚,二了达三界依心有。
这一切,一直到最后,从这个一直十二因缘的作用,苦集灭道,都是依心而有。三界一切万法都是依心而有,这个心就是妄想心,因是识性介入产生的妄想心,不是刚讲的心性念那个心,不是原始的心。
这地方说它是妄想心,就要从生住异灭来看。都在“住”的阶段里,六七八识在起作用通通叫妄想心。你一切无明都是这个妄想心。
心若灭时罪也灭。心要灭,从哪里灭?就是第六意识不去捕捉那个念产生相,心就灭了。修行在住这里,不在异那边。住这里面就是第六意识修下去捕捉念,产生相;相一产生,进入想;想再透过行跑出来,一切万法繁兴,这个叫妄想心的作用。
修行扑灭妄想心,就把“住”的这个心(妄想心)的作用,心意识的心,妄想心这个心意识的作用完全在住的这里面,八识的作用全部在这里面。
转八识成四智怎么转?就在生住异灭之“住”里面转,修行是指在这个地方。修行在这个地方修,是中下根器,但这点好修,很明显的一条路,但你不会修。
了生死,只有这道场有。
华严行法标准,这里禅法,训练不用大脑,不有无明,三年破参(破我法执,入法身位)。
不要用你的想法修行。
打坐会进入状况的人,他在打坐中是怎么进入的,你要没有去问过?他说不出,其实他是完全进入完全放松的状况里。完全放松,现在话就是进入纳米现象。纳米是一种尺度,小到很小。自己把自己身体进入非常微小的分子结构,那时你的身体会产生一种重组,进入到极小单位时你的身体会完全柔软化,色身就会起变化,气动——身体哪地方气血不通,堵住了,可是你自己本身地水火风还在运作,在堵住的地方起作用。
修行时,心放轻松,会进入某一种状况,另外一种状况会出现。慢慢体会。
二了达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缘亦复然 生死皆由心所作 心若灭者生死尽
十二因缘状况,与万法繁兴一样,也是依心(妄想心)有。
要想了生死,先弄清楚生死是什么?
色身的生命,由什么决定?由DNA决定。这个人很聪明,是他的基因。这个人福命,脸大。福相从基因来,智慧也从基因来。
基因从哪里来?基因从你前辈子身口意三业所造的,到这辈子就一个象限转移,所以前辈子所造的身口意三业,就变成这辈子色身的DNA。前辈子造善业,这辈子色身享福报;前辈子造恶业,这辈子色身受苦报。就是你身口意的因,转化成这辈子的DNA,才决定你的。
你前辈子的身口意,还是由你的无明所作的思业决定你的愚痴果。思业是善,愚痴果是福报;思业是恶,愚痴果是恶报。
由思业反射出来的就是口业与身业,所以,从思业决定你的三业,身口意三业所造的,一转化过来就变成你的基因。这辈子怎么生,你的大脑不知道而已。
生死本身是一种对立。生死要从生住异灭来讲,生住异灭简化为生灭。
出生以后,成长到最后,老病死,简称为生死。
生住异灭讲的是万法,生老病死讲的是色身。
生灭是对立法。修行是从住这边来。从生老病死,生到老之前是你的修行。从个人生老之间的作用来讲,叫修养,行为上规范的。
能不能进入看住部分,八识怎么转成四智,这才叫修行。
生死由你的心所作。从妄想心来讲,就是住里面的翻腾,八识里面的翻腾。
你的心不在八识里翻腾,把它消灭掉,让它停住在念的地方,然后由根性引发导入萨婆若海。也就是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念心产生,念这个时候由信心来定位,起疑情带入智慧,进入萨婆若海,而不使它被六识捕捉进入住的万法繁兴,修行就完成。
这地方才有,心若灭者,六根把它推入萨婆若海,心就灭了,生死就完了。
这个地方,你要注意,生死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就我们假相,生生死死部分。
第二部分,对立法叫生死,生灭。色身来讲就叫生死。这个地方心有生,就有灭。心有生,人就生了;死的时候,不是心灭,心并没有灭,你会生死轮回。
当你这个心,把你造成生了以后,你首先心要灭。心不灭,生死轮回继续,一直到灭了以后,才不会有对立生(因为对立而产生)。有对立生,就有对立灭,就是死。可是,我们假如把这对立生转变为绝对的话,就没有生死,没有生灭。
这一期生命最可贵的是,我能够掌握到把对立生转化成绝对生,或把对立灭转化为绝对灭。当他一绝对的时候,色身只是随缘。
现在问题是要怎么样绝对生或绝对灭?置心一处。
置心一处的要领,最终的地方,回去你要训练。
守住风门,你就守不住。从色身叫守住,其实就是安住风门。很具体,鼻下息出息入这个地方,你要安住得住。
从大乘行法,以能观心,观所观心,证真心的哪个地方都可安住。但这个你不会修,要经特殊训练。
守住风门很具体,从息出息入,息入息出,这样子,要去注意到息的变化,呼吸长短冷热种种变化。你去注意这一点,你放心注意这个变化不叫妄想,这叫“一处”的处。这个地方,你先执着再讲。先守住这一处,把一切妄想(三大类:生理的妄想如打瞌睡;物理的妄想如腰酸背痛;心理的妄想更多:一象孙悟空,二是僵化的妄想,三是合理的推理)全部不要在意。
这三大类五种妄想一发生,你要警觉到。妄想会把你的心俘虏抓走了,若心他缘被妄想抓走了。摄心令返,把心抓回来。
就这么一个简单工作。安住。被俘虏了,把它抓回来。要训练,跑出去第一次抓回来,大概要三个月。每一次都抓回来,大概会满头大汗,蒲团坐湿。自己去进行,煅炼到完成,心跑掉,抓回来;跑掉抓回来;这样从因向果来看,心跑掉,就抓回来,很快,你会变成这种状况。从果向因看,你就如如不动。
心念跑走,你会抓回来,看起来很快;其实你真正在用功夫的时候,它是很稳的,偶尔跑掉,你会轻轻再把它抓回来。到那个时候,大概你会发现慢慢跑掉二、三次,抓回来的时候,好了,不玩了,出定。二、三次,大概要五到八个小时。当你发现是这个样子的时候,大概你要花一两个小时来摆平你这两个东西,两腿,那个出定以后才真的痛,而在那个定中你不会痛,这才对。因为你是置心一处,会痛也妄想,再把它抓回来。在这种境界里,你是绝对地放松。
当开始训练时,你的身体会有奇奇怪怪的姿态出现,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自然姿势就会很稳。因为你在控制心念跑掉再摄回来,心念跑掉再摄回来,假如你觉得是次数很多的时候,你的身体会一直变化,会有各种奇怪的姿势出现。当你觉得很稳定的时候,偶尔一二次跑出去再抓回来,这样子就经过好几个小时以后,是不能有时间观念的。好几个钟头以后,这个时候你会坐得很稳,绝对的稳。到这个时候,我们就进入到真正的破参境界。
破参,还没有进入到空三昧。接近空三昧的领域,这个境界要先训练出来,不然三三昧进不去。要经过破参这个阶段,才进入三三昧的领域。201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