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华严
您当前位置:华严云南学会网 >> 佛法资讯 >> 视频转录 >> 第六现前地 >> 浏览文章

八十华严 十地品之第六現前地 第26集(圆明笔记)

2013-07-04 11:43:33本站原创 【字体:

八十華嚴 十地品之第六現前地 第26集(圓明筆記)

 

 

265152

佛有三德,智德,恩德,断德。

修行通常以断德为下手处,行法中的要领,就断三个,三道断、观待断、三苦断。都是要自己要努力的。闻过则改。你来听是因缘,珍惜,这是你要修的法,很直接。

华严经,把为什么的行的部分交待得很清楚。

八因缘生灭门

复次无明缘行者。无明因缘。能生诸行。

无明灭行灭者。以无无明。诸行亦无。余亦如是。

要解脱,解什么脱?谁绑你?

九生灭系缚门

又无明缘行者。是生系缚。无明灭行灭者。是灭系缚。余亦如是。

生,产生,产生系缚。

十随顺无所有尽门

又无明缘行者。是随顺无所有观。无明灭行灭者。是随顺尽灭观。余亦如是。

随顺无所有观,无知的行。

三个系统,分三个角度来讲。

(一)生能生,灭能灭。

(二)无明产生攀缘的作用,能产生一切诸行,乃至十二个。无明灭,其它的都能灭。

系缚能灭,就能解脱了。

(三)修行就是要逆这个顺。顺逆观。

三个方向,三个一样重要。(一)看清楚。色声香味,触,一般人感受不到。讲到触觉通常是以身体接触,肌肤之亲来说触,那是没有警觉性。触尘从哪里产生?过去没有电风扇,摇扇子。有了电风扇,没有它,就没办法睡午觉;现在没冷气,你会受不了,这就是身根的触。触都从你识性中产生的,从眼耳鼻舌身五识,不是五根(五根与五尘没有关系)。你现在已经被训练成这种湿热天气中,没有冷气,活不下去。它从无明缘识,行缘识这边来的,产生一切万法,你在其中不知道。

智德,是一切智,不是对外的一切知识,是生命中人性上的通通都能通达了解。

我们的生命在起什么作用,你要好好地、很冷静地去了解它、去认知它,不管是了解还是认知,从生命的观点了解,就叫证得。从知识来讲不一样。

(二)无明因为缘的关系,会起作用,对我们会有所系缚,我们的心就被绑住了。系缚重,冷气就是阎罗王,情执重的人也是一样,权,金钱,名声地位也一样,恶名怖,都是识性作用,无明来的。无明灭,系缚就灭了。

(三)第三个现象是讲这种产生的状况。

随顺无所有观,没有目的。

A无明缘行,B无明是随着一个缘,这两个缘要分开。

B无明随着一个缘,那个缘产生行。如随着你的眼识接触色尘这个缘,就产生你的行。

A第一个无明缘行的缘,是带起的意思,带起行。

B无明怎样带起行,是因为另外一个因缘。行从因缘来,没有因缘这个行不能产生,无明也不能起作用,那个因缘没有特定目标。

无明本身对一个生命来讲,是本来如此。

作意时,就是要破这个“随顺”。一般讲的注意力是在捕捉那个因缘。那个注意是这个因缘的作用,所以叫随顺。无明随顺,无所有,没有特定目标。

随顺尽灭观。尽灭,通通灭尽。

灭尽定就是这个地方。灭尽定,是从随顺上面来的,还不算成就,不是究竟的圆满成就,灰心泯智的状况,可以叫最初级的阿罗汉,为正式阿罗汉的前一级,上面还有六个层级正式阿罗汉。

灭尽观才算成就。可以起作用。

依止善知识,依教奉行。找一个师父,学出世间法,终生依止,死心塌地去学。

常常勘定,拣别。

如看书的话,十二个因缘,一个一个来,慢慢拣别。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十种。逆顺观诸缘起。所谓有支相续故。一心所摄故。自业差别故。不相舍离故。三道不断故。观过去现在未来故。三苦聚集故。因缘生灭故。生灭系缚故。无所有尽观故。

三性三无性,叫如来圣性观。凡夫三有性,如来三无性,三有性如何转为三无性。

菩萨十种逆顺观。总结前面。一个观,就是一个修行法门。很完整,整理。

要逆那个顺,违反顺的部分。逆那个随顺无所有观,把那个系缚给破了,叫灭系缚,随顺尽灭观。

●忏悔,也是逆顺观。造业是身口意随顺贪嗔痴而造。

忏悔是我不顺下去,让我的身口意不随顺贪嗔痴,要逆,这才叫真忏悔。

忏悔那件事情,是个案,不是不重要。我那个心与性,心性会随顺下去,这个才麻烦。随顺会产生系缚,三界六道轮回。

忏悔就是要产生那个逆,逆随顺生死的心。这个逆就是破、灭、断的意思。因为有顺,所以用逆,逆是对治顺,逆生死流。

从十种逆顺观,它的法不大。但是你把这个逆顺看成是逆生死流的话,这个逆顺观法是相当大的大法,直接到达成就的地步。

这辈子修,一定可以成就。不要相信下辈子才要修的。

目前,台湾还没有完整的道场。莲花山也不错,可以好好切磋。

回家去修。1、试着去实习。

2、一个人找20人护你的法,要与众生相处。你告诉他佛法,有很多反复是正常的。吵是你的助道资粮。表示在菩提道上你已经找到立足点。

大乘佛法因缘展现,一般人看不到。你看到的相都是假相,没办法体会到真实的部分。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如是十种相观诸缘起。知无我无人。无寿命自性空。无作者无受者。即得空解脱门现在前。

观诸有支。皆自性灭。毕竟解脱。无有少法相生。即时得无相解脱门现在前。

如是入空无相已。无有愿求。唯除大悲为首。教化众生。即时得无愿解脱门现在前。

菩萨如是。修三解脱门。离彼我想。离作者受者想。离有无想。

修十种逆顺观,就可得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三种成就果报现前。

现前,可以有大作用,就后面的事情。

通常讲七菩提分,三三昧,就这三个。

透过七菩提分可以成就三三昧。如净行品。

这里是透过十二因缘法成就三三昧。

三三昧,任何一个都叫解脱。

灭尽定,灰身灭智,不叫真实成就。只是止。

一个阿罗汉是已得解脱,应是从灭尽观以上开始算。

定到观之间。止要起作用,叫观。这个时候你的观从哪里来?从你资粮来。所以起灭尽定,还要起灭尽观的作用。

●这十种相交互使用。你愿意精进,每天两个小时训练这个部分,要三年,只是摸到一点皮毛;如严格指导与训练,要六年,你就可以得空解脱门。

经文只是理论,按照次第,要转变为行为模式,要有法本;没有法本,你只能去揣摩,去实践。法本编制没有那么容易。通常这部分可以带入密法的法本里,不管你修什么法,绿度母,莲生法,财神法,大悲咒法,十一面观音法,把这十种逆顺观带进去,怎么进行看你的指导者怎么指导你,他一定有方法。

你自己要发心,华严在这里叫求法门现前。自己不知道的时候,第一要求法门现前;第二要有善知识。善知识在哪里?你跟大威德天讲,至诚感得天威,要有办法要求自己去相应。善知识现前就能指导你,看你定力了,十种观,自已要观。

累积资粮道(对生命的感受,与对生命存在的体验),你才会听懂。要有足够资粮道,学任何法门都很快。想当然的不算。

观诸有支,大概要三年,无相。

自然推进。无愿,无作。

大悲为道,教化众生。遇到很多满头包事件。做众生牛马。

前世有因缘,这地方很快。

商智建站

上一篇文章:八十华严 十地品之第六現前地 第25集(圆明笔记)
下一篇文章:八十华严 十地品之第六現前地 第27集(圆明笔记)
Tags: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