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6:22】
无明。有二种业。一令众生。迷于所缘。二与行作生起因。
行是什么状况,要去留意。
无明是一种本质,行是一种动作,这动作不象我们所讲的。
小鸡从蛋里孵出来,就会找东西吃,不用教,这叫行,生命的本质会带动它,不需要学,天生就会。卵生的动物有一种特质。胎生动物也一样,眼睛张开第一个所看的,当作它的母亲,以为是它的长相。没有为什么,这就是行。它不会去分辩,原始的行,一种本能。受,想,是人才有的。
本能,我们也有,没有深入的禅定,看不到。我们只能周而复始地做,这个行,叫相续心,使你不知道为什么,如现在跟着流行走,没有办法用脑筋,这是识性没有错,可是,透过识性的作用,我们却可以觉醒。
很多动物可以集体行动,就是行,无明起的作用。
行亦有二种业。一能生未来报。二与识作生起因。
⑴身语意三业都能产生未来报,因因已下了,等缘,缘一到,果报就现前。因下了,果就出现,只是没有缘,果没有到这里而已,缘只是把那个果送到我们面前而已。果已经存在了,躲不够。如种的是恶因,碰的是恶缘,恶果就现前。
●【忏悔转移缘】种的是恶因,我开始转变,转变就是让缘来的时候,要在适当的时机来,通常就叫忏悔。忏悔工程大就在这里,忏悔在转那个缘。因为这个因会跟那个缘很强烈地相应,当那个缘出现的时候,果报就把你送来了。忏悔是把那个缘作转变。
如你造了杀人的业,要有被杀的果报,29岁要兑现。那个缘可能是盲肠炎,外科医生开小刀,不幸感染死亡,社会新闻,这么早就死了,可怜。29岁之前,你开始忏悔,这个缘就会开始转移到99岁,你才要开盲肠,那时才会开盲肠,那时你会说,99岁本来就该死了,就不会可怜了。
忏悔的功能在这地方,它没有办法把那个因消除。因是因为缘把你转移了,转移到其它你该死的时候去死,不是在不该死的时候去死。
并不是我造了恶缘我该死,是我造了恶业,碰到恶缘,是在我不该死的时候去死,这才叫恶果。要不然,谁不会死!因死而说恶果,这个叫愚痴。死都是正常的,只是你在29岁时,不该死,但你移到99岁时候,大家不会那么伤心。
如前辈子有善因,前辈子七八十岁学佛,下辈子3岁死了,这个时候开始忏悔以后,那你下辈子来,3岁病一场,莫明其妙好起来,忏悔的功用发起来。如3岁死,父母亲会很伤心,你会去结那个恶缘,那个缘来会给这个地方造成那个果报。
常常给小孩子做功德就在这个地方,不要死太早,大人伤心,让他延长到老了以后再走。所以叫,先生先死,后生后死。
修行能够调整我们的生命因素,就在这里,它可以改造我们的生命结构,这就是修行。
身口意三业,要怎样运作,就靠我们的智慧。没有智慧,就不知道,“命中注定”。
这地方的行,会结未来的果。因已经种了,缘来,果会现前。
⑵行做了以后引发有一个作用,与识作生起因。
识,会累积,记忆很多东西。记忆去做合理的推理,就是相续。合理的推理就有目标,境界的展望就产生。就是我们生命整个运作的过程。
前面部分,行在无明那边砍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可以导入萨婆若海,就不会有八识作用,而产生十二因缘相生的现象。
识亦有二种业。一令诸有相续。二与名色作生起因。
⑴我们在跟六尘境界相接触的时候,你的累积,识会产生推理作用,向前发展,这叫相续,识的主要现象。
识怎么与行带在一起的?
因为行会给你的脑筋累积——记忆,记忆再产生相续——推理。
相续心(合理的推理)为轮回本。
要不轮回,要把相续心给剪掉,修行才知道。
⑵为了记忆一个东西,变成一个名相出来,实质的部分开始变成抽象化,虚拟化。
名色亦有二种业。一互相助成。二与六处作生起因。
⑴名色相互影响,合理推理更顺利。
⑵六处被带动了。想到酸梅,这里口水就起作用了。
六处亦有二种业。一各取自境界。二与触作生起因。
⑴⑵触,开始要接触了。空想,就不见了。
人类几百万年,经过几次高度文明时期,产生什么现象现在不知道,因为人类记忆是有限的。现在人的推理不是记忆。《前世今生》想当然尔,催眠术,是潜意识的推理。
冰河期,造山运动,地壳重组,原来很高度文明会消失掉。那些人能活下来,不得了了。
名色产生六处的记忆,身体会去相应。触就被带起来。
触亦有二种业。一能触所缘。二与受作生起因。
⑴选择。
⑵我要或不要,就是受。
受亦有二种业。一能领受爱憎等事。二与爱作生起因
⑴受与触并在一起来的。
⑵受以后喜欢的叫爱;受以后不喜欢的叫不爱。
爱亦有二种业。一染着可爱事。二与取作生起因。
⑴染与不染同时,不染不可爱事。
⑵取,占有。占有没有办法分享,占有会产生烦恼。
爱是可以分享的,纯粹欣赏才叫爱。
我喜欢笔,可以分享;钻石,不能分享,是占有,会转为秘密。
取亦有二种业。一令诸烦恼相续。二与有作生起因。
⑴占有,怕失去。生活喜欢占有,占有越多的人表示越成就。
艺术品还可以分享,名,利,权都不可能分享,烦恼不断。
⑵
有亦有二种业。一能令于余趣中生。二与生作生起因。⑴⑵
占有以后,这个有因成熟了,到其它地方去了。有是心念所有,不是我所拥有。
这东西拥有,是我福报,不是罪过。问题是心拥有,有两种:
1、事惑,而不执着;
2、执着。执着中有事惑,有不事惑。心拥有就是心执着的意思。
我拥有这东西我知道,但我们开始做安排,要怎样分享给别人。我为什么要安排呢,是让它发挥最有效率能饶益众生,而在内心里不占有它,希望修行人修这一点。这一点没有修好,生死的直接因素在这个地方。
因为这个有以后,就产生生,下一次生就产生,会循环过来。
一拥有,就作为下辈子的因了。
学佛,要每一件事,通通不在意,不是修某一件不在意。
●你要去发现我对哪一件事情特别在意?以它为核心,慢慢去找周围的。最容易放下的先放下,最不容易放下的最后它也淡了,你就好放下。最在意的那个假如没有发现,你常常会从这个地方下手,周遭比较淡的你可以放的,你没有留意到。就是没有留意到这种整体性的状况,所以你要从个别来的话,人性常常会扭曲。
占有,尤其是心理占有的那个部分,很多会发明创造的人,写作的人,会画专利商标的人,会有占有欲,这是我的。一有占有欲,就产生问题了。人家批评你的名声,人家说你的是非,你内心的那个有的欲望就冲出来,你要保护它,你会一再解释说明它。下辈子生死轮回的因就在这个地方成熟了。你的心会在意那里,就会在那里产生作用,就会作为下辈子的因。因为这个有——相续心太普遍了,想不生死轮回都难。
修行是全方位去感受,听经只是某一部分。
A、一方面全体性、整体性的淡化,一方面你又有逐一的下手处去破。
能够整体性去感受,而逐一个别去破,只要破几个,三五个,大概全部你就能够全部跨掉,这就是要领所在。比较间接的方法,最严重的部分留着,其它比较淡的部分好改就先改;全方位的感受,最严重的部分它也会淡化,逐渐下降。
一般从周遭比较淡的部分先改。尤其有人主张用替代法。如喜欢喝酒,改喝其它。
B、你如果能从最直接的部分来,其它能够很快萎缩的话,这叫精进者。
直接从最深的地方,最执着的地方来下手,是最精进的人。一般不这样要求,因为遇到的挫折感大,除非你真的是个很勇猛果断的人。
生亦有二种业。一能起诸蕴。二与老作生起因。
⑴一出生五蕴都来了。
⑵有生就有死。
老亦有二种业。一令诸根变异。二与死作生起因。
⑴年纪一大,骨头关节,牙齿摇动,发秃。物理变化。
⑵
死亦有二种业。一能坏诸行。二不觉知故相续不绝。
⑴⑵
十二种因缘相生之间有几种出离的地方。前面讲个几个关键处。
(一)从无明灭。
(二)从有灭,生就不来了。把所有的有全部止住。
菩萨留惑润生,就是留一个有,下辈子从那个有来。
临死,同一个因,因为不同的缘,有不同的牵引。需要稳定,宁静帮他安定。病人弥留之际,放佛号,是宁静缓慢的旋律在影响他,不是佛号在影响他。最好放唱歌的录音带。
201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