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华严
您当前位置:华严云南学会网 >> 佛法资讯 >> 视频转录 >> 第六现前地 >> 浏览文章

八十华严 十地品之第六現前地 第19集(圆明笔记)

2013-07-04 11:39:44本站原创 【字体:

八十華嚴 十地品之第六現前地 第19集(圓明筆記)

 

195213

执着到有漏,还是执着到无漏,两个方向,语言这样讲,修行工程相当庞大。

从业起蕴为生。

有漏业,起五蕴受想行识,叫生。业不起蕴,就没有生。五蕴皆空,蕴不起,就不生了。造无漏业,空性,就不起了。这是一个重要的修法。三性三无性。

●密法,叫如来圣性观。凡夫用三有性,要转为三无性,三空性。

把遍计所执性转成无遍计所执性;把依他起性的有转成无;把圆成实性的有转成无。

因为执着,会起有漏业,有,有性。

转成三无性,三空性,变成无漏业,就不起蕴了。这些都是修行证入空性的基础步骤。不能成就空性,什么神通都没有用,不共外道法在这地方。

增加BQ部分。

把蛇看成草绳,蛇是情有,害怕吓一跳,理上没有,理无;看清,事实上并没有。遍计所执性,第一性,情有性,情有,理无。把情有性,转成理无性,就不会被吓着。情有常有。如来圣性,情有根本不沾身,它一来通通用理无。

第二依他起性。麻绳是有,是假有,实无。只是一个影子。看到是假有。

第三圆成实性。麻绳根本是麻,实有,相无。麻本身还是因缘和合。

怎样把这一个有性,再转为无性,这三个,当你情境一出现时,用三无性,这个就是如来圣性观。

凡夫,这个情境出现时候,要经过一番理论的转化,才叫作我知道无。知道无,与有办法用“无”来应用,就不一样。

遇到状况,实际上的无,空性拿出来用。有办法用空性,从业不起蕴,就不生。

相续心为轮回本,相续心你就是剪不掉,因你执取有漏业,依这个业起蕴而产生。执取有漏业的部分,就是三有性。三有性没有办法剪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直生,生死轮回何时了?每执取一次有漏业,就从业起蕴生一次,因缘成熟你就来了。哪一业不知道,可怕。

众生造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受,爱,取,取有漏业起蕴产生了,一生就生了,你缘一到就生,没有为什么。五蕴一起就生了,生到哪里,看你因缘,丝毫不爽。

十二因缘法能知过去,知未来,从这里来的。禅定加上去,马上穿透,马上看破。

人生觉醒,重新选择新的人生,从这地方,从剪断相续心才有新生。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产生心念的执着,执着有漏业这地方要剪断。怎么剪断?把三有性转成三无性。这修行法门,很殊胜,十方三世诸佛同一此说,不讲方便的真实法。不假媒介,直接契入,完全掌控你的心,法,心都在这里。

蕴熟为老。

业起,蕴要有缘来,你才会来产生。生到什么时候成熟你才会追回去。有漏业没有接不接,反正你就一直造业造下去,一直累积。

●菩萨来,不会隔因之谜。无漏业的人,重到这世上,也是业起,他不是蕴。乘愿再来,留惑润生,惑留在这个世间。再来,他透过那个惑要来度众生。那个缘,这个业起,跟这个惑(有漏业),跟缘成熟的时候,他把无漏业带过来;然后当这个蕴成熟的时候,他就把它踢开,无漏业拿出来用。这种叫再来人,不是过来人。

这辈子才证得空性的人,20岁证空性,到50岁可以叫过来人,他走过了空性开始在起妙用,弘法利生。

他现在执取无漏业了以后,还有一些惑(有漏业),现在无漏业有了,他愿意以无漏业来弘法利生。业尽情空怎么弘法?他有一些惑在,这个惑与缘会起蕴,所以他生了。生了以后,这个蕴会成熟,成熟以后,空性就到了,因为他无漏业会来,把它踢掉了,你还有一些挣扎。因为他这个无漏业跟有漏业以愿的因缘他会成熟兑现出来,开始走无漏业的法身慧命的路,显现出来,这个叫老。这是从有漏业来讲的。

有漏业就不是了,是我们生老病死的这种老。

修行这么好,生生世世再来,不受苦的逼迫。但他不是生下来就不受苦的逼迫。

这地方都是我们有很大的疑问,找不到答案。你要的是这个答案。

凡夫乘业再来,被业挟持来的。

行者证得空性以后,也乘愿再来。他是这个蕴熟为老。

蕴坏为死。

凡夫蕴坏为死。前面取无漏业的人,蕴坏,凡夫的部分除掉,蕴坏就是他的因缘尽了,要不要死,不一定,他转入变易生死,而不是分段生死,这不一样。

这部分都是因为有漏业,无漏业产生以后,你执取而变成有,还是变成空;是证得空性来的,还是不证空性,相续心来的?这两个很重要的区别。

这样菩萨再来世间,他出出入入没有人知道。一个证空性的人与一个没有空性的人,表面上看不出来。

这个世间有很多阿罗汉,天上人间来来往往,能干,柔和,没有苦的逼迫,都是证初果要达到四果之前的状况。好胜心很强,个性很倔强的人,就不是了。第一个区别。

证初果以后的这些人,还没有证得空性。

证得空性以后,要乘愿再来的人,才是我们这边要讲的人。他不受苦的逼迫以外,他的性德会一再地显现出来,他会一再地去表现,饶益众生。空性是透过性德在表现的,从饶益众生中来。空性不表达就没有用了。科学家发明东西,就是性德的表现,就是空性。

在生活中,你的空性怎么表达?这是关键。

蕴坏,在凡夫叫死。

对证得空性的人,他的蕴坏,是一种转折与跳跃。叫超越,无尽的超越。

在华严,A、从证得空性,从圆教初住位开始初发心住开始,往前顶多42位,就成佛了,但那只是单向。

B、另外有一个向度的时候,又42位,证一个向度又42位,又一个向度42位,他向度有无量,你要一直超越。成佛为什么是完美的,就在这个地方,佛陀的福报是那么广大,因为他是全方位、各方面的超越。学佛,完全开放,不要封闭自己。

死时离别。愚迷贪恋。心胸烦闷为愁。

死相很多。病死的人为什么痛苦,就在这个地方愚迷贪恋。有一种人很痛苦,想要放下又放不下,就是学气功。

病,很麻烦,通常会有一种贪爱,贪爱意见,想要表达他的意见,百般计较。看得破,自然就不愁;看不破,它一直悬在那个地方,就愁,秋天的心,心挂在那里。

涕泗咨嗟为叹。

人生不健康的心态。

在五根为苦。在意地为忧。

忧苦转多为恼。

苦恼就来了。苦恼指五根;意恼,指意根。

如是但有苦树增长。

后面的部分不是到了那蕴熟或蕴坏的时候才产生,很多人提前产生。莫名其妙去烦,去跳楼。年轻人自杀都是忧苦。

决定万无一得。如果判断正确的话,早成佛了。

好强,又善体人意,一定要比别人强,人性扭曲,压抑。因缘一到,她反过来了,爆发了。因为她很乖,你不知道她是业障鬼,你就一直给她。一家人的共业,不是这样处理的。世间有处理好的,是用智慧,不是用情感。

苦树增长,你不知道,当发现时还不相信。对人生没有办法看透。

人生豁达,不要增长苦树,可以潇洒过一生。

独觉为什么容易从十二因缘法建立正知见,就在这个地方。

佛经是真正生命的语言,都是从生活中来的,看透人生,让我们找到生命的真相。20120409

商智建站

上一篇文章:八十华严 十地品之第六現前地 第18集(圆明笔记)
下一篇文章:八十华严 十地品之第六現前地 第20集(圆明笔记)
Tags: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