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五地要入六地大开智慧。
第一,一定要有平等心。简单讲平等的观念,讲观念是知识不是智慧。应是平等性,性就是你的本质。生命中有这种平等的因素。
从智慧来讲平等叫平等性。就你的因素,平等的本质在你的生命中,它不但存在而且在起作用。
什么叫平等?不同层次要平等观。生活中你不懂。我们道场一些同修自视不凡,瞧不起层次低的,就不平等,内心有障碍,讨厌,不要变成特别的,下辈子珍禽异兽。人以类聚,修行人要走出来,与群众相处,融入,生命的本质要有。自己的质可以列为最高质,但是要与所有的,不管哪一类群众都要能相处。走向高级,再回流,回归到群众中来,你的生命就很有耐力,这才叫真正的圣人。不要把修行人神格化,造业。真正修行人,平淡、平凡、平常,才能把正法传出去。平凡中他有一个不同的地方——真理的特性,其它都一样。
平等也与空性相连接。学佛人四平原则,平等、平常、平淡、平凡。难在你的心理不正常,一直觉得我不平凡,就不平等了。
讲平等要从一切都平凡来看。
第二,求智慧,对法性、法的认知不能少。其它宗教只要信就好了。获得多少,是另外一回事,看你的用功。
赚钱,要找到有人的地方。学佛要开智慧。智慧就是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要绝对弄清楚。智慧不是知识。很会推理,反应很正确,老了会痴呆。
法是什么?两个部分。
(一)本质。一切万物的通性。真理本身只有一个,正法只有一个。真理的本质叫空,这是正法的特性,正法讲空性。
(二)一切万物的特质。个别特性。叫法性。一切万法,都有是为法,有它的物性,特性。华严杂花庄严,尊重每一个。
弄通叫知道,不叫开悟。一开悟,没有障碍。
感受到空的存在,那时一切万法全倒。通了空性就叫开悟,一切万法的特性自然就知道,包括人事时地物大致上都知道。
法性的认知是智慧的前提,不了解就提疑情,通常疑情提在空性上。破参,才叫开悟。一般破参指对修法某一部分破参。对空性破参,就了生死,开悟了。
法性的东西,是学佛一开始就在进行的,是追求的第一个根本,讲到哪里都要提起来。
本来清净故平等。
你的清净,是相对于意识形态波澜没有那么大。有的人活在异,概念里,染识有一点,净识多,但他分不清,这种人活得清净可能。一般人很难。
强调公私分明,意识形态重,不清净,不贪污,不犯法,犯了法界的法。
生命中清净,五个要具备,贪嗔痴慢疑地狱五条根全除掉,都零分。你要除掉除了成佛,但从生命本质看,他本来就是清净的。
不清净来自两个原因,第一,宿世以来所带的贪嗔痴慢疑业因。第二,这辈子所造的因,被社会所污染。完全竞争,模仿,跟着流行走,流行来自于竞争,打败别人。社会家庭朋友都教你这些,你不自觉,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福报不够,每进必败,嗔心就起了。竞争成功,慢心起。业障产生,这叫业识身,生死轮回都这个作怪。
有了这个彻底认识,你就能完全放下。认识不全,只能放下一部分。
希望你认识到生命的本质。
无戏论故平等。
与语业有关。要实语者。
三类话。谎话,实话,还是交际应酬话——戏论,90%都是,可能通通都是。讲话不算数,不要太认真。结了婚就昏,发现真实的,离婚高。绝大部分活在虚妄中。
不讲应酬话,难与人相处。讲了又没用。
从交际应酬话可以看到,你的属性相同的在一起。
讲实话不多,讲黄话也不多。
修行人不要讲这些废话。生命本质无戏论。要活得真,不要活得太虚妄。201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