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二者于诸众生。心无障碍。三者于诸众生。心无疲倦。
四者为欲利益诸众生故。具足修行六波罗蜜。
下面三个也与众生平等有关。众生是什么?众缘和合而生,与含识,有情范围不一样。众生是怎么诞生的,这是重点,众缘和合而生,就诞生了。众生诞生的那一刹那,对我们很重要,这里面是修行的关键。众缘和合的时候,就看到生住异灭的那个状况,这一状况是修行中很重要的关键。它诞生以后,你会产生的就是有障碍、会疲倦,因为你是存在于变异念、善恶念那边,没有办法进入状况,活在刺激、虚妄的世界里。
活在真实世界里,不会疲倦,也不会有障碍。
我们对这个世界有障碍,哪里都想不通的;想得通是因为你的福报,没有福报,你就想不通。你是活在福报中,不是活在生命中。当你认为它本来就那样,那一定是福报,吵架、不吵架都是福报。在变异念与善恶念里,不符合你的意识形态的,就叫苦报;符合你的意识形态的,叫福报。
【生住异灭运作模式】但是进入修行,乃至成就,就进入生住异灭之生的范围里头,就没有苦报,没有福报,因为他能用智慧主导一切,对于众生和合,无有障碍,没有第六意识了别(生住异灭之住里面的修行)。你是意识形态的揲别与第六意识了别,完全无关。你会把意识形态好恶心当作大脑运作的那个基本途径,完全无关,影子会投射。修行训练时这种差异一定要弄清楚。
佛菩萨在这一点上,为什么前面十个心,无骄慢心是人生的基本条件。这地方十个行法是大乘行法的基本条件,它的要求是很深的。所以当谈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你的修行基本上已经到达第三念(就是受)到第二念(就是色,住里头)之间的关系,这已是高等修行者;从第二念到第一念之间,就是第四阿罗汉相到阿罗汉果要破无明的时候;你到第一念以后就入萨婆若海。这已经完全不同于凡夫的状况。
到达第三念到第二念之间的关系,这已是高等修行者,这是第三不还果,这时候于诸众生心无障碍、心无疲倦,众缘和合的根源六识跟与六尘要和合的时候,你会看得很清楚,关键是来到这个层次,修行只要进到这个层次来。你真要修行一定要进到生灭念之住,才叫真修行。
善恶念之异,叫修养。变异念之灭,错误的思维模式。造恶的模式始终在犯,错误模式在地狱中轮回,叫无间业,金刚。这一点一定要破,彻底忏悔。妄想在打转,根本没有办法看到心态,那都是意识形态的揲别。
这个是真实法。
禅净律密四个圈圈,禅如与净不相交,可能是外道禅;净土与禅不相交,可能是天国思想。只有持戒,与禅不相交,就是恶戒,外道戒。修密与其他不相交,是外道密。
四个一定要相交,最少要两个相交,三个相交越接近圆教。重叠的地方,叫一佛乘,讲修行的真实法。用禅法、用净土、用戒律、用密法,都是媒介。要透过那个媒介才能修,没有媒介不能修,借用民间说法,借假修真,借色身修法身。这个假是个媒介,透过媒介修真实道。透过禅,透过净土,都要用心,透过密法也要用心。如何用心就是那个模式,生住异灭的模式就出来了。我们以这一点为自豪,绝对自信。对不对,你要去求证,要很谦虚地去实践。这个信心来自于实践,一再地验证,这个公式基本架构绝对没错,一个人会去调整它,微调,每个人性格、性德不一样。随着媒介不同,你要去调整。这灌顶了。
但你要让它永远起作用,往后的世代,下辈子再来起作用,你现在就是去摸索,去实践。这实践有可能完全失败,一点成就都没有,只要去经验它,去尝试它,下辈子再来,失败结束了,对你是上上根,修行就成就。这辈子你要能成功,就了生死了。
你一定要摸索,摸索一定透过媒介,怎么样把变异念除掉,怎么样把善恶念除掉?生住异灭我不要在异灭那边,怎么样进入生灭念那里,我要在住这里,怎么修、怎么学,一再地去探讨,用心就是这个方式。不管禅净律密,你一定要懂得用心。用心这话很笼统,用心的个体方法就是生住异灭的那个部分。你最好好好抄,好好画。抄回去,要试着讲,功德都很大。想着怎么表达图表的时候,它是一种摸索,那个经验非常重要。因为你一再摸索,它会成为你的生命因素,生命因素是你生命中的本质,不是杂质,它会一再地往前走,最后充分地兑现出来,能兑现也就是你成就的时候。
修行中,这个部分一定要先具备,你才能了解到什么叫众生。
五蕴循环图。色受想行识,到第三念的受这个地方来,这个行法你已经相当用功了。
你要停在那个地方,从受开始,第六意识就交给第七意识,到第八意识,叫想。从第八意识到第七意识,又到第六意识来确认,这叫行。五蕴要皆空,就要回到第一念去。你停在第二念还是色,只是空四蕴(要脱胎换骨好几次),五蕴还没全空。
众生的真实状态,是指你的六识与外面六尘相接触,又回复到这个地方来。识尘相接触就叫众生。所有的因缘都是你的六识跟六尘相接触,不要跑到别的地方去。你的六识是因为无明加进去了,你的六根加了无明,就叫六识,六识就这么产生的。
天生的都是六根。每一个生命刚出生只具足六根,没有六识;然后爸妈一再地污染他,无明就一直灌输给了。
六根与六尘境界相接触时候,是没有无明的,在生的萨婆若海这一边,不叫众生了,叫佛菩萨,觉有情。
第六意识越发达,越往后走,到善恶念,叫修养;你越往后,再走到变异念,就凡夫的生死状态,慢慢去体会。
你看不到,你必须要从修行的立场,随时提醒自己回到那个地方来看。
受其实在住里头,你只要把那些外围的识除掉,到接近第一圈到第二圈的地方,你对于这个六识与六尘接触的状况,你就看得很清楚。修行人,是识来触动根的时候,他能捕捉住,马上转入生的这边,入萨婆若海,叫如来一切智印的这个状况。
胎藏界中台八叶院图。那个三角形,是如来一切智印,一切佛的本形,生命的原形,生命存在的一个原形,我们体会不到,在密教里用这个图表示出来。
本性心、本性念、本性相也刚好是三角形,两个对起来看。
那个三角形,叫宇宙旋转的图案,万字的情况,有勾勾。表示动态,生命是活的。
你这辈子一定要入流,上道。就是到住这边来,这才叫开始修行。你到五蕴轮转看得很清楚,你就于诸众生心无障碍、于诸众生心无疲倦、于诸众生所作平等。这是大乘标准。
你去摸索,你去经验,你去实践,它会转变成你的生命因素, 这才叫修行,这是大家都做得到的。这理论讲的工程很大,去实践的工程不大。民间信仰你做不到,平等,对狗拜三拜?但佛法修行的,你绝对做得到,只要去经验、去摸索、去实践就可以了。比如变异念是什么?我能不能不要有。善恶念是什么,我能不能把它去掉?生灭念是什么?我要进去。你一直存在着这三个东西就好了。变异念、善恶念要舍掉,它到底是什么?生灭到底是什么状况?我要这个。你就开始在摸索了。尝试过程里,你要付出很大的成本。摸索就是尝试错误,事实上付出你的代价,它是在消你的业障。不修行,会兑现生活中生意失败,出车祸。你真修行,真的可以看到业障是怎样转化的,一定要到生灭念这边来。
你开始摸索就开始在修行,在改造生命过程中,一定要入流,只要没有贪心、没有嗔心就可以了,不要贪急着成就。贪嗔除掉,不怕愚痴。对生命存在感受能力的趋向于零,叫愚痴。对生命存在感受能力越高的,就叫智慧越大。智慧是指对生命存在感受力。你只要尝试着去感受生命的存在,尝试着去摸索,去实践,去经验这条路就对了。对你这一生至少可以逢凶化吉,大的化小,小化为零。过去生所积的业,果报会兑现,修行中本来在生活里要兑现的东西可以逢凶化吉。不修行,恶果恶报要在生活中兑现。你看让它在在生活中兑现,还是在修行领域里来逢凶化吉!
为什么能看得清楚?因为于诸众生心无障碍。这因为我们回到了生灭念这个地方,当你越接近最后那一层,六识接触六尘的时候,你很清楚掌握到,那下面发生什么事就很清楚,因为你已经从后面走回来,现在这源头一接触,它要往下怎么走你很清楚。你要不要它走四两拨千斤就拨过去了。这就是修行迷人的地方。赶快找到那个下手处,入流。20120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