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参04
菩薩告言:「善男子!我從東方具足吉祥藏世界,普吉祥出生佛所而來此土。
观自在菩萨已经知道是从那边来的。菩萨与菩萨之间怎么知道的?这是法身的境界,不是色身的境界,当然就知道。在观自在菩萨,东方西方是一体的,十方法界是一致的,十方刹海,自他不隔毫端,时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过现未来都在当下,这种时空观念很殊胜的,只有在生命倾向领域里才有,大脑取向里没有。善财童子与正性菩萨对话,正好是这两个境界的转换。修行要看得出来,从化身到法身是怎么转进来的?善财童子在法身里面,不过他以一个童子的身份来示现,是表示我们如何从化身的境界进入法身里面,这一点才重要。我们要与善财同步,刚开始是化身,善知识在指导的时候,我们就要赶快从化身转入法身。
常寂光土境界。当成娑婆也是法身的娑婆,不是化身的娑婆。东西在你面前,你还问叫什么东西?你看到东西不认识,是要问那个“名字”,变成很多“符号”,对那实际感受一点感受都没有,要改变这错误的观念。东西一样,符号是多样的,没有办法使我们了解真相。
善男子!於彼佛所得此法門;從彼發來,已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一一念中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步;一一步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世界;一一世界我皆遍入,以最勝心至其佛所,以妙供具而為供養,及施一切諸眾生海。此諸供具皆是無上心所成,無作法所印,諸如來所忍,諸菩薩所歎。
发,发菩提心。你有没有这么长寿命?它有两个意义。第一,站在法身立场,没有死亡这回事,生命是永恒的。既法身现前,这个部分就永恒不断。色身可能有一再的变化,但法身很清楚。修行是要呈现那个状况,不是前辈子是哪个的符号。菩萨会乘愿再来,但不是你遇得到的。他会随缘,先到他方世界来,再到这里来。他来也是法身给你看的,不会色身给你看。菩萨再来什么形象,你不知道。他的法身怎么饶益众生,这点才更重要。
他成就以来这么长时间,主要是法身,色身的部分无所谓。
第二个,这地方劫,是讲的事情。他已经把这个法门拿来饶益众生经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的事件。印度思维有个模式,经过一个事件叫作一劫,一个圆满。你一天要经过无数劫了。我们在这个人生,没有办法用你的法门。在这世间,在处理事情,你会发现,第一,你有你的原则,第二个,有世间的道德;第三,有你处理事情的原则。在这样交叉情况之下,你根本没有我。根本就被族群的共识与意识形态把你架着,把你当作一个工具,没有自已的法门。坚持你的理念,在这世间很难生存下去。调适好的叫有福报;调适不好,叫业力深重。
一个行者不但要去调适得很好,而且用他的法门去调适,世间人调适是没有法门的。跟你讲,不要对立,你就随缘就随便,就不负责任。真正的随缘不是这样子。你能不能尽责负责,然后承担,在这个时候又做得很圆满,这个才是智慧,才叫菩萨。菩萨真随缘,负责任。在处理事情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在这个分寸,不能拿捏。
一个修行人一定要修出他的法门来。没有法门,没有办法对治。真正的法门,你要经过一番训练,有你的思维模式,你那一套思维模式拿出来,你会先过滤你周遭许多不当的部分,要把它删除掉,它会远离你。剩下来的那一些状况,它一定可以符合你的思维模式去发展,这个时候你的性德与你的法门,与你的环境背景,跟你相处的有情众生会逐渐地归类在一起。这个时候你的国土就建立了,你的极乐世界就诞生了。请问你要往生哪里去?
法门在主导我们的一切。你拥有自己的法门,在你现实生活中,你可以过滤掉所有没有必要的杂质、污染,全部你用的法门过滤掉,因为它不会再来了,它跟你不合。不要你赶它,它自己就会脱落。这个时候你的坚定信心会一直建立,你的工作、你的生活环境、你的范围逐渐建立起来,跟你有缘的众生会一直过来,那么你处事的原则就这样建立,其他没有必要它会一直脱落掉。你看,智正觉世间,法门;器世间;有情世间眷属世间,三世间完成,你的国土可以建立。如这时你不能确定你的国土名字叫什么,统一叫作普庄严园。刚开始,你不知道命名,因为你不知道你的性德。普庄严是最适合的名字,任何名字都可以从这里产生,因为它是普庄严园。你取什么名字都可以从这里诞生。
你要知道,你的法门才重要。没有法门,不能运作,不能坚持,世间事情状况会淹没你。学佛以后就是法门拿出来,压下去,其他的统统跑掉。法门就是思维模式,善用其心。你要拥有自己的思维模式才有办法,你的思维模式在过滤过程,当中好多东西它自然就离开了。因为那些状,不在你思维模式里的因素,它自然就会脱落,自然就会离开,被淘汰掉。所以在你的生活里,它很自然就会清净。而这个清净是有承担的,有责任的。你的相与你的心照样那样清闲,但你的责任承担得很圆满。很多事都可以用我们的法门去处理,你就真正地上道了。经常有外来的压迫,表示你还不行。
你必须要懂得以你修行的法门,那个思维模式为主提出来,做为勘定一切的标准,然后世间法有很多它会自己的脱落。那个部分,你要勇敢地放下。懂得运用我们的法门,建立你的思维模式,这才是修行的重点,在这里赶快有所成就。
下面这一句是补充的说明。
一一念中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步;
这是一种微观的部分。每一念做好多事,事要能穷尽。成长,付出很多代价,不要懊恼。一步一步成长,就弄清楚很多了。你完全了解了,就是一念中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步。有把停电当电灯坏了报修,没有用电是经验。自己在家里慢慢摸索,日常生活中要去动手,敢动手时,就这里的微观了。你堵塞了,就不通。
一一步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世界;
这指宏观。多即是一,一即是多;小能容大,大能容小。从小的地方,这个宏观能看一切世界。一个宏观的心相当重要,是责任的体同,是胆识的历炼,要有那种觉知。
一一世界我皆遍入,以最勝心至其佛所,不论宏观,不论微观,每一件事,六根接触六尘所有事,没有一个遗漏掉,都穿透过去,都不轻易放下。全方位地展开,六根门头全在用,这不稀奇。眼睛可以同时接纳色身香味触法,耳朵同样,任何一根都能圆满,我皆遍入。一个行者做到不难,要有你的法门,不要用大脑的累积方法,用生命思维,要用纵向思维训练,就做到了。
最胜心,就是清净心,在生命领域里的心,不是知识的心,不是思考推理。它是生命倾向的思维模式,生命的作用。它是没有污染的心,没有意识形态的心。生命全然的心。那个心是什么,自己去感受。不要去定义。
以妙供具而為供養,及施一切諸眾生海。此諸供具皆是無上心所成,無作法所印,諸如來所忍,諸菩薩所歎。
无上心,止于至善去完成的,就是上面的最胜心,生命全然的现象,没有知识的污染,只是存在而已。生命的存在是什么?这是最重要的,是你要提的一个很大的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