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华严
您当前位置:华严云南学会网 >> 佛法资讯 >> 视频转录 >> 23.最胜长者 >> 浏览文章

四十华严53参之23 最勝長者第02集(圆明笔记)

2013-07-04 14:45:46本站原创 【字体:

四十華嚴53參之23 最勝長者第02集(圓明筆記)

 

021---7

到彼询求最胜长者。见在城东大庄严幢无忧林中。无量商人百千长者众所围绕。理断人间种种事务。因为宣扬出世之法。令离见慢及我我所。舍所积聚眷属珍财。灭除悭嫉一切疑执。心得清净。无诸秽浊。获净信力。常乐见佛。受持佛法。生菩萨力。起菩萨行。入菩萨三昧。得菩萨智慧。住菩萨正念。增菩萨乐欲。发起无上菩提之心。

心念,一般人犯过失,而自己不知道。警觉到,就是你的觉性。一般人容易就事相来看。

善用其心,谛听谛听。

过午不食,非时食。你要知真不食,还是假不吃。送到嘴里又拿出来;到厨房绕一圈又走出来了,还是在吃。掉入另外一个坑里了。是内心作祟,不在事相上。心理不正常状态。修行任何法则,不是虐待人家的。

戒律造成对人产生干扰,用心偏差,是你的问题,不是戒律问题。

戒律,有开、遮、持、犯。开遮弄不清楚,象民间信仰。

 

询,修学佛法时会有一种心态,“告诉我怎么修,怎么修才对”,这种修法很难成就。怎么学,要自己去寻找,寻求,体验,感受。面对自己的心性的状况,心灵的境界、本来面目对你很陌生。你对竞争、对记忆不陌生。

你自己善的知识,自己去体验,感受生命存在,对于生命能量的增长,对于生命品质能改善,能超越,这才叫善的知识,拟人化,叫最胜长者。

城东,又出现了,不离我们的自性。外在世界是内心世界的展现。

在这环境中,很热闹。

理断,一般解释为用道理断定人世间是是非非,这是世间法,不是真理,这里指对世间事如实如理了知。如生老病死,生住异灭,成住坏空,有人会恐惧,理不断。世界末日,还要再过十亿年。不必怕它,本来如此,老病死,只是事实而已,有什么好恐惧、排斥的。

成住不以喜,坏空不以忧,这叫理断。不用欢喜,不用恐惧。

有见非证,你有见道,就是没有证道。证者也非无证,见而无见之见,要去感受那层面。殊胜。体会一分算一分,体会二分你得二分。

人间事务,指外缘,六尘境界。六尘境界来,你怎么如实了知?

宣扬出世之法。两层意义:①安住在内在世界里。

②从内在世界里把他这个展现出去,内在清净世界能够引导出来。

出世间,不是要你离开这个世界。离世间,叫入法界,法界在哪里?一切人一切事没有离开这个法界。世间是个局部,时间、空间框着,生活在一个孔目中(只有我),小小的空间里,没有办法生活在整体的法界里。出世间,是离开这个部分,进入总体的殊胜部分,去感受这个部分。打开心量,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过一个健全的人生观。

站在法界立场看,生命起落,成住坏空,已经无所谓了。

理断人间种种事务。就是大悲润泽心。

宣扬出世之法。就是大慈普遍心。前后钩锁,一体的。

四十卷,你会前后钩锁,就是七个字。你要有经匙,心匙读经。

法执。我我所。对立。

离开对立进入绝对,这是一个根本的重点。化对立为圆融,参考心要法门。

舍所积聚眷属珍财。

内在世界建立,眷属珍财自然会脱落。

▲现在,作意舍弃的部分,不是真的。眷属珍财是你前辈子修来的。

如你劝人发心给予佛教做点事,他只要发心就好。他发心富贵心有了,你劝他,你也得到了,你两个一对了。你也会劝别人。如他只做这件事,下辈子很麻烦。劝十个人,与十个人疑似可以做夫妻,她的寿命比你短。因为她只有你十分之一,她只做一次。

学佛,不要自己一个人吃长素,家人赞叹不反对,下辈子因果会中断。一定要带着家人一起吃素,他会发心,尤其小孩子,不要老了再吃素。带着他初一,十五吃素就好。因你已劝发另外的人发菩提心,他对吃素不恐惧,也不排斥。带他吃两天就好,他将来到哪里吃素都没有问题,不会造口业。要不然人家提到吃素不好,他会说我妈。。。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样来的。

发心,是发正确的,不要听杂讯。平常心对待。

带有警觉性,怎么做才符合正法,在社会里产生正面的效果?台湾每年蓦款超过500亿,用到哪里去了?平常积聚的东西要你放下不可能的,一定要心正。

灭除悭嫉一切疑执。

事实上做不到,你一定是选择性的。

站在内在世界看外面世界,随缘才可能。

心得清净。无诸秽浊。

都是内在世界部分。止住外在世界,要得心清净,绝不可能。

禅画,非技术可以突破,重点在内在世界。不是想的。禅师画红色竹子,徒弟接受黑色竹子,意识形态不接受红色竹子,禅不在外相,只讲真实,是破你黑色的执著。

先生先死,后生后死,不生不死。这就是富贵啊,你听到死就吓倒了。

获净信力。常乐见佛。

停止在外在世界,怎么想都有漏洞。

佛会常常出现。学佛重点是什么,你要能肯定下来。真功夫建立在内在世界,与外在无关。

受持佛法。生菩萨力。起菩萨行。入菩萨三昧。得菩萨智慧。住菩萨正念。增菩萨乐欲。发起无上菩提之心。

建立内在世界所展现的一切,真正进行菩萨行部分。

真实菩萨两个倾向。

①趋向内在世界时候,这时就叫真实菩萨。

②内在世界完成,叫登地菩萨。

一般叫名字菩萨,假名菩萨。名字借用的。名字只是符号,有很多方便,最方便的是造业,自己不知道。“我的”名字,不是“我”。

尔时善财。即至其所。以身投地。顶礼其足。良久乃起。以尊重心。白言:

见善知识心境,与做法。

圣者。我是善财。我是善财。我专寻求菩萨胜行。菩萨云何学菩萨行。菩萨云何修菩萨道。

强调,求法心切,表达强烈的与善知识相应。

佛法有文义,法义,理论。

53参,有几参经文很长,有很短。

《六祖坛经》,有几个弟子与惠能对话,得道的,三两句就过去了,禅味很重,记载刻骨铭心;讲很长的,都“若有所悟”。坛经精华就是简短的对话。

华严不一样,简短地方峰回路转,变化相当大。短的地方重视思维模式。

●要发问的记录下来,疑情一直写,写成纸条,贴在墙上,每天看那些疑情,再写,再贴,再撕。五年以后,剩下就是你的核心,你修行要真正突破的地方,真正的疑情。绝对是阿耨多罗三菩提心的问题。剩下一个大问号。

随修学时。常能化度一切众生。

有的“等我学会以后再来”。

●你要一面学,一面讲化度众生,不要怕有因果。有因果,华严经跟你背,我与你背,你要站出来能够讲。“爱现的”不准。

很谦虚,借化度众生,找到我的行法。程度越高,教化越高,他跟着你成长,没有因果的。跟随初发心的人学佛,是这个原因。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标准。

下面都是一面修,一面度化。这样法界性,才能展开。

常能现见一切诸佛。常得听闻一切佛法。常能住持一切佛法。

常能趣入一切法门。入一切刹。学菩萨行。

常能久住一切大劫。

时间观念是极端错误的概念。

“自我,时间”这两个无法假相存在,使我们堕落。

时间只是层次感,我们当成真实的。时间,不能定格化。定格化就变化固定的了。

华严经时,在印度人已把劫划出来。增劫,减劫。一劫时间,不象我们定格化算。如吃完一顿饭就叫一劫,再吃第二劫,做完一件事就叫一劫,活得很自在。我们说人家落伍。

西方时间是定格的,算到秒。

中国一时辰两小时,只算到刻。定格化。

印度人讲弥勒佛2500年后来,中国人算57亿7千年以后,是把定格化了。

修菩萨道。心无厌足。

能知一切如来神力。能得一切如来护念。能入一切如来智慧。20120321

商智建站

上一篇文章:四十华严53参之23 最勝長者第01集(圆明笔记)
下一篇文章:四十华严53参之23 最勝長者第03集(圆明笔记)
Tags: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