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一切处随顺遍行菩萨行。
如诸菩萨摩诃萨。得与众生无差别身。
得与一切众生数等三昧。
以变化身普入诸趣。于一切处。皆现受生。清净光明。遍照法界。其有见者。无不蒙益。
以无碍愿。住一切劫。得如帝网诸无等行。常勤利益一切众生。虽于无量烦恼垢中。恒与共居。而无染著。普于三世众生平等。
以无我智。周遍照耀。以大悲藏。增长善根。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清净智慧。
总结。
告诉法门标的是什么。修学本身没有目的,果地没有目的,因地还是有目的,可是与世间法目的不同。世间法,一就是一,一加一等于二,有共同的标准——一切烦恼的根源。共同答案会造成社会疯狂。
佛法,一加一,各人答案不一样,可以等于三。佛法答案是你的感觉。能提升生命品质就对了。觉知感受生命的存在。
修行人活泼而觉知。小孩子活泼而无知。
1、菩萨摩诃萨。得与众生无差别身。
智正觉世间。菩萨与众生无差别,两层意义:
①身相,菩萨示现与我们是一样的,平等。菩萨示现给你看就是你讨厌的人。看你有没有分别心。有缘,你才要,真菩萨,你见不到。
②菩萨不在外,就是我们自己。你自己哪一部分是菩萨,指我们的性德。性德是什么,自己要去摸索。从小到现在,有没有奉献,为群众服务的心?追求智慧的心有没有?想要赚钱,害人,这些是表相,有一股推动你的力量,那才叫性德。做事,有没有绝对投入的心,就是性德,就是精进,精进是你的性德。遇到事,能完全投入,就是你性德。
A、认为应发脾气,发脾气是你性德,发脾气是假相,发过了就没了,不累积,发完了,他会笑;不会以火燎愿,情绪不会移动。现忿怒相。
B、如应忍,是你性德。发脾气,忍,都应清清楚楚。
学佛,就是要展现菩萨性德,这是佛教显示最究竟的地方,应解如来真实义。深刻人性化,不是表面的。
一佛乘道场,法的道场。你展现的不属于个人,你的一切作为,属于法界总体的。你的成就,历炼,光彩,整个法界,蒙受福利。这不懂,当疑情,参!
2、得与一切众生数等三昧。
智正觉世间。修行要法门现前。只有死功夫,无捷径。
A、修定。从身相调整开始,最好七支坐相。坐下来,调整自己。先调身,调息。
第一个,初住。
细住。
欲界定。
未到定。
八触、十功德。从天上来的,很快。
初禅定。
二禅定。
三禅定。
四禅定。
四空定。
出定一步一步下来,叫九次第定。不管修哪个法,一定经过这阶段。
一个法门熟了,叫定功成就,通外道。每次要进去,从最初到最终,出又要从最终一步一步出来。
熟能生巧,就不一样了。进入某一程度,一下子就进去了,不一步一步次第来的。叫入三昧。要出定,很快。
三昧很熟练以后,再修其他法门,很快。
到第二个,第三,第四个法门,这叫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学这个。转入三昧才有可能法门无量学。
进入法门甚深还是初步的地方,了生死还没有。这是定功。
B、必须你的观念开始要转变。慧的部分。
慧门,一定要从缘起法界的观念(个体修、个人了。),转为性起法界的观念,从生死因果轮回,转变为与宇宙相合一的大观念。个人的光彩全部归属于法界总体。当菩萨成就时,见一切众生皆成正觉,一修一切修,一成一切成,一佛乘,性起法界特色。
观念转变,你那三昧门,就可以出离三界了。
没有慧门,只有定功成就,下辈子来,天生会治病,会看相。
三昧门成就不难;慧门成就,这个难。两个要同时成就。
3、以变化身普入诸趣。
智正觉世间。到地狱去,与到天堂去一样,不是想的状况,不是你要去就去的,与我们不在同一象限。
菩萨到地狱,不是色身,要经过变化,象限转移。
佛菩萨从他方世界来,不会用他的相,一定跟我们一样。
4、于一切处。皆现受生。清净光明。遍照法界。
器世间。生,可以为出生,生命,身体。
用出生,任何菩萨法门是共通的。
讲身体,指普贤菩萨,即身成佛,普贤大行,就这色身可以成佛了,其他法门不是就色身而论的,其他菩萨,告诉“当生成就”。密教一定讲普贤如来,金刚索菩萨,普贤菩萨为本尊。本尊修法,法界体性,一行一切行。
性起法界。穷尽。常寂光土,普贤境界,一真法界。
从一佛乘,大、中、小都是权教,没有办法尽虚空,遍法界。
一佛乘修法,一即一切,穷尽一切,一个人修法,属于法界总体修法,尽虚空,遍法界都在修这个法门。
其有见者。无不蒙益。
见,表示了解到,听到。
●一佛乘直接成佛。这法门太殊胜了。你听这堂课,无不蒙益。除你成佛,弘这法的不会成佛。三恶道,从此永绝;生人天中;要出三界,还要用功。进入这圈子,冤亲债主都远离了,魔都没有了。一佛乘给这个保证。
你真发愿,在这法门里精进下功夫,到地狱里一个见不到,有缘的人都被你度了。
找到法门,好好修,其他不用担心。
以无碍愿。住一切劫。
你会发愿吗?你发有障愿,以意识形态,模仿的。文殊菩萨十大愿,完全性空妙有的,法义不懂,你怎么发?你一发愿,障碍越多,你弄错了。
菩萨愿非常坚定,其愿无形、无碍,行菩萨道。
得如帝网诸无等行。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愚痴的人以为有好多个;有智慧人,就是一个。
一毛端中转大法轮,一微尘中现宝王刹。不可思议。普贤行之行,交融在一起,从哪都无碍。各位听心花怒放,光这福报就够了,与三恶道绝缘了。
修行,多参,疑情带着,三五年保证脱胎换骨。
常勤利益一切众生。
讲众生。你是什么料子,表现出来是什么样子。你心地清净没有苦难,到哪里去众生不没有苦难。你有苦难,到哪去都遇苦众生。
你要看得到众生苦在哪里?从日常生活中去看,去体验。
心念一转就到了。进入法门有个诀窍,一定要抓到那一点,契入就很快了。一再反复地训练。
心灵方程式:
一依止善知识。改变心性,改造生命因素。
二与善知识建立共识默契。应知道要做什么。
华藏工程。
生命因素改造与重组。
虽于无量烦恼垢中。恒与共居。而无染著。
好多没办法隔离,大乘修法关键在转化,转化非常重要。处染而不染。周登颐,爱莲说。
要能在烦恼垢里而不染,当下一念很重要。习气也一样。
不是要降低生活品质,是要提高生命品质。
普于三世众生平等。
性起法界。
以无我智。周遍照耀。
性起法界。作为,没有预期目标,成功归属于整个法界。
以大悲藏。增长善根。
大悲。①责任心,使命感。
处事时完全投入,在行门上叫精进,在性德上叫大悲藏。
②对一切众生无遗憾。恒顺,适应众生,荫应众生,不是筛选众生。这指摄受、接引部分。摄受时是众生。
教化,要求不一样。教化时是行者,展现人天师,大丈夫气慨,顶天立地。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清净智慧。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为广博。彼有聚落。从国为名。其中有一鬻香长者。名曰具足优钵罗华。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礼遍行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优钵罗华。青莲花。
21参,第一回向位。上行位,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