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105M】
尔所劫中。受持一切如来正法。未曾忘失一文一句。乃至世俗所有言辞尚不忘失。何况如来语言藏中所宣妙法。
尔所劫中。受持一切如来法海。一文一句无不思惟。如理观察。乃至一切世俗之法。尚恒思惟,观察觉了。何况如来真胜义法。
尔所劫中。受持一切如来法海。未曾于一法中不得三昧。乃至世间一切工巧技艺之法。一一法中亦复如是。
法宝。修学过程,语言表达法,渐进,最简单的,逐渐到达深的,乃至不可思议部分。
听听,感受不到殊胜、重点法义,没有觉受,很麻烦,缺少觉知的能力。佛法讲觉知,不一定是你听的。注意深度,在心坎里深耕,在心底刻下深深的一痕,让它永不消失,这叫入三昧。提醒心性。
优婆夷从根本上掌握到。人家提示才懂的,是暗示作用,说明你浮浅,思维混乱。从法上下功夫,在高级理上通达,人家提而懂,你会点头,欣赏,而不会说我懂。
尔所劫中。住持一切如来法轮。随所住持,未曾废舍。一文一句,亦无错谬。乃至不曾生于世智。唯除为欲调伏众生。
贤圣僧宝。随众生因缘转法轮。
尔所劫中。见诸佛海。未曾于一佛所不得成就清净大愿。乃至于诸变化佛所悉亦如是。
清净大愿,本体一样,相上任何一个世界都不同。娑婆世界有种种限制性,极乐世界没有限制性,呈现的相自然不同。因此要发愿,事修,两个地方修的必然不同。
一个人国民学校,中学,高中,大学志愿都有变化,出了社会也不一样。个人性向成长是不同的。真正志愿等到了社会才知道,面对现实而能理出原则,才叫清净大愿,不违背基本原则。
尔所劫中见诸菩萨修行妙行。无有一行我不成就。而得清净。
菩萨行。僧宝行。
尔所劫中。所见众生。无一众生我不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未曾劝一众生乃至一念发于声闻辟支佛意。
菩萨行。僧宝行。
尔所劫中。于一切佛所闻之法。乃至一文一句。不生疑心。不生二想。不生分别想。不生种种想。不生执著想。不生高下想。不生胜劣想。不生爱憎想。乃至无一念中生如是想。
重点在法上。正法来自于佛的宣导,佛依正法而成佛,成佛最后一刻没有人指导。正法需要佛来讲。道要人弘,非道弘人。如梦幻泡影的有为法(相)依于无为本体(理,看不到)来。执相废理,是凡夫,事相不圆满;执理废事,是顽空。
一切有为法,梦幻泡影,诸法如幻观。修四法界。天台宗叫假观。
一切事相当体皆空,讲体,理的部分,如理修行,天台宗叫空观,或真观。
上两者理事交互运用,叫中观,空假中三观。修行离不开这情况,不管怎样取名号。
佛与法,理与事,差不多,佛事相圆满,理圆满,理事圆满,甚至把理抛开,就事论事圆满了,事事无碍。我们在修学时有没有偏呢?
善男子。我从是来。所见诸佛。常得亲近。未曾舍离。
常见菩萨未曾舍离。
常见真实大善知识未曾舍离。
常闻诸佛清净大愿未曾舍离。
常闻菩萨所修妙行未曾舍离。
常闻菩萨波罗蜜门未曾舍离。
常闻菩萨地智光明门未曾舍离。
常闻菩萨总持三昧无尽藏门未曾舍离。
常闻菩萨普入无边世界网门未曾舍离。
常闻菩萨普入无边众生界门未曾舍离。
常闻菩萨。以智光明除灭一切众生烦恼未曾舍离。
常闻菩萨生长一切众生善根未曾舍离。
常闻菩萨能随众生遍周法界普现其身未曾舍离。
常闻菩萨以妙言音开悟法界一切众生未曾舍离。
善男子。我得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我得菩萨求一切法心无疲厌庄严三昧门。我得菩萨坚固受持愿行门。我得菩萨一切法平等地总持门。我得菩萨一切法智光照辩才门。现不思议自在神变。汝欲见不。善财言唯。我心愿见。
学佛人条件,这就是不动。很难。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见到,你很难未曾舍离。你遇到的情况,有没有办法肯定?我们办大悲法会,很多人来看笑话的。大悲愿行,有很多同行道友,发心投入。24小时投入,好多人没办法看到,到他面前一再地抱怨(造业),见不到善知识的存在,真实善知识在你面前,你不见不闻。你无慧眼,不识英雄。
心没有办法安住下来,哪有办法未曾舍离。尤其传统佛教,没有发誓,没有签合约。
必须对依止的道场、法门、善知识,发起绝对的恭敬心与弘扬心。你不敢说,信心没有,生命能量不足。
她依的法,有成就。针对他的法修学,他人怎样也无所谓。在法上,深耕,交融。
士大夫应有转称风气能耐,不是被人转走了。
这段细细体会。
尔时不动优婆夷。不起龙藏师子之座。入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求一切法心无疲厌庄严三昧门。不空圆满庄严三昧门。十力智轮现前三昧门。入如是等十亿三昧门。
入此三昧门时。十方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世界。六种震动。总说。
一一世界。皆悉清净琉璃所成。
一一世界中。有百亿四天下。
一一四天下。皆有如来。或升兜率。或时降生。入胎初生。出家苦行。或居道树。或现降魔。示证菩提。受梵王请。趣波罗奈,转四谛轮。或从忉利,还阎浮提。三道宝阶从天而下。或时现处遍六大城。现大神通摧诸外道。或时现住毗耶离城狝猴池侧。初制律仪。或时现处王舍大城灵鹫山等。说诸般若波罗蜜门。乃至或现拘尸那城娑罗林间。示般涅槃。如是所作。一切佛事。普遍十方清净世界。
一一如来放光明网。周遍法界。道场众会。清净围绕。转妙法轮,开悟群品。
龙藏师子座,就是你坐的地方,讲它的功用。
入三昧门,进入境界,显现的相,有种种变化,讲得比较清楚。
法界发生的一切事情,随着时空不同,显的相不同。
八相成道,以这个为代表。
①小乘记载事迹,华严并不否认。在华严思维模式里,小乘经典里看到的释迦牟尼示现化身(80年),一生过程当中,一念可以成就。
②所现的不只释迦牟尼一生的行宜,是十方一切诸佛所有的实相。实相当中告诉我们一件事,释迦示现八相成道,他方世界不一定八相。随时节因缘,众生福德因缘不同,佛示现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有犯戒,佛制律仪,有的没有戒律,如极乐世界。
③不只此方世界,他方世界佛国土,他也可以示现出来成就它。
这种思维方式比较特殊了。
时不动优婆夷。从三昧起。告善财言。善男子。汝见此不。汝闻此不。汝解此不。
善财言唯。我皆已见。已闻已解。
性宗经典表达方式,内心的境界借外面的相表现出来。体会,感受到她心境里是什么。不懂,也提不出问题。
●你要去了解什么叫六根转法轮?净空法师印好多经典,南传的传记印,探玄记也印,兼收并蓄,不是只有提倡念佛而已,舌根以外也在转法轮的地方,好多人被净空法师舌根骗了,当面错过。
我们看记录,只看到结论,没有看到现场,过程就不知道了。善财演戏,参与整个过程,提出问题,内心的转变,折伏,成长,成熟,所以他能这样讲。
从善财立场,你要了解记载本身的过程。记录不容易,重点。记录者程度如何。
●佛经概略式表达法,必须组织成一套系统。每个人解读可以不一样,随着境界提升,会接近于原始状态。你必须形成自己一套思维模式,心灵方程式中几个因素,会调整心灵方程式,会与经典相密合。
优婆夷言。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萨所修坚固受持大愿行门。求一切法心无疲厌庄严三昧智光明门。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一切法平等地总持门。一切法智光照辩才门。为一切众生善巧方便。以妙言音。普遍一切。说微妙法。皆令欢喜。
前面一个法门,也是总称。
这几个法门,只是代表。提好多个,差异性所在。主修力波罗蜜,相上显现好多种。勇猛精进。必须发起无坚不摧的心,这就是菩萨行。贪嗔痴,没有不能摧伏的。生命意志下降,邪气就来了。提升生命能量,把邪气从你身体里除出去。
●念佛法门,大家认为只有一个,或只能念阿弥陀佛,这是错的。这叫持名法门,名有很多个,持哪个,用哪个心,就不同了。
Ⅰ、念佛法门,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忆念的念。用怀念方法念佛,现前一念心念佛,放在觉悟上面,这叫念佛法门。这觉悟是什么?这是从能讲的,觉悟的能力这边,觉悟真理。
Ⅱ、觉悟放在真理这个疑情上面,“所”上不同,就不叫念佛法门,叫参禅法门。偏向于所,真理的存在这边。
所有的法门,分成这两大类。
大愿行门,解脱门,都是自己行,自利利他。
大愿行门,显教。行者第一个立愿的地方,愿行并在一起。发愿不行下辈子要还愿。发愿,不在量,指要进入性德,不要在相上。发愿尽虚空,遍法界,要去体会这个,想办法去感受,不知道性德,当疑情参。真正的性德,在于你会主动发起,与生俱来,问题你忘失了,从相上去发展,把它淡薄了,因生活复杂,被外来染污了,很冤枉。每个人都有,想办法再把它找回来,恢复本来面目。从哪地方找下手处,要成就就很快。赶快接回去,只要在生活习惯上改一下就可以了,不要有太多的污染,这就是愿行门的部分。
解脱门,性宗。
智光明门,利他。空宗,般若法门。指某一种成就才有的。
三昧智光明门,自利。指先到达定功的成就。意志。
在中国,修定功,要开智慧,是比较快的。以智慧为目标,从定力下手,不会停留在三昧这个地方,你会继续往前走到另一个标的——智慧门。你也听多了,一入耳根,永为道种,你哪一天引擎发动,三昧门只是个过程,因为你会朝向解脱的方向。尽情地去参这人疑情。
道家修行就不一样,没有讲到智慧与解脱,把自己设定在定上面,三昧成就 ,就停住了,三昧门以后的成就,他并不了解。
阿罗汉停在那个地方,无明惑没有破,因不知道无明的存在。十二因缘,他直接破爱,不取著,断爱作为终极目标。这就是一种设定。
修菩萨法,必须破无明。
印度外道,锁定在三昧门中。四禅定。没有到智慧解脱的部分。
总持门,纯粹自利。密宗。
重点不讲次第。类禅宗的顿法(守疑情)。总持门本身不守疑情,是抓部纲领。修这法要有相当的指导。总持门全部都是信行人,没有办法有法行人。除非你在显教基础上有成就,才有总持门,不一定依人,依法。前面基础没有,这里不能成就。因你不知什么叫对什么叫错,前面有人指导,就没有问题,传承就很重要。
参禅不一样,就有方便性。听人家讲一讲就可以起疑情了。机缘成熟,自然就会破了,还可以上一阶,跳跃式成就,不可思议。
辩才门,纯粹利他。中性,不分宗派。
教化众生,利他为主。它是所有修行中最后的一个总代表。不一定指口若悬河,有德者必有言。有德行,必须教化众生。个人口才不同,表达方式不一样。这里指能诱导众生能够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步入菩提大道。
你要勇于站出来,把所知所学开导众生。
如诸菩萨摩诃萨。如乌洒婆鸟。游行虚空无所障碍。能入一切众生大海。自在甚深。普遍观察。见有善根已成熟者。即便执取置菩提岸。
又如商客。入一切智大宝洲中。采求如来十力智宝。
又如渔师。有具足力。持正法网。入生死海。漉诸众生。
如阿修罗王。能遍挠动三有大城。诸烦恼海。普令众生究竟寂静。
又如日轮。出现虚空。照爱水泥令其干竭。
犹如满月出现虚空。令可化者心华开敷。
犹如大地。普皆平等。无量众生。于中止住。恒受履践。心无分别。增长一切善法根芽。
犹如大风所向无碍。能拔一切诸见大树。坏散一切生死园苑。
如转轮王游行世间。以四摄事摄诸众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大城。名都萨罗。其中有一出家外道。名曰遍行。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不动优婆夷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外道菩萨行,如正法的。因缘如此。
一个行者,能断,能爱,爱敬之心不可无。参访,不要执著。
201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