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华严
您当前位置:华严云南学会网 >> 佛法资讯 >> 视频转录 >> 16.普眼长者 >> 浏览文章

四十华严53参之16 普眼長者 第01集(圆明笔记)

2013-07-04 13:56:33本站原创 【字体:

四十華嚴53參之16 普眼長者 第01集(圓明筆記)

 

0117

尔时善财童子。于宝髻长者所。闻此解脱已。

深入诸佛无量知见。安住菩萨无量胜行。了达菩萨无量方便。希求菩萨无量法门。

清净菩萨无量信解。明利菩萨无量诸根。成就菩萨无量欲乐。通达菩萨无量行门。

增长菩萨无量愿力。建立菩萨无边胜幢。发起菩萨无边智慧。证得菩萨无边法光。

普入菩萨无边大会。于菩萨法。决定无疑。趣求菩萨清净解脱。住菩萨心。深信爱乐。随顺作意。渐次前行。至藤根国。处处寻访彼城所在。虽历艰难不惮劳苦。身无疲倦。心无厌退。但唯正念善知识教。愿常亲近承事供养。遍策诸根。离众放逸。于善知识。心恒爱乐。

梦参老和尚,弘一大师、儋虚大师、慈舟大师入室弟子,虚云老和尚弟子。

善知识,你看不到。不要有自己的选择,吸收他人的优点、长处。善知识无所不在。善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中。与真理吵,造业。你不能接受真理,善知识就不与你讲,你就不会造业了,你就断了这个缘。

菩提道是一个非常平实,非常稳当的一条道路,从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到达成佛的目标。你把当作高不可攀的目标,就弄错了。从实际生活中来,善知识绝对可以遇到,周遭遇到的都是,这辈子绝对可以成就。放下身段,做个最笨的人,老实修行,一定成就。

好高骛远,踏实的人成佛以后,正像末法所教导的众生,末法时期成佛了,又教导正像末众生,如是展转五百代,那末法众生又成佛了,你在那边还在跳,原地踏步,不能成就,找不到善知识。

只要展开心量,在生活中,汇集起来,那崭露头角的,就是第一个善知识。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崭露头角的,一直到最高层的,你的境界就上来了。

无量。[应用]相当广泛。

有一个“无量”达到标准,就是十行位的菩萨。

现在麻烦,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很多是你不知道的。

居士怕因果,因果怕师父,师父怕居士。追逐红包。

道场以法为根本。你要有法,你的法一定要坚持着。

打开心量,破除藩蓠。在自己定义范围里修行,不要怎么修的,此只是强化我执、我见。

证阿罗汉以上,才能肯定我的认识是正确的。破除我见了。

执著吃素对,与执著不吃素对,执著是一样的。

佛法兴盛必要条件是,人心要端正,社会风气要净化。

宏观训练。全方位,多元化,统一性。

人天福报,欲界天有欲望,色界天有形色、没有欲望,无色界天没有欲望、没有形象。僵化人顶多在色界天。

●往生净土,只是引导娑婆世界作为转化的净土,不是究竟的净土,第二生命里的第一层。

净土,菩萨有无量欲乐在。不是眼耳鼻舌身意的欲乐。

贤首佛妙莲华世界,完全是众生的苦乐作依归的,示现救度众生,普门品,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才讲无量,讲菩萨的欲乐。

中国人分五种人,金木水火土。本身生命因素也分有这种情况。火旺人,得病如何治,木旺,同样病,对治方法不一样。同样药,一个会好,一个会死。

修学法门,对治众生,要不要无量?有些人持戒。任何一个法门,对治的方向一定不同。法无定法。菩萨相应众生,展现这个魅力。我不讲经,就会死,我就是肝病不能休息。一个个修行人,知道自己,知道别人,不会要求别人与他一样。

人是总体性的,不是单一性的。

这部分值得好好沉思产生定力展开智慧进入另外一个世界。

法(真理),不在于仪式(演戏),你能不能肯定这个没有问题?超度,祁愿生子。

行门,愿力,诸根,欲乐是一体的。

【真理体验与个人经验】真理你感受到了吗?真理体验与个人经验不一样的。菩萨告诉你真理的体验那么可贵,你能接受是你的福报,不接受无所谓。一个行者对真理的体验多,表示菩提道一再地进步;一个凡夫个人的经验多,梦到佛菩萨如何如何。梦到不好的境界是幻境,认识到梦到佛菩萨也是幻境,这就是对真理的体验了。

对真理的体验与个人的经验,发表自己意见讨论。

商智建站

上一篇文章:没有了
下一篇文章:四十华严53参之16 普眼長者 第02集(圆明笔记)
Tags: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