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5分钟】
居士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为如是利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人难得。若能发心。是人则能求菩萨行。心无动转[不退心]。值遇善知识。心无厌足。亲近善知识。心无劳倦。承事善知识。心无忧戚。
供养善知识。终不退转。爱念善知识。终不放舍。渴仰善知识。无暂懈息。
求觅善知识。无时憩止。行善知识教。未曾怠惰。禀善知识命。心无误失。
善知识者。有大威力。难得亲近承事供养。若能给侍、瞻礼、赞叹。心无忧悔。则得具足一切功德。不为烦恼毒乱其心。
世间学知识,吸收就好。
佛法是心性的转变。转变不当观念不容易,如房子转变方向。微细部分才是问题,一定要用心。完全是自己心灵的内在革命,生命品质一再地超越,不可思议。
初期用心投入,是一种摸索。自己要找到原点、定点,下手处,去用功才有可能。只有自己感受,才可能做得到。
不懂什么叫发菩提心,带着疑情。这是初学人的一个基本。
大乘尤其华严第一步就是发心。带着疑情,会逐渐显现出来。
心无厌足,依教奉行。
为什么发阿耨三菩提心对善知识会有这样一种关系存在?
信行人,完全托付。
法行人,要找到心中那把尺。善知识告诉你如何摄心、用心、起观,达到究竟成就目标。在他周遭,你教你怎么学你就怎么学,叫你放下你就放下。他的法掌握住了,可以海阔天涯了,那个法一直带在身边就在法行人,不一定跟在善知识身边。
只有发阿耨三菩提心,才能区分谈你是信行人还是法行人。
善知识者。有大威力。难得亲近承事供养。
很多人是接近善知识,不是亲近。供养是你发心种福田,供养的是三宝,与善知识无关。你是依于他的法,不知他法在哪里,没有办法亲近承事供养。佛法讲法身慧命。他有法才有大威力。从他法上来庄严,怎么使自己成就,才叫亲近承事供养。
留在这里,就要投入,与那个法相应。与善知识不相应,可以到外面去。
对法的给侍、瞻礼、赞叹,功德是你的。为法不是为人。为三宝做的。三宝是提醒我们觉悟的因缘,用人情世故衡量,白忙了。
能发阿耨三菩提心,就确定了人生大方向了。从内心破迷,遣迷,解除烦恼束缚。每个人的烦恼,都不一样。任何烦恼都是无常,除掉它,把真正的永恒的显现出来。
善男子。汝见我此十千眷属众会人不。答言已见。
居士言。善男子。我已令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如来家。增长白法。安住无量诸波罗蜜。学佛十力。离世间种。住如来种。坏生死轮。转净法轮。灭三恶趣。住正法趣。如是等诸菩萨行。悉能成就。普能救护一切众生。
在这里听过一堂课,保证你到成佛。往昔生中同种善根。不管谁先到,通通都到。有缘在,自然会相应。有的名字会吸引你,就是有共同的业力。
每一个人都是令我们发心的人,法界无尽缘起。你对这个法,会影响别人的参与。你在这里听经,对大众也有很大的影响。
破立双举。生命中有好的因素,要增长;消极面因素,要除掉。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上正等正觉,如生在国王家是长子,太子。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上正等正觉,后补太子。
三藐三菩提心,正等正觉,诸侯。
三菩提心,正等觉,士大夫。
菩提心。官。
只要发菩提心,就能生如来家。
普贤道,才有可能安住无量诸波罗蜜。
有想要帮助人家的心,救苦救难,化身在你身边,从日常生活中去感受。
善男子。我得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一切众生。凡有所须。悉满其愿。
所谓须食与食。须饮与饮。如是种种衣服。璎珞。华鬘。缯彩。烧香。涂香末香。金银真珠。珍奇众宝。种种幢幡。种种轩盖。房舍屋宅。倚卧之具。种种灯烛。病缘汤药。种种船舫。象马车乘。奴婢牛羊。及诸侍使。如是一切资生之物。亦复能与。天冠宝饰。髻中明珠。乃至所爱妻妾男女。眼耳鼻舌。皮肉骨髓。身体手足。不拣贫富贵贱好丑。随其来意。皆悉与之。乃至为说真实妙法。使令修证究竟圆满。
多拜普贤菩萨修证仪。列出的53位善知识,53个法门,就一直拜。
修行这么简单,生活中捶手可得,平凡中显露出修行的伟大,上班、交际、来往,都可以修行。
善男子。且待须臾。汝当自见。说是语时。无量众生。从种种方所。种种世界。种种国土。种种城邑。种种聚落。种种居处。形类差别。爱乐不同。其数无量。皆以菩萨往昔愿力。俱来集会。
心性部分。心量养大。不要朋友舍不得离开。因缘在,因缘散,有因缘再聚。愿相同,缘一合,马上就聚在一起了。
尔时居士。知众云集。普遍观察。系念须臾。仰视虚空。如其所须。悉从空下。相续流入居士掌中。随诸众会。一切愿求皆手授与。普令满足。
观因缘,入定,进入空性之中,空无相无愿。
悉从空下。从性空中起无边妙用。居士运用很好。
既满愿已。生大欢喜。身色光悦。心意调柔。堪任受化。然后为说种种妙法。
满愿后,进一步弘化状况。
所谓为得充足诸美食者。与说种种集福德门。似《净行品》。
演说一切离贫穷行。演说富饶甘露财行。演说法智大尊重行。演说相好庄严身行。
成就威德降魔怨行。成就法喜禅悦食行。增长成就难屈伏行。善能了达无上食行。
令得常命色力安辩具足法门。
为得充足诸好饮者。与其说法。令于生死。舍离渴爱。欣乐佛乘。入深法味。
为得充足诸上味者。与其说法。皆令具足充满法味。证得如来味中上味。
为得充足种种舟船及车乘者。与其宣说出离法门。皆令越度生死大海。载于最胜无上大乘。
为得充足诸衣服者。与其说法。令得清净惭愧之衣。乃至如来清净妙相。金色皮肤。如是一切资生之物。随意与之。靡不周赡。然后悉为如应说法。随其所宜。各令悟入无上清净。智慧法门。既闻法已。还归本处。
从事相上教化,推动,转变心性。一方面让吃得满足,一方面导引过来。
●华严,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可以转法轮。记住行住坐卧如何转法轮,自己训练。怎么觉悟的方法有,这些都不难了。
实相念佛,如洗碗时全时全力,完全投入,把碗洗好。做事时,心无挂碍,最上大乘。
做什么事都念阿弥陀佛,是一种惯性,麻醉剂。
买东西,都有占便宜心理,人性的缺点,不学佛不知道觉悟。
学佛知道犯过,现在改过,别人没改时,能不能帮他改,转大法轮。心里平衡,不要侵犯到别人。日常常碰到,你心里要很坦率的,站在佛菩萨立场来救度他,这才是菩萨。与他结善缘,说一句对他有所警醒;另做功课回向,我成佛时都是我的大弟子。
做一个快快乐乐的学佛者,非常快乐的普贤行者,从日常生活展现开来。201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