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0分钟】
尔时善财童子。得菩萨无尽庄严福德藏解脱门已。随顺思惟彼福德大海。观察彼福德虚空。向彼福德聚。登彼福德山。摄彼福德藏。饮彼福德泉。游彼福德池。净彼福德场。见彼福德藏。入彼福德教。开彼福德眼。行彼福德道。植彼福德种。
【01】你自己就是佛,还要到哪里找佛,要这样用心。
用心的方法趋向那上目标,往那边摄受,就行了。任何名相不要执著。
确有个极乐世界,不在西方,在你心中,是你自己制造起来的。
印度人“西方”的定义与你定义的不一样。印、中各有文学素养。
这里用的都是表法,福德山,福德藏,福德泉,语言模式。他这是妙有。大乘经典不要用自己的想法解释。学佛是要你觉悟的,非常活泼的,亮丽的,自在的生活空间。不要把自己闭锁在那地方,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用心在这范围里。佛陀叫两足尊,福德,功德具足。这里无漏福德,包括有智慧在里面。
保险推销员投入,说什么都导引到保险上来,心在保险上。
●修行人也一样,心在道上。生活中都导归到你的法门上,通过摸索,一定要找到你的下手处,所有生活上的事都导归到下手处,你的功力,日行万里。福德山,福德藏,福德泉一直导归进来,保证你没有是非。你导不进来,是非一定很多,本来是五浊恶世。
学佛人要懂得怎样改造自己,改造我们的心境,不改自己,任何仪式都没有用。
浸泡在法门中,把心安住在法门上。诵经,有没有把疑情带进去,我这样诵经对吗?我这样诵经能证涅盘吗?紧紧地带着,我是能观之智,直观带着就好,与所观境界交融时候,不是开悟了吗?诵经只是媒介,用心才是修行,透过媒介,善用其心。
进入修行,是用心得力不得力的问题。我开始学佛下手处是大悲咒,地藏经。现在通通改了,通通叫普贤、文殊了,因为我们要专一,心一境性,心与本性要联合起来,成为一体,这样你才有办法。结界华严三品。印,有人就结缘。
●逢人开口就讲华严,讲不通,回来问,你就会通了,进步很快。讲不好,人家修理你,那些都是善知识。在修学法门上用功,要这样走入,不要怀疑。
渐次而行。至大有[妙有]城。周遍询求[摸索阶段]明智居士。
于善知识。心生渴仰。念善知识。心无间断。慕善知识。志乐坚固。方便求见诸善知识。常无厌足。愿得承事诸善知识。精勤匪懈。以善知识。熏修其心。
[这是依止善知识的心境,不要有自己的意志、理念。接纳别人,恒顺是最高的标准。顺从你意志的人,是有福报的人。信行人,一定要依止善知识,完全托付,要永恒。广钦烧火;六祖一去舂米八个月。修法自己来,心理建设。]
知由依止善知识故。能满众善。知由依止善知识故。能生众福。知由依止善知识故。能长众行。知由依止善知识故。不由他教。自能承事一切善友。知由依止善知识故。清净一切菩萨诸根。
[自己坚强起来。这是依止善知识作用。那利益不在于你问他讲他给你。他唯一工作是营造你开悟的气氛与环境。你一直把心安住在前面的境界,静泡在法门范围里,善知识在边上轻轻地推你一把,你就开悟了,会印证你的程度。你真要开悟,必须要有自己功夫在,自己充实。]
如是思惟[正思维。知我执,然后放下,破我执,向内反省。依止善知识,放空自己,不要太多意见,尽量把自己单纯化。如“我是喜欢,就如此”;找理由,看不到我执,不正思维。邪见五利使,马上下去;钝使随因缘组合,果报才出现。]。
长其善根。深其志乐。益其德本。广其大悲。
[此四会因正思维,而重组。展开,没有死角没有意识形态,因他能通达。不能通达,产生单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