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尔时善财童子。随顺思惟善知识教。正念观察。殷勤渴仰。心无厌足。犹如巨海。受大云雨。吞纳众流。作是念言。善知识教。犹如春日。生长一切善法根苗。善知识教。如秋满月。凡所照触身意清凉。善知识教。如夏雪山。能除一切诸兽热渴。善知识教。如芳池日。能开一切善心莲华。善知识教。如日珠轮。照引众生。至法宝处。善知识教。如阎浮树。开敷一切福智华果。善知识教。如大龙王。自在兴布妙法云雨。善知识教。如妙高山。积集种种无漏功德。三十三天庄严止住。善知识教。如天帝释。功德诸天所共围绕。能破爱见阿修罗军。如是思惟。渐次前行。至海住城。周遍求觅此优婆夷。
一个修行人很重要的心路历程,先决内有条件。
有宏观,从修行面来看,应具备什么资粮条件,自己先下判断。为何进佛门?要做什么?佛法是什么?要觉悟什么?要如何觉悟?在这地方先肯定,学佛第一步先整理清楚。
念念佛,到天堂,阿弥陀佛来接,安慰,你能不能达到那个目标?还是根本没有目标?
每一参,我们有没有变化,有没有进步。我们进步到哪里了?
有微观。要修一个法门,要没有找到自己所要修的法门?
佛法是什么?觉悟是什么?查辞典,懂了,可是你感受不到。第一个要先找觉悟是什么?就是你的法门,就是你的下手处。觉悟是什么不重要,如何觉悟比较重要。这时你对觉悟是什么或如何觉悟就成你的疑情,把它带起来。想办法,我要如何觉悟?一直带在身上,功夫用得强烈,到处都会找这个答案,外面一切境界,跑到你的心里来。那时不是觉悟是什么的答案,也不是如何觉悟的这一个语言文字的问题,而是那个东西在某一个状况之下溜进你的心坎里头,溜进你的心坎里的那个感觉,那才是你要的。开悟,证得,是指那一刹那。自己去感受。当你在寻找跟进去的一刹那,你的生命品质完全不同。但是,你要想有溜进的感觉,必须要有前面捕捉的心里的酝酿的时期,不能用思维逻辑的部分—-----粗糙,你会放下。你会守住,那个时候就是这个境界,使用感受的方法,进入比较精细微细的领域里,那就是般若的直观智慧,很微细,超过一般思维逻辑推理。这段经文就讲这个时候。
随顺思维善知识教,总说。这个方法按照印度人的区分法,这叫檀摧法,喜欢吃,就好好吃,会吃,懂得吃。不是对治【瑜伽法,对治法,八关斋戒是瑜伽法,因你贪吃。】
没有用瑜伽对治善知识教的,除你各种法门都懂,善知识教,你用反面修。
依止善知识,只有随顺思维。照着他的方法,一分不增,一分不减,这点掌握才是会修行;掌握不住,一定失败。师父要我做就做,平等去做。
70%的人没有办法依善知识观察,一般人会选择他自己想要的。
吃素,有障碍时(与家人弄得不清楚)要开缘,随缘。
早期要经常明细这部分,心性调整过程要常与善知识保持联系,不会偏差,查辞典的东西不是问我的。
随顺思维,正念观察。非常重要,做起来很难。尤其初学的。用功的地方。尤其心无厌足。一句一句,可能都是不同的法门。在整理的时候,要区分出来。如都摄六根,念念分明,是不同法门,混在一起,没法修。
犹如巨海。受大云雨。吞纳众流。
善财童子的心象大海一样,心量之大。前面为译经家所家。是释迦菩提道时成道的那一刻,结集的人看得到,记录下来。世尊吃好饭洗足时,须菩提照到的是金刚经,舍利弗看到的是阿弥陀经。你照的是什么经。
●听录音带可以证明,你法语摘录下来,叫清音集;短短的一段集起来,叫静音集;修法集下来,叫法雨集。每个人整理的重点也不一样。当初行者以证得境界把世尊境界记录下来。开悟关键往往在不重要的字上面。
下面才是善财内心境界。
重点是善知识教。
闭关,在关房里以办道为主,以契理为第一,要知如法不如法,要讲法理。任何境界销归到了生死出三界这点上来。闭关以后出来,到社会来,面对群众时,才讲契机。当你坚固堡垒,以契理为主;当度化众生时,以契机为主。不为外部引诱,契机一定如法。
修行人没有必要谈别人的意识形态。在禅门,你的智慧才能见解与师父一样,你只有一半成就。禅门活泼,要求弟子一定超过他的师父。你得到这个真我,不受意识形态框框,空性没有意识形态拘束。读书易成意识形态的包袱。
修行人是生命真实境界的展现者,要去展现你的自性。你是一个活人,不是一个死人。
修行人有他自己的见地,教法,举喻,完全不一样,不会承袭前人,活泼。
善知识教。犹如春日。生长一切善法根苗。善知识教。如秋满月。凡所照触身意清凉。
书签,与大众结缘。对善知识的感受,你拥有这里一个,福德就不可思议。要从修法上去感受,体会殊胜的价值,这是别人没有的。不要偶像崇拜。
善知识教。如夏雪山。能除一切诸兽热渴。善知识教。如芳池日。能开一切善心莲华。
善知识教。如日珠轮。照引众生。至法宝处。
●有这感受,这善知识,就是你的燃灯佛。不一定在佛门中,外面有许多善知识在启发你,不要忘了你的父母亲,也会开启你的法身慧命,只是你没有以很正确的心态接受而已。不要有大小心。父母拜佛已为你燃灯佛种下远因,不要忘恩。打开心量。
善知识教。如阎浮树。开敷一切福智华果。善知识教。如大龙王。自在兴布妙法云雨。
善知识教。如妙高山。积集种种无漏功德。三十三天庄严止住。
三十三,重重,很多很多意思,三表多,十表无尽。
善知识教。如天帝释。功德诸天所共围绕。能破爱见阿修罗军。
阿修罗,男众嗔心重,耳根亲信女话;女众漂亮,嫉妒心强。
般若波罗蜜多,大智慧,有爱见,计较、嗔心、嫉妒心重的,用大智慧化解掉。用大智慧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
如是思惟。渐次前行。至海住城。周遍求觅此优婆夷。
善财童子内心具备条件,保任得很好,向前推进。
自己很用功,如念佛,摸索一段自己才知道,叫周遍求觅。
没好好修之前,要做心理建设。摸索到没有问题,可以精进了,叫见此优婆夷。
优婆夷,近侍女,亲近承事的女居士。只受五戒,五条基本原则,亲近承事三宝的原则在修行。五个标准不管受不受,做到就可以,现在太重仪式。
时彼众人。咸告之言。善男子(觉悟的童子,已觉悟的人)。彼优婆夷。在此城内住自宅中(在家中,享清福,心安住在某一个地方)。善财闻已。即诣其门(很快到她法门要领地方来了)。合掌而立。见其舍宅(见法殊胜)。广博殊丽。种种庄严。众宝垣墙(菩萨是没有限制的,无远弗届;垣墙指法的现象,修法有个形式。从外面看有一个范围。)。周匝围绕。四面(四摄法接引众生)皆有宝(见性)庄严门。
善财入已。见优婆夷。处于宝座(见性之座)。妙年盛色。容貌端严。不御华璎。素服垂发(很朴素,表现本性显现,不是用善巧方便,用纯真本性接引众生)。威光殊特。人所乐见(有人缘)。除佛菩萨。余无能及。有胜威力(修行德行有因缘力)。有广大心。令诸众生见闻亲近。咸生尊重爱敬之心。(广大心不容易,女众很麻烦。挫折大,要能经得起,菩萨伟大在这里)